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639-640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家长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60例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评定,针对其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脑瘫患儿家长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因素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脑瘫患儿家长(P〈0.05或P〈0.01)。予与护理干预后,脑瘫患儿家长SAS总分及SCL-90中各因子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瘫患儿家长存在抑郁、焦虑、躯体症状等负情感。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认真做好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效配合完成脑瘫患儿的长程治疗。方法对76例患儿主要监护人,根据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特征,归类分型,按各型特点采取相关心理护理。结果脑瘫患儿监护人心理行为主要表现为悲观型、轻视型、恐惧型及经济顾虑型。按表型不同采用相应心理护理,收到了全部家长配合治疗的效果。结论对脑瘫患儿监护人不利心理行为可进行分型护理,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瘫(CP)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8月于本院行VEEG的60例CP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分析患儿脑电图异常分类、脑瘫类型与脑电图关系、合并癫痫患儿VEEG结果,并观察脑瘫合并癫痫发作类型。结果 60例CP患儿中,脑电图异常者占47例,异常率为78.33%,以局部痫样放电占比最高(38.33%);痉挛型脑电图异常率为83.78%,不随意运动型脑电图异常率为44.44%,混合型脑电图异常率为85.71%,痉挛型与混合型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不随意运动型(P 0.05);21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中,以全面性发作占比最高(57.14%);合并癫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95.24%,其中痫样放电发生率80.95%,显著高于未合并癫痫患儿的69.23%、53.95%(P 0.05)。结论 CP患儿VEEG异常率高,通过VEEG异常特征,能辅助判断有无癫痫及发作类型,对CP患儿诊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瘫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发生的相关因素特点。方法对80例CP患儿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P患儿的发生可能与早产、孕妇合并症、孕期感染、先兆流产、手术产、亲手一儿疾病、父母近亲婚配等相关。结果消除CP的高危因素重点是围产期保健的提高,改进产科技术,尤其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及时正确的复苏及复苏后脑细胞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属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原因及,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对97例患儿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与心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产生焦虑抑郁原因无法接受突发伤害,康复训练未达到预期效果等。心理干预后主动参与89例,被动参与8例,抑郁焦虑明显减轻83例,有所减轻14例,急躁、发脾气明显改善77倒,基本改善20例。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家属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向代敏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21-122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作性异常行为及对患儿家长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脑瘫患儿100例,年龄均在6个月-2.5岁,对家长进行SAS焦虑自评;对患儿出现发作性异常行为的,进行常规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检查。对诊断癫痫的脑瘫患儿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对非癫痫的异常行为的脑瘫患儿进行对症处理、心理疏导等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对家长进行SAS焦虑自评,两次比较。结果:观察的100例脑瘫患儿有21例合并发作性异常行为,其中诊断为癫痫的11例,非癫痫发作的10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均缓解。合并有发作性异常行为的脑瘫患儿家长焦虑心理明显增高(P〈0.01),患儿治疗症状缓解后家长焦虑心理也得到缓解(P〈0.01)。结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过程中注意到出现的发作性异常行为,及时区分是否是癫痫,采取相应治疗,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保证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延续性,增强康复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脑瘫患儿家长由于孩子患病住院,其心理活动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为了对这些特殊人群采取更有效的医疗护理计划,我科自2001年2月~2003年4月抽样调查脑瘫患儿家长,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家长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家长进行评分。干预组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干预前)、3个疗程后(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瘫患儿治疗时,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脑瘫患儿家长压力源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文玉  魏玲  杨玉瑶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35-203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在孩子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压力源,为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访谈形式,访问了20位家长,将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患儿家长在孩子患病过程中压力源主要反映在家长身心及经济负担加重.结论:脑瘫患儿家长需要护理人员采取个性化心理帮助,指导家长度过这一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0.
心外科ICU主要是收治各种心脏手术后身体处于危机状态、需要进行连续监测的病人。ICU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以及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种种痛苦体验,使患者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尤其是年幼的患儿,因其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情绪高度不稳定,特别容易导致情绪障碍的出现而直接影响患儿手术后的存活及康复。近年来我科通过应用专科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在手术前针对不同个案,结合ICU患儿的家庭背景资料及生理状况,认真分析患儿心理,预测ICU患儿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输液患儿的心理反应,减轻和消除患儿的心理反应.方法 对本院小儿输液窒的输液患儿存在的心理反应认真分析并且给予相应心理护理.结果 患儿的合作程度有所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与患儿沟通的水平,家属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均有提高.结论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心理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并且尽力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顺利完成输液治疗,能有效减轻或消除输液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使患儿配合输液治疗,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瘫(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早期治疗对CP患儿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临床表现复杂,其中部分CP患儿仅表现为运动障碍。所以CP患儿早期误诊为佝偻病者占CP误诊的50%。因此,早期确诊CP是早期治疗的重要条件。据文献报道,骨碱性磷酸酶(BALP)对佝偻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6%~97%,且优于血Ca、P、Me、ALP及腕骨X线片检查。我们对100例患儿BALP进行测定并与佝偻病患儿进行比较研究,探讨BALP在CP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小儿脑瘫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整理85例小儿脑瘫静脉输液的护理资料,分析其静脉滴注护理内容。结果本研究组85例CP患儿中,共穿刺3147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8%;静脉炎发生率0.22%,经对症处理后未影响后期治疗。结论护理人员要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穿刺部位,以熟练的穿刺技巧、密切的输液观察和亲人般的护理提高CP患儿的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徐艳红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药》2016,37(9):1071-1074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及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P患儿的母亲,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予以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而对照组仅予以一般心理支持治疗。在入组时、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CP患儿母亲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SDS与SA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疗效与母亲年龄、母亲学历、患儿年龄、患儿性别及居住地无相关性(P>0.05)。结论 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CP患儿母亲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福利院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30例福利院脑瘫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其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在30例福利院脑瘫儿童中,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训练显效的患儿有11例,有效的患儿有16例,3例患儿无效,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福利院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患儿接受长期有效系统的康复训练,使康复达到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国家法定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3岁以下尤为常见[1].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患儿因住院可造成身心的创伤,此外,医院陌生的环境易使患儿产生恐惧和疑虑,适当的心理护理可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并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我院2010年5月-2013年8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3例,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住院时间不同,对患儿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祺  黄景香 《河北医药》2008,30(7):1056-1056
医务人员在肿瘤患儿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针对出现的各种异常心理行为问题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及家长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可以增加综合治疗的疗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儿童今后人格发展和牛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了解患儿的心理问题及疾病对其产生的影响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脑瘫患儿早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非进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及行为、性格、听觉、言语功能异常等.对CP患儿早期给与合理的护理,可使大部分患儿症状有所改善,达到或基本达到正常同龄儿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汤健  张跃  傅大林 《江苏医药》2008,34(2):212-21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儿童因脑损伤导致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能力.其中痉挛型脑瘫患儿所占比例超过半数以上.此类患儿由于牵张反射亢进,很难保持姿势进行灵活的动作,还容易发生关节挛缩变形,从而终身难以行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中的脑瘫儿童的异常心理及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脑瘫儿童6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其进行评价测试。实验之前对所有脑瘫儿童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并记录,护理期结束时同时对所有脑瘫儿童进行综合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脑瘫儿童的护理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测试评定后的数据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实验组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有效率(90%)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对脑瘫儿童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的提高患儿的综合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福利院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患儿系统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