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因病情需要进行PICC置管即外周导人中心静脉(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我国将其称为外周导人中心静脉技术,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导管阻塞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对PICC导管内血栓性堵管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及机械再通的新方法快速再通,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PICC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由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术,该技术选择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作为插入点,导管尖端达到上腔静脉[1]。它为需长期输液以及需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患者提供了安全、快捷的静脉通道,保证了患者的治疗,而且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PICC的临床应用,导管堵塞问题也成为PICC导管  相似文献   

3.
PICC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固定方法,以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选取神经外科36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改良导管固定方法:在导管上安装导管夹和固定锁、剩余导管在导管夹侧面行S状盘曲、应用约束带约束患者置管侧腕部、控制患者肘部屈曲角度<30°等.应用改良固定法后,本组导管向血管内移位发生率为零,导管向穿刺点外移位发生率为0.83%.  相似文献   

4.
【】 探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两性霉素B患者发生堵管的临床护理。本文回顾分析了2009年1月至7月感染科病房收治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经PICC输注两性霉素B后发生堵管的资料,其中2例采用常规冲管方法的患者发生堵管。此后根据两性霉素B药物的药理特性,采取针对性的冲管方式后,未再发生堵管现象。提示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掌握正确的冲管方法,从而降低堵管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NICU中PICC导管堵塞20例的处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61-7761
目的通过分析PICC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导管堵塞的不同原因,探讨导管堵塞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11-2009-12 NICU中20例PICC堵塞导管进行尿激酶溶栓处理。结果 17例溶栓成功,3例溶栓失败而拔管。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导管堵塞的预防措施,严格遵循PICC操作规程,增强防范意识,以提高PICC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叶江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26-8626
目的 研究对化疗者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的安全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120例需要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行PICC安全护理,对照组行PICC置管化疗后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及舒适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PICC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舒适度等其他方面的情况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PICC导管留置的安全护理是肿瘤患者在实现成功化疗中理想的护理方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PICC导管应用于外科34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维持静脉通畅,预防静脉炎,更好的保护外周血管。方法: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该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痛苦小,合并症少,静脉留置时间更长。结论:该技术是维持静脉通畅及预防静脉炎的有效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02-2011-01在胸心外科住院,需P1CC导管维护的96例次患者为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内制定的内容进行导管维护与宣教;2009-01-2010-01在胸心外科住院,需P1CC导管维护的90例次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导管维护与宣教.比较两组间的相关知识全部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全部知晓率高于对照组(0.01<P<0.05),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 临床路径的应用,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监督、调动患者主动参与导管维护的积极性,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赵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27-102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浅静脉、循着静脉走向到达上、下腔静脉的技术[1]。主要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用于需要静脉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因其操作简  相似文献   

10.
PICC异位颈内静脉的复位方法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索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后复位至中心静脉的改进方法,提高复位成功率。对18例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患者,通过X线荧光屏,根据数字化胃肠造影机的测量工具或定位片上的比例尺,测得患者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长度,先行退管,使导管头端至锁骨下静脉入口处,采用带支撑导丝,通过调整肢体角度,使穿刺侧肢体上举与颈部角度30°时复位。18例均一次成功复位至上腔静脉,复位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1.
李芳  崔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226-4227
目的调查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置PICC导管的患者中导管堵塞的原因。方法查阅血液科从2003年至今置管的患者的病历及护理记录,分析堵管患者的堵管原因。结果置PICC的患者总共350例,其中堵管的患者有8例,占总数的2.29%。其中因输注液体选择不合理造成的堵管有1例,因出院后管路维护不正规造成堵管的有7例。结论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置PICC患者中堵管率较低,堵管原因主要为出院后管路维护不正规,因此加强对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3种不同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颈部异位的作用.方法 将480例拟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0例,A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B组让助手协助采用指压法,C组让助手采用按压器法以阻断颈内、颈外静脉.置管后比较3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 3组首次穿刺颈部静脉异位率及总异位率比较,C组异位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按压器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较指压法和偏头法更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部静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3—10以来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临床效果良好,但在操作过程中失败4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置管前后进行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北京电力医院普外科2007-05-2010-03置入PICC导管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导管相关性感染为4.4%,进行评估的患者并发症降低为5%,导管相关性感染为2.2%。结论加强每日对PICC导管的评估,可有效的降低导管相关性的感染,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洋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31-1132
目的探讨用脉冲式方法降低PICC输注浓缩红细胞导管堵塞率的效果。方法将85例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在输注浓缩红细胞过程中脉冲式冲管1次,对照组患者直接输注浓缩红细胞,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应用PICC输注浓缩红细胞过程中,试验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用脉冲式方法冲管可降低PICC输注浓缩红细胞导管堵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徐微  徐业芹  翁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7004-700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南京妇幼保健院2007-2009年开展的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PICC治疗中发生堵管6例,堵管发生率为8.8%,堵管过程中应用尿激酶进行溶解疏通,4例复通,2例无法再通拔管。结论通过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认为选择合适的导管,加强输液巡视,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方法,加强护士的管理等可有效预防PICC管道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特别是那些需要输入高浓度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的患者,为避免反复穿刺而引起外周血管损伤、静脉炎等,我们特引进了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PICC)。自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我科共对8位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了此插管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肘上置入PICC导管的优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置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肘下两横指处为穿刺点置管,实验组选择肘上2~3 cm为穿刺点置管.结果实验组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导管移位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肘上2~3 cm置入PICC导管方法优于肘下两横指处穿刺点置管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大力提倡肘上2~3 cm置人PICC导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志香  顾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93-5493
目的掌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ctral catheter,PICC)的置入方法、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35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PICC置管患者出现导管送入困难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穿刺失败2例,导管拖出3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结论 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因此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真正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从而使PICC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在体内可放置1a以上,为患者提供中、长期静脉治疗,解决了肿瘤患者穿刺难、反复穿刺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从2002年开始,我科开展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2-2007年,施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160例,其中男102例,女58例,年龄29~88岁,接受留置导管者均为晚期肿瘤患者。1.2材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型号为4F。1.3方法选择合适静脉,测量定位、消毒、0.9%氯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