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2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赵家良教授发表了题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展”的学术演讲。该病主要是由于视网膜中心凹负责视力和中心视野的“黄斑”出现病理改变而引起。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因此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称AMD(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美国弗罗里达州奥兰多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全体会议上讨论了LIFE试验和其他一些近期重要的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LIFE试验是一项双盲、随机的临床研究,比较了有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患者使用含科素亚的治疗方案和含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的治疗方案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中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1].该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萎缩型(又称干性或非渗出性)和渗出型(又称湿性或盘状黄斑变性)两种.  相似文献   

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可以引起不可逆的严重视力丧失,是西方国家50岁以上人群中首位致盲原因[1],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的趋势,与年龄相关性眼病如AMD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已成为65岁以上人群视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年龄、基因、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疾病,首先表现为Bruch膜的损害,随后影响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随着疾病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特殊类型,但是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研究者们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疾病以及研发新的治疗手段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模型。我们复习了国内外经典以及较新的动物模型文献,并按不同疾病类型进行综述,希望为研究者寻找理想的动物实验平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机制相关较甚。黄斑变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在脾虚同时,可伴有肝郁、痰湿、血瘀之征。中医采用脏腑辨证、气血辨证、虚实辨证疗效显著。老年体衰、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则黄斑失养,易发生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应从调理气血的关系入手,既重视凉血止血、活血、养血,又不忘补气、行气,固肾明目。早、中期以阴虚火旺型和瘀血内阻型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疾病,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根据本病视力下降的临床特点,可属祖国医学“视瞻昏渺”的范畴。本病病因病机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治疗,效果比较肯定。如何进一步验证本病病因学,制定一套完整的按病变过程中医辨证规律的治疗原则及病变各时期最有效的方药,仍然是我们眼科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60岁以上病人中心视力永久丧失的首要病因。其中以脉络膜新生血管成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因而如何成功地直接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或引起血管内皮死亡而不影响RPE的修复成为治疗ARMD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多数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夺文将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些治疗ARMD重要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视网膜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AMD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现已上升为我国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AM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有着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发现一种能彻底治疗AMD的治疗方法,是当今眼科界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就AMD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陈光胜 《华夏医学》2008,21(2):402-40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增龄性、致盲性眼病,是50岁以上的人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AMD 病因并未完全明了, 但发现老化与代谢失调、循环障碍、光损害与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及相关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等, 均与AMD发病有关[1].迄今为止未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视力或防止视力恶化,也无有效的预防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MD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a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Evans等报道[1],英国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发病率在下降,而AMD在过去40年里增长了40%.在我国,大多数资料显示AMD发病率在5%~16%[2,3].目前AMD病因并未完全明了,多数认为可能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功能代谢失调[4]、慢性光毒损害[5]、慢性炎症、免疫反应[6]等多种因素协同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MD的中西医治疗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伴随有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下出血及纤维瘢痕组织,导致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的下降。以往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术、经瞳孔温热疗法、黄斑转位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生血管性AMD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光动力疗法可减少黄斑病变患者视力损失的风险。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药物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或延缓患者视力的损失,甚至可以提高患者的视敏度。尤其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另外,基因治疗的不断发展为治疗新生血管性AMD开辟了一条新路,受到了眼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叶黄素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的9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为观察组(患眼122只),另选择90例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其他眼科疾病者为对照组(患眼131只)。采用低视力者生存质量量表( LVQOL)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估各组患者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叶黄素片3个月,观察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观察组远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LVQOL评分和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经治疗显效18只眼,有效57只眼,无效47只眼,总有效率为61.5%(75/122);远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0.54±0.33vs0.4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差,经服用叶黄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远视力和眼底表现。  相似文献   

14.
王小琴  谢青 《海南医学》2012,23(10):127-13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发达国家视功能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日益老龄化,该病发病率增加,成为眼科防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相关学者对AMD治疗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本文就AMD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4):291-292,F000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亦有称之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比、以中心视力下降为特征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后。临床上主要将AMD分为萎缩性和渗出性两种。前者视力下降缓慢,以黄斑区玻璃膜疣,色素紊乱,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及金箔状外观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韩亮  马志中 《中外医疗》2009,28(19):189-190
老年黄斑变性(AMD)在发达国家中是超过75岁老年人的首位致盲性眼病。对于部分亚型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长期随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90-2890
对32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单例湿性的对侧眼进行4年以上的长期随诊,行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多数患者显示正常,部分患者有黄斑膜和/或色素上皮改变,3例发生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说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单例湿性的对侧眼发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病  相似文献   

18.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亦称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SMD),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以不可逆性的中心视力下降或丧失为特征的黄斑区视网膜退行性病变。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丢失的首要原因,随着人口日趋老龄化,我国AMD患者日益增多,已成为眼科防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AMD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氩激光光凝治疗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本组33例38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根据FFA的结果,对不同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急,采用不同方法:(1)黄斑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及渗漏点,采取拱环外直接光凝封闭渗漏点。(2)黄斑区有玻璃膜疣,采取拱环外三排“C”形光凝。[结果]随访6—12个月,(1)有效19眼,占50%,视力提高0.4—0.8,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消失或减少。(2)无变化15眼,占39.4%,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变化不明显。(3)退步4眼,占10.5%,视力由0.02下降到指数/眼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增加。[结论]氩绿激光早期直接或“C”形光凝后根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可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的吸收,使病变不致扩大而影响中心视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