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与CT的应用价值。方法任意选取70例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和CT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和准确率。结果 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0.0%,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3%,对比差异显著(P <0.05)。CT检查的椎间盘积气、钙化诊断符合率与MRI比较显著较高,MRI检查的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与MRI检查的神经根受压符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MRI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具有各自的优劣势,MRI检查的准确率相对高于CT检查,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必要时可实施联合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陶杨  王东宁  林彬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42-1843
目的 探讨超声(US)、CT和磁共振成像(MRI)3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诊断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经肝脏穿刺活检或部分肝切除证实的脂肪肝患者100例,分别行US、CT和MRI(常规MRI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检查,观察和分析各组US、CT和MRI图像特点,同时观测多个变量指标以定量或半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LFC),并以患者病理检查为对照,对US、CT和MRI 3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 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CT检查诊断结果 准确率最高为93.0%,其次为US诊断结果 准确率为86.0%,MRI诊断结果 准确率最低为65.0%, CT与US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US诊断准确率均高于MRI诊断准确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CT和US,MRI检出率不及CT;且轻度脂肪肝MRI可表现为正常。B超检查对脂肪肝敏感性高,虽不及CT诊断率高,但检查费用低廉,操作方便且无放射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MRI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67%,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3.33%,两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与MRI检查都是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MRI检查更有利于病灶的早期发现与显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8例患者同时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CT组与MRI组,进而对CT组与MRI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影像表现、诊断准确率等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通过同时进行CT扫描与MRI扫描, CT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12%、71.87%、78.91%。MRI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7%、89.84%、96.09%,通过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准确率, CT组的各个数据均低于MR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 MRI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适合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和MRI两种方法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12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测,以ARC0法为标准分期,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诊断敏感率为98.4%(120/122),CT诊断敏感率为93.4%(114/122),MRI与CT诊断敏感率比较(x2=3.753,P>0.05)。CT与MRI检出率,I期CT检出率显著低于MRI,两种检验方法比较(x2=3.844,P<0.05),在Ⅱ期与Ⅲ期检出率上比较(x2=0.328、0.148,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MRI较CT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率。但是在早期诊断中,MRI较CT更准确,因此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应该选用MRI作为检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诊断价值。方法 72例疑似肝癌患者,分别予以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对比其检查准确率。结果经CT诊断准确率66.7%,MRI准确率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准确率相比较MRI检查结果要低,却并非能够完全被取代,临床应用时需根据临床情况选取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评析腰椎间盘突出MRI(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符合率率分别为93.5%、80.4%,经统计比较,MRI的诊断结果优于C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在实际诊断工作中,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SCT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多层螺旋CT和3.0T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并经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影像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ANFH敏感度为88.78%,MRI为90.8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4,P=0.103);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7.96%(96/98),与CT及MRI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4.095,P=0.016、0.022);CT和MRI对ANFH阳性患者检测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方法对于ANFH的诊断均具较高的敏感性,但二者联合应用后可互补对ANFH患者进行诊断,显著提高诊断敏感度,为今后ANFH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可行的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准确率,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期望为股骨头坏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69例(108髋),分别行CT及MRI检查,根据手术及临床确诊结果比较两种术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69例(108髋)患者中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Ⅰ、Ⅱ期)共45例81髋,CT组确诊67髋,确诊率为82.72%(67/81);MRI组确75髋,确诊率为93.83%(76/81),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敏感率优于CT检查,MRI能够显示出更丰富准确的图像定位,是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CT联合MRI检查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CT联合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某院诊断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面CTI,试验组患者进行CE联合MRI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敏感性为64.0%,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检查的敏感性为89.3%,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准确率为67.3%,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2.7%,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行CT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58.0%,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86.0%,两种方法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检查中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T诊断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特点和分型及其与临床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收集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6—74岁,平均44.2岁),全部行腰3-骶1椎间隙CT扫描检查,其中1个可疑椎间盘向椎间隙下方加扫薄层。