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枢突触传递是当今神经生物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由于中枢结构与功能极其复杂,突触传递的许多基本问题仍未研究清楚。因此,建立中枢突触传递的实验模型,对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结构,以及递质对中枢神经元与突触的效应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蟾蜍脊髓诱发电位的研究中,刺激腓肠肌与胫前肌向心神经在腰膨大部位出现恒定的电反应,即兴奋性突触电位。该突触的突触前成分是肌向心神经纤维;突触后成分是运动神经元向背侧延伸的树突。两者可能在背柱形成突触,为运动神经元的背侧树突突触(Dorsal dendritic synapse)。这一判断支持和补充了Brookhart及Szekely的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对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诱发电位的改变及高压氧 (HBO)对其影响。方法 将 3 2只实验兔放入加压舱中 ,于 5min内用压缩空气加压至 0 .6MPa,停留 60 min ,然后于 3~ 5m in内减至常压。分别于进舱前、出舱后 3 h和 3 d,进行脊髓诱发电位检查。 HBO组 :出舱后 1 h至 3 d,每天接受HBO治疗 1次 (0 .2 5MPa) ;常氧高压氮组 :出舱后 1 h至 3 d,每天暴露常氧高压氮 1次 (0 .2 5MPa) ;对照组 :出舱 1 h至 3 d,每天暴露舱内常压空气 1次。结果  (1 )三组家兔减压后 3 h脊髓诱发电位 N2 1潜伏期均较进舱前延长 (P<0 .0 1 )、波幅有降低趋势 (P<0 .0 5) ;(2 ) HBO和常氧高压氮可使 N2 1潜伏期缩短 (P<0 .0 1 ) ,波幅增高 (P<0 .0 5)。结论  (1 )快速减压可造成家兔减压病脊髓损伤 ,表现脊髓诱发电位 N2 1改变 ;(2 ) HBO和常氧高压氮对减压病脊髓损伤均有治疗作用 ,但 HBO疗效优于常氧高压氮  相似文献   

4.
据我们所知,只有Stohr报导了两例脊髓空洞症患者的颈髓诱发电位。我们系统地观察了26例脊髓空洞症患者的颈髓诱发电位,总结症状、体征与电位的关系,探讨诱发电位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意义。我们发现:(1)患者的颈髓诱发电位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2)从颈后部皮肤表面记录诱发电位有很大的优越性,波形清楚,容易识别,重演性好,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作者在一九八三年四月召开的全国神经外科专业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5.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疾患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患者用Frankel分级判断脊髓功能,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术前检查、术中监护以及术后疗效评估,并分析应有和不同标准的监测结果 。结果 (1)皮层体感诱发电位Ⅰ型表现者全部为FrankeA级;Ⅱ型主要为B、C级;Ⅲ型主要为C、D级;Ⅳ型主要为D、E级。(2)Ⅰ-Ⅳ型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表现者临床疗效分别为0、54.2%、82.8%、84.2%。(3)行椎体肿瘤切除、椎管内肿瘤切除、脊柱侧凸凹侧撑开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时最易引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变化。(4)应用不同标准行术中监测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5.6%、93.3%,误诊率分别为14.4%、6.7%,漏诊率均为0。结论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与Frankel分级、临床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灵敏度高,可及时反映出脊髓功能的变化,提高了脊髓手术的安全性;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常因病情、部位及操作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选用Wistar雌性大白鼠40只,用脊髓挤压致伤钩在T_(13)段将脊髓致伤。致伤力量68g,持续时间30s,造成中心性脊髓出血水肿,经观察动物的神经功能障碍为部分性可逆性损伤。然后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主干,用铂金丝电极置于T_(12)段皮下棘突间记录脊髓诱发电位,电子计算机迭加258~516。治疗组伤后1和4h分  相似文献   

