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动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评价其相关物理性能及动物安全性。方法将脱钙骨、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B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对材料进行动物安全性评价。结果研制的BPCB。材料孔隙率为55.20%、孔径为227.33μm、压缩强度为5.52MPa、弯曲强度为19.61MPa;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动物在注射浸提液后,没有任何不健康行为;热原实验结果显示在每种材料初试的新西兰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2℃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0℃以下,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溶血实验结果显示溶血率为0.335%,不大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结论B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并且具备基本的动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杜明奎  毛克亚  杨筠  李江涛  王继芳 《武警医学》2010,21(8):659-662,665
目的水热合成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并检测其作为植骨材料的性能指标。方法用牛松质骨煅烧获得的多孔β-TCP与二水硫酸钙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水热釜中,同步水热合成β—TCP/α-CSH,比例分别为7:3、5:5、3:7的复合人工骨,并进行x线衍射、扫描电镜、孔隙率、自固化性能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x线衍射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复合人工骨颗粒主要成分为β—TCP、α—CSH和少量的羟基磷灰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人工骨具有孔隙结构,孔隙由大孔/微孔结构组成,孔隙率为49.85%~56.75%,保持天然松质骨双峰曲线的孔隙结构,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具有原位自固化性能,压缩强度3.23~9.24MPa。结论利用多孔β-TCP和二水硫酸钙能够同步水热合成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该人工骨具有天然松质骨的孔隙机构,并具有自固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仿生活性人工骨诱导兔椎板间多节段脊柱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先进快速成形(rapidprototyping,RP)制造技术结合骨组织工程方法研制新型仿生活性人工骨,系统研究该人工骨在兔腰椎椎板间多节段脊柱融合的情况。方法首先应用RP技术制备粒度均匀的颗粒型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Poly(DL-lactic-co-glycolicacid)/Tricalciumphosphate,PLGA/TCP]复合人工骨载体材料,进一步将该载体材料与天然提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BMP)高效复合制备仿生活性人工骨,扫描电镜观察RP制备的载体材料及人工骨超微结构。雄性新西兰兔42只,均于L2~4左侧椎板及椎小关节表面分别植入颗粒型PLGA/TCP人工载体材料(A组)、颗粒型仿生活性人工骨(B组)和自体髂骨颗粒(C组),每组14只,于术后4,8和12周定期拍摄脊柱X线片,并于以上时相点按时取材(每组各取材2,2和10只兔),大体观察、手法检测及组织学方法(HE染色、三色光镜观察及四环素-钙黄绿素荧光检测)系统评价脊柱融合情况。结果先进RP制备的PLGA/TCP复合人工骨载体具有规则的空间网状支架结构、相互贯通的孔隙及材料表面微孔特征,均有利于bBMP的高效均匀复合。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A组单纯载体材料植入后逐渐降解,但无骨诱导活性及新骨形成能力。B组仿生活性人工骨植入具有强的诱骨活性及骨性融合能力,不仅成骨早、新骨形成量大,而且在新骨形成及改塑的同时载体材料逐渐降解完全,术后12周可形成较为典型的骨小梁及骨髓结构,成骨代谢活性亦接近正常,所形成融合块较大、强度高。C组自体髂骨移植能达到良好的骨性融合,但至术后12周其所形成的新骨结构与B组相比,尚需进一步塑形及完善,所形成的融合块较小。术后12周,三组多节段(L2,3、L3,4)脊柱融合率分别为0%(0/20)、90%(18/20)和55%(11/20),B组融合率显著高于C组(P<0.05),C组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先进RP技术制备的PLGA/TCP人工载体不仅具有良好的空间超微结构及孔隙特性,而且能高效复合bBMP以正确构建组织工程仿生活性人工骨。该仿生活性人工骨诱导兔椎板间多节段的脊柱融合获得成功,其融合率明显高于自体髂骨移植,从而有望成为脊柱外科所需的新型人工骨移植材料。中、远期疗效的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估不同配制比例的国产及进口骨水泥的材料性能 ,及椎体成形术后其对尸体脊柱压缩性骨折标本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改变配制比例的国产骨水泥 [粉液比 (g/ml)为 3∶2 ;粉剂中BaSO4的含量为 2 0 % ]及进口骨水泥 (配比方案采用厂家推荐比例 )分成 2组 ,每组各 8个样本 ,测定其聚合时间、强度及刚度。搜集 4具老年女性尸体的 2 0个腰椎 ,将标本置于材料实验机上制成压缩性骨折的模型 ,并测定椎体的刚度及强度。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 2组 ,一组用国产骨水泥 ,另一组使用进口骨水泥对尸体标本行椎体成形术 ,术后于CT机上行轴面扫描 ,然后再次测量其刚度和强度。结果 改变配制比例后国产骨水泥的材料刚度为 (2 711 8± 6 12 3)N/mm ,而进口骨水泥为 (2 874 7± 4 5 7 6 )N/mm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0 6 0 9,P >0 0 5 )。