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膝下一期两阶段截肢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湿性坏疽膝下截肢术术后感染率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Wagner4期和34例Wagner5期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病例,Wagner4期中8例行一期两阶段手术(术后一期关闭切口中部皮肤及筋膜层,两侧敞开引流,3-5d后关闭切口);11例行一期手术(一期关闭切口);Wagner5期病例中,12例行一期两阶段手术、15例行一期手术、7例行二期手术(一期踝关节开放截肢,二期近端膝下截肢)。结果 Wagner4期患者,一期两阶段和一期手术组发生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2.5%(1/8例)和27%(3/11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Wagner5期患者,一期两阶段和一期手术组手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5%(3/12例)和60%(9/15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期手术组术后感染率为14.3%(1/7例),与一期两阶段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晚期糖尿病足湿性坏疽行一期两阶段膝下截肢术是一个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湿性坏疽的诱因,临床分型及外治的疗效.方法:观察46例DF湿性坏疽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加之外来伤害为足部感染观察基础.对本组病例进行临床分型和辨治,控制血糖,抗感染,局部清创湿敷.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93.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郭云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225-225
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资料表明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于其他人群,给老年糖尿病病人带来了痛苦,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病情急转直下,严重致残,甚至死亡,而降低足溃疡的发病可以降低截肢率。近3年来我病区收治了18例老年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初期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而中医治疗本病,治病求因,标本同治,具有一定优势。导师黄可佳教授认为湿热邪毒是本病之主要病因,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总则,并针对患者体内湿邪之不同成因,审因论治,取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4月~2000年10月,笔者用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炎类皮肤病,病情较严重,常伴全身中毒症状和器官受累,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死亡率较高。早期常因误诊而得不到有效治疗,从而加重病情的进展,甚至影响预后。现报告应用激素联合湿性疗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1例,分享成功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非常棘手。自1993年以来,我院收治糖尿病足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中有糖尿病病史最长20年,最短5年,足坏疽病史最长4个月,最短2d。Ⅱ型糖尿病15例,Ⅰ型糖尿病5例。湿性坏疽10例,混合性坏疽7例,干性坏疽3例。轻度坏疽13例,中度坏疽5例,重度坏疽2例。1.2治疗方法在常规综合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调解脂代谢、抗生素、维生素等治疗基础上,主要用唤蛇抗栓酶0.75U、山莨菪碱40mg静滴,每日1次,15~20d为一疗程,间歇期给山莨菪碱10mg,每…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属于祖国医学的“蛇串疮”范畴,本病以皮肤突然发生簇集性水疱,排列成带,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2000年以来,我们运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带状疱疹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浊利湿、清热解毒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应用化浊利湿、清热解毒法治疗喉源性咳嗽126例,评价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总体疗效,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利用SPSS 17.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服药5剂治愈75例,服药5~10剂治愈23例,好转16例,无效12例,有效率9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糖尿病湿性坏疽的细菌感染特点,使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更有针对性。方法取糖尿病湿性坏疽分泌物进行需氧菌、真菌培养及厌氧菌培养。结果 713例患者中,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100%,共培养出1256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70例(45.4%)、革兰阴性菌326例(26.0%)、厌氧菌298例(23.7%)、真菌62例(4.9%)。结论糖尿病湿性坏疽感染菌谱特点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真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厌氧菌以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拖线疗法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糖尿病性足坏疽局部疮面常规换药治疗外,加以拖线疗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临床治愈14例,好转23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拖线疗法用于糖尿病性足坏疽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并且具有组织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后外形改变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从筋疽理论论治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574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结果:574例患者保肢成功率99.13%;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C肽、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筋疽理论论治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H观察中药湿敷干预糖尿病足溃疡脉络瘀热证血管介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敷创面,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78.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血管介入治疗,2组踝肱比(ABI)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创面愈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后,血供状况得以改善,联合中药湿敷能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优于单纯接受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与微量白蛋自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87例 2型糖尿病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用放射免疫法(RIA)进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并用眼底荧光造影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析。结果:DF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NDF组(P<0. 05)。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264,P<0.05;DF组DR发生率显著高于NDF组(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462,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显著相关,微血管病变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改善微循环干预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38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结合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显像、肌电图、血液流变学检测,确定疗效。结果 胰激肽原酶治疗后,肢体影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显示下肢血管血流明显加快(P<0.01);神经电生理异常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粘度明显下降(P<0.01);足部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胰激肽原酶是一种干预糖尿病足进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坏疽气血两虚证及湿热毒盛证患者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35例糖尿病足坏疽气血两虚证患者和30例湿热毒盛证患者进行研究,并另外纳入35例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分化抗原CD3+、CD4+、CD8+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水平;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足坏疽气血两虚证及湿热毒盛证患者的CD3+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4+/CD8+、ET、TXB2/PGF1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湿热毒盛证患者的ET、ET/NO水平高于气血两虚证患者(P0.05),而NO水平低于气血两虚证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足坏疽气血两虚证及湿热毒盛证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湿热毒盛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近年来糖尿病足治疗的多种途径及治疗进展,并指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是今后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常规基础治疗之上,足部穴位按摩对具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患者的下肢血流状态、神经传导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20例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足部穴位按摩,对照组20例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足部感觉异常(VAS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测、踝肱动脉压比值(ABI)改善情况的变化。结果:足穴按摩组在改善肢端麻木感、疼痛感、冷感、感觉减退诸症和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踝肱比指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3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足部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早期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的血流状态及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足溃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腔内治疗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踝肱指数、通畅率及病情改善程度,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经腔内治疗19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5%,术后当即血管造影病变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6.64±0.67)下降到出院前的(1.71±0.84),P〈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02)上升至出院前的(0.86±0.03),P〈0.001。术后19例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有3例病变位于腘动脉以下的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检查球囊扩张后再狭窄,2例行再次球囊扩张,1例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好转出院,其余16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管超声或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血流通畅;13例患者下肢溃疡愈合,2例70%愈合,2例截趾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对膝以上动脉病变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效果明显,远期通畅率较高;对膝下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救肢率高于通畅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文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17-33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全身用药抗感染、合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溃疡采取有针对性的外科治疗方案。结果:21例经换药清创后痊愈,6例截趾,1例行皮瓣移植,3例行截肢术后愈合,1例自动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全身治疗,再结合外科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足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