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肺心病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143例进行了多项临床指标的监测。发现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动脉血气的急剧变化、严重感染、血BUN升高、胃液PH下降以及MSOF等因素有关。提出了早期预测的6项指标:(1)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的动脉血气,血PH≤7.20,PaCo2〉10KPa,PaO2〈5.3KPa;(2)BUN〉21.4mmol/L;(3)Hb〈85g/L;(4)胃液PH〈1.0;(5)严重感染,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31630月,因发热3d,频繁呕吐,腹泻2d入院。入院查体:头围37cm,身长56cm,体重40kg,血压93/60kPa。神志清,精神萎靡,营养差,发育欠佳。头不能抬起,双眼窝及前囟凹陷明显,口唇干燥。心肺正常。腹部略凹陷。皮肤弹性极差,皮下脂肪消失。四肢肌张力低下。化验血K+30mmol/L,Na+129mmol/L,Cl-90mmol/L,CO2CP2982mmol/L。入院后积极静脉补液,脱水不能纠正,血Na+、K+、Cl-仍低,血Ca正常。尿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及Ca2+-AT-Pase活性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测定77例NIDDM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GS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IDDM组血糖、HbAlc、TC、TG、TC/HDLC、L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GSH、SOD、GSHPX、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低于对照组(除GSH的P<0.05外,其他P<0.01);不同HbAlc、TC/HDLC、GSH、LPO、TC组的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有显著性差别。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12.80+0.27(GSH)-0.12(LPO)-0.09(TC/HDLC),红细胞胞膜Ca2+-ATPase活性=108.20+1.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种抗人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用IL-2诱生患者淋巴细胞2周形成的LAK和TIL细胞的表型。结果:LAK细胞中CD_3 ̄+细胞为(85.0±2.53)%,CD_(16)细胞为(8.3±1.0)%,证实LAK细胞是以T细胞为主,包括有NK细胞的混合群体。双标记表型分析CD_8 ̄+Leu7 ̄-的CTL细胞占81.48%,因而推测LAK细细胞中,抗原特异性和MHC限制性的CTL细胞占有很大比例。TIL细胞中CD_3 ̄+细胞为(64.7±9.7)%,CD_(16) ̄+细胞为(1.6±0.2)%,Leu7 ̄+细胞为(6.8±1.1)%。双标记表型分析CD_8 ̄+Leu7 ̄-的CTL细胞占CD_8 ̄+细胞的86.76%,证实TIL细胞主要是T细胞,NK细胞极少。  相似文献   

5.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流行性出血热(HFRS)主要死亡原因,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治疗ARF的重要措施。我院应用血透治疗HFRS致ARF24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l.1临床资料24例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6~59岁(平均37,5岁),发病距入院时间3~7d。中型6例,重型8例,危重型10例.意识障碍6例,消化道出血8例,高血容量综合征4例,肺部感染4例,心肌损害6例。血K+>6.0mmol/L7例,血K+<30mmol/L1例,CO2-CP<13mmol/L6例,全部患者透析前BUN…  相似文献   

6.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并发肾衰12例,血糖33.8 ̄90.2mmol/L,血钠136 ̄182mmol/L,血钾3.4 ̄6.5mmol/L,SCr264.8 ̄814.2umol/L,HCO^-123 ̄23mmol/L,血浆渗透压338 ̄432mOsm/mOsm/L。死亡7例年龄〉68岁,主要死因为无尿后导致的水中毒、心肺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钙,钾,钠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鼠和离体兔肺动脉环实验模型观察钙(Ca^2+)、钾、钠对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整体实验发现,随血Ca^2+、Na浓度增高,HPV显著因K浓度高0.36mmol/L,HPV明显减弱,血K浓度继续升高,HPV又明显增强。离体实验发现:营养液中Ca^2+浓度由0mmol/L,逐步升高到至10.0mmol/L的过程中,HPV明显增强,Na^+浓度由35mmol/L升至220mmol/L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探讨癫痫过程中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方法:应用Na^+、K^+选择性微电极检测了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脑片神经细胞外Na^+、K^+活度的改变。结果:海马内注射马桑内酯致痫大鼠30s,1min和2min后,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神经细胞外Na^+活度分别下降了27.7mmol/L、50.3mmol/L和57.9mmol/L,而K^+活度则分别上升了2.3mmol/L、2.4mmol/L、2.9mmo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例治愈组及死亡组血气的变化,探讨PH、PaCo2、PaO2三项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死亡组68例均为重庆新桥医院1990~1995资料完整的死于呼吸衰竭的肺心病例,与同期治愈组60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均符合《197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结果:死亡组三项指标均值加标准差分别为:PH7.156±011、PaCO2125±4018Kpa、PaO26577±1938Kpa,其中PH≤715者38例,占5588%、PaCO2≥14Kpa者26例,占3824%;对照组三项指标均值加标准差分别为:PH7267±0658、PaCO29995±203Kpa。