但国产骨水泥的材料强度为 (72 71 3± 36 5 4 )N ,低于进口骨水泥 (84 81 3± 397 3)N ,两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t=6 2 81,P <0 0 5 )。两组骨水泥皆能使椎体的刚度及强度较骨折前得到加强 ,其中国产组使椎体的强度恢复至 (1 2 2 6± 0 4 4 )MPa ,而进口组恢复至 (1 2 0 2± 0 38)MPa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F =0 0 0 1,P>0 0 5 ) ;国产组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纤维配比的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A、B、C、D四组,将其双侧桡骨制备成骨缺损模型,取其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300 - 500 μm的微小颗粒骨,将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颗粒骨与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CPPF)均匀混合成CPC/CPPF复合材料,按照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重量的0、10%、30%、50%分为四组,将上述四组CPC/CPPF复合材料与微小颗粒骨以6:4固定比例混合均匀,分别植入A、B、C、D四组兔桡骨缺损处,在4,8周分别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8周时行力学测试。结果 当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的30%时,最大抗压负荷及抗弯负荷均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显示人工复合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结合最为紧密,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成骨速率最接近,成骨性最佳,比例最优。结论 通过向CPC/CPPF中加入一定比例颗粒骨来调节复合材料降解速率,使之与兔桡骨成骨速率相适应,以获得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最佳复合人工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仿生人工骨三维多孔框架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磷酸三钙(TCP)]修复多孔钛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仿生人工骨与提取的BMP复合制备活性人工骨材料。建立修复兔股骨下端多孔钛周围骨缺损模型,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生物力学研究该材料的生物固定效果及其特点。结果术后6周,实验组样品孔隙内的能谱图上Ca、P元素的峰已经明显。12周时,实验组样品孔隙内部及其周围的Ca、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剪切应力都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其中在6周、12周,实验组多孔钛在所有时相点均表现出了比对照组高得多的剪切力(P〈0.05)。结论应用BMP复合PLGA/TCP材料修复假体周围骨缺损,早期能够更好地形成新骨,促进假体生物固定,说明BMP早期骨诱导作用在假体生物固定方面至关重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自由活动对照组、悬吊对照组、悬吊中药大(30g/kg)、中(20g/kg)、小(10g/kg)剂量共5组。后3组给予中药灌胃“强骨抗萎方”(1ml/kg),实验期21d。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骨生物力学、矿盐合量、骨密度、骨钙素(BGP)的作用。结果 悬吊大鼠中药组骨生物力学性能各指标、骨密度、骨矿合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血清BGP合量增高,骨组织BGP合量有增高趋势。结论 “强骨抗萎方”可以有效改善失重状态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增强骨密度,促进骨矿盐的沉积,减少骨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携带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片段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BMP-2)转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以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材料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8只日本大耳白兔,在L5,6行单节段双侧横突间融合术,依植入融合材料分为3组:A组为转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组;B组为自体髂骨组;C组为单纯支架组。每组12侧。术后12周取出融合节段脊柱,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等方法检测脊柱融合情况。结果三组横突间融合成功率分别为84%(10/12)、75%(9/12)和8%(1/12);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检测证实,A、B组成骨活跃,脊柱融合的硬度和强度显著高于C组。结论 转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用于脊柱融合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异种脱蛋白骨修复山羊长骨大段缺损的成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改良法制备异种脱蛋白骨(deproteinzated bone,DPB)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大动物大段长骨缺损的能力,为异种DPB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山羊24只,在每只山羊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除胫骨总长度20%形成节段性骨缺损,按分组情况植入不同材料.A组为单纯异种DPB,B组为自体骨,C组为异种DPB+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均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术后4~24周每隔4周进行X线及术后24周取新生骨进行双能X线(DEXA)、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 