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因、危险因素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为提高青年卒中病因诊治水平提供一定支持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连续收治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年龄18~50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人口学、危险因素、临床、影像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应用规范化筛查流程根据TOAST分型进行病因诊断,比较上述变量间的性别差异。结果共入组青年卒中236例(男性69.1%),平均年龄37.4±8.10岁。男女患者在发病年龄,入院NIHSS和出院mRS评分无显著差异。67.4%的患者具有至少一种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最常见(43.6%),其次为吸烟(33.5%)和高脂血症(31.4%)。男女患者合并常见卒中危险因素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78.5%vs 42.5%,P=0.000)。病因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0),其中男性更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50.3%),女性其它病因更常见(50.7%)。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危险因素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较于女性,男性更多合并常见卒中危险因素,病因更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在青年卒中病因诊断和危险因素筛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性别因素,有助于优化诊断流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构成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4年6月连续登记的120例青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36例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明确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因分型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分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特点。结果青年缺血性卒中组男性82例(68.3%),女性38例(31.7%);中老年组男性76例(55.9%),女性60例(44.1%)。两组性别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183,P=0.041)。CISS分型青年组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25.8%,原因不明(stroke of other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22.5%,穿支动脉闭塞(perforating branch artery occlusion,PAO)20.8%,心源性(cardioembolism,CE)19.2%,其他病因(stroke of other etiology,SOE)11.7%。中老年组依次为LAA 40.5%,PAO 33.8%,CE 21.3%,SOE 2.9%,SUE 1.5%。青年缺血性卒中和中老年缺血性卒中两组间病因分型除CE差异无显著性外,LAA、PAO、SOE、SUE两组比较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青年组SOE、SUE病因分型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青年组排前5位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吸烟48.3%,高血压44.2%,高脂血症40.8%,饮酒36.7%,卒中家族史23.3%。而中老年组分别是高血压57.4%,糖尿病47.1%,高脂血症43.4%,颈动脉粥样硬化37.5%,吸烟35.3%。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比较,青年组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构成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与中老年患者分布不同。早期明确病因分型和发现危险因素有利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3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年卒中组病因及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偏头痛,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大动脉炎.两组比较,青年组高脂血症、偏头痛、动脉夹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与中老年组不完全相同,积极治疗高血脂症、偏头痛及动脉夹层,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4.
41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18-44岁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按TOAST分类探讨各病因、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明确病因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依次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非感染性脑血管炎、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闭塞、血管畸形和颅内血管瘤,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Lp(a)升高、吸烟、高血压、心脏疾病和糖尿病史,ESR、hsCRP升高对卒中的发生有激发作用.影像学表现的特点与病因类型关系密切,有助于卒中的病因诊断和二级预防.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多样,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炎较常见,明确病因有赖于完善各项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前循环和后循环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型特点。 方法 将2010年8月-2017年9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18~55岁缺血性卒中患 者纳入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患者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病 因分型之间的区别。 结果 研究纳入678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包括203例(29.9%)后循环卒中及475例(70.1%) 前循环卒中。高血压均是两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占前循环卒中的68.6%和后循环卒中的66%。多 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OR 1.569,95%CI 1.082~2.277)作为危险因素对后循环发挥的作用更大。 结论 青年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和危险因素分布大体相似,糖尿病作为危险因素对后循 环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有所帮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共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 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中老年卒中组,进行中国缺血性 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①青年卒中组男性46例(88.46%),女性6例(11.54%),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存在显著 性(χ2=5.573,P =0.018)。②青年卒中组CISS分型分布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6.15%,穿支动脉疾病型(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36.54%,病因不确定 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11.54%,心源性卒中型(cardiogenic stroke,CS)5.77%,无一例其他病因 型(other etiology,OE)。其分布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无显著性。③青年卒中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 次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者超过半数,该 数量与中老年卒中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7.186,P =0.00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增高(t =1.250,P =0.038),叶酸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下降(t =2.106,P =0.007); 吸烟(χ2=7.993,P =0.005)、饮酒(χ2=17.005,P =0.000)的暴露率较中老年卒中组升高;LAA亚组 Hcy水平高于PAD亚组(t =2.046,P =0.004)。 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性别分布、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特点,Hcy水平可能 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年龄以及病因分型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较中老年患者多,控制并 减少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高Hcy,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青年缺血性卒中因其病因的多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虽然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卒中的最常见病因, 但其他或不明病因也并不少见。文中报道1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病例,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青年卒中的病因诊断的认识。患者为22岁男性, 急性起病, 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经积极查找病因, 实验室及基因检测发现患者有遗传性易栓症(蛋白C、蛋白S缺乏), 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患者心肌致密化不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头颈部动脉夹层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首发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242例,根据病因分为头颈部动脉夹层组(CAD组,32例)和非头颈部动脉夹层组(对照组,210例),收集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采用中勤世帝R80-A锥板式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缺血性脑组卒中患者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改善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卵圆孔未闭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病因明确22例,病因不明或可疑者20例。病因明确组卵圆孔未闭检出6例(27.3%),合并房间隔瘤1例;病因不明组卵圆孔未闭检出11例(55%),合并房间隔膨胀瘤4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和/或血液高凝状态2例。结论卵圆孔未闭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1例青年缺血卒中患者及8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40例青年健康体检自然人群作为对照,进行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缺血组TOAST病因分型按比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0.8%、小动脉闭塞型(SAO)28.2%、不明原因型(UND)15.5%、其它原因型(OTH)9.9%、心源性栓塞型(CE)5.6%。与中老年缺血组比较,其UND型比例明显增高(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易患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与中老年缺血性组相比,青年缺血组中男性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以LAA型最常见;其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两种不同病因分类亚型的高危因素的差别。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06-2011年,18~45岁)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选66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46例)及小动脉闭塞组(20例)。以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以及周围血检测(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研究变量。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率及甘油三酯升高率与小动脉闭塞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动脉闭塞组血压升高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甘油三酯升高率(wald=4.372,95%CI 0.089-0.925,p=0.037)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青年缺血性卒中有关。高血压(wald=4.764,95%CI 1.196-21.986,p=0.029)与小动脉闭塞性青年缺血性卒中有关。结论两种不同病因的青年缺血性卒中主要致病高危因素不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需要更好的调控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而小动脉闭塞型需要更好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3.
