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 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39例患者脊髓MRI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全部消失.2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脊髓MR复查,显示脊髓周围的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T2 像髓内高信号影消失或明显减少.3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37例症状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复发.结论:脊髓MRI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确诊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显微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明确诊断 ,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 ,其特点为硬脊膜动脉与脊髓表面静脉直接相通。 18例 (占64 .3 % )硬脊膜动静脉瘘位于脊柱左侧 ,10例 (占 3 5 .7% )位于右侧 ;2 3例瘘口 (占 82 .1% )位于胸 3与腰 2椎体平面之间。经超选择插管后 17例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 ,其中 12例行栓塞后手术切除。随访观察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者 11例(占 64 .7% ) ,病情稳定者 4例 (占 2 3 .5 % ) ,病情加重者 2例 (占 11.8% )。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是硬脊膜动静脉瘘安全而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建生  王志潮  柳江  张鸿祺 《北京医学》2012,34(11):949-951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对41例磁共振影像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变节段的X线定位,分别采取血管内栓塞瘘口或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夹闭瘘口和引流静脉.术后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血管内栓塞瘘口者抗凝治疗;手术夹闭瘘口及引流静脉者针对影像学有无脊髓病变,早期开始综合治疗消除脊髓水肿,配合康复疗法恢复脊髓功能.结果 41例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和好转者占92.7%(38/41),无好转者占7.3%(3/41);感觉障碍恢复或好转者占95.1%(39/41).随访3~24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无复发,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个体化治疗应当包括手术和手术后综合治疗两部分,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治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16例,术前行MRI及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均行半椎板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处理。结果16例均为单发,其中颈段2例,胸段8例,腰段6例。瘘口除2例多支动脉供血,余均为单支动脉供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其中14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症状稳定。结论MRI是硬脊膜动静脉瘘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瘘口位置,同时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是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金标准。微创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切除是硬脊膜动静瘘的优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1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17例资料,术前行MRI检查及血管造影确诊,以半椎板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显微手术治疗。结果病灶位于颈段1例,胸段9例,腰段7例。瘘口均为单动脉供血。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全部消失。15例获随访6个月-2年,其中10例患者症状消失,3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瘘口位置,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硬脊膜动静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MR影像特征,并用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例均采用半椎板切除闭塞瘘口手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改良Amilnoff-Logue评分进行评价,并复查脊柱MR,术后随访3~17个月。结果 7例复查脊柱MR不规则血管流空信号均减少,T2像高信号消失。Amilnoff-Logue评分改善6例,无变化1例。结论 SDAVF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脊柱MR可见脊髓表面有广泛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信号,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确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征,以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结果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脊髓MRA增强和脊髓血管造影为确诊依据。结论对慢性病程的脊髓病变患者应做脊髓MRA增强检查,并进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以求早期确诊,因为早期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处理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处理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计划手术节段前X线定位,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半侧椎板,切开硬脊膜,显微镜下探查硬脊膜动静脉瘘口,在硬脊膜内灼闭血管瘘口并剪断,缝合硬脊膜。结果11例术后症状改善,其中运动功能改善最明显,感觉障碍改善次之,1例无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创伤小、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可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丹 《大家健康》2014,(8):291-291
目的:对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与分析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50例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采取显微手术,21例患者采取栓塞治疗,对患者进行6个月到12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复发情况。结论: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效果均较为理想,少数患者在采取血管内治疗时需要栓塞引流到静脉近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与分析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50例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采取显微手术,21例患者采取栓塞治疗,对患者进行6个月到12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复发情况。结论: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效果均较为理想,少数患者在采取血管内治疗时需要栓塞引流到静脉近端。  相似文献   

11.
8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痿临床特点、MRI表现及其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已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对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MRI特点为T2像髓内高信号100%,T2像周围的低信号影97.70%,T2像、T1像脊髓表面血管流空影97.54%、74.71%.60.7%的患者有明确误诊.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造成本病误诊率高,但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以期提高对SDAVF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6例SDAVF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1例为...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横贯性脊髓损害,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伴脊髓表面增多迂曲血管影.该病临床上相对少见,并且可有不典型表现,极易漏诊或误诊为脊髓炎性反应性疾病或椎间盘退行性变等,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文章对6例不典型SDAVF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14.
肖云峰  王武  李明华 《上海医学》2007,30(7):517-519,F0002
目的初步探讨自动触发椭圆形中心编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SDA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疑为胸腰段的SDAVF患者行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检查,均经选择性脊椎动脉造影和手术证实。结果自动触发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显示,5例SDAVF患者的瘘口水平和引流静脉的方向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相符。MRA检查对于瘘口的定位和引流静脉引流方向的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在脊髓血管造影前,椭圆形中心编码的增强MRA检查可以帮助诊断SDAVF,并能初步明确其瘘口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能力。方法报道1例经磁共振和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的SDAVF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DAVF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症状,临床缺乏鲜明的特点,易误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通常可以发现长节段脊髓病变及脊髓表面迂曲的扩张静脉,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是确诊的金标准,并可以发现瘘口位置;早期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能够改善预后,随病程延长预后变差,外科手术相较介入治疗能够减少复发风险。结论提高对SDAVF的警惕性,认识该病临床表现的复杂多变,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识别能力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DAVF)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pinal vascular malformation. Surgical excision of SDAVF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the most often used procedure has been wide laminectomy, which causes instability of the spinal column.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40例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包括髓内动静脉畸形(AVM)13例、硬脊膜动脉瘘(SDAVF)14例,硬膜下髓周动静脉瘘(AVF)9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和血管母细胞瘤1例,均行MRI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行栓塞或手术治疗。结果:MRI对于多数髓内AVM、SDAVF和髓周AVF均能显示病变部的异常血管,海绵状血管瘤为混杂信号影或兼有周围环状低信号影,血管母细胞瘤可表现为髓内强化明显的实质性团块状影和异常血管影。DSA检查可以显示髓内AVM、SDAVF和髓周AVF的畸形血管团或瘘口,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海绵状血管瘤不显影,血管母细胞瘤的瘤体和供血动脉均可以显影。结论:DSA检查是具有确定意义的检查,MRI对病变的定位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