结果 术后4~24周,在同一时相点,X线Lane-Sandhu法评分B组》C组》A组,并且术后24周新骨的骨密度、骨矿含量、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经统计学分析,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法制备的异种DBP复合自体BMSCs和rhBMP2修复山羊胫骨大段缺损成骨能力与自体骨相当,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四种脱蛋白骨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通过对不同化学方法制作的异体脱蛋白骨的组织学反应和生物力学强度的比较研究,以明确何种方法制作的脱蛋白骨宜于作为植骨材料或生物活性人工骨的载体。方法采用Os-westry骨制作法(Ⅰ种)、Kiel骨制作法(Ⅱ种)、氯仿甲醇磷酸盐过氧化氢乙醇法(Ⅲ种)、过氧化氢乙醚法(Ⅳ种)所制成的4种脱蛋白骨,植入12只Wistar大白鼠肌袋内,于术后1,2,4,6周处死行组织学观察;另将4种脱蛋白骨制成形态、重量一致的试件,分别进行压缩、折弯、剪切、扭转等力学测试。结果Ⅰ种脱蛋白骨组织学相容性最好,但力学性能最差;Ⅲ种生物力学性能较好,但炎症反应较重;Ⅱ和Ⅳ种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较好。结论Ⅱ、Ⅳ种材料适合作为植骨材料或生物活性人工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超级影像”的特点。方法2301例肿瘤患者骨显像中,发现18例(前列腺癌6例,乳腺癌4例,肺癌2例,原发灶不明3例,神经母细胞瘤和膀胱癌各1例)。依据“超级影像”图像特点的不同分为均一对称型(Ⅰ型)和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2种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超级影像”出现的阳性率为0.78%(18/2301),其中前列腺癌出现率最多,约占33.33%(6/18),乳腺癌和肺癌次之,分别占22.22%(4/18)和11.11%(2/18)。“超级影像”的分布特点均一对称型影像占38.88%(7/18),其中完全对称型占16.66%(3/18),而前列腺癌占整个Ⅰ型影像的71%(5/7);灶性散在分布型影像占61.11%(11/18)。结论“超级影像”是骨转移影像的一种特殊形式,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患者易于出现这种影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月经初潮早晚对女大学生骨骼生长发育与骨量的影响。方法:以55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骨密度(BMD)、骨宽等指标。结果:月经初潮早晚对身高、尺骨宽、桡骨宽影响较小,而尺骨BMD、桡骨BMD随着月经初潮年龄的逐渐增长大致呈依次递减的规律,并且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月经初潮早晚对女大学生骨骼发育与骨量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月经初潮早的学生比月经初潮晚的学生骨形成活动更活跃,积累了更多的骨矿物质,这主要是由于月经初潮早晚对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影响,而性激素水平又直接影响骨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3.
血清骨钙素在高转运型骨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透病人血清骨钙素水平在高转运型骨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平均年龄55.42±14.67岁)维持性血透病人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血清钙(Ca)、磷(P)、钙磷乘积(Ca×P)、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骨钙素(BGP)。以iPTH>450 ng/L为标准一(A组)及iPTH>450 ng/L、BGP>8μg/L为标准二(B组)分别预测高转运型骨病。结果两组病人血清Ca、P、Ca×P及ALP无明显差异。标准一预测高转运型骨病病人占纳入病例的50.7%,其中BGP<1.5μg/L占33%。标准二预测高转运型骨病占纳入病例的38.5%。结论血透病人血清BGP及iPTH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血清BGP与iPTH同时用以预测高转运型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盆腔MRI和全身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收集18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资料,包括盆腔MRI和全身骨扫描检查结果。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83例患者中,37例确诊临床骨转移,146例无临床骨转移。37例骨转移患者的转移灶位置,5例位于盆腔内,3例位于盆腔外,29例位于盆腔内外。②盆腔MRI检查诊断24例骨转移,均经临床综合评价确诊为骨转移(100%,24/24)。全身骨扫描诊断27例骨转移,96.4%(27/28)经临床综合评价确诊为骨转移。其它骨转移的确诊均经临床综合诊断。③将盆腔MRI和同位素骨扫描的结果进行比较,盆腔MRI检查未见明确骨转移灶的患者共159例,其中仅有4例患者(4/159,2.52%)全身骨扫描可明确诊断骨转移。④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全身骨转移的预测和诊断效果,盆腔MRI对全身骨转移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8%、87.0%和85.25%;全身骨扫描对骨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59%、62.33%和68.85%。MRI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同位素骨扫描(χ2=23.458,P=0.000;χ2=13.906,P=0.000),同位素骨扫描的敏感性高于MRI(χ2=4.163,P=0.041)。结论盆腔MRI也可用作前列腺癌全身骨转移的诊断。当盆腔MRI检查未见骨转移灶时,发生全身骨转移的机会较低。  相似文献   

15.
