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激光是一种非电离辐射,具有单色性、单向性和高凝聚性三大特点,在不同范围内产生光谱、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如光学凝固、角膜视力矫正、牙齿治疗、肾结石、肿瘤等.但激光的非电离辐射非常强,在治疗过程中也极大地危害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术中患者,伤及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和皮肤,另外,治疗过程激光束产生的能量还可能引发触电、火灾和爆炸等危险.  相似文献   

2.
<正>辐射是以波或粒子束的形式在空间或介质中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1,2],按能否使生物体组织电离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辐照消毒即基于电离辐射的辐射能量对物体进行消毒的一种物理消毒方法。辐照消毒所使用的射线一般为放射性同位素(如Co-60和Cs-137)所产生的γ射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LINP1对电离辐射下非小细胞肺癌DNA损伤效应的影响,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治疗提供相关的新思路。方法 使用s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1299细胞中敲减LINP1,8.0 Gy电离辐射照射后,采用CCK-8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照射后4 h采用彗星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H1299细胞中DNA损伤效应。结果 电离辐射照射后,H1299细胞中LINP1明显上调(P <0.001)。与对照相比,8.0 Gy电离辐射照射后其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 <0.001),DNA损伤明显增加(P <0.001)。沉默LINP1后,在电离辐射条件下,敲减组与对照相比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 <0.01),DNA损伤明显增加(P <0.001)。结论 LINP1可抑制电离辐射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和DNA损伤效应从而增强电离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4.
在整形美容中心激光、高频治疗室的工作人员尽管每日长时间暴露在治疗仪器所产生的烟雾中,但并不了解这种烟雾对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随着80年代激光和高频电刀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开始对其所产生的气体烟雾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激光和电外科产生的烟雾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会引起组织的热损伤,从而产生烟雾这种副产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激光针灸的研究及其信息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激光针灸是指应用激光对穴位进行照射的一种治疗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激光针灸的临床应用,对其作用机制与信息模拟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me1980-01/2004-08的与激光针灸相关献,检索词“Laser Acupuncture,mechanism”,并限定献语种为英。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数据库1995-01/2004-08的激光针灸相关献,检索词“激光针灸,机制”,并限定献语种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激光针灸机制研究为主的献,然后筛除应用激光针灸临床疗效观察与动物实验研究的献,对剩余的献开始查找全。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篇激光针灸机制研究方面的资料,其中英8篇,中7篇,11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4篇为重复研究或综述。资料综合:激光针灸与传统针灸相比,具有对肌肤无创伤、不产生疼痛感、治疗参数可自主调节、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其治疗参数如波长、治疗剂量、辐射深度、光束密度等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激光针灸中的生物效应、能量调节、行针模拟、深度调节、调气和补与泻的手法,以及信号模拟和参数设置等问题都与临床应用和效果密切相关。结论:在激光针灸过程中,能够通过能量调节、深度调节、行针模拟、调气、补泻手法等方式,使激光针灸发挥更理想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 光免疫学主要研究非电离辐射对于机体正常或异常免疫功能的影响。人们早已发现非电离辐射与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光过敏、红斑性狼疮、天疱疮等受到紫外线(UV)照射后,常使症状加重;然而其它的某些免疫性疾病,如日光荨麻疹、变应性湿疹、白癜风等可成功地用UV 治疗。光免疫学无论在光医学应用方面还是在对疾病的认识方面,均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钢铁冶炼业的铸造工人,在生产中普遍使用刷涂原料锆英粉,该物质具有较强的放射性,能产生电离辐射作用,对接触者可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激发和电离,造成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率增加,染色体畸变已作为评价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参考指标。我们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对接触放射性锆英粉的铸造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了检测,以探讨放射原料锆英粉产生的电离辐射效应对工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激光在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从激光与生物体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加以综述,从而体现激光在医学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EBSCO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5-07/2005-07的文章,检索关键词为“laser,laser medicine。medical application,Doppler’seffect,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FCM,LSCM”。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研究对象为人类。同时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维普全文数据库1998-08/2005-9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主题词为“激光、医学应用、多普勒效应、光动力学疗法、激光流式细胞术、激光扫描共聚聚焦显微镜、激光理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另外,还手工查阅了胡新珉《医学物理学》,朱菁《激光医学》等相关内容。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激光医学基础方面的研究。②有关激光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2篇有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22篇符合研究要求。 资料综合:①激光生物效应:研究发现,激光作用于生物体会产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效应。激光正是通过这些效应来达到医学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②激光诊断技术:激光诊断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特点,为诊断学向非侵入性、微量化、自动化及实施快速方向发展开辟了新途径。③激光治疗技术:研究发现,激光治疗的适应症现在已经涉及到临床所有各科。大体可分为激光手术治疗、激光非手术治疗和激光光敏治疗3类。此外,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还有很多方面,它对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论:激光技术既是能量载体,又是信息载体。作为能量载体。激光可用于疾病治疗,作为信息载体,它又可用于疾病诊断,二者的结合构成了激光医学。  相似文献   

9.
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行为及临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心身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患者来说 ,癌症本身也是一种应激源 ,同样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产生各种心理症状[1 ,2 ] 。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是通过电离辐射而使生物体细胞产生一系列的损伤。文献报道 ,国内约有 6 5 %~ 75 %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过放射治疗 [3,4 ] 。肿瘤放射治疗学已成为一个专门学科。2 0世纪 6 0年代以前 ,很少有人研究癌症患者对放疗的心理反应 [5] 。放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 ,除肿瘤外很少用于其他疾病 ,所以非肿瘤科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社会公众对放射治疗知之…  相似文献   

