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跖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足部损伤,约占足部骨折的35%[1]。其位于足的前部,基底部与楔骨、骰骨组成跖跗关节,跖骨头是负重区域。任何损伤造成跖骨的骨折,如果不能将其解剖复位,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我院在2011—2013年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新鲜跖骨骨折患者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9~50岁,平均(30.8±2.6)岁。左侧9例,右侧7例。受伤原因:  相似文献   

2.
AO微型钢板螺钉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跖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治疗不当可导致骨的畸形愈合、足跖侧皮肤角化和残留行走时的慢性疼痛^[1]。我院将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跖、趾骨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13例跖、趾骨骨折.其中13例中,4例单纯第1跖骨骨折,2例第一跖骨合并第二跖骨骨折,2例第1跖骨骨折伴LISFRANC损伤,5例软组织损伤的GUSTILO I °~I I°开放性多发性跖骨骨折.斜形骨折1例,粉碎性骨折12例.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足部功能按Maryland法评价:优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跖、趾骨骨折的良好方式,特别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相似文献   

4.
周家志 《海南医学》2001,12(8):53-54
我科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共收治跖骨基底骨折并跗跖关节脱位患者 12例 ,经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小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在 19岁至 45岁之间 ,均为第二跖骨基底骨折并跗跖关节脱位。临床表现为足部肿胀、畸形 ,功能障碍 ,查足部呈跖屈畸形 ,足背高凸 ,跗跖关节压痛 ,异常活动 ,X线片显示第二跖骨基底骨折与第一跖骨分离 ,跗跖关节脱位 ,均经保守治疗失败而施行手术治疗。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治疗在硬外麻下施行手术 ,气囊止血带 ,取患足背第二跖…  相似文献   

5.
游离第2足趾或关节移植术是最主要的拇、手指再造方法之一。作者采用双足标准正位及负重侧位X线拍片,对27例术后病人平均随访5.66年,按手术截趾平面及随访时间不同行自身对照分层分析。结果:①第1跖骨和其近节趾骨长轴夹角比非手术测平均增大3.75°,原有足拇外翻畸形的病人,术后供足畸形加重。②跖骨截骨组41.67%随访病人供足外侧纵弓平均增大3°。③术后供足1~3趾间距平均比非手术侧小9.13mm。④术后供足最大宽度变小。⑤跖骨截骨组41.67%的病人出现残留跖骨密度降低,本组只有少数病人稍感供足不适,但均不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Akin截骨治疗,33例)和对照组(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治疗,27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踇外翻角(HAV)、第1跖骨间角(IMA)、美国足踝外...  相似文献   

7.
孙正芳  王恒灿 《海南医学》2009,20(12):120-121
目的分析总结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的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7例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病人分别进行复位后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和跖跗关节融合术。结果17例患者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骨折均良好愈合。结论早期复位和固定治疗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例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观测内侧楔骨,骰骨背侧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内侧楔骨血供来自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动脉终支以不出现率,沿第一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并与跖底动脉相吻合,跗外侧动脉分出骰骨骨膜血管,并分出第2~4跖背动脉,在跖骨颈处分穿支与跖底动脉相吻合,结论上术血管为蒂设计的内侧楔骨,骰骨骨  相似文献   

9.
为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观测内侧楔骨、骰骨背侧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内侧楔骨血供来自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动脉终支以不同出现率,沿第一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并与跖底动脉相吻合。跗外侧动脉分出骰骨骨膜血管,并分出第2~4跖背动脉,在跖骨颈处分出穿支与跖底动脉相吻合。结论以上述血管为蒂设计的内侧楔骨、骰骨骨膜瓣或骨膜软骨瓣,选择其中供区逆行修复跖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0.
对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多趾移植及关节移植术后的病人,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复习、体格检查、步态分析及双足负重位X线检查,并采用自身对照分层分析。极少数病人供足有轻度的蹬力减退,一般不引起病人注意。其中多趾移植及关节移植组术后供足问题相对较多,跖骨截骨的第二足趾移植组次之,跖趾关节离断组最少,但均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本组手术对双足步态无明显影响。术后供足内侧纵弓无影响,但有引起拇趾外翻的倾向,跖骨截骨组远期可出现足外侧纵弓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微型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掌骨及跖骨干骺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7月~2009年6月各类型的掌骨及跖骨干骺端骨折患者60例,行切开复位微型解剖板内固定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60例骨折患者全部愈合。用测量总主动活动度方法TAM评分:优51例,良3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达90%。结论:各类型掌骨及跖骨干骺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微型解剖板内固定术的方法治疗,固定牢靠,术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避免影响了关节功能以及减少了骨不愈合的可能,患者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标:分析跖骨Weil截骨扩大跖骨头间隙对跖间神经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02月01日至2019年03月31日来本院就诊,且确诊为跖间神经炎(或趾总神经炎)的病人,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行Weil截骨扩大跖骨头间隙,对照组仅做临床观察,在术前、术后分别确定各足趾麻木范围,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趾麻木范围进行对比。 结果:本次入选病人共31例(共43足),平均年龄为21岁,左足共14例,右足共15例,双足共7例,其中36足为第3、4趾麻木,7足为第2、3趾麻木。手术组和对照组病人均完成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5个月。手术组共23例,其中治疗有效者20例,其有效率为86.7%;对照组共20例,其中治疗有效者为3例,其有效率15.0%;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Weil截骨扩大跖骨头间距可有效缓解趾总神经卡压引起的神经炎症状,因在研究期间未能收集到Morton神经瘤患者,故无法证实该术式在Morton神经瘤治疗中的有效性。1、  相似文献   

