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中医正骨推拿与康复一体化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共纳入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推拿+针刺疗法+腰椎康复操,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针刺疗法+佩戴腰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稳定性指标:腰椎前凸角(LLA)、骶骨水平角(SHA)、腰骶角(LSA)及临床疗效、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OA)评分,随访12月。结果两组治疗前LLA、SHA、L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LLA、SHA、LS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3、6、12月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12月时,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与康复一体化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整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整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76%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病人无神经症状,且病情一直没有进展,这类病人即可给予保守治疗。本文就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退行性腰椎滑脱30例临床X线分析曾胜明1先玉芳2童开英1为了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X线特点。我们从1983年5月~1995年12月收集退行性腰椎滑脱30例,现将临床X线表现作一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4例,女16...  相似文献   

5.
RF-Ⅱ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是导致慢性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合理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近 2 0年来 ,由于椎弓根螺钉等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使用 ,使滑脱 (尤其是严重滑脱 )椎体的解剖复位成为可能[1,2 ] ,腰椎滑脱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 ,自 1996年作者采用RF 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自体髂骨行后方及侧后方 (横突间 )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本症 32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12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4 3.3(32~ 6 6 )岁。病程 5个月至 17年 ,平均4年 8个月。其中退行性 8例 ,峡部裂 2 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3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2年,观察其腰腿痛、VA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腰腿痛评价标准,优74例,良7例,差12例,优良率为87.1%,但随访期间症状复发率达20.4%。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但远期椎体易丢失稳定性,应当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从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发病率日趋增多。临床症状腰痛及下肢神经根性阻滞主要是由腰椎管相对性狭窄及不稳综合所致,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本院应用后路复位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评估脊柱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RFS)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应用DRFS复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36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依邹德威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32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腰椎滑脱症采用DRFS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是一种简便易行、复位效果可靠、疗效优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叶剑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367-2368
选取我院于2007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的患者23例,应用经后路椎弓根系统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优10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8%。术后半年进行X线片复查,其中20例患者的植骨融合,滑脱椎体也完全复位,复位率为87%。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能得到有效的复位和固定,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X线测量法观察微调手法对滑脱椎体前后向位移、腰椎前凸角、腰骶角、骶骨水平角等影响。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60%。对照组疗效优良率36.7%,两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滑脱椎体前后向位移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大和减小的腰椎前凸角、腰骶角、骶骨水平角等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柱微调手法疗效优于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手法;脊柱微调手法可动态调整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异常脊柱曲度和序列,改善脊柱承重力线.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腰椎前滑脱是指椎骨峡部保持完整而因退行性变或其他原因使关节突关节关系发生的改变。关于退行性腰椎前滑脱症的CT诊断,国外早有文献报道,而国内相对较少。作者收集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100例退行性腰椎前滑脱症,探讨、分析其发病机制及CT表现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通用椎弓根螺丝棒系统行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优37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达92.3%.认为做好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可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卧床及康复时间,提高优良率.  相似文献   

13.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占腰腿痛患者总数的5%。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符合腰椎生物力学,融合率高,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较传统的后外侧植骨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的功能锻炼一般以腰背部核心肌群为主,但“腰腹联合”思维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以腰背肌和腹部肌群两者共同为主,腰椎的稳定性由腰背肌与腹部肌群共同维持,而非单一的腰背肌考虑。本文从DLS的病理机制,“腰腹联合”思维指导DLS患者功能锻炼的理论依据、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师指导DLS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退行性变性腰椎滑脱的有限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退行性变性腰椎滑脱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退行性变性腰椎滑脱节段的有限元力学模型,模拟不同体位下的加载,计算和分析滑脱节段各部应力分布。结果:①腰段脊柱发生滑脱后,下位椎体在Z轴上的应力前移。②椎间盘的剪切应力主要分布在纤维环。③小关节的平均剪切应力明显高于椎间盘。④峡部应力集中。结论:腰椎退行性变性滑脱时,下位椎体对重力的承载部位前移;小关节成为剪切应力的主要承载者;峡部最具被破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114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7例。采用开放性手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治疗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腰椎功能、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14.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缓解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6~1999年采用Steffe Dik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基础上,应用SF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19例,男5例,女14例。年龄41~52岁,平均46岁。其中L4滑脱12例,L5滑脱7例,均伴有峡不连,伴椎间盘突出5例,Ⅰ度滑脱9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脱3例,平均滑脱30.2%,19例病人均有明显腰腿痛症状。固定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俯卧位,术前美兰定位,L4椎体滑脱用S1型内固定器,L5椎体滑脱用S2型内固定器,病椎经椎弓根提拉螺钉,上下邻椎置“U”形椎弓根螺钉,先借助“U”形螺钉对病椎上下邻椎…  相似文献   

18.
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放射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新  杜敏  沈思媚  章稼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286-6288,i001
目的:观察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和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关节和椎板的结构变异。以揭示腰椎骨、关节及神经等结构的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缺陷与下腰痛发生的潜在关系。方法:36例平均年龄3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平均年龄55岁退行性变腰椎滑脱患者及26例正常人摄制X射线正位片,CT扫描测量关节突和椎板形态(L4-5)。根据下关节突外间距是否比椎弓峡部间距宽和能否显示关节突关节间隙分为X(X1,X2,X3)型和W型,X1型和X2型下关节突均向侧方伸展,但X1型不显示关节间隙。X3型能见到一侧关节间隙。W型下关节突收窄,两侧关节间隙都能显示。结果:W型的关节突矢状排列,在正常组中少见(6.89%),退行性变腰椎滑脱组占多数(45.71%)。X1型关节突冠状排列,在对照组(55.17%)和椎间盘突出组(58.33%)中占多数。X型的椎管大多数为三叶形并伴有侧隐窝狭窄,这可能与滑脱和骨关节炎有关。结论:结果提示W型是发生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和椎管狭窄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是最常见的脊椎滑脱,多见于老年人,50岁以前较少发生,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有文献报道70岁以上的女性多患有此病,仅程度上有差异,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5倍,L4~5是多发部位~([1]).  相似文献   

20.
我院骨科于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20例,现对其疗效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