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在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了STA-MCA搭桥术。通过手术前、后脑血管造影及CT脑灌注成像对吻合口通畅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及有无再发卒中。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2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造影示吻合口通畅,CT血流灌注成像显示术后6个月患侧脑血流量(rCBF)明显增加(P<0.05),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MTT)下降明显(P<0.05)。神经功能mRS评分在术后6个月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STA-MCA搭桥术可以提高闭塞侧脑组织的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1967年Yasargil及Donaghy成功地应用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迄今国外报告已1,000余例。国内臧人和等报导23例,董意如等报导3例,对中枢神经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于1978年3月施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症一例,兹报导如下: 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3.
贾苒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278-279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硫酸镁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从而为子痫前期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同时选取4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硫酸镁前及注射后行超声检查。记录孕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计算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l),阻力指数(RI)。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测定孕妇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PI和RI。根据公式灌注压(CPP)=[Vm/(Vm-Vd](MAP-DBP),估算脑CPP。结果硫酸镁明显降低脐动脉PI和S/D值(P<0.05),但治疗前后RI无明显变化(P>0.05)。硫酸镁明显降低子宫动脉PI、RI和S/D值(P<0.05)。硫酸镁治疗前后孕妇大脑中动脉PI、RI、S/D和CPP无明显变化(P>0.05)。子痫前期患者中20例CPP减低,13例CPP在正常范围,17例CPP增高。硫酸镁治疗后,CPP增高者CPP明显降低(P<0.05),CPP正常及减低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硫酸镁可降低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子宫动脉PI和S/D值。硫酸镁可降低高脑灌注压子痫前期患者CPP。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而颅外颈部血管病变又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根源。长期以来对本病治疗多采用内科疗法。近20多年来采用颈内动脉切开取除血栓、内膜切除、动脉修补及人工搭桥等外科手术疗法的人日益增多,但治疗效果均不甚满意。1967年 Yasargil 和 Don-aghg 首先用显微技术开展了颅外颞浅动脉——颅内大脑中动脉皮层支血管搭桥术,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0月诊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1/次,1次/d,疗程为10d;观察组41例患者静脉滴注倍他司汀40mg/次,溶于500ml0.9%氯化钠溶液中,1次/d,疗程为10d;两组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观察组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倍他司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的105例妊娠晚期孕妇,按照产前诊断结果分为两组,由于正常胎心率120~160次/min,其中42例胎动时胎心率增快 10次/min或者胎心率不规则的宫内窘迫孕妇作为研究组,另63例未出现此现象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分析其指标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脐动脉中S/D、PI以及RI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t=3.970,8.963,10.167,P 0.05);其中20例代偿期大脑中动脉中S/D、PI以及RI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另外22例失代偿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3.254,-8.991,P 0.05);研究组的UARI/MCARI、UAPI/MCARI、(SUA/DUA)/(SMCA/DMCA)高于对照组(t=7.443,6.772,6.555,P 0.05)。结论健康胎儿的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与胎儿宫内窘迫者水平、阻力比值差异较大,因此孕妇产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预防胎儿窘迫,已成为临床上诊断胎儿窘迫的主要检测方式,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证母婴安全,避免胎儿死亡,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5-01~2001-06我科采用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24例进行分析,通过动脉造影显示闭塞分别位于近肾腹主动脉-双髂动脉、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髂动脉、股动脉或股-动脉。结果经术后平均31个月的随访,截肢率为16.6%,阻塞率为25.0%,通畅率为58.3%.结论下肢动脉闭塞时,采用人工血管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通畅的有效方法,动脉造影是正确选择重建手术方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王新  王云慧  汪玲玲  董燕 《医药导报》2013,32(2):201-20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作用和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82例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2 例,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po,qd)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po,qd)。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药前及给药后6个月分别检测血脂及C反应蛋白,同时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检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病程中随访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动脉TCD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 ),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0.00% (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 (10/42)(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可稳定并延缓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狭窄进程,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64例VBI患者作为观察组,198例正常人作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经颅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经枕窗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小脑后动脉(PICA),比较2组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VA、BA、PCA、PICA血流速度明显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A、ACA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采用TCD检测可了解其供血状态,能够为临床及时、准确地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CD检查血流速度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提高血流速度明显。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烟雾病患儿行联合旁路手术的效果。方法 随访2016年以来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颞肌贴敷方式治疗的9例5~12岁烟雾病患儿,与同时期相同术式的成人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患儿中双侧大脑半球发病型8例,单侧型1例;缺血型16侧,出血型1侧;完成17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脑膜-颞肌贴敷手术(出血型完成双侧)。2侧术后出现短暂的对侧面部抽搐现象。1侧术后3个月出现骨瓣松动。所有患儿在围手术期和远期随访中均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身体发育和学习成绩与同龄儿童相比无异常。儿童组与成人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烟雾病缺血型多发,联合的旁路手术能为5~12岁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儿回归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12.