张鹏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2,7(4):264-270
目的 调查青年卒中患者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探讨青年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连续登记住院的青年卒中(18~44岁)患者的病历资料入组274例,并分层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卒中(45岁及以上)患者入组300例,分析其众多危险因素及病因学构成特点。结果 ①青年卒中组中,缺血性卒中229例(83.58%),男性211例(77.01%);年龄在40~44岁的患者160例(58.39%);②青年卒中组,合并高血压179例(65.33%)、吸烟162例(59.12%)、饮酒123例(44.8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0例(39.84%)、肥胖86例(31.39%),与中老年卒中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高脂血症156例(56.9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缺血性卒中经TOAST(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病因学分型,青年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0例(44.25%)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66例(29.20%),与中老年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青年组颅内外血管情况优于中老年组,主要动脉无异常的患者比率(26.55%)高于中老年组(15.79%),轻、中度和重度狭窄率(46.02%和7.96%)低于中老年组(50.20%和17.8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青年卒中以缺血性卒中、男性为主,其中40~44岁的患者占1/2以上;②青年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其中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百分率随年份的增长有逐渐增高趋势;③青年缺血性卒中主要的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其他病因多样化;④青年卒中患者的颅内外血管情况优于中老年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及与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的重要原因首先是血管壁变化,其次是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卒中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缺血性发作(TIA)或脑卒中史、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中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病变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高分辨MRI(HR-MRI)血管壁成像对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因的诊断。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缺血性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病程14 d内进行HR-MRI扫描的80例患者(实验组),以及同期内行CTA检查,而未行HR-MRI或DSA检查的189例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2例(65.00%),动脉夹层12例(15.00%),血管炎性病变7例(8.75%),烟雾病8例(10.00%),病因不明1例(1.25%)。对照组中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46例(77.20%),动脉夹层10例(5.30%),血管炎性病变4例(2.10%),烟雾病25例(13.20%),病因不明4例(2.10%),实验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夹层、血管炎性病变诊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烟雾病、病因不明的诊断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R-MRI血管...  相似文献   

17.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方法 选取89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及11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空腹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女性患者(P<0.05).脑梗死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男性患者瘦素水平均低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 青年卒中患者存在高瘦素、高胰岛素水平,这两者可能是导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缺血性卒中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青年缺血性卒中及其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60例青中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及60例正常健康青中年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 全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同龄段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又高于中年患者(P<0.05),青年缺血性卒中组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平均Hcy水平为最高,与其他类别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Hcy是缺血性卒中重要发病原因之一,且Hcy对青年缺血性卒中影响比中年大,尤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酮酸盐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酮酸盐治疗,2组均治疗2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清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降低的幅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酮酸盐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水平、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 ~ 40岁急性脑卒中1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0例中,缺血性卒中111例,出血性卒中79例,前者有病因可寻的96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63例(56.8%)、血管炎9例(8.1%)、烟雾病7例(6.3%)、心源性栓塞6例(5.4%)、血流动力学异常4例(3.6%)、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2例(1.8%)、偏头痛性梗死2例(1.8%)、线粒体脑肌病2例(1.8%)、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0.9%)、出血性卒中中、高血压性39例(49.4%)、血管畸形11例(13.9%)、动脉瘤7例(8.9%)、烟雾病1例(1.3%)、凝血机制障碍1例(1.3%)、病因未明20例(25.3%).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TI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偏头痛、家族史等.结论青年卒中患者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