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流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证候特点。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53例、非血瘀证组32例。对2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吸烟史、家族史、并发症、合并症、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肾功能、血脂、肝功能、血常规、尿蛋白、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瘀证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脉粗张、涩脉/无脉/沉弦/弦迟/结代、肌肤甲错、痴癫狂躁、善忘发生率高(P<0.01),肢体麻木发生率亦高(P<0.05),病程更长(P<0.05),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高(P<0.05),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亦高(P<0.01),甘油三酯、尿蛋白阳性率高(P<0.05),ba PWV更快(P<0.05)。结论 (1)2型糖尿病血瘀证主要表现为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脉粗张、涩脉/无脉/沉弦/弦迟/结代、肌肤甲错、痴癫狂躁、善忘、肢体麻木。(2)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较非血瘀证患者病程长、甘油三酯高、尿蛋白阳性发生率高、ba PWV快。(3)2型糖尿病血瘀证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肾病比率高。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国糖尿病(DM)的患病率增长较快,总数已达4000万日,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正彰显其独有特性,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关糖尿病的证候研究已有许多报道,本文仅对近10年来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文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动态发展资料。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1996-1998年所有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病证进行编码、分类、统计。结果:1996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主要顺位为:肺胃燥热证(29.8%)、气阴两虚证(25.7%)、肾阴亏虚证(22.2%)、阴阳两虚证类(11.1%)。1997年中医证候谱发生变化,顺位为气阴两虚证(41.4%)、肺胃燥热证(24.5%)、阴阳两虚证(20.7%)、肾阴亏虚证(13.8%)。1998年为肺胃燥热证(33.2%)、气阴两虚证(30.5%)、阴阳两虚证(21.3%)、肾阴亏虚证(14.9%)。结论:危害糖尿病患者较重的阴阳两虚证所占病例逐年增多,要引起高度警惕,如不及时治疗,消渴病证候将向严重方向转移,威胁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相关指标变化与中医瘀血证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不同证型之间血瘀有轻重程度的不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紊乱,且与中医瘀血证有密切关系.结论瘀血证存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不同证型中.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证群调查及证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中医客观证群状况及规范辨证论治分型。方法 :通过对省内 3 0 0 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调查 ,并应用统计学方法 ,找出症间及症与病程、各检验指标间的相关因素 ,归类出部分结合频度较高的证群组合。结果 :筛选出八种辨证分型 ,依次为气阴两虚型 (6 2 0例 ,占 2 0 .6 7% )、阴虚燥热型、气虚血瘀型、湿热困脾型及阴阳两虚型 ,此五型占总数的 70 .8% ;其余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痰瘀互结型 ,共占总数的 2 1.8% ;另外尚有五型仅占 7.4% ,不计在内。结论 :此八种辨证分型较传统分型变化很大 ,且更贴近当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情况 ,临床辨治按此分型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关键中医病位证素,并探索各病位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规律,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92例T2DM患者中医病位辨证归属为脾、肾、肝,探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BMI指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睡眠时间上肝、肾两组的睡眠时间较脾组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5);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在各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肝组主要虚性证素为:阴虚(P<0.01);主要实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阳亢、湿、痰、气滞、血瘀、热(P<0.05);脾组主要虚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阳虚(P<0.01),主要实性证素为湿(P<0.05);肾组主要虚性证素为阳虚(P<0.05),主要实性证素为湿(P<0.01)。[结论]T2DM患者病位在肝时,容易出现阴虚;病位在脾、肾时容易出现阳虚。临床辨治T2DM时应注重肝阴的滋养,与脾、肾阳气的温补,同时注重祛除各脏腑湿邪。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中高血压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媛尹 《医学文选》2002,21(5):613-614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DM)患者中伴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筛查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病的早期发现以达到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法:在15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血压的监测。结果:158例DM发现高血压病患者80例,占糖尿病总数50.6%。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升高而升高,糖化血红蛋白≥12%发病率最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故应及早发现和控制糖尿病以防治其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特点。【结果】(1)中医病位:肾的证素积分最高,其次为脾和经络;肾、脾、经络的证素积分与肝、心、肺、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病性:实性证素主要为痰、血瘀、湿,其比率为痰>血瘀>湿。虚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和阳虚,其比率为阴虚>气虚>阳虚。(3)证素分布:肾病中阴虚证素积分最高,脾病中气虚证素积分最高,经络证素中血瘀积分最高。【结论】肾、脾、经络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位;本病虚证以阴虚、气虚和阳虚偏重,实证以痰、血瘀、湿偏重;临床多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及瘀血阻络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 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 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2.
