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予前降支置入支架的患者119例,依据血浆LDL-C/HDL-C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1年,评估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①与LDL-C/HDL-C比值较低的两组相比,比值较高组患者体重指数、女性患者百分率、吸烟人数及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hs-CRP)、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则较低(P<0.05).②第1组风险比(HR)1.04,95%可信区间(CI)0.98~1.08,第2组HR 1.16,95%CI 1.08~1.20,第3组HR 1.27,95%CI 1.19~1.36(P<0.05).随着LDL-C/HDL-C比值的升高,PCI术后1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的诊断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既往流行病学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风险呈负相关,血清HDL-C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指标.NCEPATPⅢ把HDL-C<40 mg/dl当作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每升高1 mg/dl就能降低2%~3%冠心病发病率.但升高HDL水平就能很好的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吗?CETP抑制剂torcetrapib虽然能升高HDL-C水平,但研究结果却发现其增加了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1].  相似文献   

3.
调脂进程中的困惑与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讲述了他汀类药问世以来,调脂进程中的困惑与期望.简述了尽管他汀类药在防治心血管病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有局限性.他汀剂量加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降幅只能再增加6%,其荻益有限,而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用大剂量他汀长期治疗后仍然有70%~80%的临床事件未获得改善.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调脂疗效的努力,如新药开发未见进展;联合用药(如ENHANCE研究)虽明显降低了LDL-C水平,但未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CIMT)的进展,心血管事件也未见增益;用胆固醇酯转移酶抑制剂-Torcetrapib进行的几个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研究,虽然明显升高HDL-C水平,非但都未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反而使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上升都明显增加.这些研究结果,令学者感到困惑,使临床医生感到不知所措.现有理念在实践中遇到众多困惑,新理论尚不成熟的当前,作者认为,在调脂进程中,应用创新思维,深入探索降低LDL-C及升HDL-C的有关问题.作者对目前调脂治疗的总体思考,提了六点意见,以便讨论.  相似文献   

4.
血脂异常是最为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无心血管病的中危人群中应用他汀一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中国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前序贯他汀治疗未能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进一步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联用贝特类或烟酸虽能显著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却未显示出明确的心血管临床获益。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虽能显著升高HDL-C,但未能使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减少。这些临床研究不仅为血脂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医学新证据,也对血脂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侯晓霞  王雷  胡大一 《心脏杂志》2009,21(6):813-816
目的: 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联合血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ACS患者246名,测定其入院时的hs-CR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以及基线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40±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据此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根据两组中有显著差异的临床指标,筛选对终点事件有独立预测价值的指标。依据所筛选独立预测指标的不同水平,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观察不同危险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随访241例,失访率2.0%,其中12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事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hs-CRP、LDL-C/HDL-C和cTnT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只有hs-CRP和LDL-C/HDL-C进入回归方程(P<0.01)。分别根据hs-CRP和LDL-C/HDL-C的三分位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发现随着hs-CRP和LDL-C/HDL-C的升高,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对于LDL-C/HDL-C<2.75的患者,hs-CRP可进一步分层,识别出危险性相对较高者。结论: hs-CRP可以独立预测ACS患者长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结合血脂,其危险分层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HDL-C水平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在不同LDL-C水平的患者中结论不一致。本研究旨在阐明HDL-C水平与LDL-C已达标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损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和结果:连续入选2529例PCI术前cTnI水平正常的患者,而LDL-C水平已达标(LDL-C<70mg/dl)患者HDL-C与PCI术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HDL-C水平不能预测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但对于LDL-C<70mg/dl的患者亚组,HDL-C每升高1mg/dL,PCI术后cTnI升高>1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 0.97,95%CI 0.95-0.97,p=0.004),PCI术后cTnI升高>3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 0.97,95%CI 0.95-0.97,p=0.022),PCI术后cTnI升高>5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 0.97,95%CI 0.95-0.97,p=0.017)。 结论:较高的HDL-C水平可降低LDL-C已达标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HDL治疗的新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观察中,HDL-C的降低和LDL-C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同样的危险性。但由于他汀类药物的发现,我们对降低LDL-C重要性的认识远比对升高HDL—C要深刻得多。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不断更新,人体LDL—C水平已能降到自然状态的低极限(〈70mg/dl,1.8mmol/L),即使这样,他汀类药物也只能降低25%~40%的心血管病事件,仍然有60%~75%事件不能单纯靠降低LDL-C预防。