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六十年代初脂肪抽吸术的发展,使得利用吸除的脂肪进行软组织填充成为可能。但通过脂肪抽吸器械吸脂,团块过大,易被吸收,引起大量的脂肪分解。我们以猪作为动物模型,利用普通医用注射器进行脂肪抽吸、脂肪注射,并对移植物术后进行了半年的观察与测量及必要的组织切片检查,且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留瘢痕,可重复进行,移植的脂肪有相当的存活率等优点,是软组织填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随着六十年代初脂肪抽吸术的发展,使得利用吸除的脂肪进行软组织填充成为可能,但通过脂肪抽吸器械吸脂团,块过大,易被吸收,引起大量的脂肪分解。我们以猪作为动物模型,利用普通医用注稠顺进行脂肪抽吸脂肪注射,并对植物术后进行了半年的观察与测量及必要的组织切片检查,且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留瘢痕,可重复进行,移植的脂肪有相当的存活率等优点,是软组织填育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将抽吸所得的自体颗粒脂肪用注射器注射到自身软组织缺损部位的外科技术,它是脂肪移植中应用最多、效果最佳的一种手术。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术适用于填充量比较小的颜面部凹陷患者。具有不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填充面部凹陷畸形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下腹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作为脂肪供区,在静脉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脂肪抽吸术,将抽吸的脂肪经生理盐水冲洗直至清亮,静置后将脂肪注射移植于颞部、面颊部、鼻唇沟等部位,注射量视局部情况而定.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对30例求美者行自体脂肪颗粒面部注射移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 本组共30例求美者,术后填充部位充盈,质地柔软,局部无硬结、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外观自然,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是矫治面部软组织凹陷及皱纹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1893年Neuber在一次德国外科会议上首次提出脂肪移植的概念后,脂肪移植开始在外科领域逐渐开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盛行,则出现了以脂肪颗粒形式获取脂肪移植物的简便方法。此后,临床医生报道了脂肪颗粒注射进行脂肪移植的较多病例。如今脂肪自体移植已被临床应用于填充面部软组织缺损凹陷、半面部萎缩畸形、乳房缺损及小乳症,颜面部美容整形等领域。然而,目前自体脂肪移植术并非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术后效果不佳,或术后改善的效果难以长期维持等,由此造成术后常需多次补充手术充填,从而影响了该方法的应用。其原因为术后存在30%~70%程度不等的吸收率和影响移植脂肪存活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脂肪获取和处理技术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脂肪移植的成功率。本研究利用裸鼠模型,对比不同处理方法获取的脂肪移植物的性质,并评估移植脂肪组织中存活组织的体积。方法第一阶段,通过负压吸引辅助脂肪抽吸或超声辅助脂肪抽吸2种方式获取脂肪,并利用2种孔隙尺寸的筛网进行过滤。对移植材料的如下方面进行分析:平均团块大小,油脂、脂肪和水溶性成分的构成比,以及基质血管细胞群(stromalvascularfraction,SVF)的产量。将过滤物及滤液注入无胸腺的裸鼠皮下。第二阶段,将仅通过负压吸引吸脂术中获取脂肪抽吸物,进行离心、纱布摇匀或过滤处理,然后利用相似的规范进行研究。结果与负压吸引脂肪抽吸术相比,超声辅助的脂肪抽吸术获取的脂肪在SVF含量和脂肪移植体内研究成活量情况均相似。通过超声辅助的脂肪抽吸术仅比负压脂肪抽吸术产生稍微多的油脂;通过500μm或800μm孔径的滤网进行过滤均可有效去除液体和油脂。利用纱布法处理的脂肪,其体内移植成活率和SVF产量均最高。对所有移植物的组织学分析均显示为完整的脂肪组织。结论通过超声辅助及负压吸引行脂肪抽吸术获取的脂肪,其在异种移植模型中具有相似的成活率。对于少量填充移植而要求最佳成活率的身体敏感区域而言,利用纱布摇匀的处理方式可能是用于美容性脂肪移植的最佳方法。过滤法和离心法均可有效去除液体成分,其处理过的脂肪具有相似的移植成活率,当所需移植体积较大时,这2种方法均可行。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技术在脂肪抽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防止和减少脂肪抽吸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采用内窥镜技术观察脂肪抽吸前、抽吸后及抽吸过程中术区的局部情况。包括脂肪抽吸前抽吸区域主要血供情况,抽吸后的局部创面情况,脂肪抽吸过程中可疑抽吸位置的即时内窥镜观察,利用内窥镜技术进行内窥镜下的治疗及操作。结果:利用内窥镜辅助脂肪抽吸手术73例。观察研究发现,内窥镜辅助脂肪抽吸手术可在抽吸前大体了解脂肪层内较大血管分布情况,有计划地指导脂肪抽吸手术,减少和防止手术中血管损伤。结论:内窥镜辅助脂肪抽吸手术,可使原来脂肪抽吸的盲视性操作变为可计划性操作,同时可以进行内窥镜下的可视性操作,如止血、缝合等,降低了手术创伤,防止和减少了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脂肪抽吸术的广泛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已在国内外得到重视与开展。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以其无排斥、感染率低、注射后组织相容性好的优势,是目前较理想的填充材料。我们在汲取国内外研究及临床经验后,从2003年起进行了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临床经验证明:自体脂肪注射对浅表凹陷的隆起、浅表微细皱纹的去除、薄唇增厚隆胸以及老年手部软组织萎缩的丰满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自体脂肪移植与血管形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自体脂肪移植是将患者自身脂肪移植到软组织缺损部位,从而使受区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1893年Nouber报道用许多小块自体游离脂肪组织填充软组织缺损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后来由于其效果不稳定,则很少应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脂肪抽吸术的发展,脂肪移植再次受到重视并取得一些进展,但移植后的脂肪存活率较低,一般为30%~60%。其关键原因在于脂肪细胞对缺血耐受力较差,移植体周边区脂肪组织由于血运恢复较快,存活较好,而中央区因不能及时得到充足血供,脂肪细胞坏死较多。故通过加快移植体内血供重建,缩短缺血期,增加移植体血供,成为脂肪移植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实施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填充术12例,男1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31.5岁。本组7例一次注射充填术后形态满意,4例行二次注射,1例注射三次。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12例患者移植脂肪大部存活,改善满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是较为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只要求美者属于适应证范围,采用正确的抽吸及注射技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11.
