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萍  牟莹心 《医药导报》2002,21(4):217-218
目的:观察非格司亭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40例,分别以EACOP方案及VDP L方案化疗后,应用非格司亭150 μg,iv,5 d或sc,4~14 d.观察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浓度及骨髓AKP积分.对照组28例,单用化疗,未用非格司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时间治疗组缩短(P<0.05),感染机会减少(P<0.05),但化疗期病死率未见降低.部分病例发现骨髓AKP积分增高、血清 G CSF浓度增高.结论:非格司亭促进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疗效明显,并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1 商品名Neulasta2 结构特点本品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非格司亭 (filgrastim,Neupogen) 的聚乙二醇化物。3 开发与上市厂商美国安进公司生产,于2002年4月在美国首次上市。4 适应证用于治疗有高度感染风险的非髓样恶性肿瘤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 作用机制G-CSF是人体中天然存在的一种刺激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其功能活动的细胞因子。重组G-CSF以皮下注射方式给药,一日1次,可使肿瘤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缩短,并减少感染的发生率。G-CSF的聚乙二醇化物可延迟其单剂量注射后的经肾消除,并使t1…  相似文献   

3.
陈清心 《海峡药学》2016,(5):192-193
肿瘤患者需要使用化疗药物治疗,而化疗药物的最大副作用之一是骨髓抑制,从而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几率,进而推延下一个化疗进程,影响抗肿瘤疗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主要刺激粒细胞系造血,促进髓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调节中性粒细胞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成熟;并驱使中性粒细胞释至血流,使外周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临床上常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因肿瘤化疗药物使用引发的白细胞减少症,可以明显缩短白细胞升高的时间,效率高于一般的升白药.本文就1例肺小细胞癌患者化疗前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安全性问题及不良反应做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1例46岁鼻咽癌女性患者曾接受放疗和化疗4年余.入院后给予紫杉醇加奥沙利铂化疗.化疗结束后第2天,为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给予非格司亭200 μg皮下注射.用药后约30 min,患者突然出现头昏、呼吸困难、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及颤抖.查体:P 87次/min,R 28次/min,BP 80/53 mm Hg,SPO2 0.94.立即给予吸氧,肌内注射苯海拉明,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静脉滴注多巴胺.20 min后再次查体:P 73次/min,R 23次/min,BP 101/64 mm Hg,SPO2 0.99.1 h后症状缓解.追问病史,患者4年前曾皮下注射非格司亭出现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正>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它作用于骨髓中性粒细胞系造血前体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成熟和释放,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自1991年在美国首先上市以来,已获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G—CSF的临床应用研究总结如下: 1.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G—CSF在化疗后给药,可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及持续  相似文献   

6.
1商品名 Neulasta 2 结构特点 本品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非格司亭(filg rastim,Neupogen)的聚乙二醇化物.  相似文献   

