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准入指标体系的建立,以统一师资标准,保证培训质量.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在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选择了32名全科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三轮函询.经数据分析、汇总和统计,确立社区师资准入指标体系.结果 三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94、0.882、0.893;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6、0.166和0.215 (P=0.000).最终建立由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社区师资准入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为职业素养、基层医疗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39 8、0.335 6及0.324 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准入指标体系可信度高,从3个维度规范社区全科师资的遴选标准,对于保障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全科医师师资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参加"云南省全科医师师资培训"项目的 139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试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培训结束后,采用情景模拟考核法进行考核,评估内容包括: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带教综合能力和教学评价3个方面。结果两组在人文关怀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科知识、体格检查、沟通能力得分及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带教意识、带教方法、带教思维、带教能力得分及带教综合能力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语言表达及教学评价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提高学员的教学综合能力和学习有效性,值得在全科医师师资培训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师资短期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评价重庆市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师资短期培训效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对重庆市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选派的136名师资集中培训3 d后进行笔试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2名学员试讲,访谈2名现场点评专家.结果 83名临床师资与53名社区师资培训后考试成绩分别为(66±7)分和(62±4)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对培训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社区带教水平、培训内容与学时分配评价好的学员分别为67.0%、54.8%、58.0%、34.4%.58.8%的学员对培训是满意的,61.0%的学员认为达到了培训目的 并有较多收获.结论 应采取临床和社区师资分类培训,精选授课教师,采取理论授课、情景教学、社区参观、学员试讲与专家点评等培训形式,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制定严格的参加培训条件、培训和考核的标准,加强师资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是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师师资队伍、保证全科医师培训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社区全科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在社区基地实习4周的全科医师30名,给予SP教学后,分别在第1周与第4周根据SEGUE量表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评估.结果 30名全科医师,男性8名,女性22名,平均年龄(26±1)岁,90%对社区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教学表示满意.SP教学后全科医师医患沟通技能较教学前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信息收集(66.6%)、信息给予(53.3%)、结束问诊(53.3%)3个方面(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合格率由教学前的23.3%提高到教学后的93.3%.结论 社区全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可以通过SP短期教学提高,其中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结束问诊3个方面的提高较为显著.因此,SP在社区医患沟通能力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肖传实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424-2427
目的 利用教学医院高水平的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及具有社区医疗实践的全科医师师资团队,探寻规范化、实用性强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教学模式.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为全科医师骨干核心培训基地,选择2007年、2008年山西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学员131名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西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项目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基地;收集学员对培训需求程度的信息反馈表;比较131名学员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及培训后131名学员与其相应单位同事的综合服务能力;评价目前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结果 我院社区卫生人才培训项目总评分>60分,评估结果合格;学员最需要的是关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南"方面的培训;学员培训前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与技能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培训与未参加培训者综合服务能力多项指标提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教学医院主要承担全科医师骨干的培训工作是可行的,教学计划也能基本满足学员的社区需求,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带教师资认定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分析全科医师职业能力,构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课程体系.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名全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让其填写1个月的工作日志.基于全科医师职业能力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课程体系经两轮专家咨询(Delphi法)后确定.结果 社区全科医师的主要任务依次为留观患者、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等.按全科医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从"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方面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结论 建立基于全科医师职业能力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课程体系,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社区为问题的学习"(CBE-PBL)的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导师责任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建由内科专业专科师资、外科专业专科师资和社区全科师资共同组成的导师小组,加强教学管理,建立有序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统一的导师小组师资培训制度,统一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可提高整体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保证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青岛市全科医师师资的岗位胜任力。方法针对全科医师师资特点和不同的师资类型,制定个性化全科医师师资培训计划,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结果全科医师师资培训人数大幅增加,各区市社区医疗、教学、科研取得了同步发展,缓解了青岛市全科医师师资匮乏的问题。结论实施满足不同类型全科医师师资培训计划,可有效提高全科医师师资岗位胜任力,有利于实现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的标准化、同质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社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市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183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上述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入组人员SCL-90总均分为(1.46±0.26)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焦虑[(1.75±0.49)分]及抑郁得分[(1.85±0.58)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抑郁[(1.3±0.43)分]及焦虑得分[(1.50±0.59)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社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硕士及以上人员的SAS、SDS评分、SCL-90中抑郁与焦虑因子以及精神病性项目得分明显低于本科及大专学历的人员,三者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社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开始受到整体医疗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全科医师具有良好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现状,提出适应我市城乡社区卫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思路。方法分别对我市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2名新进社区全科医师和50名应届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小组访谈上述机构负责人。结果全科医师是社区医疗战线上的主要力量。近三年新进医师重医轻防,缺乏基本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和技能,临床基本诊疗水平和沟通能力也有待提高。54.55%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选择社区工作。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全科医师的需求量较大,现有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不适应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建立和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课程教学模式(CPC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测试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评价CPC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结果 8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CPC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帮助很大或帮助较大。对教师理论课表现评分为94.75分(满分10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7%的学生认为社区基地实习有助于加深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CPC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学时间、学习成绩和学生毕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的可能性。结论 CPC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centeroffacultydevelopment,CFD)是全国高校中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最早成立的专门机构之一。