自吸脂术出现以来,使用脂肪组织进行软组织填充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但目前临床仍存在一处填充需要多次移植的情况。如能一次抽吸后对脂肪进行妥善保存,并在需要时进行再次注射,就可以减少抽脂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对脂肪组织进行长期储存并减少其重吸收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脂肪组织长期储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体脂肪移植中脂肪组织提取及体外处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友山  徐靖宏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756-1758
自体脂肪组织作为常用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代用品、异体及异种材料,没有免疫排斥现象,其来源广泛,获得方便,成本低廉。Neuber在1893年完成了第1例用多个自体游离的小脂肪块填充软组织缺损的脂肪移植手术并取得满意的疗效,20世纪初脂肪移植手术甚为流行,但随着1965年液态硅胶注射技术的问世,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的应用随之有所降温。在硅胶注射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并发症,因此人们又在移植材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脂肪抽吸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再次掀起了脂肪移植的热潮。  相似文献   

13.
振动脂肪抽吸技术96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振动脂肪抽吸技术的操作要点以及962例脂肪抽吸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利用肿胀麻醉技术进行手术部位浸润后,应用振动吸脂仪器进行脂肪抽吸和身体塑形。结果:962例就医者脂肪抽吸量为100~4500ml,其中4例就医者发生皮下血清肿,经局部穿刺排液,加压包扎后吸收;3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无1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全部就医者均获得较明显的吸脂塑形效果,吸脂后术区皮肤均有一定程度的回缩。结论:与传统的吸脂术相比,振动脂肪抽吸术安全可靠,易于掌握,尤其适用于大范围脂肪抽吸。  相似文献   

14.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面部轮廓整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面部轮廓整形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颗粒脂肪经过离心、提纯后超量30%均匀注射于面部标记区域,多层次多隧道注射,以改善面部轮廓。结果:269例就医者495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1~40ml。随访时间3~36个月,效果较满意。无脂肪液化、感染破溃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面部软组织填充手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面部轮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丰唇在上下唇的临床效果。方法:局部肿胀麻醉后,利用注射器抽吸腹部或大腿内侧皮下脂肪颗粒,进行离心后,注射填充在上下红唇部。结果,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薄唇36例,其中5例进行2次填充。其余31例填充1次,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利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丰唇是一种理想并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影响移植自体脂肪颗粒存活率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治疗组织缺损和发育不良,已有较长的历史。1893年,Neuber最早完成了用多个自体游离的小脂肪块填充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随后Brunings于1911年报道用注射器注射少量脂肪纠正软组织凹陷。移植脂肪颗粒存在高吸收率和低存活率的问题。Peer的研究发现移植的脂肪颗粒,在体积和质量上减少50%以上,坏死的脂肪颗粒会引起纤维囊性化和假性囊肿。此外,在治疗中还存在液化、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自体脂肪移植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突破性进展。但是,自体脂肪组织作为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代用品、异体及异种材料,没有免疫排斥现象,并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发展,脂肪移植再次得到广泛应用,并体现出相当大的优势。但自体脂肪移植依然存在着术后脂肪吸收、存活率低的问题。对于影响提高存活率的因素,很多学者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现就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脂肪抽吸技术历史回顾和相关器械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脂肪抽吸技术最新进展,方法 复习脂肪抽吸技术发展的历史,对比研究相关解剖学研究,脂肪抽吸手术技术和相关的手术器械的发展情况。结果 负压肿胀脂肪抽吸技术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形体雕塑手术,近几年在欧美国家广泛开展的振动脂肪抽吸技术,大大减低了医生抽脂的劳动强度,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结论 振动脂肪抽吸技术较传统的脂肪抽吸技术更为安全,微创,有效,省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振动脂肪抽吸技术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能显著减轻医师脂肪抽吸的操作劳动强度的手术器械和更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 从2001年11月及2001年12月分别引进气动和电动振动脂肪抽吸机两套设备应用于113例患者不同部位的脂肪抽吸,抽吸区域分深,浅两层。结果 经1-3个月的随访,113例患者中除2例出现小的血清肿外余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抽吸部位平整。结论 振动脂肪抽吸术是安全有效,创伤小的脂肪抽吸新技术,能极大的降低医师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面部吸脂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行面部轮廓重塑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美容整形科对138例面部轮廓不佳的患者,通过面部脂肪抽吸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改善面部形态.结果 138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个月以上.其中134例行一次填充术,4例行二次填充.面部轮廓均得到显著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定点、定量自体脂肪移植用于面部轮廓整形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脂肪以物理方法提纯后均匀注射于面部标记区域,多层次多隧道定点、定量注射以重塑、改善面部轮廓。结果:60例求美者共129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2~30ml。随访时间3~12个月,效果较满意。无脂肪液化、感染、凹凸不平破溃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持久,过渡平坦。结论:3-D定点、定量自体脂肪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面部软组织填充手术技术,可以精确地改善面部轮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