PaO26579±158Kpa,该组病例中无一例PH≤715,PaCO2≥14Kpa。经过统计学处理,二组PH、PaCO2有显著差异(P<001),PaO2无差异性(P>005)。提示:PH、PaCO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尤当PH≤715、PaCO2≥14Kpa时;PaO2并非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离子选择电极稀释法(间接法)的基本原理,研制出测定Na、K、Cl、CO_2的全套试剂,并在SYNCHRONEL-ISE分析仪上,将自制全套电解质测定试剂与BECKMAN原装试剂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自制试剂测定的重复性好,准确性高,与进口试剂相关良好(r_(Na)=0.998,r_K=0.999,r_(Cl)=0.998,r_(CO_2)=0.889);批内重复性,CV%<3.3;批间重复性,CV%<5.7;回收率99%~105%。通过对电极斜率和SPAN值的观察表明,自制试剂对电极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动脉血气标本和常规静脉血标本钾离子测定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S-100型钾、钠、氯自动分析仪测定33例呼吸科病人的动脉血气标本血清钾值(K+A2)和常规静脉血标本血清钾值(K+V).结果表明:K+A:为3.67±0.88mmol/L(2.60~6.00mmol/L),K+V为4.25±1.05mmol/L(2.79~7.81mmol/L)。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者相关系数为0.74,直线回归方程为K+V=0.85×xK+A2+1.14(mmol/L)。作动脉血气分析时,利用K+A2推算K+V,可较准确地判断有无血钾异常。  相似文献   

12.
应用McAb─APAAP法测定40例地中海贫血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H病和重/中间型β地贫:CD ̄+_3、CD ̄+_4显著减少,CD ̄+_8显著增高,CD ̄+_4/CD ̄+_8比值显著降低,甚至部分病例CD ̄+_4/CD ̄+_8比例倒置;轻型β地贫,CD ̄+_3、CD ̄+_4显著减少,CD ̄+_4/CD ̄+_8比值显著降低,CD ̄+_8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地中海贫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这是该病易反复感染的因素之一,HbH病、重/中间型β地贫的外周血可能存在CD ̄+_4CD ̄+_8双标记细胞,这类细胞出现在地贫外周血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照人参总甙观察了绞股蓝总甙对大鼠心、脑微粒体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绞股蓝总甙体外可逆性抑制鼠心、脑微粒体ATP酶,并具有浓度依赖性,IC_(50)分别为58.79±8.05mg/L和52.07±6.25mg/L。Na ̄+,K ̄+对绞股蓝总甙的抑酶作用有拮抗。酶动力学分析显示:绞股蓝总甙对微粒体Na ̄+,K ̄+-ATP酶的底物ATP的抑制为反竞争性抑制。结果提示:绞股蓝总甙的强心和中枢抑制作用可能与对心、脑Na ̄+,K ̄+-ATP酶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4例次慢性肺心病并发碱酸失衡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血钾,钠,氯和乳酸、丙酮酸含量以及阴离子空隙(AG)。结果血乳酸含量>2mmol/L 者62例(59.6%),>5mmol/L 者9例(8.6%)。丙酮酸含量>0.14者35例(33.7%)。L/P比值>21者37例(35.6%)。其中,呼酸合并代酸和呼酸合并代碱,代酸两组的 AG 值>20mmol/L,血乳酸含量均值5mmol/L,提示肺心病合并复合型酸碱失衡者,除应用预计值代偿公式和 AG 值外,测定血乳酸、丙酮酸含量是判断代酸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静脉血气分析在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入我院ICU的SAP患者64例,以患者ICU住院10 d为终点事件,根据预后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好转或病情未恶化)及死亡组(患者死亡),其中,存活组36例,死亡组28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ICU治疗,发病48 h内进行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并与APACHEⅡ评分结果比较。结果发病48 h内血气测定结果表明,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动脉血pH-静脉血pH (A-VpH)[(0.022±0.09) vs (0.031±0.015)]、动脉血CO2分压-静脉血CO2分压(A-VPCO2)[(8.68±1.35) vs (11.48±4.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血pH [(7.35±0.06) vs (7.36±0.05)]及血PO2水平[(95.3±8.9) mmHg vs (95.9±9.1) 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动静脉PCO2[动脉:(35.3±3.0) mmHg vs (29.9±3.0) mmHg、静脉:(35.3±3.0) mmHg vs (29.9±3.0) mmHg]、血HCO3-[动脉:(23.8±1.2) mmol/L vs (20.2±1.9) mmol/L、静脉:(17.5±1.0) mmol/L vs (19.3±1.2) mmol/L]、血Lac水平[动脉:(2.7±0.9) mmol/L vs (4.1±1.7) mmol/L、静脉:(1.7±0.6) mmol/L vs (1.8±0.4) mmol/L]、血BE水平[动脉:(-1.7±1.2) mmol/L vs (-4.3±1.6) mmol/L、静脉:(1.9±1.2) mmol/L vs (2.1±0.9) m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8 