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药中毒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市2007—2013年农药中毒上报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武汉市共上报农药中毒3 906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 556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0.13%;非生产性农药中毒2 350例,死亡144例,病死率为6.13%。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基本呈下降趋势,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则基本趋于稳定,但二者均主要集中于第3季度。引起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均主要是杀虫剂,分别占64.1%和69.8%。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则以女性为主;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多见于40~59岁年龄段,占62.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无明显高发年龄段。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高发地区均为黄陂区和蔡甸区。生产性农药中毒首诊后治愈和好转的占95%,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仅占69.1%。结论武汉市农药中毒以远城区为主,且需加强对女性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1989年武汉市卫生局颁发《武汉市高温中暑报告管理办法》,从此,我市高温中暑报告逐步走上了正轨。为了总结经验,兹将1989年至1995年高温中暑报告资料作一统计分析。资料均来自各医疗单位报送的中暑报告卡并经过核实,个别病例或死亡病例经过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摸清农业生产性农药中毒的特点,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今后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县对1994~1997年各医疗单位收治的农业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根据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上报的农药中毒卡片和个案调查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药中毒流行情况,为预防和干预农药中毒提出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武汉市农药中毒数据,采用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7年武汉市共有农药中毒1 085例,包括103例生产性农药中毒,为农药中毒总例数的9.49%;982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农药中毒总例数的90.51%,死亡56例,死亡率为5.70%;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占66.0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占55.91%,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产性农药中毒在40~59岁年龄段最多,占60.19%;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各年龄段都有发生,其中70~99岁年龄组发生最多,占19.35%,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江夏区最多,均以杀虫剂为主。结论武汉市中年男性为生产性农药中毒主力,同时女性和老年人群的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也不容忽视。杀虫剂是主要中毒农药种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市农药中毒发生的特点及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2至2010年农药中毒登记数据,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至2010年武汉市共发生农药中毒4713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737例,占58.1%,死亡2例,病死率为0.07%;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976例,占41.9%,死亡159例,病死率为8.05%.引起生产性农药中毒的主要农药类别是杀虫剂1713例,占70.6%,在杀虫剂中主要是有机磷,且以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为主.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1884例)为主,占68.8%;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则相反,以女性(1319例)为主,占66.8%.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高发年龄为30~59岁(2239例,占81.8%);非生产性农药中毒者的高发年龄为30~44岁和≥70岁组,分别为665例(33.6%)和209例(10.6%).生产性农药中毒高发的地区分布为蔡甸区最高(1016例,占37.1%),其他依次为东西湖区、汉南区和黄陂区.农药中毒发生时间集中在第三季度.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原因主要有防护不良、持续作业时间过长及未执行操作规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为服毒自杀.结论 武汉市的生产性农药中毒高发人群以中年男性为主,中毒农药主要为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武汉市农药中毒流行特征并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为进一步防治农药中毒提供思路及策略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6-2016年农药中毒相关数据,采用Prism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全市累计报告病例5 156例,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分别占39.43%和60.57%。中毒种类以杀虫剂为主,占65.83%,杀虫剂种类以有机磷类为主,占71.57%。农药中毒女性占50.60%,男性占49.40%,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01);年龄以40~岁年龄段为主,占24.26%;农药中毒以夏季7、8月份为主,占33.86%。中毒病例集中在远城区,占86.87%。生产性农药中毒年发生率整体呈降低态势,尤其是最近三年趋于平缓;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呈波浪形波动变化,但波动范围较小。结论 武汉市农药中毒多发生在远城区,有机磷杀虫剂是主要中毒农药种类,中年女性服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防控重点,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药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农药中毒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系统收集浙江省2007—2016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对中毒患者所在地区、引起中毒的农药类型、中毒时间、性别和年龄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浙江省共报告农药中毒46 671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占14.9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85.09%;死亡2 735例,病死率为5.86%;2007—2016年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为6.73%,高于生产性农药中毒的0.88%(P0.05)。农药中毒高发于7—9月,共报告16 80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6.01%。报告病例数居前三的地区为杭州、台州和湖州。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病例数最多,占总中毒病例数的56.89%。中毒高发年龄为35~64岁,占51.44%;75岁~年龄组病死率最高(11.44%)。