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妙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5-16,19
目的对余杭地区健康人群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健康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余杭地区的健康人1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如果研究对象的峰值骨密度下降的数值超过2.5SD则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结果30~35岁年龄段的女性、年龄在35岁左右的男性骨密度出现峰值;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具有非常显著的下降值,并且与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比较,女性明显具有更高的发病率。结论女性55岁以前,男性65岁以前,应该加强学习骨质疏松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年龄段后,为了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贡市老年精神病患者指骨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孔才  何桃  代梅  汪灿 《海南医学》2010,21(21):103-105
目的了解自贡市老年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094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骨密度(BMD)测量,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取三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按年龄分组,从50岁以后开始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BMD值和骨密度T值逐渐降低,女性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②女性在60岁以后可见明显的骨量丢失加速,男性的骨量丢失是逐渐和缓慢进行的。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BMD测量可及早检出骨质疏松,而指骨BMD测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女性,应加强防治。自贡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与自贡市饮食习惯有关。老年精神病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872例长沙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为了解和研究长沙地区人群的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状况,建立长沙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分析仪(DEXA)对长沙地区20~85岁的健康人群1331人BMD检测.男性624人,女性707人,按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而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年龄段,然后随着年龄段的增高BMD逐渐下降,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的骨量呈迅速下降趋势(P<0.01);且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故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西宁地区体检者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 244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受试者的L1~4骨密度(BMD)值。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岁年龄组,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女性在40岁后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60岁以上2个年龄组与(20~50)岁4个年龄组和同年龄组男性比较有明显性差异。男女性骨质疏松症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性增加十分显著。50岁以上3个年龄组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男性。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吴伏娜  钟紫茹  韩全水  林小岚 《医学争鸣》2005,26(16):1520-1522
目的:调查深圳市正常体质量指数人群骨密度和峰值骨密度(PBD),以期为深圳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近5 a体检的健康成年677名,年龄20以上,男女性均以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14组;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结果:男性各部位PBD值出现在25~岁,女性各腰椎PBD值出现在35~岁,髋部PBD值出现在40~岁.在80~岁年龄段,男性腰椎骨密度出现高于其PBD的另一个峰值,女性骨密度自45~岁年龄段后随年龄逐年下降.结论:女性PBD形成晚于男性而接近绝经期;其骨密度自45岁年龄段迅速减低,而男性则发生在65岁年龄段;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提高PBD开始.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区不同年龄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不同年龄组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876例年龄在20~83岁来深圳市人民医院体检的人群。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部人群腰椎L2-4和左髋部骨密度。结果男性各部住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50岁组中年男性BMD已开始下降,60岁组后进行性下降,80~90岁男性BMD已接近同年龄组女性。女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40岁以后开始逐渐降低,50岁以后降低明显加快,BMD下降出现50~59岁及70~79岁两年龄段快速期。结论:骨骼不同部位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峰值水平也不同。男性在中年期BMD已经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后开始10年及70~79岁年龄段存在着骨质快速丢失期,骨丢失首先发生在以松质骨为主的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7.
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晓东  王风  朱敏嘉  黄忠  陈友华 《广西医学》2002,24(12):1923-1926
目的: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45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级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骨峰值年龄分布:男性髋部骨峰值年龄在40-44岁,腰椎在35-39岁,前臂在30-34岁,女性髋部、腰椎、前臂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60岁后OP患病率男性43.75%,女性72.30%,女性峰值骨密度水平较上海等地区低(P<0.05),男性较南京地区、广州地区低(P<0.05)。结论:南宁市健康人群较低的峰值骨密度水平和老年人较高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除与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有关外,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职业、运动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男性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分析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状况,为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记录1410名健康男性(年龄20-79岁)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骨密度T值、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采用SPSS 16.0软件比较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性。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20-〈30岁,峰值为(0.0983±0.6863),随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50岁以后下降明显,70-79岁年龄段有反弹趋势,60岁以后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腰椎骨密度逐渐下降,尤其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广州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4 152例20~100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不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不断增加,由15.5%增加到最高49.4%,在60岁以上年龄组增加不明显;其中50~60岁各年龄组女性骨量减少明显高于同组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在50岁以上各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明显,由7.6%增加到最高33.7%,在70岁以上各年龄组增加最高,女性明显高于同组男性。结论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出现骨量减少时应及时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为不可逆转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铜仁市城镇人口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情况,并讨论BMD的分布规律及铜仁市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BMD测试方法采用法国O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将所有参测者按年龄和性别分为7段,采用峰值BMD减去2.5SD为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SOS指标上,女性与男性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性的跟骨超声速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而同年龄段两性之间,女性跟骨超声速率均比男性低。在骨质疏松发病率方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比男性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铜仁市6000例正常人群调查,得到骨质疏松的预防重点对象是女性群体,但是老年群体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也同样不可忽略,需加强预防和防护。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探讨骨峰值年龄;分析各部位BMD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 选择居住在重庆市10年以上的门诊和查体人群1320人(除外患骨代谢疾病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2-4)、股骨近端(Neck、Ward’s、Troch)骨密度,男女分别按5岁一个年龄段,共14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男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55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5~59岁。男性峰值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重庆市男女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男性骨密度在峰值年龄后逐渐均匀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陕西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素敏  李晓娟  薛健  贾瑛  李文献  于红  张亚靖 《医学争鸣》2002,23(12):1115-1117
目的:获得正常人骨密度(BMD)参数,明确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为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er公司生产的DPX-IQ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度仪(DXA),随机对陕西地区20-89岁的受试者2524人进行腰椎(L2-4)及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BMD测定。结果:骨峰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较女性早10a,骨峰值平均在20-3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在任何年龄都是女性的骨量小于男性;BMD的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密切,女性存在着与年龄因素和绝经期因素有关的骨量丢失;松质骨(腰椎和股骨上端各部位)从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股骨上部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结论:不同部位松质骨骨量丢失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股骨Ward's三角最敏感。  相似文献   

13.
