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研究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治疗的老年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为慢性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B组为单纯患有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6例)。同期健康对照组为C组(38例)。对三组患者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等指标进行记录。所有患者均抽取龈沟液及肘正中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L-8、TNF-α、IL-10水平进行分析,探究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相关性。结果 A、B组患者牙周指数BI、PD等指标显著高于C组健康志愿者,A组指标高于B组,B组指标高于C组,表明三组患者牙周炎严重程度顺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被试的龈沟液及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A组、B组龈沟液、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龈沟液及血清IL-8、TNF-α均显著高于B组,IL-10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牙周指数与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牙周指数与血清、龈沟液内IL-10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间存在相关性,它们有共同的致病因素,与血清IL-8、TNF-α、IL-10等炎性因子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浸润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在正常宫颈组织(A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B组)、宫颈浸润鳞癌组织(C组)中IL-24及VEGF-C的表达,分析其意义。【结果】A组IL-24高表达率显著高于B、C组,且B组显著高于C组;A组VEGF-C高表达率显著低于B、C组,且B组显著低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鳞癌中IL-24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而与年龄,病理分级及间质浸润深度无关( P >0.05);宫颈癌淋巴结无转移组IL-24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 P <0.05);宫颈鳞癌中V EG F-C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中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05),但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05)。宫颈浸润鳞癌组IL-24与VEGF-C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P <0.05)。【结论】IL-24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逐级降低且宫颈鳞癌淋巴有转移组几乎为阴性,而V EG F-C在其中的表达逐级增强且宫颈鳞癌淋巴有转移组高表达,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推断IL-24与VEGF-C可能与宫颈鳞癌的进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MP-9、TNF-α水平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计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为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51例为B组,健康体检者45例为C组,比较3组MIF、MMP-9、TNF-α水平、A组中不同冠脉病变范围血清MIF、MMP-9、TNF-α水平以及不同Gensini积分组间血清MIF、MMP-9、TNF-α水平。结果 1 A组FBG、Hb Alc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且B组LDL-C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2 A组MIF、MMP-9及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5),B组上述指标水平也均显著高于C组(P<0.05)。多支病变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重度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轻度组(P<0.05),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清MIF、MMP-9、TNF-α水平增高,血清MIF、MMP-9、TNF-α水平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动态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与IL-6、VEGF-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作者将6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69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作者分别在手术前、后采血,统一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动态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VEGF-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两组术前血清IL-6、VEGF-A水平表达已呈差异性变化(P<0.01);②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IL-6、VEGF-A水平表达(P<0.01);③观察组手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较IL-6表达(P>0.05);而VEGF-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血清IL-6、VEGF-A表达的差异,及观察组手术前、后IL-6、VEGF-A表达的动态变化,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6、VEGF-A表达与其预后呈正相关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22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对比7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40例肝良性病变(良性肝病组)、52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血清miR-221水平,分析miR-221的表达程度与患者多项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组(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性别、年龄及甲胎蛋白(AFP)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TNM分期、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血清miR-221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多项临床参数关系密切,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疗观察的血清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NF-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12(IL-1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原发性肝癌组,58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良性肝病组及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NF-γ、sIL-2R、IL-12水平,并分析血清INF-γ、sIL-2R、IL-12水平对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NF-γ、IL-12水平低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Ⅲ期组血清INF-γ、IL-12水平低于Ⅱ期组及Ⅰ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Ⅲ期组sIL-2R水平高于Ⅱ期组及Ⅰ期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NF-γ、IL-12水平高于治疗前,sIL-2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原发性肝癌存活组血清INF-γ、IL-12水平高于死亡组,sIL-2R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INF-γ预测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sIL-2R为0.880,IL-12为0.787,指标联合测定预测原发性肝癌预后的AUC为0.931。结论 INF-γ、sIL-2R、IL-12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以上指标能够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而且可作为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5例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A组)、20例胎膜早破无绒毛膜羊膜炎孕妇(B组)及20例正常足月无胎膜破裂未临产孕妇(C组)血清中TNF-α及IL-10的表达。