7.
非格司亭(filgrastim)即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现已由FDA批准用于缩短自体或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病人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相关病症的患病时间。本文对GCSF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氟康唑、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可配伍性进行了研究。GCSF40μg·mL-1或GCSF10μg·mL-1(每毫升加2mg人白蛋白)与下列药物混合:(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mg·mL-1(以亚胺培南的含量计),(2)头孢他啶10mg·mL-1(以钠盐计),(3)氟康唑2mg·mL-1,(4)庆大霉素1.6mg·mL-1(以硫酸盐计),(5)妥布霉素1.6mg·mL-1(以硫酸盐计),(6)阿米卡星5m…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格司亭在小儿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的应用情况.方法:以近几年我院坚持长期治疗的25例白血病患儿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诱导、巩固、维持及强化各阶段应用非格司亭的天数.结果:患儿在诱导治疗阶段应用非格司亭的天数明显长于巩固及强化治疗阶段(P<0.01),感染发生少,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血病诱导治疗阶段应坚持应用非格司亭,可有效避免感染,度过治疗危险期.而缓解后巩固及强化治疗阶段可不用或少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幅度在紫杉醇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96例肿瘤患者紫杉醇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同时做血涂片,瑞氏染液染色镜检。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百分率比,以有无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及核右移幅度与白细胞计数变化幅度比较,判断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幅度对骨髓抑制监测的意义。结果 96例紫杉醇化疗肿瘤患者中有94例出现了白细胞计数降低,70例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和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并不完全同步。其中,26肿瘤患者未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合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核右移现象,可以更准确监测化疗肿瘤患者骨髓抑制程度,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7岁,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于2001年7月9日开始口服甲巯咪唑片(他巴唑)10mg,tid治疗。患者治疗前血常规正常。服药1个月后,出现白细胞、粒细胞急进性下降。最低白细胞降至0.9×10~9·L~(-1),中性粒细胞降至0.35。考虑为甲巯咪唑所致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停用甲巯咪唑,给予非格司亭(津恤力)150μg,im,qd;瑞白100μg,im,qd;小聚胺(升白安)40mg,po,tid 螺旋藻(施普瑞)3片,po,tid;小牛胸腺肽片60mg,po,tid;维生素B_4 10mg,po,tid;鲨肝醇片50mg,po,tid等药促进白细胞再生及对症治疗。治疗10天后,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由于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前驱细胞的分化增殖,并促使骨髓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因而对于化疗引起的WBC减少有特效治疗作用。我们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对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探讨预防性应用和随症应用rhG-CSF有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严重减少,低于0.5×109时称为粒细胞缺乏。我科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国产注射用美罗培南(倍能)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2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血液病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8~76岁。包括急性白血病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3例,淋巴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0.5×109/L。1.2临床特点:25例均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13例为接受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12例为本身疾病所致。全部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5~40.7…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2岁,因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术后而入院.于第8日行环磷酰胺,表柔比星(表阿霉素),氟尿嘧啶化疗.为预防患者的白细胞降低,在化疗的第3日给予非格司亭(吉粒芬)150μg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_CSF)治疗成人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方法 :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用rhG_CSF治疗 ,一组使用国产rhG_CSF(男性 39例次 ,女性 30例次 ,年龄 41a±s 17a) ,另一组使用进口rhG_CSF(男性 33例次 ,女性 2 4例次 ,年龄 42a± 17a) ,剂量均为 15 0~ 30 0 μg/d ,qd ,10~ 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国产rhG_CSF与进口同类产品总有效率分别为 97%和98% ,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为 7d± 3d和 8d± 3d ;感染发热的发生率 (T >38℃ ) 2组分别为 2 2 %和 2 5 % ;抗生素平均使用日数为 7.8d± 2 .5d和 8.5d± 2 .6d。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国产和进口rhG_CSF均能缩短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 ,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恢复 ,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率 ,国产品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品相似  相似文献   

15.
Fulphila(Pegfilgrastim-jmdb)是培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的生物类似药,是一种作用于造血细胞的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ulphila通过与特定粒系祖细胞或成熟中性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粒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临床研究证实,Fulphil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培非格司亭相似,因此,2018年6月4日Fulphila获得FDA批准上市。Fulphila可用于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所导致的发热或感染风险增加的几率。本文对Fulphila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血常规及CD4/CD8的影响.方法:8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参麦+化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含奥沙利铂3周方案化疗.单纯化疗组不加保护剂;参麦+化疗组每次化疗期间连用参麦注射液50 mL/d,共5d.比较两组病人6疗程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医症状积分的平均值;对比两组病人CD4/CD8绝对值及比例情况.结果:参麦+化疗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CD4/CD8比例较单纯化疗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参麦+化疗组高,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化疗相关症状,减轻化疗骨髓抑制,调节化疗患者免疫状态,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挖掘并分析非格司亭相关不良事件的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FAERS中的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关于非格司亭的不良事件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ROR、PRR和BCPNN法进行信号挖掘,对报告频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以及各系统器官分类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格司亭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数4 434份,挖掘到相关信号328个,以发热、骨痛、白细胞计数降低等较为常见;共涉及22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检查等。挖掘到78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以脓毒症、恶性肿瘤、骨整合不充分为主。结论 非格司亭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宜密切关注,做好患者用药前风险评估,用药后及时监测,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施媛  王玫  王必莲  包仁君  门琼 《河北医药》2013,35(3):344-345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使用胸腺肽α1的近期反应。方法分析176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胸腺肽α1组86例,对照组单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90例。分析对比2组患者骨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结果胸腺肽α1组骨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应用胸腺肽α1可以加快骨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口服甲氨蝶呤致尿毒症患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0岁女性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关节疼痛口服甲氨蝶呤7.5mg。2d后全身出现散在红疹、咽痛、口腔溃疡、双上臂散在瘀斑。4d后血常规检查:WBC0.6×109/L,RBC2.13×1012/L,Hb69g/L,PLT24×109/L,Ret0.1%。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均增生低下。给予甲泼尼龙80mg静脉滴注、非格司亭300μg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5mg静脉滴注、血小板10万U输注及对症支持治疗。随后症状逐渐改善,血常规恢复既往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化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恶性循环性肿瘤病人作为观察组,检测使用rhG-CSF治疗前后NAP的活性,另外选择29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使用rhG-CSF治疗后NAP的活性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应用rhG-GSF治疗后可增强外周血中NAP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