碳酸钙和生物钙对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碳酸钙和生物钙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指导人们正确合理的补钙,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mo 龄健康SD 大鼠50 只,随机分为5 组,雌雄各半。2 ~5 组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1~2 组喂普通饲料,3 ~5 组喂加钙饲料。饲养2mo 后测各组动物的骨密度及血钙、血锌等指标。结果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各补钙组间大鼠骨密度及血钙、血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各种类型的钙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均有一定的作用,而补碳酸钙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骨密度与同年龄组女性进行比较,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骨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臂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96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和25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者的前臂BMD、骨矿含量(BMC),并收集、测定其年龄、BMI、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水平等骨代谢指标,分析BMD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组前臂BMD及BM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骨代谢指标PINP为(79.01±44.72)μg/L,β-CTX为(0.51±0.35)μg/L;对照组PINP为(96.74±50.92)μg/L,β-CTX为(0.37±0.26)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β-CTX与BMD、BMC呈负相关(r=-0.259,P=0.011;r=-0.300,P=0.003);年龄与BMD、BMC呈负相关(r=-0.706,P<0.001;r=-0.743,P<0.001);DAS28与BMD、BMC呈负相关(r=-0.400,P<0.001;r=-0.330,P=0.001);PINP与BMD、BMC呈正相关(r=0.308,P=0.020;r=0.244,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CTX为发生OP的危险因素(OR=0.450,95%CI=0.606~0.921,P=0.006;OR=1.008,95%CI=1.002~1.016,P=0.031);PINP为发生OP的保护性因素(OR=1.060,95%CI=1.005~1.118,P=0.003)。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较正常绝经后女性更易发生OP,骨代谢指标β-CTX可能为绝经后女性RA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年龄相关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浓度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测定699位20~82岁健康的中国女性血清FSH浓度,用DXA (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 仪测定腰椎、总髋部、前臂超远端BMD,评价血清FSH与年龄、BMD和患OP风险的关系。结果:FSH约从40岁起随增龄而增加,到60岁又随增龄而下降。FSH与不同部位骨骼的BMD均呈负相关。在腰椎正位、侧位、总髋部、前臂超远端,FSH第1~4分位数的OP平均患病率分别为0.57%,0.43%,27.1%,30.9%。与第1,2分位数比较,第3,4分位数的妇女OP患病率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在腰椎,与第3分位数比较,处于第4分位数的妇女OP患病率和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 结论:血清FSH水平可能与骨量的丢失及O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HD9年10月--2010年10月的39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按T值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正常骨量组;并检查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骨质疏松组的TC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1)。骨质疏松组的血钙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BMD与FINs、BMI成正相关(P〈0.05)。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TC高的患者易发生O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健康无症状中老年人和165例临床拟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L1~3椎体BMD测定并计算T值。结果健康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如以T≤-2.5SD为诊断标准则有203例。结论 QCT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准确、重复性强,易于推广应用。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可由定量CT(QCT)测定骨密度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测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测量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4例20~74岁成年男性的腰椎和股骨颈行定量CT骨密度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年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年龄为20~24岁,35岁以后股骨颈骨密度下降速率大于腰椎,二者累积丢失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股骨颈的骨密度的测量值较腰椎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美国圣路易斯州入住疗养院者骨质疏松的患病及防治状况。【方法】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量2 17例入住疗养院者 (年龄 42~ 10 2岁 ,平均 83 3岁 )右侧跟骨的骨密度 ,结合病史及病历记录情况 ,对入住疗养院者骨质疏松防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入住疗养院者的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 ,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高 (5 8 5 %) ,只有18 4 %的疗养院入住者跟骨骨密度在青年成人骨密度均值 1个标准差内。未诊断的骨质疏松占 83 5 %,未治疗骨质疏松占6 3 0 %,只有 37 0 %的骨质疏松患者服用钙剂及 /或维生素D治疗 ,用雌激素替代或用阿伦二膦酸盐积极治疗的仅有 3 1%。【结论】疗养院入住者骨密度低、骨质疏松患病率高 ,但防治状况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