7.
不同致伤力对脊髓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使用不同致伤力造成大鼠急性脊髓损伤,观察不同致伤力对脊髓诱发电位(SCE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6g致伤力量致伤后立即可见SCEP的N_1、P_2波幅值明显减弱,34、68、118g致伤力量致伤后N_1、P_2立即消失。168致伤力伤后4周其N_1、P_2波和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可恢复到伤前水平,34g致伤力可大部分恢复,68、118g致伤力则恢复较差。结论是致伤力越小,SCEP和动物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反之,动物运动功能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实验性脊髓急性创伤后动态MR表现和运动诱发电位评分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3只家兔建立脊髓液压损伤模型,其中对照组5只,脊髓按不同损伤程度分A、B两纽,各9只.于伤后24h、72h、7d行MRI与运动诱发电位评分。结果:脊髓损伤A组创后24h出现高低混杂信号.MEP未引出且随时间延睫未见恢复;72h出现血肿信号特征.7d创区大部分坏死信号.其功能未见恢复。损伤B组24h见点状水肿信号.MEP潜伏期明显延长.72h-7d范围扩大,MEP表现山脊髓功能部分恢复。结论:脊髓功能的MEP评判准确地提供了量化标准。高场MRI发现72h表现出脊髓血肿的信号提示脊髓功能缺失严重,而72h的点状高信号提示脊髓不完全损伤.并可有恢复。  相似文献   

9.
体感皮层诱发电位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监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CEP)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监护作用。方法采用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SCEPP1波下降30%组、50%持续5分钟组、50%持续10分钟组。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生化指标测定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研究SCEP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监护的可靠性。结果SCEPP1波幅随脊柱撑开程度增加而下降,动物后肢运动功能障碍率明显增大,50%组可见脊髓内血管痉挛,狭窄及破裂出血。结论(1)SCEP的P1、N1波幅变化较其潜伏期的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脊髓功能的改变。(2)P1波幅下降30%无脊髓功能损害。(3)P1波幅下降50%,5分钟内除掉撑开作用,所产生的轻度脊髓功能障碍可在短期内恢复;如撑开时间超过5分钟,将产生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大鼠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与电刺激MEP信号的正常值,比较两者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Mag 2型磁刺激仪和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在T<,12>硬膜外和双侧前肢伸肌和后肢腓肠肌记录的MEP变化特征.结果 磁刺激ScMEP先正后负,以P<,1>和N<,1>波最显著,波形不够稳定,个体间差异较大,随着刺激强度增大,MEP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近阈值电刺激MEP与相应的超强磁刺激MEP潜伏期相近,波幅也相差不大.结论 采用单次磁或电震刺激MEP仍能客观反映脊髓运动传导束的功能状态,电和磁刺激MEP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源成份,可以作为临床与动物实验比较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在大鼠脊髓轻度冲击伤中的变化,评价其在预防此类医源性脊髓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SD大鼠24只,体重(340±28)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损伤组用改良重物坠击法制成C6节段脊髓轻度冲击伤模型,对照组仅行C6节段硬脊膜显露不做冲击.两组实验过程中均实施SEP监测,分别对两组和造模前后的SEP波形、幅值和潜伏期观察比较,并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对照组SEP波形、幅值和潜伏期未出现显著变化;损伤组SEP在脊髓冲击性损伤后波形和幅值发生显著变化,由损伤前的(1.3±0.7)μV降为(0.5±0.4)μV(P<0.05),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前(11.1±2.1)ms:损伤后(10.7±1.3)ms(P>0.05)].该异常变化仅短暂出现在损伤后(5.7±3.2)min,持续(7.1±3.3)min.组织学观察发现,损伤后脊髓内散在灶状出血,而对照组未见组织学异常.结论 脊髓轻度冲击伤可引起SEP短暂异常,术者应密切注意术中SEP变化.术中SEP突然异常可能与手术操作中冲击和震荡所致脊髓损伤有关,应该考虑及时使用预防性脊髓保护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EP)during an mild impact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80 as to evaluate its potential value in prevention of such iatrogenic damage. Methods Twenty-four SD rats weighing(340±28)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e,sham control group(only exposure without impact at C6)and injury group(mild impact spihal cord injury at C6).SEP wss recorded in both groups.The changes of SEP in waveform,amplitude and latenc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and between operations.The gross dissection and histologic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after surgery for comparative study. Results SEP waveforms,amplitude and latency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ham control group.In contrast,the SEP waveform and amplitude animals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injury group after impact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he amplitude was decreased from pre-injury(1.3±0.7)μV to post-injury(0.5±0.4)μV(P<0.05),while the latenc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11.1±2.1)ms pre-injury and(10.7±1.3)ms post-injury(P>0.05).However,this abnormal change appeared in a temporary period at(5.7±3.2)minutes after impact and lasted for about(7.1±3.3)minutes.Diffused hemorrhagic nidus could be seen in the injured cord,which was not found in the sham control group. Condusions Mild impact spinal cord injury may induce transient abnormalities of SEP in waveform and amplitude,which requires careful monitoring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sudden change in SEP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mpact and vibration damage to the spinal cord,suggesting timely use of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spinal cord.  相似文献   

