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永胜  陈秀清 《陕西中医》2005,26(10):1094-1094
目的观察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取穴会阴,曲骨,中极等,给予穴位注射维脑路通针、维生素B1针、维生素B12针、2%利多卡因等,穴位注射后用TDP照射。结果治疗70例,总有效率为95%。提示维脑路通穴位注射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愈合。加之任脉诸穴可补肝肾,强二阴,通经脉,祛瘀阻,针穴合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下关穴深刺久留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萍  曹荣禄  杨峥 《陕西中医》2009,30(2):201-202
目的:观察下关穴深刺久留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下关穴深刺久留针,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42例服用卡马西平。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5%和97.6%,对照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6%和80.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提示:下关穴深刺久留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西药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俊平 《陕西中医》2009,30(6):717-718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50例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针、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4例,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维生素B12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45.8%(P<0.01)。提示:本方法通过穴位注射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针药结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头针配合穴位注射降低小儿脑瘫发病率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桂兰  张玲 《中国针灸》2003,23(5):263-264
目的:探讨头针及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的早期治疗效果,旨在降低脑瘫的发病率。方法:采用头针、穴位注射及脑活素综合治疗,并与单纯脑活素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及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对脑瘫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进脑瘫患儿的脑功能代偿的良好方法。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体针(穴取臂臑、风池、环跳、阳陵泉等)及神经生长因子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做头颅CT、SPECT检查以观察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治疗后发育商(DQ)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能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4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潘霞  王东岩 《陕西中医》2004,25(12):1133-1134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化的影响。方法 :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4例 ,针药并施 ;取肾俞、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 ,口服钙尔奇 D。对照组 30例 ,口服钙尔奇 D。结果 :治疗组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2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起病48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针刺风池、百会、上星等穴位,联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对照组26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1.4%,对照组有效率69.3%(P<0.05)。提示:针刺能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细胞的缺血缺氧,增强脑血流量,促进脑侧枝循环的建立,加速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依达拉奉能对抗并减轻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害,调节脑缺血后花生四烯酸代谢和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减轻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王海风 《陕西中医》2008,29(12):1660-166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维生素B12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45.8%(P<0.01)。提示:弥可保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通过穴位注射还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针药结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灸与穴位注射对照治疗眩晕证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怡静  王霭平 《陕西中医》2006,27(2):220-221
目的:对比毫针加灸法与穴位注射法治疗眩晕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眩晕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选穴相同,取百会、晕听区(双),风池(双),足三里(双)。但方法各异。治疗组采用毫针加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8.4%,对照组愈显率为8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灸组,诸穴合用,共奏补髓益脑,熄风潜阳,健脾和胃化痰之功以治眩晕;穴位注射组疗法,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协同作用调理经气,平衡阴阳,改善代谢与分泌功能,而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两组方法对治疗眩晕证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对骨质疏松腰腿痛的影响。方法:收集126例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常规抗骨质疏松处理,研究组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不同方法处理后在疗效、临床表现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性。结果: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和疲劳、失眠、食欲丧失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以上指标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上,两组治疗后腰腿痛、下肢抽筋、下肢无力、麻木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上,对照组显效率41.27%、总有效率74.6%,研究组显效率63.49%、总有效率90.48%,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能改善骨质疏松腰腿痛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骨吸收。  相似文献   

12.
石菊姣  柳文娣 《陕西中医》2012,33(5):595-596
目的:观察耳周腧穴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耳周腧穴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周腧穴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结合耳压治疗梅尼埃氏病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耳压治疗梅尼埃氏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取穴风池、内关、太冲等,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耳压;为对照组39例西药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64.1%。提示:穴位注射能显著改善颈内动脉颈内支充盈程度及血流量,快速缓解血管痉挛。耳压内耳、缘中、肝、肾等穴能调节神经系统,改善患处微循环,直接缓解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6,(11):1539-1541
目的:观察探讨头针及上肢阳明经穴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上肢功能障碍的患儿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头针及上肢阳明经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QUEST、Peabody-FM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量表、关节活动度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QUEST、Peabody-F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头部及上肢阳明经穴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上肢功能障碍可有助改善其关节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牵引推拿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万昌  马奇 《陕西中医》2010,31(9):1217-1218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56例,采用牵引推拿及穴位注射三联疗法,对照组88例,采用单纯牵引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88.6%,P<0.01。结论:牵引推拿及穴位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关节扭曲,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赵彦 《陕西中医》2008,29(7):875-877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绒促性腺素(HCG)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注射HCG疗法,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肌肉注射疗法。两组每次用药量相同。用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B超监测胎囊发育,统计临床用药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25例总有效率6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先兆流产能促进胎囊发育,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苦参素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素足三里穴位注射,1d1次,3月为1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的有效率96.7%、对照组76.7%,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相似,停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ALT复常率仍保持在58.3%,较对照组38.8%为优,P<0.05;两组治疗后,HBsAg未出现阴转,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8.4%、43.6%,对照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2.3%、10%,P均<0.01;治疗组有8例出现HBeAb阳转,阳转率为26.7%,对照组有2例出现HBeAb阳转,阳转率为6.7%,P<0.01。结论:苦参素有抑制HBV复制作用,同时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保护肝细胞等作用,结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改善乙肝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透穴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正强  王卫刚  伦奕  郑萍 《陕西中医》2005,26(3):255-256
目的 :观察透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透针刺法 (阳白透鱼腰 ,地仓透颊车等 )结合穴位 (地仓、颊车 )注射胞二磷胆碱治疗本病 32例 ,并设电针治疗本病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 0 0 %和92 .86%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提示 :本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悦芳 《陕西中医》2011,32(4):471-472
目的:观察脑生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脑生素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面神经炎患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经络气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头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头针(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运动区)、穴位注射并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5.0%、85.0%,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7.5%、5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小儿脑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