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相关性肾脏病可分为遗传性线粒体细胞病累及肾脏和获得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肾脏疾病。遗传性线粒体细胞病主要包括线粒体DNA(mtDNA)点突变、片段缺失重组、线粒体拷贝数缺失及编码线粒体呼吸链的核基因突变。获得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由于各种不良诱因影响下线粒体出现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mtDNA拷贝数减少等表现。上述两种情况最终导致肾小球足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病变,以及肾囊性变和肾肿瘤发生。目前尚缺乏针对线粒体细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基因治疗和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潜在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线粒体的过程,对于整个线粒体网络的功能完整性十分关键,决定细胞的生存和死亡。一方面损伤的线粒体释放促凋亡因子,诱导细胞进入凋亡;另一方面,损伤的线粒体通过自噬自我清除,维持细胞的存活。线粒体自噬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都十分重要。神经细胞依赖自噬控制蛋白质量,移除损伤的线粒体,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自噬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一些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解神经系统疾病中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可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该文就近年来线粒体自噬与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线粒体病是指因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引起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线粒体病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先天能量代谢缺陷,发生率为1/5000~([1])。线粒体病一般影响高能量需求的组织,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的称为线粒体肌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称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病  相似文献   

4.
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细胞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细胞病 (又称线粒体病 )是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 ,是指线粒体DNA的缺陷所造成的疾病 ,包括线粒体DNA的重复、缺失及点突变。 196 3年已发现线粒体DNA ,但迟至 80年代初才开始考虑到线粒体DNA缺陷与人类疾病的关系[1] 。随着人们对线粒体细胞病认识的不断深入 ,至今已有许多关于本病的报道 ,近年来又发现某些线粒体细胞病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 ,可累及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 ,临床容易误诊、漏诊 ,因此本文旨在对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细胞病做一文献复习和综述。1 线粒体细胞病与线粒体DNA概述人类线粒体DNA…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而导致的一组遗传性疾病。心脏是线粒体病常见受累的器官之一,肥厚型心肌病(HCM)是线粒体病合并心脏受累最主要的类型。在线粒体病患者中,儿童期起病者合并HCM较成人期起病者更常见。合并心脏受累的线粒体病患儿,其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脏受累的患儿,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但目前由于线粒体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早期诊断仍较为困难。目前尚无针对线粒体病及其伴发的HCM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支持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三磷酸腺苷 (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柯萨奇病毒B3 (CVB3 )感染组、CVB3 感染加卡托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以d3、d14为两个时相点 ,比较线粒体超微结构 ,线粒体Na+ K+ ATP酶、Ca2 +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感染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破坏 ,线粒体Na+ K+ ATP酶、Ca2 + 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均 <0 .0 1)。卡托普利治疗组各时相点线粒体结构破坏较轻 ,线粒体Na+ K+ATP 酶、Ca2 + ATP酶活性较感染组明显增高 (P均 <0 .0 5 )。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即可见心肌线粒体结构破坏 ,ATP酶活性下降。卡托普利可有效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DNA和(或)核DNA变异导致线粒体结构或功能障碍, 引起的一组儿童时期较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线粒体病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强,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多样, 可累及任何器官, 表现为任何症状, 可以任何遗传方式遗传, 诊断需综合分析。多数线粒体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多学科管理、对症治疗为主, 部分线粒体病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一些小分子药物、基因治疗正在快速研发中。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疾病主要是指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异常,导致的多系统异质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与肌肉组织受到侵犯为主.线粒体疾病研究在人类的遗传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迄今为止,线粒体疾病及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已成为目前遗传学研究的重点.该文重点介绍线粒体疾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癫痫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线粒体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由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或核DNA(nuclear DNA,nDNA)突变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癫痫统称为线粒体相关性癫痫(mitochondrial epilepsies)[1-2]。目前,线粒体相关性癫痫的具体致病机制不清,可归为遗传代谢性癫痫。国内对线粒体相关性癫痫的发作类型、脑电图特征以及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关联性的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线粒体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缺失或点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代谢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受累为主.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分为综合征类型和非综合征类型,由于临床表型的高度变异性和重叠性,在临床病例中非综合征类型约占70%[1].该疾病以儿童期始发为主,约90%在5岁前发病,并伴有发育落后.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及卒中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线粒体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线粒体病目前尚无特殊的疗法,但有研究认为辅酶Q10和L-肉碱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UCP2为线粒体内膜质子转运蛋白,通过介导“质子漏”,氧化磷酸化轻度解偶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线粒体ROS产生,保护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解偶联蛋白由于其内源性抗氧化作用而被多个领域研究。该文就UCP2调控机制及其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缺陷是较为少见的氧化磷酸化障碍性疾病。