h内电解质测定结果表明,存活组和死亡组的K+[(3.71±0.69) mmol/L vs (3.79±0.70) mmol/L]、Na+[(135.60±7.88) mmol/L vs (134.32±7.94) mmol/L]、Cl-[(100.85±20.73) mmol/L vs (98.49±24.3) mmol/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2+水平均减少,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Ca2+显著降低[(1.47±0.50) mmol/L vs (1.22±0.38)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进一步明确PCO2、血HCO3-、血BE对SAP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ROC曲线统计PCO2、血HCO3-、血BE对SAP的预后的诊断正确率,得血BE及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面积最大,表明其诊断正确率最高。结论早期进行SAP患者的血气分析检测有利于及早判断预后,进行合理治疗。年龄越大,血BE结果负值越大的患者,其预后可能也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液15项指标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HA和ET,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IgG、IgA、Ig M、C3和C4。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IgG、C3、C4、CO2CP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HA、ET、BUN、Cr、K+均值较正常人组显著升高(P<0.01);透析后IgG、C3、C4、CO2CP含量较透析前升高(P<0.05);透析后M、ET、BUN、Cr、K+含量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测定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的HA、ET、BUN、Cr、CO2CP、K+、IgG、C3、C4的含量变化,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电解质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方法 80例窒息新生儿和40例正常新生儿采用同一仪器测定其血清电解质.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Na<'+>、Cl<'->、Ca<'2+>与正常儿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本组窒息患儿血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Na<'+>、Cl<'->、Ca<2+>的测定结果可和为分析病情及评价窒息程度的敏感指标,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缺血心肌再灌注 (I- R)损伤的钙调控机制及匹那地尔对心肌 I- 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取 SD大鼠 ,心室肌细胞酶解分离 ,心肌细胞静息 1~ 2 h后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高钾停搏液组、匹那地尔强化组、格列苯脲拮抗组。 4组细胞在 2 4℃下保存 2 h后 ,复氧、复灌 2 0 min同时测定 [Ca2 + ]i 瞬态变化、肌浆网内贮钙释放功能。结果 :经匹那地尔强化处理的心肌细胞在 I- R过程中 [Ca2 + ]i 瞬态变化恢复率明显高于高钾停搏液组 (90 .2 7%~ 95 .5 7% vs6 7.0 5 %~ 80 .11% ,P<0 .0 1)。肌浆网内贮钙释放能力 (173.15 %± 2 6 .0 1% )明显高于高钾停搏液组 (112 .0 0 %± 16 .93% ) (P<0 .0 1)。经匹那地尔强化处理的心肌细胞在咖啡因诱导的钙释放后 ,胞内钙离子浓度从高水平回复到舒张末静息水平的时间为 (3.2 0± 0 .71) ms,显著短于高钾停搏液组 (3.93± 0 .4 6 ) ms(P<0 .0 5 )和对照组 (4 .6 8± 0 .77) ms(P<0 .0 1)。结论 :匹那地尔通过肌浆网和细胞膜 Na+ /Ca2 +交换体功能来调节钙瞬态变化 ,减少细胞内钙超载使心肌细胞在 I- R过程中保持较好的钙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金保 《安徽医学》2006,27(4):293-29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对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均为Ⅰ级、年龄在20~50岁之间、行LC的育龄女性病人60例,术前均无其他并发疾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病人术中气腹压为12mmHg,B组病人术中气腹压为15mmHg。麻醉方法均采用快速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以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气腹压力、气腹持续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及气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病人(P<0.05)。结论在病人年龄和气腹持续时间一致的情况下,CO2气腹压的高低可能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用大鼠和离体兔肺动脉环实验模型观察钙(Ca(2+))、钾(K+)、钠(Na+)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整体实验发现:随血Ca(2 )、Na 浓度增高,HPV显著增强。血K 浓度升高0.36mmol/L,HPV明显减弱;血K 浓度继续升高,HPV又明显增强。离体实验发现:营养液中Ca(2 )浓度由0mmol/L逐步升高至10.0mmol/L的过程中,HPV明显增强。Na 浓度由35mmol/L升至220mmol/L过程中,HPV明显减弱。K 浓度由0mmol/L升高至6mmol/L,HPV明显减弱;继续升高至20mmol/L,HPV又明显增强。机理可能为细胞外钙浓度升高,缺氧时进入细胞内Ca(2 )增多,使HPV增强;K 、Na 主要通过影响细胞膜电位和离子交换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