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Th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肿瘤二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Ⅲ~Ⅳ期胃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2组外周血清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Th1相关细胞因子中I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Pearson分析表明,IL-4与IFN-γ(r=0.66,P=0.00)、TNF-α(r=0.51,P=0.00)具有正相关性。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r=0.62,P=0.00)。结论胃癌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失衡,IL-4与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外周血清中IFN-γ表达增高可能是胃癌患者应激性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文琴  杨潇  荆河  徐贤绸  童洪飞  林胜璋 《中草药》2008,39(12):1853-1855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肝移植大鼠排斥反应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移植组、大黄素组,于术后第5天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移植组IL-2、IL-12、IFN-γ、TNF-α表达明显升高,IL-4、IL-10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大黄素组IL-2、IL-12、INF-γ、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IL-4、IL-10表达显著升高,与移植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黄素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与其抑制IL-2、IL-12、IFN-γ、TNF-α等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使免疫反应由Th1型向Th2型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招募慢性HBV携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一般资料、病毒载量、转氨酶水平、以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比较。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滴度、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 0. 05)。扶正祛毒方干预12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和HBe Ag滴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表达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 0. 05);同时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基线时血清HBV-DNA和HBe Ag复制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IL-2表达较前上升(P 0. 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 0. 05);对照组12周后与基线时比较,血清HBV-DNA和HBe Ag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及IL-10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1)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P 0. 05);(2)扶正祛毒方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肝脏炎症反应无激活(P 0. 05),疗效安全;(3)扶正祛毒方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P 0. 05),这可能是其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4.
姚希乐  孙慧 《新中医》2017,49(3):92-94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证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口服液,试验组给予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瘙痒程度、持续时间、皮肤划痕征、水肿程度等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5%,高于对照组的8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FN-γ、IL-2和IL-10均升高,TNF-α和IL-4水平均下降(P0.01),治疗后试验组IFN-γ、IL-2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12周,试验组复发6例,复发率9.23%;对照组复发18例,复发率27.69%,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7.358,P0.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并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均服药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血清IFN-γ、IL-4、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与各自组治疗前相比,Th1、Th1/Th2显著降低(P<0.01),Th2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Th2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的Th1降低更为明显(P<0.01),Th1/Th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IFN-γ、TNF-α、IL-1β显著降低(P<0.01),IL-4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IL-4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IFN-γ、TNF-α降低更为明显(P<0.01),IL-1β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明显改善肾虚寒凝型RA患者Th1/Th2的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湿热下注型DVT中的变化规律,为该型的微观辨证及治疗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湿热下注型DVT患者37例,并设30例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湿热下注型DVT中的TNF-α、IFN-γ、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IFN-γ/IL-4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该型患者Thl细胞占优势,Th细胞向Th1分化明显。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可以做为DVT中医证型客观化和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 (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7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另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s安慰针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水平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FN-γ水平用ELISA法测定,并采用同一方法在治疗前同时测定正常组血清IL-2、TNF-α、IFN-γ水平.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1.8%(28/39),对照组总有效率15.8%(6/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俞募配穴针灸对CF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升高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免疫力,可能是本法治疗CFS取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Th1/Th2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9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诊断为脾胃湿热证(50例)及脾胃虚弱证(40例),并设立10名健康者为对照。对各组患者分别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L-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结果:Th1(IFN-γ、IL-2)、Th1/Th2(INF-γ/IL-4)比值,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对照组(P0.05),而Th2(IL-4、IL-10),对照组脾胃虚弱组脾胃湿热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Th1/Th2左偏,其脾胃湿热证及脾胃虚弱证不同证型的区别与Th1/Th2漂移程度有关,脾胃湿热证左偏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予NB-UVB照射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FN-γ、IL-2、IL-4、IL-10及对照组IFN-γ、IL-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确切,可能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TNF-α IFN-γ、IL-4及IL-10在正常妊娠与反复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的不同表达.方法:建立反复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取孕14天的蜕膜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及IL-10的表达.结果:TNF-α、IFN-γ、IL-4及IL-10在自然流产小鼠模型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蜕膜组织均有表达,但与正常妊娠组比较,TNF-α和IFN-γ的表达在反复自然流产小鼠明显升高(P<0.05),而IL-4和IL-10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IL-10的平衡可能在妊娠的维持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