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冼伟  蒋卫平 《广西医学》2005,27(11):1803-1806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和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例。尽管目前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抗生索层出不穷,但如何有效防治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和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术后感染,一直是骨科领域长期致力解决的问题。自从庆大霉索珠链投入临床应用以来,近二十年来随着一系列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局部药物释放系统(local drug delivery system,LDDS)的新型给药方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三氯生抗菌活性骨水泥随时间变化的药物释放规律,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三种不同细菌的培养皿中,放入不同浓度比例的抗菌活性骨水泥颗粒,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抑菌环直径的大小。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第1个24h内,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的抑菌环直径大于三氯生骨水泥的抑菌环,但48h后三氯生骨水泥抑菌环直径大于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的抑菌环,三氯生骨水泥对大肠杆菌的杀菌作用明显不如硫酸庆大霉素。结论三氯生体外实验模型表明,三氯生在相同剂量下,三氯生骨水泥有时间依赖的缓慢释放的功能,对革兰氏阳性菌杀菌能力强于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能力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 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研究其结构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90mg DDS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第1天释放量为165.2μg/mL,其后下降并以较低水平稳定释放。维持有效释药时间在28d以上。结论 抗感染nano-HA药物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nano-HA/C-GM-DDS),观察其体内释药效力,以寻求更好的抗生素缓释系统.方法 ①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②体内释放实验:将nano-HA/C-GM-DDS 聚合物植入大鼠股四头肌,术后第1、3、5、7、9、12、18、24天各选6只大鼠,取股四头肌肌肉组织,用标准曲线计算出各标本药物浓度,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绘制nano-HA/C-GM-DDS的释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图,光镜下观察肌肉组织的炎性反应.结果 术后第1天肌肉中nano-HA/C-GM-DDS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为(130.35±9.25)mg/L,其后逐渐下降,至术后第24天时肌肉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仍可达(5.25±1.01)mg/L,局部组织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仍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2 mg/L)以上.结论 nano-HA/C-GM-DDS在体内有较好的缓慢释放效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骨组织感染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VCM/ACA)缓释系统中万古霉素缓释的动力学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万古霉素与海藻酸钠质量比分别为5:6和1:1的载体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和未冷冻干燥处理后制备成4组VCM/ACA载药载体。将载药载体放入pH7.2模拟体液PBS液中浸泡,通过测定浸泡液中万古霉素浓度,观察药物缓释的动力学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 VCM/ACA载药载体的药物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受载药量、调和比和冷冻干燥处理条件的影响。经冷冻干燥处理后调和比为1:1的载药载体可缓慢释药达250h以上。结论经过冷冻干燥处理万古霉素与海藻酸钠质量比(VCM:ALG)为1:1的载药载体体外能够稳定缓释万古霉素,可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自行设计合成一种以骨缺损修复为目的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并进行理化性能和体外释放实验。方法复乳法制备mPEG-PLA-NGF缓释微球,并观察其大小形态,用ELISA法测定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用动态透析释药法测定体外释放率。结果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较均匀。微球粒径为(74.2±21.3)μm,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1.8)%和[(2.13±0.24)×10-5]%,体外释放实验中,没有发现突释现象,24 h释放率为27.36%,微球在21 d后释放度达72.34%。结论 mPEG-PLA-NGF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药物脉冲释放体系由于其释药动力学符合生物机体的需要而备受关注,本文对各种药物脉冲释放系统,包括程序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及智能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包虫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人畜共患病,除了甲苯咪唑(MBZ)和阿苯达唑(ABZ)这两种公认的有效药物以外,目前尚无新的更有效的药物出现。本实验通过体外进行了氧苯达唑(OBZ)、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比较,探讨氧苯达唑在抗包虫病方面的作用,为探索新的抗包虫病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加入RPMI1640培养液中,配成高(2500ng/ml)、中(500ng/ml)和低(100ng/ml)3个浓度的加药培养液,将用无菌方法采集的自然感染的羊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活头节占95%以上)加入上述加药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每天计数其死亡率,方法如下:取一滴培养液,0.1%伊红溶液染色5min,在普通光镜下观察,死亡原头节红染着色,伴有结构破坏;活头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尽管不断有新的抗肿瘤药物问世,目前疗效最为肯定的仍是Gemcitabin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柠檬酸化硫酸钙和聚乳酸的复合物作为抗生素载药基质,构建骨植入型硫酸钙/聚乳酸/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实验选择指南对药物释放系统进行红细胞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原实验、肌肉内植入实验等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 抗生素释放系统红细胞溶血率为3.07%,小于阳性标准;细胞毒性实验中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毒性评分为0~1级;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3℃;抗生素释放系统在肌肉组织内可逐渐降解,材料周围未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无排斥.结论 抗生素释放系统无溶血作用,无细胞毒性,符合医用材料的热原反应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14.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释放介质中乙醇对魔芋胶骨架片体外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粒度的魔芋胶粉末,通过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魔芋胶骨架片和空白骨架片,采用不同乙醇浓度的水溶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骨架片的体外药物释放,对药物释放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同时测定空白骨架片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胀性和溶蚀性,探讨乙醇对骨架片体外药物释放影响的机制。[结果]随着乙醇浓度增加,骨架片的体外药物释放加快,骨架片溶胀性降低,溶蚀性增加;魔芋胶粉末粒度减小,体外药物释放受乙醇浓度影响减轻。[结论]释放介质中乙醇影响魔芋胶骨架片的药物释放,魔芋胶粉末粒度减小有利于消除乙醇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消炎痛硅橡胶缓释系统体外体内释放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包膜和未包膜的消炎痛硅橡胶缓释条 10 mm置于 Fix- Cu3 94宫内节育器铜套内进行体外和动物体内释放实验。结果发现 :3个月内 ,体外释放包膜的为 1.113、 1.5 6 8、 2 .2 0 8m g,未包膜为 3.484、 4.0 82、 4.988m g;体内释放量包膜为 :1.2 34、 1.795、 2 .311mg,未包膜为 3.6 78、 5 .2 6 2、 6 .30 5 mg。体内释放 1年的结果表明 :未包膜缓释条 6个月内已释放含药量的 86 %以上 ,以后的消炎痛释放主要靠包膜缓释条维持。动物体内释放率高于体外释放率 (P<0 .0 5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局部感染是手术和创伤常见的并发症。垒身使用抗生素,局部浓度低,疗效往往欠佳。然而,现有不少的换药方法对局部感染。尤其是慢性感染的控制欠理想。为此,我们将庆大霉素掺入医用明胶中,制成一种可吸收的药膜,并对其抗菌作用,释放规律、组织相容往以及毒性试验进行了研究。临床试用初获较满意的疗效。这种局部用药只需全身用药量的1/2一1/10,故副作用小。为局部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换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