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洞庭湖频繁接触疫水渔民的免疫状态及其与感染度和肝病变程度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询检、粪检、肝B超、流式细胞术(FCM)、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血吸虫感染度、肝脾病变程度和血中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及抗体水平等指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与非疫区人群比较,疫区渔民人群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显著降低,而且粪检阳性患者均随血吸虫感染度增高和肝脾病变加重而更为突出。相反,疫区渔民血清总IgM抗体和特异性IgG水平增高,并随感染度增加或肝脾病变加重而更为明显。血清总IgA水平在肝脾病变严重的人群中有显著增高。总IgG水平仅粪检阳性者有增高现象。 结论 长期作业于洞庭湖的血吸虫感染渔民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体液免疫亢进,这种免疫失调程度与其感染度和肝脾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感染情况与肝脾状况,探讨超声显像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Kato-Katz法和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对一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454名5~65岁居民进行病原学与肝脾超声显像检查。结果粪虫卵阳性率为9.38%,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人群感染度(EPG)为5.70,男女差异有显著性。农民和学生的粪虫卵阳性率和EPG最高。肝实质级以上比例男性为10.66%,女性为8.10%,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肝实质异常比例随年龄而升高。粪虫卵阳性者肝实质异常级以上比例为23.81%,粪虫卵阴性者为8.13%,粪虫卵阳性者显著高于粪虫卵阴性者。结论超声显像检查可评估血吸虫病病情,提高居民的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平行检测居民血清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IGFA、ELISA和IHA平行检测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血清、健康人群及其它3种寄生虫感染人群血清、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IGFA、ELISA和IHA检测100例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血清的敏感性均为96.0%;检测188例健康人群及其它3种寄生虫感染人群血清的特异性分别为98.9%、96.8%和97.3%;平行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35%(102/1091)、11.54%(125/1083)和11.00%(120/1091),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IGFA、ELISA和IH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平行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蛔虫感染调查中粪检与驱虫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西省南昌县塘南乡张溪村为试点,采用Kato Katz法粪检,双羟萘噻嘧啶化疗驱虫后收集虫体,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1 019名村民,人群实际蛔虫感染率为30.23%,其中粪检阳性率为20.41%,淘虫阳性率为23.75%。淘虫阳性感染者平均虫荷2.64条,虫荷数高的感染者所占比例较低。感染者虫荷数越多,检出虫卵的概率越高,当感染者寄生7条以上蛔虫,虫卵检出率为100%。粪检虫卵假阴性者中,感染雄虫者占61.00%,感染雌虫幼虫并有或无雄虫者占7.00%,感染成熟雌虫者占32.00%。人群粪检虫卵漏检率为32.47%。其中,因不排虫卵(生物学)漏检率为22.08%,Kato Katz法(方法学)漏检率为10.39%。结论人群蛔虫感染调查中粪检阳性率较实际感染率偏低,粪检虫卵检出率与感染虫荷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于传播季节观察经常接触疫水人群口服蒿甲醚预防感染血吸虫的效果。方法 :选择 5岁 - 60岁的村民 789人 ,随机配对分为蒿甲醚组 ( 395人 )和对照组 ( 394人 )。预防前 1个月 ,两组人群粪检 ,其血吸虫感染率各为 2 9.5%和 2 9.2 % ,随即用吡喹酮治疗 ,虫卵阳性者 1次顿服 50 mg/ kg,虫卵阴性者顿服 4 0 mg/ kg。蒿甲醚组人群于 6月上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口服第 1剂蒿甲醚6mg/ kg,以后每半个月服药 1次 ,共计 9次。对照组人群在上述时间内服安慰剂。两组人群于末次服药后 1个月作粪检 ,评价预防效果。结果 :蒿甲醚组和对照组完成 9次服药和作粪检的分别为 2 90人和 30 5人 ,虫卵阳性率则各为 1.7%和 2 6.9% ,两者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口服蒿甲醚可保护人群 ,防止重复感染 ,降低人群的血吸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于传播季节观察经常接触疫水人群口服蒿甲醚预防感染血吸虫的效果。方法 :选择 5岁 - 60岁的村民 789人 ,随机配对分为蒿甲醚组 ( 395人 )和对照组 ( 394人 )。预防前 1个月 ,两组人群粪检 ,其血吸虫感染率各为 2 9.5%和 2 9.2 % ,随即用吡喹酮治疗 ,虫卵阳性者 1次顿服 50 mg/ kg,虫卵阴性者顿服 4 0 mg/ kg。蒿甲醚组人群于 6月上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口服第 1剂蒿甲醚 6mg/ kg,以后每半个月服药 1次 ,共计 9次。对照组人群在上述时间内服安慰剂。两组人群于末次服药后 1个月作粪检 ,评价预防效果。结果 :蒿甲醚组和对照组完成 9次服药和作粪检的分别为 2 90人和 30 5人 ,虫卵阳性率则各为 1.7%和 2 6.9% ,两者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口服蒿甲醚可保护人群 ,防止重复感染 ,降低人群的血吸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口服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感染优化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青蒿琥酯现场应用预防血吸虫感染方案 ,选择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江滩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 ,将人群分为短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 <1个月 ) ,中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为 2~ 3个月 )和长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为整个感染季节 ) ,分别施以不同服药方案。3类人群按随机原则分别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预防服药前 1个月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粪检及吡喹酮 (PQT) 4 0 m g/kg顿服普治 ,各组人群均于末次服药后 1个月作粪检 ,评价预防效果。结果显示 ,短期、中期和长期接触疫水人群中 ,口服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率分别为 0 (0 /2 10 )、0 (0 /311)和 0 .48% (1/2 0 9) ;对照组粪检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 (13/2 0 8)、5 .45 % (17/312 )和 8.7% (18/2 0 7) ,3类人群的预防保护率分别为 10 0 %、10 0 %和 94.48%。