12.
对收治的脊髓损伤典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作者经治的脊髓损伤的漏诊、误诊或延期诊断病例,绝大部分存在隐匿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性质,以便加以保护,促进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再原位吻合,于术后不同时间取L_4~L_6节段脊髓,作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和Hoechst33258染色,光镜下分别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形态学变化特征;作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光镜下,右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尼氏体和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电镜下,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分割成凋亡小体,然后裂解,细胞体消失;而左侧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均一、无变化。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死亡,死亡性质是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沈强  朱玲  白雪  于绍斌  刘凤欣 《武警医学》2019,30(12):1051-1053
 目的 综合分析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术前、术中、术后时限及波幅的改变,评估与分析脊柱脊髓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50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检测,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结果 SEP术中左下肢、右下肢潜伏期均较术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下肢、右下肢波幅术中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潜伏期左下肢、右下肢均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左下肢、右下肢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脊髓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神经功能状态,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成年猴脊髓半切后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s)与后肢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雄性成年恒河猴2只,半切右侧脊髓L1节段,5个月后分别于左侧和右侧T11节段行第二次脊髓半切。分别于两次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后肢T-SEPs及肌力的变化。结果:首次脊髓半切致动物右后肢完全瘫痪,右侧T-SEPs消失,左侧的潜伏期(PL)延长、波幅降低,随瘫肢肌力的恢复,右侧T-SEPs重新出现与左侧T-SEPs同时改善。左侧二次脊髓半切后双后肢完全瘫痪,双侧T-SEPs消失;右侧二次半切后仅出现双后肢肌力轻度减退,伴右侧T-SEPs再度消失,左侧PL延长,波幅度低,统计分析示PL、峰峰值与肌力变化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成年猴脊髓半切后T-SEPs变化与后肢运动功能密切相关,为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一项间接、客观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1964年G(?)tze、1970年Bumm及1975年Salamy等用旋转刺激和1974年Molinaro等用电流刺激显示出前庭诱发电位.临床上不可能用电流选择性地刺激第8颅神经的前庭支,因此作者认为用反复的角加速度刺激前庭器官,并记录其诱发电位是适宜的.1964年Jung和Kornhuber认为前庭对角加  相似文献   

17.
脊柱脊髓火器伤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脊髓肿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一般讲),良性肿瘤疗效尚满意,如果延迟诊断或误诊,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造成残废或危及生命。现将我院在诊治脊髓肿瘤中遇到误诊和治疗不当的病例,提出讨论,以资借鉴。 1.脊髓多形性胶性母细胞瘤并有脑内移植,诊断为坏死性脊髓炎和脊髓蛛网膜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蟾蜍心脏高钾血症和氯化钙解救动物模型,观察血钾升高及氯化钙解救对蟾蜍Ⅱ导联心电图(ECGⅡ)的影响。方法蟾蜍50只,雌雄不拘,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5)。实验组经腹壁静脉注射0.2%氯化钾0.3ml,2min后经腹壁静脉注射1%氯化钙0.2ml,对照组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ECGⅡ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注射0.2%氯化钾后ECG立即显示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变低,T波高尖(P<0.05),注射1%氯化钙解救后心率、P-R间期、QRS波群及T波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经腹壁静脉给药建立蟾蜍高钾血症能够模拟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并能用氯化钙成功解救。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宜在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独立分量分析提取兔体感诱发电位。方法麻醉兔,以0.5Hz频率刺激兔下肢隐神经,3764Hz采样率收集兔头皮电位。建立连续刺激同一采集点,采集3次混合背景噪声的信号,构建独立分量分析模型,用独立分量分析技术分解信号。结果获得了独立的体感诱发电位成分。结论连续延迟的信号源模型适合脑诱发电位,独立分量分析技术可以提取出诱发电位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