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离的358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所得数据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58株,91.62%分离自痰与咽拭子的标本,52.23%来自重症监护病房(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7株占总数的60.6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0.0%),其次为米诺环素(5.1%)、头孢哌酮/舒巴坦(9.8%)、奈替米星(21.1%)和美洛培南(41.5%)。结论 ICU病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区,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漆坚  邓连瑞  周淑梅  梁林 《中国药房》2012,(42):3977-3979
目的:对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并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联用对其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42株非重复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采用Micro Scan Walk 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药物及联用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2011年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占鲍曼不动杆菌的80.7%,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痰(78.9%),其次为伤口分泌物(7.7%)。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广泛,ICU检出率最高(45.8%),其次为神经外科(14.1%)、呼吸科(12.0%)。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12.0%),其次为米诺环素(31.7%)。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联合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二者无拮抗作用。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时,应慎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免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及扩散;建议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98株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构成比及其耐药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进行;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98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98株鲍曼不动杆菌有62株来自于下呼吸道标本(痰),占63.2%;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别为ICU占48.9%,呼吸内科占27.5%,肿瘤科占14.2%;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磺胺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均有很高的耐药率,而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低的耐药率,最低为亚胺培南15.3%。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和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出现一定比例的对亚胺培南耐药株,多重耐药性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并防止多重耐药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者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6例重度颅脑损伤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病时间、危险因素、药敏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加以总结分析。结果ICU内重度颅脑损伤者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为19.04%,危险因素多,易交叉感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1.1%,部分菌株泛耐。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内颅脑损伤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应尽早加强监测,提高认识,及早采用有效抗生素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ICU痰标本分离鲍曼氏不动杆菌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室(ICU)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鲍曼氏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从ICU送检的痰标本分离培养出112株鲍曼氏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CU病区的鲍曼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很高,它的耐药性比同期全院感染的鲍曼氏不动杆菌明显增高。从ICU痰标本分离出的鲍曼氏不动杆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是美洛配能(85.7%)和亚胺培南(83.9%),比较耐药是复方新诺明(91.3%)。结论鲍曼氏不动杆菌是ICU痰标本中分离率最高的一种细菌,它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73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的标本类型是痰,临床科室是ICU。在常用的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12.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次之为38.4%,其它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在70%~80%之间。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3.4%,环丙沙星为82.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加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少波  张志越  吴承 《药学进展》2004,28(4):181-184
目的:了解在神经外科病区的病人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方法:对近3年我科从住院病人痰液中分离的3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情况作回顾性分析。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的是法国梅里埃API系统,纸片扩散法。参照标准为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1999年的判断标准。结果:共分离不动杆菌44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9株,占88.6%。经药敏试验测定,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亚胺培南高度敏感,无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1.5%、13.3%、61.1%、27.1%;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24%;在氨基糖苷类中,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1.1%,对庆大霉素为3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引起感染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安新  王少林  徐元宏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364-3365
目的 了解淮南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选择淮南地区3家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60株,应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50.0%,其中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达到90.1%;仅对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50.0%,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23.4%,其次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6.0%和31.2%.结论 淮南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可做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检出的1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其中痰标本分离出118株占79.7%。患者主要来自于ICU。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其次是亚胺培南。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加强预防的标准,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4年动态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所分离出的194株鲍曼不动杆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82%;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41.7%和43.5%,中介率分别为45.8%和52.2%。耐药率低于30%的有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其次是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2.6%~39.1%。对亚胺培南仍呈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变化,是防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攀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 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 况、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数据统计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6—2017年送检菌株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47 株,检出率7.43%,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768株,检出率4.84%,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2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0.97%)、分泌物(6.12%)及血液(2.08%),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14.6%)、急诊科(11.94%)、呼吸科 (11.62%)为主;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最多,共1688例(29.26%),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有7种大于90%,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55.7%,其次是妥布 霉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为67.40%和68.25%。