3组孕妇均于剖宫产术后留取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A组血清中TNF-α表达显著高于B组及C组(P均<0.05),IL-10表达显著低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血清中TNF-α及IL-10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胎膜早破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及IL-10水平降低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关,孕妇血清中TNF-α及IL-10水平可作为评估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芪健胃汤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VEGF-C)的抑制作用。综合评价参芪健胃汤配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Ⅱ、Ⅲ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化疗FOLFOX2方案;治疗组30例,采用上述化疗配合参芪健胃汤口服。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A、VEGF-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治疗后的差异性;综合评价以参芪健胃汤辅助胃癌化疗,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VEGF-A、VEGF-C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治疗组症状体征与毒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健胃汤能抑制进展期胃癌血清VEGF-A、VEGF-C的表达水平,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的进展。同时,能改善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减轻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及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甲亢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抗炎与促炎介质的表达情况,为本类患者炎症介质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4例甲亢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64例单纯甲亢患者为B组,64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为C组,64例健康人员为D组,然后将四组的血清抗炎介质与促炎介质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和B组中不同基础代谢率、A组和C组中不同肺部感染严重程度者的血清表达水平。结果 A组的血清抗炎介质包括IL-10、TGF-β1与促炎介质包括IL-12、IL-18及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31.67±3.59)pg/ml、(66.76±8.24)ug/L及(135.45±12.67)pg/ml、(598.75±64.76)、pg/ml、(2.45±0.36)ng/ml,其均高于B组、C组及D组,B组及C组则高于D组,A组中基础代谢率的表达水平均高于B组,A组中不同肺部感染严重程度者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显著性。结论甲亢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抗炎与促炎介质呈现高表达状态,且感染及甲亢疾病状态均对其表达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血糖水平及焦虑情绪对其临床疗效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伴有血糖及情绪异常将其分为血糖正常无焦虑组(A组)、血糖正常伴焦虑组(B组)、血糖异常无焦虑组(C组)、血糖异常伴焦虑组(D组);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及不良临床事件发生风险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组与C组间总有效率相同(88.0%),但显著高于D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组患者IL-1β、IL-6及TNF-α水平最高,均显著高于B组(P<0.05),IL-6及TNF-α水平亦显著高于C组(P<0.05);B组与C组间IL-1β、IL-6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最低,为4.0%;D组最高,为32.0%;B组与C组的总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0%、16.0%,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血糖升高及焦虑情绪均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IL-1β、IL-6、TNF-α的表达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实践中应给予相应的干预以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因子在冻结肩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20例冻结肩患者接受肩关节镜手术,其中原发性冻结肩10例(A组),继发性冻结肩10例(B组)。以同期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10例非冻结肩患者作为对照(C组)。q PCR检测肩关节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m RNA表达水平。结果 A组和B组MMP1和MMP3 m RNA表达高于C组(P0.05),TNF-α、IL-1、IL-6、IL-8、GM-CSF和M-CSF m RNA显著高于C组(P0.001),A组和B组间各因子m 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冻结肩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因子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A组(全身麻醉组)和B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清皮质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A组术后2 h至3 d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P<0.05),B组未见升高;两组术后IL-6、IL-8均显著升高,CD3、CD4、CD4/CD8显著下降,但A组IL-6、IL-8显著高于B组(P 0.05),A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可减小应激反应,对麻醉后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斯钙素1(SC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本院外科确诊并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51例(A组)、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织(B组)及结节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7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三组组织中STC1表达水平,分析STC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组STC1阳性表达率为60.78%(31/51),显著高于B组的19.63%(8/27)和C组的14.81%(4/27);A组STC1相对表达水平为0.85±0.17,显著高于B组的0.57±0.11和C组的0.56±0.1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STC1阳性表达率、STC1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TC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癌组织中ST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STC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ST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分为2组:GCS≤8分者为A组,GCS9~12分者为B组,各40例。检测并比较2组入院1 d、7 d、14 d的血清CRP、TNF-α、IL-6及IL-8水平。结果 2组血清CRP、TNF-α、IL-6及IL-8表达水平均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A组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血清IL-8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B组血清CRP及IL-6水平均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7,0.475,P0.05)。