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粗活检针穿刺活检(CNB)对临床上不能扪及的乳腺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个临床上不能扪及明确肿块而乳腺彩超发现的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行CNB。CNB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者均行手术治疗。CNB诊断为良性病灶的病例定期超声随访,如果出现病灶进展,则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NB与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49个病灶穿刺取材全部成功,16例穿刺后出现轻微疼痛,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CNB诊断恶性病灶19个(均为个体单发病灶),术后活检证实均为乳腺恶性病变。CNB诊断乳腺良性病灶30个(23例),2例(均为单发病灶)为"病灶进展"病例,手术切除活检证实1例为乳管内乳头状癌,1例为纤维腺瘤;另有3例(5个病灶)患者强烈要求手术,术后病理证实5个病灶均为乳腺良性病变。其余18例(23个病灶)按乳腺良性病变处置,未予手术治疗。CNB对恶性病变无假阳性诊断,假阴性率为2%(1/49)。结论彩超引导下对触摸不清的乳腺病灶的粗针穿刺活检具有安全、快捷、微创、准确率高、临床易于推广等优点,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微小病灶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定位切除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切除病灶准确性的评估。方法 51例53处临床触诊阴性而彩超检查发现的微小病灶,在彩超引导下用乳腺专用定位针穿刺定位,即刻切除病灶做病理以确定其性质。结果 53处均一次性定位成功,手术顺利。病理发现6例恶性,其中1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早期浸润性导管癌,1例原位癌,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其余为良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活跃7例。早期乳腺癌检出率为11%,病灶完整切除准确率100%。结论彩超引导下穿刺定位切除病灶活检,定位准确,能确定乳腺隐匿性微小病灶的性质,提高了临床病理分期的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Mammotome(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乳腺病灶切除或活检中超声引导技术的经验.方法:对789例1327个乳腺病灶进行了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所有病灶均行超声术前诊断、定位,术中引导旋切刀刺入并监测切割过程,术后明确病灶被切除.结果:1327个乳腺病灶被切除,超声引导成功率100%.其中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6例,13例行乳腺癌根治术,3例行保乳术,术后病理组织中均未见有癌细胞残留.良性疾病773例,短期内复查原病灶区均未见复发.结论:超声能准确定位并引导旋切刀进行切割,术者对于超声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对于减少穿刺次数和完整切除病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孟尚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03-103
乳腺叶状肿瘤是乳腺少见的双向性病变,其发生率不到所有乳腺原发性肿瘤的1%。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对可疑病变应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送检标本应作多处切片。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恰当术式,一般采取广泛的局部切除术或全乳房切除术,对复发病例不应放弃再次手术机会。腋窝淋巴结一般不予清除,放疗和化疗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技术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患者的26个病灶进行检查,取标本送病理检查,并与术后对比,分析三维立体穿刺活检技术的方法。结果26个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88%,无假阳性,穿刺失误及假阴性各占6%。结论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技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熟练掌握该技术,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云虹  胡彬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89-9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US-CNB)诊断乳腺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US-CNB的80例进行了回顾,其中62例乳腺肿物进行了手术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34例乳腺肿物手术切除病检结果为恶性,其中US-CNB病理诊断恶性31例,可疑恶性1例,导管不典型增生2例;28例手术切除病理为良性,US-CNB病理诊断亦均为良性。US-CNB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100%,准确性96.9%。结论:US-CNB是诊断乳腺肿物的一项准确、快速、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超声引导定位切除乳腺隐匿病灶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隐匿病灶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行乳腺隐匿型病灶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手术结果。结果:本组120例患者152个肿块均被准确、完整切除,手术平均时间为(20.33±7.12)min,其中良性病变146个(127个为乳腺纤维腺瘤,10个为乳腺腺病,7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脂肪瘤2例),恶性病变6个,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采用超声引导定位切除乳腺隐匿病灶效果较好,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手术风险,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对钼靶检出乳腺可疑微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钼靶发现可疑微钙化病例完成MRI动态增强检查后行活检或切除术,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分析可疑微钙化病变MRI动态增强的强化特点。结果:可疑微钙化病灶总数30个,其中良性11个,恶性19个。良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均值约为(69.4±22.2)%,恶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均值约为(115.2±37.4)%,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病变MRI强化曲线多表现为上升型(72.2%),恶性病变MRI强化曲线多表现为流出型(73.7%),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I动态增强对可疑微钙化灶的特异度为91.7%,远高于钼靶对可疑微钙化灶的特异度45.5%。结论:3TMRI动态增强结合钼靶检查,将乳腺可疑微钙化病变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综合起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56例乳腺疾病患者列为分析对象,包块切除前均自愿接受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对56例患者进行以下两项检查:(1)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病理活体组织检查;(2)包块切除病理检查。检查完毕后,将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穿刺标本病理活体组织检查结果:23例良性患者,30例恶性患者;包块切除病理检查结果:23例良性患者,33例恶性患者,两项检查的良性患者符合率是100.0%,恶性患者符合率是为90.9%。结论: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在乳腺疾病中能更好地判断出疾病的性质,以便于更准确的治疗患者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留定位针后手术切除乳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乳腺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彩色超声及钼靶检查,检查发现微小病灶,检查出常规体检无法触及、无法鉴别的微小病变,常规查体无法触及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彩超立体定位及实时监视下,留置定位针,提示病灶位置,实行手术切除。结果:43例乳腺微小病灶患者在彩超监视下,定位术后,均行手术切除,且均送病理检查。1:43例彩超监视下穿刺,定位针术后证实穿人结节内39例。穿在结节旁腺体内2例。穿于两结节之间2例。2:43例微小病灶均手术切除,但其中一例钢丝断裂,两例手术不顺利(Kopans针穿于结节旁腺体内的2例)3:标本均送病理,乳腺癌4例,其余为良性结节。