结果9例患者CT都显示椎间盘突出,发生于腰4—5椎间盘4例,腰5-骶1椎间盘5例。其中,脱垂型5例,游离型4例。脱垂间盘和游离髓核表现为突入椎管内的软组织密度影,在CT横断面上与硬膜囊相比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压迫硬膜囊和邻近神经根。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可显示,脱垂间盘位于椎间隙后下方或后上方,有清楚的边界,而游离碎块影在CT上则没有明确和清楚的边缘。结论CT是诊断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之一,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MMP-2、MMP-14、TIMP-2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退变组)、20例腰椎骨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对照组)MMP-2、MMP-14和TIMP-2表达。结果退变组MMP-2、MMP-1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IMP-2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椎间盘退变等级与MMP-2、MMP-14及TIMP-2表达呈正相关(分别rs=0.710,P〈0.001;rs=0.617,P〈0.001;rs=0.406,P=0.014);MMP-2与MMP-14、TIMP-2表达呈正相关(分别rs=0.665,P〈0.001;rs=0.516,P=0.001)。结论 MMP-2、MMP-14和TIMP-2表达加强可能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年龄21-68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 VAS)和Macnab评分法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1个月。38例患者的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前VAS评分(6.85±1.25)分,术后随访1-18个月的VAS评分(1.68±0.50)分。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21例治疗效果为优,11例良,4例可,2例差,优良率为84.21%,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近期疗效优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总结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A组:常规MED手术;B组:常规MED手术后,同时应用等离子刀对椎管内残余组织进行消融、皱缩,成形。随访最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分别于术后3、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比较,并行CT复查。结果:B组临床疗效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术后3、12个月统计学χ2值分别为4.13、4.81;P〈0.05),优于A组,CT影像学复查示B组优于A组。结论: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的MED手术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在不同扫描参数下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及低剂量CT在引导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按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种扫描参数下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的质量差异.结果:CT引导椎间盘穿刺全部成功.当扫描mA值由200减至50时,CTDIw和DLP仅为常规剂量的25%,而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用50 mA低剂量CT扫描,不仅可以成功引导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使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詹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31-3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结果:治疗Ⅱ组术后腰椎JOA评分(21.0±5.3)明显优于治疗Ⅰ组(16.3±6.5),治疗Ⅱ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96.7%)明显高于治疗Ⅰ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91-192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灸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针灸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灸理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很好,能够让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病理分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将其分为四型,并对各型进行术后3个月疗效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术后JOA评分显示下腰背痛、腿痛和/或麻刺痛、步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总分的改善各分型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下腰背痛和直腿抬高试验,除Ⅰ型外,其它各型术前术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感觉、运动及膀胱功能方面,除Ⅳ型外,其它各型术前术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各型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根据SC标准,疗效优劣依次为Ⅳ型、Ⅱ型、Ⅲ型、Ⅰ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采用开窗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下腰背痛、步态、腿痛和/或麻刺痛及总分改善各分型等方面均较明显改善,有较好临床疗效.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跟术前椎间盘的纤维环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T与MRI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FLLDH患者38例,观察经CT和MRI扫描的椎间盘突出阳性节段结果及其影像学特点,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阳性结果为94.74%(36/38),NIRI扫描为100.00%(3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椎间盘突出节段主要集中在L3-4和L4-5节段,MRI扫描分别占34.21%(13/38)和39.47%(15/38),CT扫描分别占31.58%(12/38)和39.47%(15/38);突出呈丘状22例,半圆形8例,不规则形和三角型各3例;椎间孔内侧型4例,椎间孔外侧型18例,混合型14例;突出程度〈3mm者13例,4~7mm者20例,7mm以上者5例。结论CT与MRI检查均能够准确诊断FLLDH,对判断FLLDH及其位置、程度和指导临床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9月本院应用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7例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者列为观察组。42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者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为92.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