模拟失重下大鼠骨和骨髓中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骨质和骨髓内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Human recombinatio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配对分为悬吊组和自由活动组(5只/组),实验期为14、28d。组织标本行原位杂交。结果:尾吊组大鼠骨质和骨髓内rhBMP-2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尾吊组14d rhBMP-2的表达明显强于28d(P<0.05)。结论大鼠后肢去负荷导数骨和骨髓rhBMP-2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尾悬吊大鼠骨和骨髓中骨钙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骨质和骨髓内骨钙素 (OC)以及骨和软骨钙盐代谢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用2 0只SD大鼠 ,随机配对分为 1 4d和 2 8d尾悬吊组及相应的 2个自由活动组 ,每组 5只。组织标本行原位杂交及三色染色。结果尾吊组大鼠骨质和骨髓内OC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 (P <0 .0 5 ) ;尾吊组1 4dOC的表达明显强于 2 8d(P <0 .0 5 )。模拟失重导致股骨和软骨基质钙化障碍 ,原有钙化基质内钙盐脱钙明显 ,2 8d脱钙明显加重。结论大鼠后肢去负荷导致骨和骨髓OC含量的降低 ,骨和软骨钙盐代谢障碍 ,去负荷时间越长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女性体力活动水平和骨矿物质含量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与骨矿含量和反映骨代谢有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以江门市 2 2 0位健康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MOSPA体力活动问卷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 ,并测量骨矿含量以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及尿钙和尿肌酐比值等反映骨代谢的生化指标的水平。结果 :校正有关混杂因素后 ,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骨矿含量和骨皮质系数增加 ,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 ,酸性磷酸酶和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含量下降。结论 :与低体力活动组比较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骨矿含量增加 ,骨形成较活跃 ,而骨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骨量、骨髓脂肪细胞数量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将45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去卵巢运动和雌激素四个组。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45 min、速度18 m/min、坡度5°的跑台训练。雌激素组每周颈部皮下注射3次17-β雌二醇,剂量为25μg/kg体重。正式运动处理14周时,称量各组大鼠体重和第5腰椎(L5)干重;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雌激素(E2)水平以及L5的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常规HE染色观察第2腰椎(L2)组织形态学变化,计数骨髓腔内脂肪细胞数。结果:去卵巢静止组L5骨密度、骨矿物含量、骨干重/体重以及血清E2、TC和HDL/TC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而血清LDL/TC水平和骨髓脂肪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去卵巢静止组血清TC和LDL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和去卵巢运动组,与雌激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组HDL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减缓去卵巢大鼠椎骨骨量丢失的效应可能与其能改善去卵巢大鼠血脂紊乱、抑制去卵巢大鼠椎骨骨髓脂肪细胞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股骨近端、胸椎、骶椎各1例。MRI典型表现为多囊融合的囊实性占位,伴出血者可见液-液平面,T1WI稍低、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结论MRI对骨巨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基异茜草素抑制骨吸收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联合培养的方法,在1,25-(OH)2VitaminD3和地塞米松作用下,使骨髓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的活性;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上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的面积;荧光酶标方法测定组织蛋白酶K的活性。结果甲基异茜草素在0.1~10μmol·L^-1范围内,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分化、TRAP酶活性和在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论甲基异茜草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骨吸收功能来减少骨质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