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且分布及耐药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可首先考虑选用 阿米卡星,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妥布霉素。各地区医院应加强监测,督促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其次各医院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及医院感染提供 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ICU与非ICU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ICU分离出的1079株和非ICU分离出的8413株细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 ICU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最多,构成比(29.2%)明显高于非ICU(6.2%)(χ2=625.955,P<0.05);ICU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检出率(91.7%)明显高于非ICU(43.5%)(χ2=193.541,P<0.05);ICU和非ICU分离细菌的标本均主要来源于痰液,构成比分别为64.0%和32.9%。 ICU和非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20.0%~21.6%),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合药物、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等广谱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 ICU (χ2=146.124、104.409、253.171、195.646、186.580,均P<0.05)。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ICU的检出率高,应加强细菌监测,合理用药,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住院患者送检样本中培养分离出的32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判定.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神经科监护病房和ICU,分别为81株和66株)和呼吸内科(64株),主要来自痰标本(298株90.6%),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低(16.28%),其次为亚胺培南(31.25%),对其他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现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提示临床医生必须对该菌所致感染予以高度重视,关注易感人群,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m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to offer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s.Methods Analyze the infection distil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329 sampl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at were isolated from various kinds of specimens from inpatients.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was done by means of dilu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assessed wit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Result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ampl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ward and Respiration department.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in sputum(90.6%).The resistance rates to Amikacin(16.28%)were the lowest.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high resistant to Other 19 tested antibiotics.Condusion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 common pathogen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which has a high resistance rate to the current clinical antibacterial agents.Consequently.clinical doctors should consider the infection results from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o increase the positive effect and reduce drug resistance rate.  相似文献   

14.
杨爽  王宇 《中国药房》2014,(6):528-530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09-2012年我院临床各种来源的1 735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1 579株,占91.0%;临床分布以呼吸科(包括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最多,827株,占47.7%,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包括冠心病监护病房),502株,占28.9%。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且耐药率逐年增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相对严重,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综合医院2015—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2017年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时间段、不同病区来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32株,分离率从2015年10.4%上升到2017年13.0%。标本来源以痰液最多,占76.3%;儿科、ICU、神经外科及呼吸内科是感染的高发病区。不同时间段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一定波动,2016年的耐药性最低,2017年的耐药率最高。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2015年有增高趋势;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保持稳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来源于ICU病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为严重,神经外科及呼吸科病区耐药性次之,儿科病区耐药性最低。结论三年间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病区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差异,临床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病原菌耐药性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7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强  韩颖 《中国药业》2013,22(17):47-48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0年至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77株,耐药菌73株,痰标本分离率最高(80.52%),其次是分泌物和尿液.该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2010年为46.75%,2011年为50.5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2010年为46.20%,2011年为52.80%.菌株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遴选适宜的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分离鉴定,按CLSI推荐的K-B法及CLSI 2014年标准判定细菌耐药性,对某院2012-2015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呈下降趋势。该菌大多数分离自痰液和支气管吸出物,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ICU病房。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保持稳定,对以前敏感率高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选择多黏菌素E、含舒巴坦复合制剂、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ICU病房感染暴发流行。方法 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6种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IMP、blaVIM、blaNDM、blaOXA-23、blaOXA-24和blaOXA-58)。结果 38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临床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1%和81.6%,仅对替加环素保持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94.7%。38株CRAB中携带blaOXA-23基因共36株(94.7%),未检出blaIMP、blaVIM、blaNDM、blaOXA-24和blaOXA-58基因。结论 我院ICU分离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广泛,携带blaOXA-23基因是可能该院ICU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9.
5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外排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涛  王睿  童卫杭  柴栋  裴斐  梁蓓蓓  范燕  李聪然 《中国药房》2007,18(13):979-981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以及adeB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51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B结构基因及序列分析。结果:受试菌株对常用广谱抗生素均不敏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deB主动外排泵基因。结论: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产生β-内酰胺酶无关,另有其它耐药机制存在,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