自服农药中毒病例占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77.07%,病死率为8.11%,病死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5);男性自服农药中毒病死率为9.82%,高于女性的6.59%(P0.05)。结论浙江省农药中毒以自服农药中毒为主,老年人群中毒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2006年安徽省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我省急性农药中毒情况,以拟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与降低农药中毒的发生.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选取2006年安徽省17个市农药中毒报告数据库导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2006年安徽省共报告农药中毒2 653例,死亡116例,病死率为4.37%.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分别占总中毒例数的45.08%和54.92%.中毒者平均年龄为42.0岁,15~59岁青壮年占82.25%;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占83.72%,且以敌敌畏、甲胺磷和对硫磷3类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2006-2008年农药中毒报告资料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急性农药中毒的现状,为制定控制与减少农药中毒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选取2006-2008年安徽省17个市农药中毒报告数据库导入Excel,用其筛选法进行汇总统计,再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安徽省共报告农药中毒13 101例,死亡709例,病死率为5.41%.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分别占总中毒例数的21.71%和78.29%.中毒者平均年龄为41.1岁;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类别,占73.31%.结论 我省农药中毒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应大力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职业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障条件有很大改善。但是我国的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严峻,全国每年新增尘肺病例约1万例,每年报告的职业中毒和生产性农药中毒近3万例,报告中毒死亡数约1 500例。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漏诊、漏报现象,实际职业病发生数、死亡数远大于报告数。山东省2004年职业病发病1 022例,与2003年的864例相比,增长了18·3%。现就我省监督执法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做如下分析,并就如何加强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皖西地区农药中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皖西地区2006—2016年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报告的农药中毒报告卡,对农药中毒发生概况、病例三间分布及中毒农药种类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6年皖西地区累计报告农药中毒2 993例,其中生产性中毒280例(9.36%),非生产性中毒2 713例(90.64%),年均发病率为4.63/10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1);农药中毒死亡100例,病死率为3.34%。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均以第三季度(7—9月)病例数最多,分别占78.22%和28.86%;生产性中毒病例主要分布在45~55岁组,非生产性中毒病例主要分布在35~45岁,分别占29.64%和20.94%;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病例数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33∶1和1∶1.57。中毒农药种类涉及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等7类,以有机磷中毒为主(30.84%),农药中毒病死率最高的是杀虫双(10.93%)。结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皖西地区农药中毒的主要类型,有机磷类杀虫剂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农药种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沙市农药中毒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为制定防控农药中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长沙市农药中毒报告数据.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长沙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829例,死亡273例,病死率为14.93%.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441例(占78.79%).生产性农药中毒以45~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65.7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25~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34.63%);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各年龄组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90,P=0.000),且随着年龄增大病死率呈增高趋势(χ2=63.333,P=0.000).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65~年龄组病死率最高(分别占7.69%和32.00%).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女性=10.09: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女性=1.18:1);男女之间农药中毒总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7,P=0.162).生产性农药中毒季节性明显,第三季度中毒病例最多(84.28%);各季度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09,P=0.003),结论 长沙市农药中毒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农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广泛宣传培训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加强心理干预,从而有效预防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武汉市农药中毒发生情况,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武汉市2007-2011年各区农药中毒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来武汉市共发生农药中毒2 867例,死亡106例,病死率3.70%,其中生产性中毒1 328例,占46.32%,死亡2例;非生产性中毒1 539例,占53.68%,死亡104例.生产性中毒主要集中在第3季度,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性自用和非生产性自服,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非生产性误服和自服.中毒者的平均年龄为45.86岁,30~59岁年龄组发病比例最高,占66.00%.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是杀虫剂,占68.60%,且以敌敌畏、对硫磷、甲胺磷3种高毒有机磷类为主.