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CFD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开展形式,骨干教师的培养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何琳  田慧  王岚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20-4325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单位,需要社区医护人员具备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目的 调查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了解其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问卷,于2018年11-12月对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4名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专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态度、知识综合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50份(94.6%)。天津市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总分为(187.89±37.23)分,其中5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专业实践能力(64.52±14.53)分,人际交往能力(34.74±6.86)分,职业态度(34.45±6.41)分,知识综合能力(27.08±6.22)分,专业发展能力(27.11±6.39)分,均处于中下等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健康管理的了解程度是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处于中下等水平,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组织系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健康管理知识,从而增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方法以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医学院2010—2011学年在教学一线的临床教师128人为研究对象,涉及16个学科专业。按教学质量评价得分降序排列,取前15%为教学优秀组,后15%为达标组,中间70%为良好组。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从授课教师的学科专业、学历、职称、教龄4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按教师所在学科专业的授课情况分析,优秀教师比例居前三位的学科是神经病学(50.0%)、耳鼻喉头颈外科学(40.0%)、外科学(20.6%)。按教师学历分析,研究生和本科学历中教师优秀、良好、达标率无明显区别,而其他学历教师优秀率稍高于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按教师职称分析,高级职称(包括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教师占94.6%,中级职称教师仅占5.4%。按教师教龄分析,8年以上及3年以下教龄教师优秀率、良好率较高;而3-4年教龄教师优秀率低、达标率高。结论通过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因素,能够找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高、中等医学教育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归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培养规模与需求不相匹配,供求矛盾突出;(2)学历结构不合理,与社会卫生服务人才需求不相适应;(3)专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人才过剩与短缺并存;(4)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足,人才培养质量缺乏保障;(5)人才培养内涵缺乏新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亟需深化改革。为此,对河北省医学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完善高、中等医学院校的基础教育和包括在岗的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2)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3)进一步调整教育规模和学历层次结构,优化医学教育的整体发展;(4)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主动适应社会卫生服务需求;(5)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核心课程模式和综合性课程模式课程的设置,精心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医学人才;(6)进一步加大对医学教育质量的督导和检查力度,完善教育评估制度,逐步形成科学的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7)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8)继续加强对农村、社区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人才保障;(9)加强行政主管部门对医学教育业务指导,确保医学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家庭医生制度作为较新型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在社区医生的基础上明显增加,使得近年来家庭医生团队的离职现象严重。国内外研究证明,职业认同的提升有利于家庭医生团队加强队伍建设、缓解职业倦怠、减少离职意愿。目的 调查徐州市家庭医生团队职业认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的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5-10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徐州市选取已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家,以其所有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共700例。采用自编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调查纳入成员的职业认同情况,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 徐州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认同总得分为(71.57±9.01)分,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认知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53±0.67)、(4.45±0.64)、(4.27±0.59)、(3.82±0.77)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月收入、婚姻状况、工作喜爱程度、家庭工作关系、职业规划、工作压力是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认同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徐州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认同处于良好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职业自我认知方面。建议政府完善配套政策、高校加强全科医学生的思想教育、社会给予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社会支持等以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州市与中山市两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与中山市3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结果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55人,医护比例为1:0.844;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31人,医护比例为l:0.825;总体的医生护士学历、职称较低,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全科医生0.55人,而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全科医生不足1人;广州市与中山市两地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利于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预约就诊对缩短患者非医疗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效果。然而,社区预约接受度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设计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约就诊制度亟待解决。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预约就诊服务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预约就诊服务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2-3月,基于便利性原则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站点门诊,对1 000例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及就医状况、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和利用状况、社区预约就诊服务知晓和利用状况。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预约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3%。993例被调查居民中,患病726例(73.1%);857例(86.3%)知晓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医院了解服务〔88.4%(758/857)〕。857例知晓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中,728例(84.9%)和家庭医生签约,698例(95.9%)知道签约的家庭医生是谁。993例被调查居民中,46.0%(457/993)知道社区开展预约就诊服务,其中,48.4%(221/457)使用过全科预约就诊服务,54.3%(248/457)使用过非全科预约就诊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签约医生是谁会增加全科预约就诊行为,而有其他慢性病(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外)、对医生服务态度评价一般或比较好或非常好(相比于非常不好)、通过电视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减少全科预约就诊行为(P<0.05);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和签约家庭医生会增加居民非全科预约就诊行为,通过社区医院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接诊医生态度评价一般或比较好或非常好(相比于非常不好)会减少非全科预约就诊行为(P<0.05)。结论 要改善社区预约就诊现况,需要重点从有长期慢性病随访或管理需求的居民入手,以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手段,并兼顾其他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在非全科预约就诊方面,还额外需要从优化门诊流程、控制等候时长等方面入手,通过践行分时段预约及便利的远程预约和解约方式,改进就诊患者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现状以及参加教师培训的意愿、培训方式和内容.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大学医学部45岁以下的37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相关数据,PASW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与问卷调查的315名教师中,有105名教师认为教学培养目标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识,占比35.4%;125名教师认为是培养思考能力,占比42.1%;141名教师偏好讲授法,占比48.5%.在教学监控能力方面,备课能力得分最高(4.0 ±0.6)分,反思能力得分最低(3.3±0.7)分.264名教师愿意参加培训,占比84.3%.结论 与全球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相比,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相对保守.大部分青年教师有参加教师培训的意愿,最希望的培训方式是专业教师指导和观摩示范课,最希望的培训内容是教学技巧与策略、教学技术应用方法以及教育学相关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体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多病共存防治的主战场,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是获得更好的健康结果的重要保障。然而,鲜有文献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目的 探讨深圳市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多病共存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背景下,分别于第6、1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初级卫生保健评估工具(PCAT)进行评估,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基线调查时社区健康服务评价总分平均为(84.57±19.72)分,第1次随访时总分平均为(93.74±15.34)分,第2次随访时总分平均为(98.39±15.15)分,各次调查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型、有无签约家庭医生、近3年有无住院、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和治疗负担是社区健康服务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深圳市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呈逐渐升高趋势,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有更高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多病共存患者的健康管理应以签约家庭医生为抓手进行全面、连续、整体、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