13.
慢性足底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足底疼痛、麻木,活动困难,多由跖骨疲劳性骨炎、跟骨下脂肪垫炎及滑囊炎、跖腱膜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跖管综合征、足底韧带损伤后遗症、跖神经痛、跗骨窦综合征、跖骨头骨软骨炎等引起,目前对此尚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采用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式治疗,在一个背内侧“S”形切口内用改良McBride法行跖趾关节炎性滑囊及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紧缩缝合,踇收肌止点切断,纠正踇外翻畸形;第一跖骨基底关节面上0.5 cm处做外侧“V”形截骨,对合截骨面克氏针固定,纠正跖骨内翻。结果共治疗38例62足,经1~3年随访,踇外翻畸形矫正满意,优良率为96.2%。结论对中度踇外翻可同时矫正踇外翻及跖内翻畸形,纠正第一趾序列异常,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王强  贾吉武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551-1551
我院自1991-2004年共收治10例足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19~56岁,左足4例,右足6例;伤后至来诊时间1h至3d;挤压伤4例,重物砸伤4例,机器绞伤和扭伤各1例。伴有2处以上跖骨骨折6例,伴有多发跗骨骨折2例,跖跗关节脱位2例,伴跟骨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3例。  相似文献   

16.
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对籽骨复位和胼胝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拇外翻后对籽骨复位与胼胝痛(VAS)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拇外翻(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51例82足。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包括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的变化;并进行症状体征检查,记录胼胝及胼胝痛。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经过微创手术后,HAVA平均减小21.4°,跖骨间角平均减少4.75°,籽骨复位总有效率95.8%。胼胝及胼胝痛术后加重5足,其余均减轻。结论通过截骨远端跖骨块足够的跖移、跖屈可以减小足内侧纵弓顶角,弥补因短缩引起的内侧纵弓高度的丢失,减少术后胼胝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李为  马远征 《北京医学》1994,16(3):138-140
报道1973年5月-1990年11月收治和随访的跖骨头骨软骨病21例(23跖骨头),其中男性6例,女性15例(17个跖头),年龄12-53岁。此种疾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取决于跖骨头的坏死分期。着重讨论其发病机理,并建议早期诊断,尽早行钻 孔减压和跖骨头截骨术。  相似文献   

18.
2002年6月~2005年5月,我们收治82例跖骨折患者。其中18例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诊切开减压同时采用AO微型加压钢板行骨折内固定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6~48岁。右足12例,左足6例。坠落伤3例,碾压伤9例,砸伤6例。9例为单跖骨折,6例为2、3跖骨折,3例伴有跖跗关节脱位。16例经whiteside法测筋膜室压力〉4.0kPa,2例凭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行带锁髓内针手术治疗长管状骨(股骨、胫骨)骨折病人3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18例,胫骨13例。术中使用C型臂X光机或骨科牵引床。手术采用开放复位21例,闭合复位10例。一般在最狭窄处作扩髓。术后24h病人立即开始邻近关节功能活动,1周左右患肢部分负重。结果 13例胫骨骨折病人6个月内临床骨愈合,18例股骨干骨折3个月内临床骨愈合。无髓内针及锁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区感染。病人术后3个月邻近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达正常。结论 带锁髓内针手术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固定稳固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好,是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拇外翻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5例18足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7岁。入院后均行第一跖骨近端截骨Herbert螺钉固定,软组织松解。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采用AOFAS前足评分予以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73月,术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AOFAS前足评分均明显改善,无拇外翻畸形的复发,无拇内翻形成。结论重度拇外翻畸形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Herbert螺钉内固定能明显改善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