谭晓桃 《安徽医药》2013,17(11):1929-193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人群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脉搏波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4例作为合并组,同时期就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差异。结果合并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C—IMT、IMT增厚的比例、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两侧PW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与PWV、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PWV与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和PwV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多种无创检查联合应用并综合分析,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皮质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评价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寻找评价疗效的指标.方法 选择Broca失语患者41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并选择37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康复组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康复治疗,而治疗组仅应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都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D[(74.54±12.17)m/s、(61.73±11.37)m/s]较治疗前[(46.36±10.21)m/s、(43.47±9.42)m/s]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t=9.17,P<0.01);(t=7.62,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96,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q=3.18,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增加Broca失语患者的脑血流量,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9例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手术治疗病人的资料,总结分析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的方式。结果:本组29例病例,腔内介入治疗17例,传统外科旁路手术12例;术后随访,失访4例,23例获得随访,术后6月通畅率为87%(20/23),术后12月通畅率为85%(17/20),术后12月保肢率为95%。结论:对于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病人,腔内介入治疗和传统外科旁路手术治疗都是有效方式,应该将腔内手术及传统外科旁路手术的优缺点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兼顾减低麻醉、围手术期及手术风险,以达到中远期较好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了解该种麻醉方式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82例,男71例,女11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A组)及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各41例。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毕麻醉苏醒时间、芬太尼用药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率。结果 A、B两组术后第1h、2h的血压与麻醉前相比均降低(P<0.05);而组间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病率及芬太尼用药量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手术时间及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而B组有4例(9.8%)患者出现拔管困难,被送入重症监测病房(ICU),1周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2.4%)。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较有效地应用于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且可避免因全麻气管插管导致老年患者拔管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赵敏  段枫  刘建国  戚晓昆  李丽萍 《河北医药》2011,33(12):1770-177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另收集100例体检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无心脑血管疾病史者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2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检测指标包括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等各条血管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RI)。结果研究2组血流异常109例,占90.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条颅内血管流速均较对照组高,左侧大脑中动脉(MCAL)、右侧大脑中动脉(MCAR)、左侧大脑后动脉(P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RI均较对照组高,其中MCAL、MCAR、左侧大脑前动脉(ACAL)、右侧大脑前动脉(ACAR)、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血管搏动指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TCD检查能有效反应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检查手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大大降低了高血压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大庆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临床疗效。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脑血管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CA、MCA、PCA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能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脑缺血症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以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65岁以上、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住院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有无谵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以谵妄分级量表-98修订版作为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每例患者术前留取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因测序法测定ApoE基因型.结果 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9.2%(9/98),其中77.8%(7/9例)谵妄持续时间<24 h,11.1%(1/9例)谵妄持续时间2 d.组间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脑梗死(P=0.009, OR:0.60, 95%可信区间:0.15~2.42)、既往脑出血(P=0.017, OR:1.06, 95%可信区间:0.30~3.68)、颈动脉狭窄(P=0.008, OR:1.04, 95%可信区间:0.99~1.10)、手术持续时间(P=0.030, OR:2.18, 95%可信区间:1.07~4.44)、平均动脉压(P=0.026, OR:1.78, 95%可信区间:1.07~2.96)、ICU病房时间(P=0.017, OR:1.48, 95%可信区间:1.07~2.04),与术后谵妄发生相关(P<0.05);研究组中ApoE ε4/4基因携带者有1例,对照组中ApoE ε4/4基因携带者有2例,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Logs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P=0.0263, OR:1.780, 95%可信区间:1.070~2.960)、ApoE ε4/4基因型(P=0.0029, OR:2.862, 95%可信区间:1.432~5.720)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既往有脑梗死的高危患者进行ApoE基因易感性检测,有助于评估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方法采取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对120例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40例青年组,40例中年组,40例老年组,对脑血管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为85.0%,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青年组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较大比重,其高发于大脑动脉;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且脑动脉狭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搏动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大脑搏动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