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c-fos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20例高级别食管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食管牯膜组织标本中c-fos和PCNA的表达.结果 (1)60例食管鳞癌组织、2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f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7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fos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os和PCNA可能均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作为监测肿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中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VEGF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PC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在 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NA增殖指数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及手术分期相关 ,晚期 (Ⅲ、Ⅳ )患者PCNA指数明显高于早期 (Ⅰ、Ⅱ )患者 (P <0 .0 5 ) ,组织学Ⅲ级者PCNA指数明显高于Ⅰ、Ⅱ级者 (P <0 .0 1) ;PCNA高表达者 (增殖指数≥ 30 % )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者 (<30 % )。结论 PC NA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PCNA和P53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食管上皮癌变进程:正常上皮、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癌组织进行P53和PCNA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结合图像定量分析表达的强度。结果提示:P53和PCNA在评价癌变演化中细胞增殖活性上各具特点,而且P53与PCNA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食管上皮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Cx4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 Cx4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探讨 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运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Cx4 3、PCNA在 70例原发性胃癌 ,6 2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 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 结果  Cx4 3在正常胃粘膜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83.9%和 17.1% ,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Cx4 3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P<0 .0 1)。胃癌前病变、胃癌组中的 PCNA较正常胃粘膜组增高 (P<0 .0 1)。 Cx4 3表达与 PCNA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Cx4 3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Cx4 3可做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PCNA及ras-p21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甲状腺病变组织PCNA及p21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PCNA、p21均过量表达,其阳性率为100%、90%且肿瘤的病理分级与PCNA及p21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而伴有上皮乳头状增生的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乳头PCNA、p21表达则几乎为弱阳性或阴性,阳性率分别为48.2%,37%。提示:对PCNA及p21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对增生性乳头生物学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方成 《广州医药》2000,31(2):21-22
目的:评估垂体瘤增殖细胞的核抗原(PCNA)指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作为预测其复发标志物的实用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33例垂体瘤(其中复发组15例,非复发组18例)的增殖指数,并结合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垂体瘤PCNA指数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增高,复发组PCNA指数高于非复发组,而同一病人复发肿瘤较初发肿瘤的PCNA指数增高。  相似文献   

8.
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9例HCC病人手术后的存档石蜡切片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 ,分别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病理分级、肝硬化、包膜、门脉瘤栓、乙肝表面抗原等临床病理指标对比 ,并分析其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PCNA表达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癌栓、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有无肝硬化、包膜情况、乙肝表面抗原等无关(P >0 .0 5 )。PCNA低表达组病例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 (1 9.2±2 .64)月vs(9.73±2 .3 7)月 (P <0 .0 5 )。结论 :PCNA高表达可能对HCC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 ;PCNA的表达与HCC预后有关 ,可能是反映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不同类型的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出不同类型的胃癌17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肿瘤细胞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不同类型胃癌PCNA的表达情况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PCNA的表达表明肿瘤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增殖情况,与组织学类型有明显关系,可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PCNA和CEA在大肠癌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多肽,其表达和合成与细胞增殖周期有关。CEA是从结肠癌分离出来的一组酸性糖蛋白,其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各种腺癌,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提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和组织分化的降低,PCNA和CEA呈明显递增的趋势,对PCNA和CEA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和估计肿瘤的恶性潜能,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用抗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75例食管癌,82例食管上皮异型增生,59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GST-π活性.食管癌组织中GST-π阳性率为90.6%,食管上皮异型增生组织中73.2%呈GST-π阳性,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3.4%呈GST-π阳性,其余96.6%呈阴性。值得注意是轻度异型增生时,GST-π阳性率为65.4%,而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时,其阳性率进一步升高,接近食管癌水平。GST-π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垂体腺瘤标本60例,其中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30例和25例,复发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C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CNA表达阳性率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50%和16%,复发性与非复发性垂体腺瘤分别为80%和34.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PCNA与垂体腺瘤侵袭、增殖能力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弥漫型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96例(85.7%)PCNA阳性,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6%)明显低于浆浆膜外肿瘤(93.0%),(P<0.05),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率(8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PCNA阳性率(94.1%)明显高于<10枚淋巴结组(42.9%)(P<0.05)。结论L对胃癌组织进行PCNA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诊断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免疫组化法对32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12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PCNA蛋白和MVD检测.结果 PCNA蛋白在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正常胰腺组织均表达,其分化指数PI值(proliferation index)分别为30.26±14.23和21.63±6.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VD值在两组分别为32.17±3.42和15.42±3.2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蛋白表达在组织学高、中分化、临床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组织学低分化、临床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PCNA蛋白能较好地反映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和增生活性,MVD与转移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p53蛋白在支气管粘膜上皮癌前病变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4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p53蛋白的表达。患者的组织切片包括癌旁正常上皮和(或)癌前病变。随着病程进展从支气管损伤→轻度发育异常→重度发育异常→原位癌→浸润癌,免疫染色细胞数量增加并出现在上皮的上层细胞。另外,p53阳性的支气管发育不良的病例,其相关的鳞癌p53蛋白也呈阳性。表明p53蛋白表达是肺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53蛋白表达的常规检测可能对肺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t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R及PCNA与脑肿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及PCNA在90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7.89%、50%、58.33%,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92.86%、66.67%,星形细胞瘤中PR表达与PCNA表达、PR表达与肿瘤分级以及PCNA表达与肿瘤分级之间相关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中有相当数量PR存在,推测PR可能部分参与了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生长,对于PR阳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后选择PR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7.
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32在70例原发性胃癌,62例胃癌前病变和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结果:Cx3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呈一致性强阳性表达,Cx32在胃癌前病变,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3%,18.6%,Cx3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Cx32是人正常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通道的主要成分,Cx32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指标表达的趋势。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邻近皮肤及 10例正常皮肤中PCNA、Bcl - 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表皮中Bcl - 2和PCNA在基底层阳性表达 ,但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Bcl- 2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 ,皮损处与邻近皮损处表达、邻近皮损处与正常皮肤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均P <0 0 5 ) ;PCNA在银屑病皮损处为角质形成细胞广泛阳性表达 ,皮损处与邻近皮肤的表达、邻近皮肤与正常皮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Caspase3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与邻近皮肤及正常皮肤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银屑病时 ,PCNA过度表达 ,Bcl - 2低表达 ,表明细胞过度增殖 ,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