结论 农药中毒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应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积极加强农药中毒的预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金山区作为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的粮棉夹种地区 ,农药常年使用量较大 ,农药中毒现象比较严重 ,为全面了解金山区农村农药中毒情况 ,便于为今后开展农村农药管理和预防中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金山区 1989~ 2 0 0 0年报告的 45 9例农药中毒进行分析 ,探讨预防农村农药中毒的对策。1 资料来源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89~ 2 0 0 0年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及生产性农药中毒个案调查表。2 结果2 .1 中毒农药品种分布不论生产性农药中毒还是非生产性农药中毒 ,都是甲胺磷引起的中毒人数最多 ,分别占生产性农药中毒的 70 .97% ,非生产性农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杭州市急性农药中毒情况,以拟定有效管理措施,控制与降低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选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职业卫生子系统中杭州市2007-2008年农药中毒报告卡,并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7-2008年杭州市累计上报农药中毒总数1 742例,死亡144例,病死率8.3%;农药中毒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中毒比例的85.4%。②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女性高于男性。③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占总中毒例数的83.8%,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主。④中毒地区以郊县农村为主,占中毒病例总数的92.4%。⑤生产性农药中毒季节性明显,以第三季度最高,占69.7%。结论:杭州市郊县农村农药中毒情况严重,应积极采取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宜兴市2006—2010年急性农药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宜兴市急性农药中毒情况.方法 对急性农药中毒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急性农药中毒356例,死亡37例.生产性中毒多发于第3季度,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上的病例近85%;非生产性中毒,女性高于男性,没有明显的高发季度和年龄段.甲胺磷是引起急性农药中毒及死亡的主要农药品种.自服、个体防护不良和误服是急性农药中毒的3大原因.结论 禁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有机磷类农药、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及加强农药管理等是降低急性农药中毒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宝山区生产性农药中毒情况,以拟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与降低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收集1998~2002年宝山区农药中毒报告卡,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药中毒病例351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人数共98例,病死率为0.引起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农药为有机磷,其中又以甲胺磷中毒最多,中毒高峰期发生在7~9月.按中毒原因构成比看,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前三位原因是药物沾染衣物(63.26%)、逆风喷药(16.32%)、喷雾器滴漏(13.27%),且有94.90%中毒者未经培训,尤以个体农民居多.结论应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大力宣传和培训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加强农药中毒的抢救措施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某郊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气温资料,探讨中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高温中暑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金山区有中暑病例当月的逐日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共报告高温中暑病例155例,男女性别比为2.4∶1,平均年龄50岁。有职业和行为等详细信息的103例中暑病例中,男性中暑主要发生在工作场所(67.6%)和住所(17.6%),女性中暑地主要为住所(44.8%)和农田(24.1%);在住所发生中暑的病例中有80.8%年龄≥60岁。5年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共48 d,高温日和中暑病例均集中在7、8月份,68.8%的高温日发生中暑病例,高温日中暑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4.8%。中暑人数与高温持续天数、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均气温等气温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高温持续天数的相关系数最大(r=0.690)。结论该郊区中暑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工人、居家老年人和户外劳作的农民是防控的重点对象;中暑主要发生于高温较集中的7、8月,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尤其是持续高温期间是中暑防控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开封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及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为传染病疫情分析和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各县区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各级医疗单位50个,进行传染病漏报情况及传染病报告卡片质量调查。结果检查17种共435例传染病,全市总漏报率为9.43%,市、县、乡镇级医疗单位漏报率依次为17.01%、8.06%、0.98%。漏报病种以甲肝漏报率为最高,其次为流行性感冒、丙肝和梅毒。抽取传染病报告卡片452张,卡片填写完整率为45.13%、及时率为98.01%、准确率为86.06%、涂改率为7.52%,卡片内容与网络直报内容一致率为82.08%。结论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医生报告意识不强是造成传染病漏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严重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强化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责任,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农药中毒情况,以拟定有效管理措施,控制与降低急性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选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职业卫生子系统中杭州市14个区、县(市)2007年-2009年农药中毒报告卡,并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7年-2009年杭州市累计上报农药中毒总数2551例,死亡204例,病死率7.99%,其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2227例,占中毒比例87.29%。②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1∶0.38;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性比例1∶1.33。③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中毒例数为2127例,占总中毒例数的83.38%,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主。④中毒地区以郊县农村为主,中毒2355例,占总数的92.32%。⑤生产性农药中毒季节性明显,以三季度最高,占35.20%。结论:杭州市郊县农村农药中毒情况严重,应积极采取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