本文对1例单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患儿的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0个月,8个月时出现发热,热退后出现进行性全身无力、运动发育倒退和吞咽困难。血乳酸、丙酮酸增高,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损害。对患儿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复合物I-V活性测定和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筛查分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活性为21.9 nmol/min?mg线粒体总蛋白(正常对照47.3±5.3 nmol/min?mg线粒体总蛋白),柠檬酸合酶活性为22.1%(正常对照50.9%±10.7%),均显著降低。线粒体基因分析未发现异常。患儿确诊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经治疗患儿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目前患儿22个月,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自噬是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伤或不必需的线粒体的过程,是保持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和质量平衡的一种调控机制.脂肪是维持体内能量平衡的重要的内分泌组织,普遍被分为3种类型: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和米色脂肪组织.线粒体自噬在不同种类、不同分化阶段的脂肪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状态,通过研究其在肥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特异性增强或抑制细胞内的线粒体自噬,可能为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向.该文就线粒体自噬的机制、调控及其与肥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与脂多糖诱导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脓毒症模型。将40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脓毒症6 h组(LPS-6 h组)、脓毒症12 h组(LPS-12 h组)、脓毒症24 h组(LPS-24 h组)和脓毒症48 h组(LPS-48 h组)。在相应时间点留取大鼠血清和心脏组织,提取心肌线粒体,通过酶标仪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肿胀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UCP2蛋白表达水平;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各组血清CK、CK-MB水平、心肌组织ROS水平和线粒体肿胀度均明显升高(P0.05),峰值在LPS-24 h组;而LPS各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LPS-24 h组降至最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PS各组心肌组织UCP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峰值在LPS-24 h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LPS大鼠心肌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部分破碎,有空泡形成,LPS-24 h组病变最严重。LPS大鼠心肌线粒体ROS水平、线粒体肿胀度与UCP2表达量呈正相关(分别r=0.796、0.893,P0.05);LPS大鼠心肌MMP与UCP2表达量呈负相关(r=-0.903,P0.05)。结论在脓毒症大鼠模型中,心肌和心肌线粒体都明显损伤,心肌组织UCP2的表达与线粒体损伤密切相关,推测UCP2可能在脓毒症心肌线粒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DNA突变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DNA在人体内分布十分广阔和在疟疾监测它的突变与人类疾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西方论述了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及其突变引起的主要疾病和临床表现,并比较了人类常见疾病和线粒体DNA突变位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探讨了线粒体DNA突变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在人体内分布十分广泛,它的突变与人类疾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线粒体DNA的结特点及其突变引起的主要疾病和临床表现,并比较了人类常见疾病和线粒体DNA突变位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探讨了线粒体DNA突变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线粒体病是由线粒体基因或核基因突变引起线粒体代谢酶功能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量产生不足所引起的一组多系统性疾病。基因诊断是目前诊断线粒体病的金标准~([1~3])。线粒体蛋白组包含约1 500种蛋白质,线粒体基因仅编码其中的13种,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其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病占75%~95%~([4,5])。核基因突变可分为10种类型:呼吸链复合物亚基及组装因子突变,维持线粒体基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线粒体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致死及致残率高。该病常见多系统受累,非常有必要进行全面评估及多学科管理。线粒体医学会(MMS)2017年发表《原发性线粒体病患者管理标准:线粒体医学会共识声明》,给出基于共识的推荐意见,用于指导该病患者的常规管理及护理。该文主要根据该共识对原发性线粒体病常见受累器官系统的筛查及管理进行解读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动物模型中线粒体自噬情况,探讨其在缺氧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组、自噬抑制剂干预组(3MA组)。HIBD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低氧仓(8%氧气和92%氮气)2.5 h,3MA组腹腔注射2μL 3MA 30 min后再进行结扎和低氧处理,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在造模后提取各组单细胞悬液,用Mitotracker标记线粒体、Lysotracker标记自噬小体、LC3标记自噬进行免疫荧光共定位观察线粒体自噬情况;荧光探针JC-1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灶大小。提取皮质神经元中的细胞浆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自噬增加(P0.05),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的表达升高,线粒体外膜蛋白受体Tom20与内膜蛋白受体Tim23的表达降低(P0.05);3MA组膜电位比HIBD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但线粒体自噬程度明显减少(P0.05)。3MA组大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HIBD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HIBD能够增加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抑制线粒体自噬会加重新生大鼠HIBD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时大鼠肾脏线粒体的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 h脓毒症组和24 h脓毒症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电镜观察肾脏线粒体形态学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肾脏线粒体的肿胀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用前向角与侧向角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FSC/SSC)反映线粒体肿胀程度,用二通道和一通道平均荧光强度比值(FL2/FL1)确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脓毒症大鼠的血清Cr、BUN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脏线粒体肿胀程度(FSC/SSC)在24 h脓毒症组中明显增加(对照组:0.55±0.10;6 h脓毒症组:0.58±0.10;24 h脓毒症组:0.66±0.12,P<0.05);肾脏线粒体膜电位(FL2/FL1)在6 h脓毒症和24h脓毒症组中均明显下降(对照组:0.77±0.26;6 h脓毒症组:0.32±0.19;24 h脓毒症组:0.30±0.17,P<0.01),其下降趋势与大鼠血清Cr变化呈负相关(r=-0.510,P=0.004);肾脏线粒体超微结构在24h脓毒症组中损伤明显.结论 脓毒症早期肾脏功能和线粒体膜电位存在损伤;但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在脓毒症早期表现轻微,晚期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