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几年来,诚信缺失现象大量涌现,信用问题日益凸现,医疗行业也深陷其中。医患诚信问题严重地挫伤了医患感情,医患间不信任情绪不断加深。关注和研究我国医患关系中的诚信伦理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刘爱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746-747
目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方法针对目前医院存在的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积极寻找缓解医患关系的途径,制定相应的措施,在工作中具体实践。结果通过改善医患关系,有效地缓解了医患矛盾,消除了医患之间的紧张状况,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结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抓细节管理,保证医患沟通渠道的畅通,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合理重构医患之间的诚信、友好、和谐关系,才能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日益恶化,医患纠纷日益增多,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医患矛盾加剧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的影响,医患之间缺乏应有的相互信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要重建医患之间信任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的解决日益突出的医患纠纷,就必须引入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4.
丁四清  谢建飞  熊灿娟 《中外医疗》2011,30(13):181-182
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的主题,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重视。本文针对新时期诚信危机下的医患沟通展开分析并总结,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打造“诚信”医院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行业是社会和谐的窗口。医院作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支点,能否做到医患关系和谐,能否做到医院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导致医患不和谐的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诚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诚信”是人类之本,道德之源,作为医院只有具备高度的信誉于社会,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给医院带来生机与活力。因此,打造“诚信”医院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是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影响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而诚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本文从医者、患者和社会因素3个方面全面剖析了影响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原因,旨在为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医方代签知情同意书看医患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出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为了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在"知情同意书"上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对于这一新的规定,社会上争议颇大,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对此产生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试图从重建医患诚信,改善医疗环境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季英 《中外医疗》2010,29(23):141-141
从医疗服务过程的总体上看,医患之间还缺乏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医疗服务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近几年的"医患沟通制"的实施,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有效的医患沟通是化解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之一。沟通细节的重视,从设立职能部门、掌握住院患者交流特点、重视有效沟通、学会尊重病人等方面抓起,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伦理语境中的医患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命本身的崇敬,境遇正义在医患信息不对称状况下的表达构建起医患诚信的价值本质。医患诚信责任不对等,医方对患者承担着先在的毋庸反思的责任;诚信缺失的补偿不平等,医方对患者的诚信缺失补偿要远远大于患者对医方的诚信缺失补偿是医患诚信的基本内涵。医患境遇深陷重围,探询医患诚信的价值本质,理清医患诚信的特定内涵,对于重建医患诚信,缓解医患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医患信任关系研究是医学伦理学的经典议题之一,多数学者以医疗领域存在的不信任事实和引起医患信任关系紧张的因素为出发点,立足于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和心理学等理论视野,研究信任在医患关系中的地位与功能、信任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但理论研究不系统,不深入,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处.在新医改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医患信任的关系主体,保障机制等依然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1.
当前医患沟通存在着不愿沟通、不会沟通、沟通简单及沟而不通的问题.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强化社会担当意识、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医患双方需相互理解、配合.同时,需要让医务人员学会详细解释病情、安慰患者、提醒患者等能力,以提高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务人员应学会倾听、学会运用技巧语言,掌握沟通技巧.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还应态度真诚、与患者互动并与患者进行持续沟通,以解决"沟而不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是医患信任嬗变的历史背景,医患信任嬗变是反映社会转型的基本侧面,单位制度变迁是透视二者关系的良好视角。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是从“熟人社会”转向“生人社会”,直接引发了医患关系从互信到互不信的明显转变。“熟人社会”中医患信任主要是基于熟悉的人际信任,“生人社会”则呼唤基于规范的制度信任。人际信任加速失效、制度信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信任结构断裂是医患信任危机发生的根源。“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各有优势和不足,重建医患信任必须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东巴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极其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行善原则、诚实原则、敬祖尊师及豁达的生命观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和总结纳西族东巴医学中的医学伦理思想,对于培养纳西族医生的职业道德,丰富中华民族医学伦理思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的医患关系与病人满意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人满意度反映了病人的主观感受,它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医患关系是影响病人对医院满意程度的重要组成因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促进相互理解、信任,加强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忠诚度的桥梁。建立确实有效的满意度管理机制,在提高病人满意度以及促进医患和谐的同时,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医院的声誉提高,也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人文关怀与医患关系之间的关系,以"人文关怀"和"医患关系"为主题词,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2003~2012年)进行检索,共收集到821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频次统计法对医患关系紧张所产生的成因、解决对策及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等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并按频次进行重要程度排序;最后提出只有在分析医患矛盾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才能有效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外常用的评价量表进行梳理,把当前常用的量表分为两大类:过程质量评价和结果质量评价量表,对两大类量表又进行了细化分类,并介绍了几种常用量表:医生沟通行为评价量表;沟通移情性评价量表;患者参与决策评价量表;心理状态改变评价量表;需求满足量表;患者决策评价量表。希望这些量表的设计方法、使用方法、量表内容所反映出的理念能对我国医患沟通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进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17.
改善医患关系,在制定、完善法律制度之外,还需医患双方的美德建设.这就需要:减少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重建亲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减少医患认知差异和冲突;培育和提升医护人员的美德和职业精神;提高公民文化与道德素养,提高患者就医道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医患沟通的现状。方法: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国内59所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医患沟通方式趋向多样化,52.54%的受访医院采用了网络平台上的医患沟通方式。公立医院已逐步开展患者来院前的医患沟通与就诊后的跟踪沟通,但还没有医院借助网络技术全面改进医患沟通流程。对于未来医患沟通工作的期望,84.87%的被访者认为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赞成借助社交媒体改进医患沟通工作。结论:改善当前的医患沟通状况需要政府、社会、医方、患方多方努力;未来需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与考评,并且借助网络技术,延伸医患沟通范围。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医患关系危机管理逐渐受到医院、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部分医院在医患关系危机管理中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医患关系危机认识的片面化、医患关系危机处理的形式化、医患关系危机归责的简单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亟需加强医务人员对危机的防范意识,建立医院危机协调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从而妥善处理医患危机,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相似文献   

20.
患者在需求层次方面的满意与否是医疗投诉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实施有效管理,加强医疗环节质量控制;倡导人性化诊疗服务,提升人文关怀水平;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