这提示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目标,而低HDL-C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符合作为主要治疗靶点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DL-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三者对冠心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冠心病组患者135例,正常组96例,分别测定两组TC、HDL-C、LDL-C,计算Non-HDL-C、LDL-C/HDL-C、TC/HDL-C比值,并进行随访,分析LDL-C达标患者Non-HDL-C、LDL-C/HDL-C、TC/HDL-C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Non-HDL-C、LDL-C/HDL-C、TC/HDL-C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Non-HDL-C、TC/HDL-C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半年后LDL-C达标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与Non-HDL-C、TC/HDL-C相关,1年后LDL-C达标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与Non-HDLC相关。结论 Non-HDL-C、TC/HDL-C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其中Non-HDL-C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4784例老年男性血脂分布的特点及与体质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血脂分布的规律及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从血脂紊乱的角度探讨老年男性的体质量控制问题.方法 对4784例老年男性体检者进行调查并测定血脂水平,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6岁组,按BMI水平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MI:18.5~23.9 kg/m2),超质量组(BMI:24.0~27.9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结果 4784例老年男性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5.1±0.9)mmol/L、(3.0±0.8)mmol/L、(1.5±1.0)rmmol/L、(1.3±0.3)mmol/L,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为44.8%(2141例),其中TC、TG、HDL-C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0.4%(497例)、9.3%(445例)、29.8%(1425例)和19.4%(928例).不同年龄组随增龄TG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均P<0.01),80~96岁组的TC和LDL-C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老年男性超体质量占46.8%(2239例),肥胖占15.5%(740例).随BMI水平的升高,TG水平亦升高,而HDL-C则随BMI升高降低,不同体质量组T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96岁组亦以高TG和低HDL-C为主要类型的血脂异常,其血脂分布特点与70~79岁组相似.80~96岁组肥胖和超体质量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44.6%(228例)和11.9%(61例).结论 老年男性血脂异常以高TG和低HDL-C为主,TC升高的检出率高于2002年全国普查的结果;超体质量、肥胖的检出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老年男性随增龄TC和LDL-C水平下降,而HDL-C水平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男性ASCVD患者310例,根据数次入院随访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他汀组195例和非他汀组115例,分析2组全因死亡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4.10个月(95%CI:97.46~110.75)和97.14个月(95%CI:89.61~104.67)。他汀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P0.05)。校正他汀类药物、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肾功能不全是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1.944,P=0.004;HR=2.095,P=0.004;HR=2.179,P=0.014;HR=3.172,P=0.019);而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他汀类药物治疗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关(P=0.015)。他汀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非他汀组,HDL-C、LDL-C达标率、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率明显高于非他汀组(P0.05,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高龄男性ASCVD患者LDL-C水平,减缓HDL-C下降趋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变化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PG、TG、TC和LDL-C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HDL-C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8.1%)<对照组(27.9%),两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简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以后发生主要冠脉事件的联系关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减少心血管危险的临床研究已有不少报告,有关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有益作用报告不多,入选时HDL-C及以后的变化对主要冠脉事件的影响还不清楚(AvailableonlineAmHeartJ,28Feb,200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但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心血管剩留风险。高TG和低HDL-C是2型糖尿病主要异常血脂表型。高TG导致LDL颗粒改变,形成的小而密LDL颗粒(LDL-P),易于致动脉粥样硬化。LDL-P较LDL-C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更加敏感,LDL-P和载脂蛋白B(ApoB)较LDL-C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程度相关性更显著。非诺贝特可以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LDL-P浓度。对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人群,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尚存在高TG、低HDL-C和高ApoB(LDL-P)异常血脂谱的患者,联用非诺贝特类药物降低血管剩留风险,应当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调脂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99例,根据是否合并ACS分为糖尿病合并ACS组(DM+ACS)179例、单纯糖尿病组(DM)12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名为正常对照组(NC)。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ELISA检测LCAT水平。另根据LCAT水平将DM+ACS组由低到高分为低分位(27.46~35.25mg/ml)亚组55例、中分位(35.26~43.06mg/ml)亚组67例及高分位(43.07~50.86mg/ml)亚组57例。分析不同水平LCAT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LACT水平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DM+ACS组胰岛素、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CCB)使用率高于DM组[141(78.77%)vs 65(54.17%);179(100.00%)vs 114(95.00%);88(49.16%)vs 40(33.33%),P0.05]。DM+ACS组和DM组WC、BMI、FPG、2hPG、HbA_1c、TC及LDL-C水平高于NC组,HDL-C和LCAT水平低于NC组,且DM+ACS组FPG、2hPG、HbA_1c、TC及LDL-C高于DM组,HDL-C和LCAT水平低于DM组(P0.05或P0.01);(2)随着LACT水平升高,FPG、2hPG、HbA_1c、TC及TG降低,HDL-C升高(P0.05)。