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热痹用药的体会武汉铁路中心医院(430064)刘娟痹证乃气血被病邪阻闭所致之病症。痹证的发生除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又与人体阳气先虚,腠理疏松,或阴虚内热,湿热内蕴有关。痹证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四类痹证各有特点。笔者在临床中对热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电热针治疗风寒湿痹及虚痹的疗效。方法:将电热针与毫针分别应用到30例痹证患者2个疗程中,详细观察其局部症状、VAS、血沉、CRP、抗“O”的改善情况。结果:以电热针治疗痹证及虚痹的有效率96.7%,毫针有效率80.0%。结论:电热针及毫针治疗痹证的方法可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学认为,痹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流通不畅,临床表现为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的疼痛、痠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更甚者可见关节肿大变形。方剑乔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载,在运用针灸治疗痹证方面,颇有心得,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跟师侍诊,受益匪浅,兹将方师辨证治疗痹证经验简述如下。1分型施治1.1虚痹:虚痹患者多为素体亏虚,或痹病日久,迁延  相似文献   

4.
笔者采用S-T宽谱治疗仪治疗155例痹证结果表明对痛痹,着痹,行痹,虚痹等不同的痹证均具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94.18%。平均疗程10.68天。  相似文献   

5.
对通痹活血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痹证病性为本虚标实,早期以标实为主,包括风、寒、湿、热等邪气偏盛,后期以本虚为主,包括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然经脉阻痹,气血不畅,瘀血停滞,阻滞不通为痹证的基本病机。因此,通痹活血法是各型痹证的共同治法。  相似文献   

6.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7.
朱良春教授辨治痹证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良春教授辨治痹证经验丰富,如认为顽痹及肾,治以补虚化瘀、标本兼顾;痹证症情复杂,其辨治要点是痛、肿、僵、挛;治疗用药经验是热痹寒之、须热药辅佐等。  相似文献   

8.
梁健忠 《河北中医》2001,23(9):684-685
祖国医学认为 :痹证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三气乘虚杂至而起。一般地说 ,在初起 ,或急性发作期多偏于邪实 ;病程久 ,证候呈慢性迁延者 ,多偏于正虚。偏于邪实者 ,即风寒湿痹和热痹 ;偏于正虚者 ,又称久痹 ,则属于虚痹。这两类不同的痹证 ,无论在其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等方面 ,都是不同的。兹略谈虚痹的证治如下。1 虚痹的病因病机《内经·痹论》对痹证有专篇论述 ,在谈到风、寒、湿三痹之后 ,又有筋、骨、脉、肌、皮痹的病名 ,指出 :“痹在于骨则重大 ,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 ,在于筋则屈不伸 ,在于肉则不仁 ,在于皮则寒。”[1] 又云 …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认为:痹证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乘虚杂至而起.一般地说,在初起,或急性发作期多偏于邪实;病程久,证候呈慢性迁延者,多偏于正虚.偏于邪实者,即风寒湿痹和热痹;偏于正虚者,又称久痹,则属于虚痹.这两类不同的痹证,无论在其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兹略谈虚痹的证治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医宗金鉴·痹病总括》云:“痹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痹证日久,气血亏耗,脾胃受损,肝肾两虚,筋骨失养,正虚邪恋,法当补虚.多年来,余用补法治疗50多例久治不愈的痹证,皆获良效.兹归纳为四法介绍如下,以供同仁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用黄芪治痹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波 《新中医》1997,29(4):49-50
重用黄芪治痹证袁波痹证如《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着手。然而,正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才是发生痹证的内在因素。《济生方·痹》则有明确的论述:“此病皆由于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  相似文献   

12.
杜一鹏  肖会  王兴桂 《河南中医》2011,31(4):426-426
曲直汤乃近贤张锡纯所拟,由山茱萸、知母、乳香、没药、当归、丹参组成,主治"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者"之痹证.本方非但为补偏救痹所设,实寓扶正祛邪之意.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邪实体虚型痹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痹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致残率高,临床治疗十分棘手。朱良春教授从痹证成因、病变机制、临床表现等着手,分析了痹证成因,认为应从"阳气不足、肾督亏虚"的角度认识和诊治痹证。提出治痹"重温阳、壮肾督"的观点,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痹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疫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特征。临床有风痹、寒痹、湿痹、热痹之分,治疗亦各异。但不论何型痹证,都是由于正气先虚,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不同的只是有所偏胜而已。因而作者通过临床,逐步筛选,自拟了一首治疗各型痹证的通用方,辨证加减运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1病因病机《素问·痹证》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前者指出痹证的病因,后者则为痹证的性质。老年痹证,发病时间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久病入络,久病多虚,临证较典型的行痹、痛痹、着痹少见,...  相似文献   

16.
俞慎初教授临证治疗痹证经验丰富,认为痹证之病总属本虚标实。正虚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而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闭,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是各类痹证的共同病机。在痹证的治疗上,俞教授重视“通则不痛”,常用宣痹通络之法,以经验方蠲痹四藤汤随证加减,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痹证是临床顽病,害人尤甚。皮痹为五体痹之一,中医药对此具有独特优势。李艳主任认为皮痹发病内因在于正气亏虚,外因在于风寒湿邪。病理产物为痰、瘀,早期以痰为主,晚期以瘀为甚。  相似文献   

18.
刘卫 《光明中医》2008,23(10):1626-1627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祖国医学将其归属痹证范畴,临床上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瘀血阻络痹、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型。目前西医西药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RA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痹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以肢体肿胀疼痛、重着麻木,甚则变形、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脏腑。痹证之名始于《内经》,《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和《灵枢·周痹》对痹证进行了专门的论述.除了风寒湿痹,还提出了“热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奠定了中医痹证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证的理论和辨证施治进行了不断的完善。本文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痹证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挑可以改善机体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黄苠桂枝五物汤为治疗血痹名方,益气和营,通阳行痹,被称为“痹证属虚者之总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挑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肩周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