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速度向量成像(VVI)探索正常儿童左右心室长轴各节段运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44名健康儿童心尖四腔切面,Syngo Workplace软件测定各节段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分析VVI参数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正常儿童左右心室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降低。右室游离壁的速度、位移、应变和应变率明显高于左室游离壁和室间隔的相应节段(P〈0.05)。②左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速度与年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36,P〈0.01;r=0.464,P〈0.01);右室游离壁的各节段速度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③左右室的游离壁基底段的应变与年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78,P〈0.Ol;r:0.497,P〈0.01);右室游离璧中间段的应变率与年龄有较好的相关性(r=0.520,P〈0.01)。结论应变和应变率受到年龄的影响,因此在估测局部心肌节段功能时应考虑到该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右室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方法 选取健康成人32例,在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右室面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6个节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收缩期峰值,Simpson法测量右室容量及射血分数.结果 Simpson法及速度向量成像法测量的正常右室射血分数高度相关(r=0.91,P<0.01),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应变、应变率均高于心尖段(P<0.05).二者的应变和应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右室面的应变和应变率也有相同的规律,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应变和应变率高于相应室间隔节段(P<0.05),右室游离壁心尖段和室间隔心尖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无明显差异,右室的应变和应变率和年龄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定量评估右室室壁应变和应变率. 相似文献
3.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超声技术,能形象、直观地显示心肌纤维在纵向、径向和环向上的运动特征,能够无创、定量、准确和快速评价心肌运动的协调性.VVI可以灵敏反映心肌功能受损早期的舒张功能改变,观测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尿毒症性心脏病的应变率与应变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与观察疗效.因此,本文就速度向量成像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正常儿童左心室短轴的运动特点.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42例,结合体表心电图,采集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图像动态存储,运用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动态观察各节段室壁运动的速度方向,并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大小及各指标达峰时间.结果 前间隔速度最小,后壁速度最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以前间隔最大,且与其它节段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应变率以前间隔最大,与前壁、侧壁、后壁、下壁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应变达峰时间、应变率达峰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儿童左室短轴运动有其相应的特点,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用于观察儿童心脏整体运动及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免充血性心力衰竭收缩期应变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反映各个方向的心肌及血管壁运动,量化心肌组织及血管壁在多个平面运动的结构力学向量,重复性及准确性高。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兔充血性心力衰竭形成过程中收缩期应变率变化,提供早期定量评价心力衰竭及心功能分级的数据。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7-05/2008-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新西兰纯种大白兔12只,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2mg/kg,1次/周,共8周,洗脱4周,制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方法: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第4,8,12周末时使用Simens公司的Acuson 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每只兔左室各个节段收缩期应变率。超声检测完毕后取左室游离壁心肌做苏木精-伊红染色。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间左室收缩期应变率变化;相同时间不同节段的应变率变化;相同时间基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应变率变化:建模成功后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模型兔于给药1周死亡2只,给药第6,7周各死亡1只。随着给药时间增加,左室收缩期应变率数值绝对值逐渐减低(P〈0.05),依次为0周〉4周〉8周〉12周;相同时间不同节段的应变率变化不大(P〉0.05);相同时间基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应变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建模成功。结论: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以早期定量诊断心力衰竭及判断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VVI在早期诊断冠心病(CHD)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疗效的意义。方法 利用VVI软件分析CHD组(n=21)支架植入术前1天、术后7天左前降支(LAD)供血的9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ε)、应变率(SRs、SRe),并与对照组(23名正常人)比较。结果 CHD组术前LAD供血的9节段Vs、ε、SRs、SRe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均<0.05);PTCA+支架植入术后7天,大部分节段ε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均<0.05),但与对照组仍有差异(P均<0.05)。结论 VVI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PTCA术后早期疗效,对于评价CHD患者PTCA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定性、定量评价血管壁运动及弹性功能的超声技术,能直观、准确地评价管壁运动力学特征,灵敏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壁弹性及运动特征的改变;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运动时受力及旋转情况,为研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VVI在研究机体其他部位血管的运动力学特征亦有报道.本文对VVI技术在血管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心梗患者节段性收缩功能评定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利用新的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收缩功能。
方法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健康对照组VVI条件下存储心尖四腔、两腔和左室长轴切面二维超声心动图,利用VVI脱机分析软件分析梗死节段、非梗死节段及正常节段之间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率(SRs)及应变(ε)差异。
结果(1)正常对照组左室壁各节段之间Vs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降低,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SRs及ε各节段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梗死节段Vs、SRs及ε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对应节段;(3)梗死节段与非梗死节段及正常对照各节段的平均Vs、SRs、ε之间有显著差异。
结论VVI技术能区分梗死节段局部收缩功能异常,有望成为无创评价局部心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颈总动脉管壁运动力学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正常人颈总动脉(CCA)短轴方向管壁运动和弹性参数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方法 健康志愿者40名,采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CCA动态短轴二维图像,分析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6个节段(前壁、后壁、前外侧壁、前内侧壁、后外侧壁、后内侧壁)的运动、弹性及其衍生参数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参数间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 各侧壁的弹性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相关参数(除速度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外侧壁和前壁明显高于后壁和内侧壁.年龄及内-中膜厚度与部分弹性参数及部分运动参数呈负相关(P<0.05).心率与部分弹性参数及部分运动参数呈正相关(P<0.05).弹性与运动参数间呈正相关(P<0.05),弹性及运动参数达峰时间呈正相关(P<0.05). 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研究正常人CCA管壁的运动力学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应变及应变率评估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局部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患者47例(心肌桥组)与冠状动脉正常者40例(对照组),测量前降支支配区域9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晚期峰值应变及相应的应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桥组前间隔各节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及峰值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前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前壁、前间隔舒张晚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侧壁心尖段明显升高(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应变及应变率可定量检测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定量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6,他引:57
