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药材》2016,(7)
目的:研究香泊氏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香泊氏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3)、(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4)、白桦脂酸(5)、(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6)和硬脂酸(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菌种子实体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光皮木瓜叶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法对光皮木瓜叶的甲醇提取物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10-廿九烷醇(1),植物醇(2),β-谷甾醇(3),(24R)24-ethyl-7α-hydroperoxy-cholest-5-en-3β-ol(4),硬脂酸(5),3β,27-dihydroxy-urs-12-ene(6),白桦脂酸(7),二十烷醇(8),熊果酸(9),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10),2α-羟基白桦脂酸(11)。结论:其中化合物2,4,6,8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中药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I),白桦脂醇(betul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3β,23-dihydroxy-30-norolean-12,20(29)-dien-28-oic acid(Ⅳ),芍药苷元(paeoniflorigenone,V),3-O-methylpaeonisuffral(Ⅵ),牡丹酚(paeonol,Ⅶ),6-羟基香豆素(6-hydroxycoumarin,Ⅷ)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结论:化合物I-Ⅳ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6″-O-[(E)-p-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3-O-咖啡酰基-4-O-芥子酰基奎宁酸(2),6″-O-反式-芥子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3),绿原酸(4),3-甲氧基-4-羟基苯酚(5),东莨菪内酯(6),滨蒿内酯(7),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葡萄糖苷(8),中脂素(9),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女贞子中三萜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ng J  Feng ZY  Wang JM  Cui Y 《中药材》2011,34(10):1540-1544
目的:研究木犀科植物女贞子的三萜类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正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结晶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甲酯(1)、3-O-乙酰熊果酸(2)、3-羰基齐墩果酸(3)、19α-羟基熊果酸(4)、羽扇豆醇(5)、3-O-乙酰齐墩果酸(6)、齐墩果酸(7)、白桦脂醇(8)、熊果酸(9)、fouquierol(10)、19α-羟基-3-O-乙酰熊果酸(11)、(Z)-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12)、(E)-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13)。结论: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RP-18),凝胶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重结晶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从杜仲雄花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xo-12-en-ursane-28-O-α-Larabin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8→1)-β-D-glucopyranosyl ester(2),熊果酸(3),α-香树脂醇(4),熊果醇(5),3-O-乙酰基熊果酸乙酸酯(6),3-O-乙酰基齐墩果酸(7),白桦脂酸(8),白桦脂醇(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所分离的9个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仅有化合物3对K562和Hep G2细胞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余化合物对所选的2种细胞均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3)
目的: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lamalbidic acid(1)、4-carboxyl-aucubin acid(2)、4-carboxyl-catapol acid(3)、mussaenosidic acid(4)、筋骨草醇(5)、3-羟基-3-甲基-戊二酸(6)、6"-O-[7''-甲氧基-(E)-咖啡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7)、4"-O-[(E)-对-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8)、6"-O-[(E)-阿魏酸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9)、6"-O-[(E)-肉桂酸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0)。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柽柳抗肿瘤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斌  姜登钊  李国强  管华诗 《中草药》2009,40(5):697-701
目的 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抗肿瘤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使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利用NMR技术确定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白桦脂醇(betulin,Ⅰ)、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Ⅱ)、羽扇豆醇(lupeol,Ⅲ)、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oartanol,Ⅳ)、杨梅二醇(myricadiol,Ⅴ)、异杨梅二醇(isomyricadiol,Ⅵ)、异油桐醇酸(isoaleuritolic acid,Ⅶ)、isoaleuritolic acid 3-p-hydroxycinnamate(Ⅷ)、2a-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Ⅸ)和植醇(phytol,Ⅹ).结论 化合物Ⅱ、Ⅳ、Ⅶ和Ⅸ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在50 μg/mL下,化合物Ⅰ~Ⅳ、Ⅷ和Ⅸ对人肺癌细胞A-549,化合物Ⅹ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显示有意义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波谱方法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白桦脂酸,羽扇豆醇,羽扇豆酮,豆甾-5-烯-3β,7α-二醇,β-香树脂正十六酸酯,大黄素甲醚。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研究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牛白藤Hedyotis hedyotidea(DC.) Merr.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及免疫抑制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牛白藤提供依据.以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MS和NMR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吐叶醇(6S,9S-vomifoliol,1),桦木酮酸(betulonic acid,2),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3),白桦醇(betulin,4),表白桦脂酸(3-epi-betulinic acid,5),乌苏酸(ursolic acid,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stigmast-4-en-3-one (8),7β-hydroxysitosterol(9),(3β,7β)-7-methoxystigmast-5-en-3-ol(10)和巴戟醚萜(morindacin,11).化合物1,2,4,8~ 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2,8 ~ 11均首次从耳草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9,10均首次从茜草科植物中分得.通过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试化学成分的免疫抑制活性,化合物4,6,9均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光皮木瓜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继续研究光皮木瓜枝条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光皮木瓜枝条部位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20(29)烯-3β,24,28-三醇(1),2α-羟基乌索酸(2),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3),2α,3β,19α-羟基乌索-12-烯-28-酸(4),lyoniresinol-9′-O-β-D-吡喃葡萄糖苷(5),广寄生苷(6),(-)表儿茶素(7)。