6个月内,高分位亚组和中分位亚组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低于低分位亚组(0.49 vs 0.83 vs 1.84次/例,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HbA_1c及HDL-C是LCAT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LCAT水平降低,合并ACS患者降低的更明显,LCAT水平可能是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之一,年龄、FPG、血糖控制水平及HDL-C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住院期间测定甲状腺功能的患者980例,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正常组,930例),亢进组(甲亢组,18例)及减退组(甲减组,32例),分析3组临床资料,比较血脂,凝血功能各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甲亢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升高,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降低;TC、TG、LDL-C、HDL-C水平显著降低,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均<0.01;甲减组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升高,TG、HDL-C水平显著升高,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与甲亢组比较,甲减组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升高,房颤发生率显著显著降低P<0.05或<0.01;TG、LDL-C、HDLC水平显著升高,T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建议甲状腺功能检查作为心血管患者的常规测定,及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的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015年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因胸闷/胸痛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病人170例,冠心病(CAD)病人132例,正常对照38例。在我院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CAD组病人LDL-C/HDL-C比值和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DL-C/HDL-C与CAD发病危险性有关;随着血管病变数增多,其LDL-C/HDL-C比值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LDL-C/HDL-C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 LDL-C/HDL-C比值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且与病变血管支数有相关性;CAD组病人血尿酸显著性升高,其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术前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3例,根据患者术前LDL-C水平,被分为Q1(LDL-C 2.29~2.78mmol/L)组(59例),Q2(LDL-C 2.79~3.27mmol/L)组(57例)及Q3(LDL-C 3.28~3.75mmol/L)组(67例)。随访1年,观察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与Q1组比较,Q2组和Q3组空腹血糖(FPG)水平、吸烟率明显升高(P0.05或0.01);Q3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Q1组(P=0.024);(2)与Q1组比较,Q2、Q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步明显升高(6.78%比22.81%比29.85%,P均0.01);(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人体质量指数(BMI)、TC、TG及LDL-C是男性患者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1.124~8.269,P0.05或0.01);年龄、吸烟、糖尿病、FPG、收缩压、TC、TG及LDL-C是女性患者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1.005~1.533,P0.05或0.01);HDL-C是男女患者共同的保护因素(男:OR=1.413,P=0.001,女:OR=0.910,P=0.001)。结论:术前LDL-C水平高的PCI患者术前就已存在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最佳剂量。方法:86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40mg/d)和常规剂量组(20mg/d),每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达标率,及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大剂量组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或<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TC、LDL-C达标率[TC:(23.3%比44.2%),LDL-C:(37.2%比60.5%),P均<0.05]均明显升高;APN水平[(8.47±1.73)mg/L比(12.96±2.15)mg/L]升高更显著,hsCRP水平[(6.23±1.26)mg/L比(4.07±1.54)mg/L]降低更显著(P均<0.01);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3.3%比7.0%,P=0.035)显著降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mg/d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同阶段的血脂水平特点。方法对361例T2DM住院患者(根据既往病史及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及239例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比较血糖控制达标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及对照组间血脂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TG、TCH、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血糖控制达标组TCH、HDL-C和L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糖控制较差组TCH和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所有DM组的TG水平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TG、TCH、HDL-C和LDL-C均与Hb A1c具有平行关系(P0.05),TG、TCH和LDL-C随Hb A1c升高而升高,HDL-C则相反。结论 T2DM血糖控制情况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血糖控制达标有助于TCH和LDL-C的降低及HDL-C的提高,对TG异常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提出的冠心病和高危人群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控制在≤2.6mmol/L的标准,观察本地区冠心病和高危人群的LDL-C异常情况。方法 分析22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CHD组)及90例富含冠心病危险因素CAG阴性者(NCHD)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的平均TC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HDL-C水平降低(P<0.05)。按NCEP-ATPⅢ,LDL-C≥2.6mmol/L和HDL-C≤1mmol。L为异常,冠心病组LDL-C和HDL-C异常率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分剐为67%vs 47%和50%vs 27%(P<0.001)。冠心病组患者LDL-C水平的迭标率为33%左右。结论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是本地区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在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应加强并且有很大空间。通过药物开发提高HDL-C水平在防治冠心病事件方面将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