笔者1995~1998年采用辨证分型治疗150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肥胖2型糖尿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患2型糖尿病,将179例肥胖患者分为肥胖非糖尿病组和肥胖糖尿病组,采集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测定血糖、血脂,分析中医证候与糖脂代谢相关性。结果肥胖非糖尿病组和肥胖糖尿病组证候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肥胖非糖尿病组以痰湿证为主,肥胖糖尿病组以郁热证为主。阴虚证与 FPG 呈正相关(r =0.232,P =0.030),与 HDL-C 呈负相关(r =-0.211,P =0.048);结热证与 TG 呈正相关(r =0.215,P =0.044),与 FPG 呈负相关(r =-0.236,P =0.027);TG 与气郁证呈负相关(r =-0.233,P =0.029)。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以郁热证为主,(肝胃)郁热证是其主要证型。阴虚证、结热证、气郁证与血糖、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庞媛尹 《微创医学》2002,21(5):613-614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DM)患者中伴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筛查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病的早期发现以达到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法在15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血压的监测.结果 158例DM发现高血压病患者80例,占糖尿病总数50.6%.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升高而升高,糖化血红蛋白≥12%发病率最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故应及早发现和控制糖尿病以防治其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北京市2型糖尿病肾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从1994年10月13日—2000年12月14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入选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病史资料、各种代谢指标以及入选患者糖尿病肾腐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情况等。最终保留911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35.7%;在各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中,早期肾病的发生率最高,为17%(男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7.3%,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6.7%);临床肾病的发生率为13.6%(男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5.7%,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1.6%);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4.1%(男性患者的发生率3.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4.7%)。尿毒症的发生率1.0%(男性患者的发生率0.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1.6%)。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入院时的年龄、血糖、血压、血脂、吸烟等密切相关。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糖尿病要进行强化治疗,同时加强糖尿病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以长期稳定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以及高脂血症各临床分型与不同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血脂异常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测定TG、LDL-C、HDL-C、TC并判定中医证候,采用Pearson检验研究各证型与血脂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痰湿证、血瘀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证积分、血瘀证积分与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09,P=0.009;r=0.161,P=0.046),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08,P=0.009;r=-0.167,P=0.025),阳虚证积分与HDL-C、apoA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36,P=0.003;r=0.210,P=0.016)。结论:痰湿证、血瘀证为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主要证候,痰瘀互结为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关键病机。痰湿证、血瘀证与血脂成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及证型的构成情况.方法 对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8个基本证中湿热证179例次、血瘀证155例次、阴虚证122例次、火旺证89例次、气虚证16例次、血热证2例次、阳虚证和血虚证0例;证型分布:单证型107例、两证相兼型115例、三证相兼型53例、四证相兼型2例、无证型31例.结论 湿热证、血瘀证、阴虚证是构成糖尿病临床复杂证型的基础,湿热证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素理论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的病机研究中,不同类型的患者证候各有特点。T2DM患者总的来讲以气阴两虚为基础,兼有并发症者多为痰瘀互结;兼有合并症者常带有它病的证素特点;肥胖者偏于实证,以中满内热为主要特点;妊娠患者以虚证为主;老年患者病机虚实夹杂;睡眠障碍患者多伴见阴阳功能失调。以证素理论研究T2DM的证候组成规律,提高了中医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西北燥症经验方药对2型糖尿病兼西北燥证患者的治疗,在采取西医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论治的方法分析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设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施以西北燥证经验方药治疗,两组均予西医常规降糖药治疗.[结果]两组分级疗效比较,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西北燥证经验方药对兼病型西北燥证有明显治疗作用.治疗前,两组西北燥证证情积分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积分差值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存在显著差别(P<0.01),治疗组调整后差值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好,能较好地改善新疆地区2型糖尿病兼西北燥证患者临床症状.[结论]因地制宜,使用西北燥证经验方药,行滋阴润燥、益气养阴、化痰除湿、活血通络等法,以除燥平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整体调治的功效,改善了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的内环境,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36例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的胰岛素抵抗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型糖尿病 ( DM)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占糖尿病的 90 %~ 95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 ,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 IR)的密切相关性已引起国内外内分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 36例 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间胰岛素抵抗的差异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客观指标和中医证型的相关关系 ,为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1 资 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 WHO)确定的 2型糖尿病标准 ,选择观察来源于福建省立医院中医科内分泌组的住院和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 36例 ,且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 ,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