10.
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He-Ne激光(波长633nm红光)、氦-镉激光(波长441nm兰光)和半导体激光(波长890~1.9nm红外光)是最常用的激光装置。 低强度激光照射()的作用机制,目前有4种假说:1.激活过氧化氢酶、血浆铜兰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调节机体的生化过程;2.非特异性作用于生物聚合物(蛋白、脂质、膜和酶类),使其结构和功能变化;3.在作用下产生促进氧化过程的活性氧(单氧);4.单色激光的作用产生微热场。本文就可见光和红外光谱对免疫的实验和临床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激光穴疗是以中医学的经络理论为指导,利用弱激光对穴位表面或穴位深部进行非侵入性照射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来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从60~70年代以来,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已经在内、外、妇、儿、耳鼻喉、口腔、眼、皮肤和神经科等约200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且在实验研究方面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现综述如下。1镇痛作用早在70~80年代有人就提出He-Ne激光可使组织感受器细胞膜上生物大分子受刺激,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生物电变化。当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则产生神经冲动,此信息可改变神经中枢的…  相似文献   

12.
季青  储峰 《临床》1995,2(1):34-35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该疗法是将低能量激光导入循环血液中直接照射血液,产生广泛的生物效应,如免疫调节,。抗脂质过氧化,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等,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本文报告了我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该疗法辅助治疗12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同时设对照组12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护肝退黄药物,经治疗一疗程后统计表明,治疗组在退黄隆酶,改善肝功能及减轻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作者认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操作简单,安全,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多年来,人们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发现血液中某些物质吸收氦氖激光能量后能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从而使其治疗某些疾病成为可能,如Ⅱ型糖尿病患者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后,其血脂、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特征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其相关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机体将激光物理能量转化为生物学效应时,与体内环境的物理因素变化密切相关。人体血液中包含水份、葡萄糖及果糖等多种成份,本实验通过观察氦氖激光对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及蒸馏水黏度、电导率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氦氖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关作用机制提供新的信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低能量激光治疗产科高血粘度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妊娠中、晚期高血粘度患者30例。通过观察,证明低能量激光对于治疗产科高粘度血症、改变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疗效,是安全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该治疗的操作方法、护理方法、消毒过程及如何预防感染等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5.
过去改善皮肤光老化的常用方法是应用外科手术、激光和化学换肤,但大多会出现瘢痕、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目前,建立在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上的强脉冲光(IPL)嫩肤技术,能发出560-1200nm的宽光谱,因其非剥脱性作用和治疗光老化的良好效果,且治疗安全、无创、患者术后无需休假等优势,已在皮肤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脉冲激光常常被用于精确地凝固和切割生物组织。在激光外科中,利用生物组织对人射激光能量的选择性吸收,可以实现对靶组织快速的、非接触的激光致热,在鼻息肉、痣、纹身、腋臭和妇科手术中,脉冲激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对头面部急诊外伤后早期瘢痕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头面部急诊外伤后早期瘢痕干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后分别给予硅凝胶应用、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硅凝胶治疗应用。每位患者均需要接受6次治疗,每次治疗之间的间隔为1个月。为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我们将在治疗前后两周,使用PSAS、OSAS和VSS三种量表,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结果,并评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两组分别有40例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PSAS、OSAS和VSS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的评分(P <0.05)。经过比较,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2.50%,而观察组的满意度却达到了87.50%。在观察组中,存在2例患者出现了色素沉着,1例患者表示疼痛。其余患者正常。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硅凝胶和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均可以改善头面部急诊外伤患者的瘢痕,其中1 565 nm非剥脱激光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红外激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9例)和红外激光治疗加常规治疗组(红外激光组,35例),通过对足底Semmes—Weinstein单丝(SWME)检测不敏感的位点数、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MNSI)的综合评定,观察患者是否有感觉功能的恢复及其他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比较2组间疗效。结果 经过12次红外激光治疗后,红外激光组患者对足底SWME(5.07级)不敏感的部位明显减少(P〈0.01),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降低(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皮肤损伤。结论 红外激光可能是一种安全的、非药物的、非侵入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低强度微波辐射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微波为电磁振荡频率在300MHz~300GHz间的电磁波辐射,其波长<1m。一般认为:微波辐射功率密度不超过10mW/cm2为低强度微波(lowintensitymicrowaves,LIM),它对人体主要产生非热生物学效应[1],即机体接受微波辐射后产生不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改变。随着移动电话(频率为900MHz或1800MHz)、家用微波炉等的广泛使用,微波作为一种非电离辐射,与人们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微波的生物学效应也倍受关注。同时微波凝固治疗(microwavecoagulation therapy,MCT)、微波理疗、微波辐射辅助肿瘤化疗应用于临床,微波辐射的生物学作用和机制已成为…  相似文献   

20.
了解长期处于低电离辐射环境中,人体内抗EB病毒抗体水平的变化。应用EB病毒免疫酶诊断试剂盒,同时对628名广州市各大医院放射体检工作人员和343名正常人群作IgA/VCA检测。放射工作人员体内抗:EB病毒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水平,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而在各年龄段中差别不明显。提示低电离辐射环境可激活体内EB病毒,产生相应的抗EB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