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脓毒症被认为是由机体对感染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所致,并归咎于免疫细胞大量释放的促炎细胞素,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因此,拮抗促炎细胞素治疗便成为有别于支持治疗的另一类方法,被称作“免疫调理治疗”。由于免疫调理治疗直接针对脓毒症发病机制,故曾使人对其寄予巨大希望。然而,尽管拈抗促炎细胞素在实验研究中十分成功,但临床研究并没有重复出同样结果。在经历了十年近乎亢奋的尝试以后,免疫调理治疗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陷于低谷甚至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2.
促炎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和调节炎性反应作用的小分子多肽,主要有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炎症性肠病病人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并且能引起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改变.现就促炎细胞因子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调控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综合征,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十分复杂,通常情况下,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发生促炎和抗炎反应,若二者不能平衡,引起若干介质释放,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脓毒症,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该综述简述了脓毒症的定义,并从宿主反应、先天免疫、凝血异常、炎症反应、凝血与炎症网络、免疫抑制、器官功能障碍、基因多态性等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进展,以期进一步深入理解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指导未来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进行多层次综合性研究,深入探索和认识脓毒症的确切发病机制,防止脓毒症发生发展,最终提高人类危重症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VD)可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途径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诱导单核细胞抗菌肽的产生、调控T细胞优势转化并影响B细胞抗体分泌、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与分化、下调促炎因子而上调抗炎因子等方面的效应综述VD对免疫系统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营养学报,2020,42(3):301-307]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完善其抗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万U每日3次,观察乌司他丁对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5d抽血检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完善其抗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月医院诊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万U每日3次,观察乌司他丁对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5d抽血检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炎症和免疫指标水平对肠屏障状况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9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脓毒症临床症状评分指南,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43例和重度脓毒症组39例。采集两组患者血样本,测定血清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免疫指标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水平,以及反映患者肠道屏障状况的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C)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含量,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轻中度脓毒症患者组的HMGB1(23.21±4.23,ng/ml)、Treg(3.62±1.07,%)、IL-6(86.67±21.38,pg/ml)、TH(1.54±0.47,%)水平均低于重度脓毒症患者组,TNF-α(0.36±0.05,ng/L)水平高于重度脓毒症患者组(P<0.05)。轻中度脓毒症患者组的肠屏障功能指标DAO(17.36±1.86,mg/ml)、D-LAC(0.22±0.04,mmol/ml)、IFABP(21.38±3.62,pg/L)水平均低于重度脓毒症患者组(P<0.05)。存活组患者的HMGB1(24.12±4.36,ng/ml)、Treg(3.78±1.13,%)、IL-6(89.36±25.73,pg/ml)、TH(1.68±0.52,%)水平均低于死亡组,TNF-α(0.38±0.07,ng/L)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HMGB1、Treg、IL-6、TNF-α、TH指标与治疗后患者结局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调节性T细胞、IL-6、TNF-α、TH水平均与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具有相关性,并影响患者预后,对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症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4.78±0.78) μg/L比(15.58±3.4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37.64±5.28) ng/L比(12.78±2.06) ng/L; (28.62±4.56) ng/L比(15.98±3.6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815,P<0.05).结论 脂联素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能发挥抗炎作用;通过检测脂联素水平可初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韦酋亨  谢扬  韩溟 《现代医院》2012,12(5):18-20
目的旨在探讨神经内分泌激素及细胞因子在创伤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3例创伤患者根据ISS评分分为中重度两组,创伤后4 h内采血,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重度创伤患者在血清NE、ACTH、皮质醇及TNF-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且后三者水平在重度创伤者中显著高于中度创伤者(p<0.05)。结论从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入手,研究创伤应激的发生机制,并设法对其进行调控,将会对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MSC)干预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作用的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脓毒症对照组和干细胞治疗组。观察除正常组外的其余三组48h内大鼠的存活情况,手术后6h、12h、24h和48h每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测定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假手术组、脓毒症对照组以及干细胞治疗组大鼠24h和48h病理组织评分。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在术后48h大鼠的存活率略高于脓毒症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脓毒症对照组的TNF-α水平开始升高,至48h有所下降,IL-6、IL-10含量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上升幅度逐渐降低;假手术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脓毒症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对比,假手术组的血浆IL-6、IL-10、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的TNF-α,IL-6水平均高于干细胞治疗组,IL-10水平低于干细胞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h三组病理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对照组病理损伤评分高于干细胞治疗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病理损伤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降低脓毒症大鼠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大鼠的免疫力,而对存活率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