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时间和不同炮制方法的木瓜药材水溶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木瓜的规范化种植与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为参照物,采用HPLC法测定分析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C18(Krom asil C1810 nm~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甲醇(6:4)(B)0.05%磷酸梯度洗脱,0~12 m in(10%~30%A,90%~70%B),12~30 m in(30%~50%A,70%~50%B),30~35 m in(50%~70%A,50%~30%B),35~45m in(70%~90%A,30%~10%B),45~50 m in(90%~60%A,10%~40%B),50~60 m in(60%~10%A,40%~90%B),60~70 m in(10%A,90%B);流速0.8 m l.m in-1,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木瓜水溶性部位的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木瓜不同采收时间的样品分为3类—第2,3,6,9批归为一类,有13,17,19 m in3个,共有峰;第1,5,8批归为一类,出峰各有5个,有13,17,19 3个共有峰;第4,7归为一类,有17,19两个共有峰。其中又以第5批采收时间最好;不同炮制方法以晒的方法所含峰数目和含量要高;不同存放时间以存放时间短的较好。结论该研究有助于木瓜的质量控制、采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资木瓜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资木瓜黄酮工艺,为资木瓜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M-01,DA-201,DS-401,D-101-Ⅰ,D-101 5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资木瓜黄酮进行吸附纯化,以黄酮收率、纯度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优选出最佳树脂;对优选出的树脂进行洗脱溶剂和洗脱用量的探讨。结果:5种大孔吸附树脂静态饱和吸附量以干树脂计分别为70.80,79.72,66.24,63.12,56.16 mg.g-1(干树脂);静态洗脱率分别为85.76%,79.24%,73.57%,81.45%,71.01%;DM-301型树脂综合性能最好,以50%乙醇为洗脱剂得到的目标产物纯度最高,为96.63%;30%和50%乙醇能洗脱树脂柱上大部分黄酮。结论:DM-301型大孔吸附树脂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能,可以用于纯化资木瓜黄酮;用30%和50%的乙醇作为洗脱剂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色差法对光皮木瓜与不同产地皱皮木瓜进行质量评价,探讨其质量控制的新方法,为中药木瓜的品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光皮木瓜与不同产地皱皮木瓜共15批次,应用HPLC测定木瓜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应用色差法比较不同批次供试药材的甲醇提液颜色。结果:HPLC检测结果显示所测供试药材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分别为0.16%~2.51%和0.44%~1.96%,总量均不低于0.5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但光皮木瓜有效成分含量低于皱皮木瓜;色差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批药材的△E^*值(总色差值)相差不大,但光皮木瓜药材的a^*、b^*值与皱皮木瓜各批次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色差法可以作为鉴别皱皮木瓜和光皮木瓜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正安规范化种植木瓜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用于产地、品质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批贵州正安木瓜药材和8批其它不同产地木瓜药材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正安木瓜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峰,并对其它产地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不同产地木瓜的主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贵州正安木瓜药材的鉴别及品质控制,为评价木瓜药材品质优劣和GAP规范化种植、制定种植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质量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光皮木瓜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光皮木瓜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光皮木瓜中的特征性细胞及内含物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光皮木瓜药材进行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光皮木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结果光皮木瓜粉末显微鉴别特征性强;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结论建立了光皮木瓜粉末显微鉴别、药材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方法,为光皮木瓜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皱皮木瓜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皱皮木瓜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法对皱皮木瓜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1,2,4-苯三酚(1)、没食子酸(2)、奎尼内酯(3)、5-羟基烟酸(4)、对羟基肉桂酸葡萄糖酯(5)、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6)、(6S,9R)-长寿花糖苷(7)、吐叶醇1-O-β-D-木糖-6-O-β-D-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6均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地道药材宣木瓜产区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宣木瓜地道产区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为综合防治病虫害提供科学借鉴。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实验室研究、查阅文献等方法调研了宣木瓜地道产区的病虫害种类。结果发生在宣木瓜地道产区常见的主要病害有轮纹病、灰霉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桃小食心虫、蚜虫、天牛等。结论本研究为宣木瓜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木瓜的果实发育规律及其结构防御策略。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木瓜果实进行解剖观察,对果实中单宁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木瓜果实的发育经历了2个阶段,开花至花后40~50 d为其细胞迅速分裂期,此后为细胞增大期。木瓜的果实由果托及果皮组成,其中果托从外向内依次为角质层、表皮细胞、单宁细胞层、含单宁的果托薄壁细胞、石细胞环带,它们对其内部的果皮及种子都有保护作用。近成熟果实中单宁主要分布在花托的薄壁细胞中,且由内向外含量增高,而果皮中含量甚低。结论:木瓜果实的发育及结构特点与其防御生物侵蚀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光皮木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皮木瓜在我国广泛种植,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光皮木瓜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光皮木瓜含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木脂素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保肝、免疫调节、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上常与其他中药配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腰腿疼痛、四肢麻木等。近年来对光皮木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光皮木瓜还含有多糖类、木脂素苷类、氧化脂类和联苯类等新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降血糖、抗癌、抗老年痴呆、抗流感病毒、抗过敏反应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激活剂等新的活性,并对具有的物质基础与其药理活性的发挥存在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还不全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发掘。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有关光皮木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光皮木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