目的 定量研究我国成年人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正常值范围、心肌各节段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 应用GE Vivid 7超声仪及Q-analyze软件对50例健康者左右心室心肌各节段进行应变和应变率定量分析。结果 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应变和应变率依次递减,基底段最大,心尖段最小。左室基底段室间隔、前壁、后壁、下壁和侧壁的应变和应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右室中间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最大,右室基底段的应变大于左室,右室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测量值均明显大于左室,性别和年龄对左右心室肌应变和应变率的影响不大。结论 应变或应变率成像能够定量分析局部心肌的变形,为临床评价心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胎儿心肌纵向应变与应变率在评估胎儿心脏功能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Syngo US Workplace VVI工作站处理标准胎儿四腔心动态图(145例),分别获得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的纵向应变、应变率、收缩期和舒张期速度测值并进行分析.结果 (1)左室心肌速度大小由室壁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递减,应变-时间、应变率-时间曲线随节段的变化而保持稳定;(2)左心室游离壁、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之间的应变、应变率、收缩期和舒张期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左心室、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速度与孕周均呈正相关(P<0.05);(4)左心室、室间隔、右心室的心肌应变率和胎心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VVI检测应变和应变率可用于分析胎儿局部纵向心室壁运动,以及评估胎儿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兔颈总动脉在硝酸甘油(NTG)负荷下的应变储备(SR)状况。方法选择12只兔,分别在快速推注NTG前,用药后即刻、5、15 min声学采集颈总动脉短轴切面动态图像,VVI脱机软件分析颈总动脉短轴切面峰值应变(S),绘制S-时间曲线图。根据公式计算SR:SR=(该节段用药后的S—该节段的基础S)/该节段的基础S,对各节段的S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用药后各节段的S均高于基础值(P0.05);(2)颈总动脉管短轴切面各节段的SR:前壁的SR较后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壁的SR较其余各节段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节段的SR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能够评价兔颈总动脉的SR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方法选取健康成人15例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5例,分别测量2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12个室壁节段的应变及应变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无创、准确、客观地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壁各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壁形变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初步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壁形变特征。 方法 采集并动态存储47名健康志愿者胸骨旁系列左心室短轴观及心尖系列左心室长轴观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运用VVI软件显示左心室壁各节段应变曲线,并观察各曲线形态特征,对照同步记录心电图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各应变分量收缩期峰值。 结果 正常人左心室壁各应变分量在左心室不同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人左心室壁各应变分 量收缩期峰值比较径向>周向>纵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游离壁纵向及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心内膜测值均显著大于心外膜测值(P均<0.05);室间隔纵向及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显示右心室面测值大于左心室面测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常人左心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左心室壁异常形变。 相似文献
16.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诊断猪心肌挫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诊断心肌挫伤(M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小型撞击器建立8只猪MC模型.分别于撞击前及撞击后0.5、2、4、8 h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VVI检查,并与大体病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心肌染色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撞击后损伤心肌2DE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VVI显示向量长度和方向不一致,色带变形.128节段中经大体病理证实56节段受损,撞击后0.5、2、4、8 h二者诊断MC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8 h VVI诊断MC的特异性均高于2DE,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各时段MC节段的VVI曲线下面积均大于2DE,且伤后2、4、8 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检测可提高MC的诊断能力,有望成为无创评价MC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室壁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利用速度向量成像(W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人(DCM)短轴切面圆周方向上心肌收缩功能。方法15例DCM病人与15例正常对照组,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在VVI条件下录制左室短轴二维超声心动图,脱机VVI软件分析各节段圆周方向上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ε)及峰值应变率(SRs)曲线及左室收缩后剩余面积。结果DCM各节段短轴圆周方向上Vs、ε、SRs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收缩后左室剩余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VVI技术可客观地反映DCM的收缩功能状态,有望成为新的无角度依赖性的无创评价局部心功能的超声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研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的左心室径向和环向运动特点。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常规超声心动图大致正常者37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切面观中6个基底节段和6个中间节段共12个节段的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εr)、应变率(SRr)及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εc)、应变率(SRc),以及径向应变达峰时间(PTεr)、环向应变达峰时间(PTεc)、径向应变率达峰时间(PTSRr)和环向应变率达峰时间(PTSRc)。结果:研究对象的左心室12节段的径向应变、应变率基本大于环向应变、应变率(P<0.05),径向和环向的达峰时间在多数节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VI能定量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的左心室壁径向和环向运动,为分析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双腔起搏(DDD)前后左室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DDD起搏患者手术前后均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纵向运动收缩峰值速度和位移,并比较手术前后差异。结果 23例患者手术 相似文献
20.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挫伤股动脉管壁短轴方向应变及应变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常规超声通过评价血管壁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反映血管损伤不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是评价组织器官运动形变功能的新技术。目的:从血管壁运动形变角度出发,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挫伤股动脉血管壁短轴方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诊断血管损伤方面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2008-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动脉挫伤组15只。动脉挫伤组以导丝损伤法制成股浅动脉挫伤模型,对照组只行双侧股浅动脉穿刺,不损伤血管。方法:动脉挫伤组损伤段及对照组对应节段建模后即刻、1,3,6,9及12h应用西门子Acuson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监测。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股浅动脉不同时间点应变、应变率,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血液峰值流速及血管腔内径变化。结果:动脉挫伤组15只兔30支股浅动脉中有25支成功建立挫伤模型。速度向量成像结果显示动脉挫伤组损伤段股浅动脉各时间点最大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随时间延长最大应变出现递增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显示动脉挫伤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内径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通过定量分析血管壁应变值,能较准确地反映血管壁运动能力异常改变,可反映股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