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肝损害的不同程度与TGF-β、sICAM-1的关系。探讨TGF-β、sICAM-1对于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sICAM-1水平。结果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sICAM-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肝炎中度和重度者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1)。慢性肝炎轻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TGF-β、sICAM-1的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肝组织炎症损害程度的较为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透明质酸(HA)与肝纤维化及肝损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sICAM-1;用RIA法测定正常人、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HA。结果:慢性肝病患者各组血清sICAM-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各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血清HA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组、重度组、肝硬变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中HA血清水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病情越重,血清sICAM-1和HA水平越高。两者与血清草酰乙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球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和血清HA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及肝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质水平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脂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脂质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肝组织纤维分期升高而逐渐降低,较重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 (G3、G4)、较重的肝组织纤维分期(S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较轻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G1、G2)、较轻的肝组织纤维分期(S0、S1、S2、S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对判断较重的慢性肝炎肝组织实质细胞的损害和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sICAM-1在慢性肝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纤维化指标和肝活检病理改变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ICAM-1在慢性肝炎肝组织的表达与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肝组织ICAM-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并与慢性肝炎的临床及病理分度呈一致性改变。血清sICAM-1水平与HA、PCⅢ、CⅣ、LN亦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及血清ICAM-1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血清sICAM-1水平的监测可作为临床判断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纤维化及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sICAM-1、TGF-β1.结果慢性肝病患者各组血清sICAM-1、TGF-β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与透明质酸(HA)呈正相关,与血清草酰乙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球蛋白(G)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和TGF-β1可以作为判断肝纤维化及肝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ICAM-1与IL-18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sICAM-1、IL-18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进行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二者呈正相关。sICAM-1、IL-18可能参与慢性肝炎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与血清SICAM-1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血清sICAM-1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越重、组织坏死越明显,肝细胞ICAM-1表达越强;血清sICAM-1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最高、慢性轻度肝炎患者最低。结论:ICAM-1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肝组织ICAM-1表达及血清sICAM-1水平,可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及肝细胞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 180例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 (10 6 3 5± 1 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 (10 4 73± 1 88) (P <0 0 1) ,不同类型慢乙肝组血清HBVDNA含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证实 ,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变化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IFN-γ和IL-l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炙和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标本各16份,16例健康人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L-2R和IFN-γ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IFN-γ和IL-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升高(P<0.05),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IL-1水平稍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和IFN-γ水平升高(P<0.05 and P<0.01 respectiveIy).但IL-1水平降低;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sIL-2R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IL-1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sIL-2R、IFN-γ和IL-1参与各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调整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可能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脂、肝纤维化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慢性肝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男性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各30例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瘦素、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进行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慢性肝炎重度HA、PCⅢ、Ⅳ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肝炎重度组CHO显著下降(P<0.001),HDL-C、LDL-C均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无相关性。结论提示瘦素参与了慢性肝炎的病理过程,在慢性肝炎早期同时开始抗纤维化治疗,可降低肝纤维化水平,缩短病程,达事半功倍之功效;对于脂代谢紊乱的重症肝炎同时施以调脂药物在内的均衡营养成分的辅助治疗无疑对促进肝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和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0.05),且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T细胞亚群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sICAM-1水平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测定。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475,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0.395,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无相关性(r=0.014、-0.214,P>0.05);27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与23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血清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7例HBeAg( )/HBeAb(-)者与43例HBeAg(-)/HBeAb( )者血清sICAM-1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s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损伤过程,并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水平变化与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研究,探讨血清GP73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5-06在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分院就诊的CHB患者48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3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同时对483例CHB患者行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183例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 mo的血清GP73浓度变化.结果:慢性CHB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191.60,P=0.000),且随着患者病情进展,血清GP73水平亦显著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性CHB患者中,随着肝组织GP73表达的增强,血清中G P73浓度亦同步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患者中,经ETV抗病毒治疗组患者血清GP73浓度显著低于未接受治疗组,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B患者血清中GP73浓度与肝组织GP7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ETV抗病毒治疗疗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CHB感染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慢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MMP-1及TIMP-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MP-1和TIMP-1水平,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血清MMP-1水平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逐渐降低,而血清TIMP-1水平则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血清MMP-1水平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中度与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慢性肝炎重度与肝硬化之间比较无显著性相差(P>0.05);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血清TIMP1水平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中度与重度和肝硬化之间,重度与肝硬化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血清MMP-1和TIMP-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能够被用来做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尤其是血清TIMP-1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门静脉宽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ET-1、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23例急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中仅H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81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ET-1、血清HA、LN、PⅢP和Ⅳ-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血浆ET-1、血清HA、LN、PⅢP和Ⅳ-C水平随着肝脏损害程度(轻、中、重度)的加重而逐步升高。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浆ET-1水平与血清HA、LN、PⅢP和Ⅳ-C水平明显相关;同时ET-1还与患者门静脉宽度明显相关。结论ET-1、HA、LN、PⅢP和Ⅳ-C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害相关:ET-1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门静脉高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105例,G230例,G3~G4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98例,S230例,S3~S4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著炎症(OR=1.1,95%CI:1.0~1.1,P0.05)和显著肝纤维化(OR=2.1,95%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_1、TNF-α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测定30例正常人员、45例慢性乙型肝炎及1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_1和TNF-α的含量。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_1、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1或P<0.05),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②血清中TGF-β_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①血清TGF-β_1、TNF-α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②对血清中TGF-β_1、TNF-α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③寻找有效的方法拮抗TGF-β_1、TNF-α对抗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的血栓前状态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郝菁华  石军  任万华  韩国庆  朱菊人 《肝脏》2004,9(2):101-10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 检测 5 1例慢性乙型肝炎及 2 9例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D 二聚体含量及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 ,并对肝组织进行vWF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vWF含量、D 二聚体含量及血清FD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而肝硬化患者血浆vWF含量、D 二聚体含量及血清FDP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及血清FDP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5 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 3 3例沿肝窦壁有vWF的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64 .71%,随病变加重 ,阳性率增加。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已发生紊乱。当患者病情进展到肝硬化阶段 ,凝血、纤溶系统即已出现显著紊乱 ,存在一定程度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9.
李建华  李琳 《山东医药》2007,47(5):55-56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与肝功能检查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重度CHB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重度CHB者显著高于中度,中度者显著高于轻度,P均<0.01;CHB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sICAM-1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显著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显著负相关。提示IL-18、sICAM-1参与了CHB的发生及转归;血清IL-18、sICAM-1水平可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对CHB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对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2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变和慢性重型肝炎5组,分别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酯蛋白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TC、HDL-C、apoA1、apoB水平逐步下降,以HDL-C、apoA1敏感性最高。而患者血浆TG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组中升高,而在肝硬变组、重型肝炎组明显下降。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TC、TG、HDL-C、apoAl、apoB水平下降反映肝功能储备明显降低,HDL-C、apoAl可以较早期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