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前 ,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利巴韦林 (病毒唑 )联合使用是治疗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治疗 12个月 ,持续阴转率可达到 30 %~ 5 0 % [1,2 ] 。这是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一个巨大进步。一、推荐治疗方案和疗效研究1 初治病人推荐以下治疗方案 :(1)标准的治疗 :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 6个月 ;(2 )对于以下情况同时存在的患者疗程应延长至 12个月 :有桥状纤维化 ;硬化 ;基因型 1;HCVRNA水平 >2× 10 6拷贝 /ml;(3)治疗前有贫血、严重的肺心病或孕妇禁用利巴韦林[3 ] 。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的抗病毒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两者… 相似文献
4.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29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采用重组α-干扰素(α-IFN)每日600万单位,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3个月、6个月或1年,2年采集血清,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并动态观察其丙氦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表明:12例(41.4%)呈持续应答,HCVRNA持续阴转2年以上,ALT亦持续正常;9例(31.o%)呈暂时应答;8例(27.6%)为无应答反应。并提示血液中含有高滴度HCVRNA的CHC患者可能对干扰素治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6.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全球性疾病,我国人群感染率达2.2%[1]。HCV感染后约85%的患者转为慢性,其中20%~30%在20~3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1%~5%发展为肝癌[2]。干扰素(Interfero,IFN)是目前公认的唯一有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药物,但对其用法尚存争议[2]。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回顾总结各组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为21.33%,对照组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为10.00%,两组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率最高(8.00%),其次为甲亢(5.33%),甲减(4.00%),无痛性甲状腺炎(2.67%)。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甲状腺疾病相关,且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明显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探讨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IFN)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208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组和IFN-α-2a组。在治疗之前,用Simmonds基因分型法酶切分型,在治疗24周结束和完成24周的随访后检测患者的ALT和HCV RNA,以HCV RNA的阴转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经ITT人群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确定了HCV基因型,基因1型158例(78.2%),非基因1型44例(21.8%),治疗结束病毒应答率(ETVR)和持续病毒应答率(SVR)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53.8%和25.3%,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61.4%和43.2%,SVR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x^2=5.313,P=0.021。Peg IFN组基因1型和非1型患者的ETVR分别为76.8%和81.0%,SVR分别为35.4%和66.7%,SVR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x^2=6.735,P=0.01。病毒复发率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55.6%和23.5%,差异有显著性,x^2=5.496,P=0.02.IFN-α-2a组,ETVR和SVR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29.0%和14.5%,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43.5%和21.7%,差异无显著性。病毒复发率基因1型患者为72.7%,非基因1型患者为50.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FN对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低于非基因1型,HCV基因型主要影响IFN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也与药物和IFN的疗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非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在治疗12周、48周及随访24周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周、48周及随访24周的丙肝病毒阴转率、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发糖尿病患者出现。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陆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3):186-188
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较有效的药物,然而仅约20%的病人能获得持久反应(即停药后6个月血清ALT正常、HCV RNA阴性),且治疗费用昂贵,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能否从临床、生化或肝组织病理的表现找寻预示IFN治疗反应的因素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现将这方面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1 影响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1.1 丙肝病毒的基因型 丙肝病毒(HCV)较多变异,根据其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可将HCV分为多种基因型。近年来注意到HCV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3):50-52
近几年国际上广泛地开展了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用基因工程干扰素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该药治疗丙型肝炎有一定效果。 1 治疗对象的基本条件 ①ALT持续异常超过半年,且高于正常值上限的5倍。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诊断为慢性肝炎。③有丙肝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或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15.
重组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和重组干扰素α-2α(IFNα-2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初治的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CIFN15μg(A组)61例、9μg(B组)65例和IFNα-2α3MU(C组)61例,1周3次,共24周,在完成治疗后继续随访24周。本试验以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丙氨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20位正常健康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旨在探讨血清IL-2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同济医院1996年2月~1998年3月肝病门诊及传染科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因素。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0例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疗程中及疗程后每隔3个月定期检测抗-HCVIgG和IgM,血清及本稍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ALT水平。疗程结束后致少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一年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的复常率为66.7%对300%和52.4%对15.0%,血清HCVRNAM转率分别为59.5%对15.0%和47.6%对10.0%。分析持久应答的影响因素,年轻、病程短,治疗前抗-HCVIgM抗体滴度高、PBMC中无HCV感染、病理诊断末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对干扰素反应性较好。结论检测抗HCV-IgM及PBMC中HCVRNA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40例慢性丙型肝炎分为两组接受重组α干扰素治疗。用细胞变抑制法测定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病人血清抗干扰素中和抗体。结果显示,接受干扰素αl治疗的病人中和抗体产生率为7.7%,显著高于干扰素α-2b治疗的病人。 相似文献
19.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有成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7,24(12):522-526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对α-干扰素治疗后有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远期肝功能,病毒学标志及肝组织变化的随访结果,并对远期疗效的一些预测因素及近年来提高远期疗效的一些临床尝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7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7例(A组)接受PEG-INF-α2a治疗48周,39例(B组)接受PEG-INF-α2b治疗48周,两组均联合应用RBV口服。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 76例患者在疗程结束时,肝功能全部复常,HC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5×102拷贝/毫升)。停药后随访24周,75例患者获得SVR;在PEG-INF-α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发热2例,肌肉酸痛2例,脱发32例,消瘦27例;B组出现发热30例,肌肉酸痛31例,脱发28例,消瘦33例。结论 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安全有效,两种药物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