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用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体外模型,探讨落新妇甙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BALB/C小鼠心肌细胞(2×105m l-1)和C57BL/6小鼠的脾细胞(1×106m l-1),前者做刺激细胞,后者做反应细胞,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体外模型。实验分2组:对照组,心肌细胞与脾细胞混合培养;落新妇甙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落新妇甙(15μg/m l)。TUNEL法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甙组T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落新妇甙诱导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凋亡的同时也抑制了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释放,从而有效拮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7例)、肾功延迟恢复(8例)、近期肾功正常(27例)、长期肾功稳定(25例)的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索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 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正常组、长期肾功稳定组,AR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3d左右,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基线水平。结论 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棠和颗粒酶B的表达是一种无创、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方法,可以预测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7例)、肾功延迟恢复(8例)、近期肾功正常(27例)、长期肾功稳定(25例)的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正常组、长期肾功稳定组,AR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3d左右,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基线水平。结论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是一种无创、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方法,可以预测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移植肾组织中补体裂解产物C4d沉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封闭群W istar及SD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非治疗组)及对照组(霉酚酸酯治疗组),观察移植术后12周各组移植肾组织学变化及C4d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沉积情况。结果术后12周,试验组出现了明显的慢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及广泛的C4d沉积,与对照组比较病理组织学变化及C4d沉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移植肾组织中C4d的沉积可作为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肾移植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66例,肾移植术后正常组32例,测量两组移植肾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析搏动指数与血肌酐(Scr)的关系。结果排斥组与正常组的Vmax分别为(20±7)cm/s、(23±5)cm/s,P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肾移植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66例,肾移植术后正常组32例,测量两组移植肾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析搏动指数与血肌酐(Scr)的关系。结果排斥组与正常组的Vmax分别为(20±7)cm/S、(23±5)cm/S,P〈0.05;排斥组与正常组的阻力指数分别为1.25±0.21、0.67±0.13,P〈0.01;搏动指数分别为1.65±0.63、0.75±0.11,P〈0.01;随着阻力指数增大对慢性排斥反应诊断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上升;血肌酐随阻力指数增大而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反映移植肾的血流信息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有助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与肾穿刺活检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CDFI检查,对移植肾的二维超声、血流阻力指数(RI)、动脉搏动指数(PI)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73例肾移植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显示:稳定期37例,急性排斥反应15例,慢性排斥反应11例,肾小管坏死7例,环孢素中毒3例.二维超声检测急、慢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体积及皮质厚度均明显高于稳定期(P<0.01).肾动脉CDFI示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肾小管坏死、环孢素中毒的RI、PI均较稳定期增高(P<0.01).结论 CDFI对移植肾术后功能的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是最准确的金标准,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排斥反应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穿孔素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NK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1月~6月儿童哮喘专科患儿121例.其中哮喘发作组58例,哮喘缓解组63例;另选择正常对照组29例,通过流式细胞仪采用CellQuest软件分析获取标本中CD3-/CD56+CD16+淋巴细胞(NK细胞)上穿孔素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NK细胞穿孔素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29.45±178.96、144.11±69.6和39.38±12.78,哮喘发作组、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发作组与哮喘缓解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细胞穿孔素的高表达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液中Toll样受体4(TLR4)的含量在大鼠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大鼠血液及移植肾组织中TLR4的含量,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液中IL-2的含量。以组织病理学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研究其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后1 d、2 d、3 d、5 d、7 d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异基因移植组血液中IL-2和TLR4水平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大鼠体内相应指标的水平。在造模后1 d大鼠血液中TLR4含量即开始升高。同时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组织中的TLR4含量也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TLR4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作为肾移植术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指标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确诊为RMPP的患儿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患儿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特异性外周血淋巴细胞指标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肺实变发生率[83.33%(25/30)]、胸腔积液发生率[86.67%(26/30)]及住院时间长[(13.68±3.22)d]均高于对照组[2.50%(1/40)、2.50%(1/40)、(8.45±2.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997、51.254,t=7.847,均P<0.05)。两组患儿外周血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8^(+)百分比、CD19^(+)百分比及CD56^(+)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绝对计数[(1548.40±158.04)个/μl]、CD4^(+)绝对计数[(605.83±73.45)个/μl]及CD19^(+)绝对计数[(456.33±40.26)个/μl]均低于对照组[(1826.50±205.30)个/μl、(736.56±81.47)个/μl及(403.94±32.94)个/μl],观察组CD56^(+)绝对计数[(582.43±51.26)个/μl]高于对照组[(513.85±48.81)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70、6.926、5.813及5.694,均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CD3^(+)、CD4^(+)、CD19^(+)及CD56^(+)绝对计数预测RMPP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的AUC值最高。结论外周血CD3^(+)、CD4^(+)、CD19^(+)及CD56^(+)绝对计数对RMPP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RMPP发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同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异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W istar、SD大鼠。以β-Actin作内参照,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IL-12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异基因移植组IL-12表达逐渐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IL-12的表达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联合赛尼哌(zenapax)对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0例群体反应抗体(PRA)大于40%的肾移植患者,术前行免疫吸附,并使用两次剂量Zenapax,观察急性排斥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高致敏患者仅有2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通过免疫吸附及调整免疫抑制剂得到逆转,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免疫吸附联合Zenapax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小肠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近年来虽有一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小肠移植成为可能,但其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概率远高于肝或肾等器官移植.故如何尽早发现排斥反应并加以干预治疗,则成为提高小肠移植成功率的保证.现就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检测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_2受体(sIL-2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91例肾移植患者血清及1130名正常体检人员的血清中slL-2R和hs-CRP浓度.使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检测hs-CRP,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排斥组sIL-2R和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肾功能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慢排组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肾功能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肾功能稳定组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hs-CRP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sIL-2R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20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埘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机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运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患者满意度,分析患者宅腹及餐后2h血糖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饮食、运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患者满意度及血糖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预防和延缓PTDM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