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切除微小病灶(尤其临床医生无法触及的小病灶)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方法,使微小结节早期能够得到切除,使乳腺肿瘤患者能够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并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疾病的任何有效治疗必须基于正确的诊断。到目前为止,最可靠的诊断手段仍是病理学诊断。乳腺肿块在术前检查不能确定良性恶性时,而在术中做压片观察,可达到快速病理诊断、指导外科医生手术大小和范围的目的。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乳腺肿块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25~68岁,病程20天~6个月。术后做石蜡切片对照。1.2方法:手术中将肿物完整取出,和一般活检标本检查一样。主要观察肿块的大小、形状、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包膜、切面属实性或囊性、排列情况、质地等。然后从肿块切面可疑处取针尖大小4~5块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麦默通系统微创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在B超引导下,利用麦默通系统对60例患者的80处乳腺病灶行微创切除及活检术,护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做好相应的整体护理工作。结果80处乳腺病灶被准确完全切除或活检,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利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切除乳腺纤维腺瘤是目前较安全有效、符合美学观点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早期无体征乳腺病灶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进行超声检查发现的无任何体征的乳腺肿块患者89例(共114个病灶),分析其超声图像表现,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高频彩超对无体征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价高频彩超引导定位在病灶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中,114个病灶术前超声定位准确率100%,病灶切除率100%;术后病理诊断为无体征乳腺癌的8个,良性病变106个;无症状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明显(P0.05);无症状乳腺癌病灶的PSV、高RI分别为(0.39±0.05)m/s和(0.83±0.13)m/s,良性病变分别为(0.14±0.03)m/s和(0.67±0.15)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超诊断无体征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0%,79.25%和78.95%。结论高频彩超在无症状乳腺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术中可精确定位引导手术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超声引导下定位针定位乳腺微小病灶切除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定位针定位对40例乳腺微小病灶切除活检。结果:40例手术切除全部成功,成功率100%。其中22例为乳腺纤维腺瘤,11例为乳腺腺病,3例为不典型增生,4例为1期乳癌。讨论:超声引导下定位针定位乳腺微小病灶切除活检简便、易行、效果满意,可为临床早期发现触诊阴性乳癌及癌前病变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行美容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物的效果。方法术前B超定位并在乳腺皮肤表面作好标记,朝标记的方向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切口,沿乳腺腺体组织表面向肿块标记处潜行分离,钳夹住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用丝线缝扎瘤体牵引,直视下切除肿块。结果效果良好,瘢痕小且不明显,较好保护乳腺外形,并发症少,医患均满意。结论此术式应用简便,适用于多数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尤其适合于青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系统对未婚女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未婚女性166处0.5~3cm乳腺病灶进行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未婚女性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120例未婚女性166处乳腺病灶中,均行微创旋切术,病检结果 150处为纤维腺瘤、10处为腺瘤样增生、6处为乳腺腺病。2例纤维腺瘤原位复发,再次旋切痊愈。9例术后轻度皮下瘀血自行吸收,无其它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治疗技术效果确切,诊断准确率高,对未婚女性患者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行美容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物的效果。方法术前B超定位并在乳腺皮肤表面作好标记,朝标记的方向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切口,沿乳腺腺体组织表面向肿块标记处潜行分离,钳夹住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用丝线缝扎瘤体牵引,直视下切除肿块。结果效果良好,瘢痕小且不明显,较好保护乳腺外形,并发症少,医患均满意。结论此术式应用简便,适用于多数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尤其适合于青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性囊性肿块诊断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994年至2007年9月期间共收治382例乳腺增生性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囊性肿块切除术及标本病理学检查,术前确诊率为96.6%,术后均口服慈莲胶囊一个月,随访半年以上未发现复发。结论:乳腺增生性囊性肿块具有一定特点,术前彩超、钼靶x-ray摄片、红外线扫描均对乳腺增生性囊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可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疾病,术后采用慈莲胶囊起到了调整内分泌功能之作用,预防复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血管组织钙化染色及影像学方法检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敏感性。方法:慢性血液透析患者38例因动静脉内瘘失功行内瘘重建术,术前作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摄片及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测桡动脉有无血管钙化。术中取桡动脉残端0.3~1.0cm行石蜡切片VonKossa钙化染色观察血管钙化情况,比较不同方法检测血管钙化的敏感性。结果:38例患者桡动脉钙化染色检出血管钙29例,占65.79%;术前CTA检查检出15例,占39.4%;X线摄片检出11例,占28.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8例,占21.1%。统计学分析钙化染色法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前3种影像学方法(P〈0.01),3种影像学方法以CTA检出率较高,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X线摄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管钙化,单靠影像学方法检测可能低估血管钙化的发生率。影像学方法中以CTA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MRI)联合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检查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 86 例,均行 DWI–MRI、FFDM 单独及 联合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 DWI–MRI、FFDM 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乳腺病变类型,并比较诊断效能,分析不 同 b 值乳腺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结果:DWI–MRI 联合 FFDM 诊断准确度、灵敏度较 DWI–MRI、FFDM 单独诊 断高,漏诊率较 DWI–MRI、FFDM 单独诊断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 400 s·mm-2 、b = 800 s·mm-2 、 b = 1000 s·mm-2 恶性病灶 ADC 值均低于良性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DWI–MRI 联合 FFDM 应用 于乳腺病变鉴别诊断,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提供病灶详细信息,有助于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