结论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治疗与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17(IL-17)、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44例PHC患者(肝癌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血清AFP、IL-17、PIVKA-Ⅱ水平,分析其与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的AFP、IL-17、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1)。血清AFP、IL-17、PIVKA-Ⅱ诊断PHC的AUC分别为0.789、0.872、0.935。血清AFP、IL-17和PIVKA-Ⅱ高表达PHC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高于其低表达PHC患者,累计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低表达PHC患者(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AFP、IL-17、PIVKA-Ⅱ水平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青年乳腺癌病例(年龄在35岁以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与患者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同期4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44例进行对照。结果青年组乳腺癌VEGF-C及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8%及61.36%,中老年组分别为38.64%及40.91%。青年组VEGF-C阳性表达率及程度显著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阳性表达率及程度也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VEGF-C与VEGFR-3表达呈正相关(P<0.05),VEGF-C、VEGFR-3与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NM分期增加及腋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二者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可能与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高表达有关;监测青年乳腺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对判断其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癌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108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MTA1及VEGF-C表达水平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癌组织中VEGF-C及MTA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MTA1与VEGF-C在肿瘤III~IV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VEGF-C表达与MTA1呈正相关(P<0.05);VEGF-C阳性组和MTA1阳性组1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C与MTA1在NSCLC癌组织中存在阳性表达,两者在肿瘤血管和淋巴结生成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发展,其阳性水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宫颈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宫颈癌患者28例为宫颈癌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20例,无淋巴结转移8例;颈上皮内瘤变Ⅲ(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Ⅲ,CINⅢ)期患者18例为CINⅢ组;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患者28例为正常宫颈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EGF-C、VEGF受体-3(VEGF receptor-3,VEGFR-3)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组织中VEGF-C、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1,LYVE-1)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VEGFR-3、LYV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血清VEGF-C[(62.19±16.67)ng/L]、VEGFR-3[(6.03±1.00)ng/L]高于正常宫颈组[(30.23±8.97)、(1.12±0.47)ng/L)和CINⅢ组[(33.76±9.41)、(1.81±0.33)ng/L](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C[(76.54±15.62)ng/L]、VEGFR-3[(8.11±1.68)ng/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5.88±12.79)、(4.43±1.0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组织中MVD(14.68±2.56)、LVD(13.09±3.01)及VEGF-C、LYVE-1蛋白阳性表达率(67.86%、75.00%)高于正常宫颈组(6.04±1.15、9.58±1.47、28.57%、32.14%)和CINⅢ组(7.15±1.08、10.01±1.34、33.33%、55.56%)(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组织中MVD(17.67±2.11)、LVD(15.32±2.07)及VEGF-C、LYVE-1蛋白阳性表达率(87.50%、10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0.83±1.59、11.12±1.98、60.00%、65.00%)(P<0.05);宫颈癌组组织中VEGFR-3(0.732±0.104)、LYVE-1蛋白表达(0.653±0.089)高于正常宫颈组(0.112±0.001、0.395±0.013)和CINⅢ组(0.467±0.045、0.505±0.033)(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R-3、LYVE-1蛋白表达(0.885±0.071、0.756±0.06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675±0.064、0.598±0.053)(P<0.05)。结论 VEGF-C在宫颈癌组织及血清中均存在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相关,可作为宫颈癌淋巴转移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3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27例、结直肠癌37例、肺癌31例、子宫颈癌33例、乳腺癌25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结果⑴A1、B1、C1、D1、E1组之间血清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之间血清HCY显著高于C1组、D1组、E1组(P0.05),血清HCY在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C2、D2、E2组之间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A3、B3、C3、D3、E3组之间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4、B4、C4组之间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CY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原发性肝癌患者较易发生高HCY血症。  相似文献   

20.
胃癌患者血清VEGF-C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VEGF-C浓度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血清VEGF-C水平与组织VEGF-C蛋白表达的关系以及二者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对28例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8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VEGF-C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标本VEGF-C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间血清VEGF-C浓度水平无差异,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浓度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5),侵润深度(P<0.05)及TNM分期(P<0.05)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未侵润浆膜组及TNMⅠ期的血清VEGF-C浓度水平明显高于侵润浆膜组及TNMⅡⅢⅣ期的浓度水平,血清VEGF-C浓度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血清VEGF-C均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指标,且对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血清VEGF-C浓度水平与组织标本VEGF-C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