研究表明 ,在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而实施不同服药方案可起到较好的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且可避免药物的浪费 ,有利于该药的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东洞庭湖流动渔船民的血吸虫病化疗效果。方法对东洞庭湖流动渔船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开展春秋季两次化疗,采用吡喹酮40 mg/kg体重顿服疗法给药,每年休渔期(4月1日~6月30日)对6~65岁水上流动渔船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查病(IHA法),≥1:10判定为阳性,血检阳性者孵化法粪检。结果 2011~2015年连续五年的纵向检测结果显示,东洞庭湖流动渔船民化疗覆盖率逐年上升,人群血吸虫血检阳性率与粪检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化疗措施可以降低东洞庭湖渔船民的感染率,可将病情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但化疗措施仍无法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也不能防止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ELISA在血吸虫病低流行状态下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于2008年和2010年同时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IHA和ELISA平行检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新华村728人和799人,并以三送二十七检Kato-Katz法结果为金标准对免疫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2008年和2010年人群Kato-Katz法、IHA和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0.3%(75/728)和3.8%(30/799)、40.0%(291/728)和31.5%(252/799)、40.1%(292/728)和40.1%(320/799),其中Kato-Katz法(χ2=26.92,P<0.05)和IHA阳性率(χ2=11.82,P<0.05)年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HA、ELISA的诊断结果与粪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均低于0.2(均P<0.01)。IHA或ELISA筛查阳性者再以Kato-Katz’s法确诊,结果表明粪检阳性检出率与送粪次数和检查片数呈正相关(rIHA2008=0.922,rELISA2008=0.908,rIHA2010=0.749,rELISA2010=0.798;均P<0.05)。IHA和ELISA阴性的粪检阳性者主要为低感染度患者,每克粪虫卵数(EPG)≤40时,IHA抗体阳性率为66.1%(39/59)~87.0%(20/23),ELISA抗体阳性率为62.7%(37/59)~100%(23/23);EPG>40时,ELISA均为阳性,但IHA仍有呈阴性者。结论为提高血吸虫病低流行状态下IHA和ELISA的诊断能力,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建议人群化疗对象的确定采用血检过筛后Kato-Katz粪检,由常规的"一送三检"改为"一送九检"。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对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3个国家监测点(新洲村、七里村和杨家湾村)进行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常住居民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为10.06%(307/3 053)、粪检(Kato?鄄Katz法)阳性率为0.13%(4/3 053);流动人群IHA阳性率为10.80%(7/65),粪检阳性率为0(0/7)。家畜粪检未发现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流动渔民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洞庭湖区水上流动渔民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东洞庭湖区随机抽查275例水上流动渔民,进行基本资料调查及粪检,同时在所调查人群中随机抽取129例进行B超检查,所得结果与2001年所调查的同一目标人群资料进行比较,以评估当前流动渔民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结果本次调查水上流动渔民血吸虫感染率为40.4%,标化后为53.8%,几何均数感染度为17.4±4.4,两者均低于2001年调查结果。B超显示肝脾受损仍然严重,其中肝脏声像呈网状结构的占58.1%(75/129),肝实质纤维化分级达到Ⅱ级以上的为58.9%(76/129),脾肿大率为50.4%(65/129),均高于2001年调查结果(P均0.01);但肝肿大率38.0%(49/129)及门静脉内径增大率10.1%(13/129)低于2001年调查结果(P均0.05)。同时B超结果显示肝实质受损男性仍然高于女性(P0.01)。结论水上流动渔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与2001年相比虽然有所下降,但感染率及感染度仍然较高,且肝脾损伤仍然严重。渔民仍然是重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要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test, IHA)对洞庭湖区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效能,为完善渔船民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2019年在洞庭湖区渔船民集散地血吸虫病检测点对渔船民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其中2014—2016年同时采用IHA法和改良加藤法或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检测;2017—2019年先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采用改良加藤法或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以2014—2016年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IHA法检测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不同特征及年份渔船民血清学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4—2019年在洞庭湖区渔船民集散地共设立了306个血吸虫病检测点,累计筛查渔船民143 360人·次。2014—2016年IHA法检测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69.9%、97.3%和96.1%([χ2] = 74.6,P < 0.05),特异度分别为70.9%、74.5%和71.9%([χ2] = 29.4,P < 0.05)。2014—2019年,渔船民血检阳性率从30.3%降至1.8%,总体呈下降趋势(Z = 1 552.4,P < 0.05);男性、45~< 60岁组、专业渔民及船民血检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  2014—2019年洞庭湖区渔船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IHA法用于该地区渔船民血吸虫病筛查的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行政村 ,对人、畜进行血吸虫粪检查病 ,用Epi info软件对 3次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次抽样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 13 .5 4%、7.19%、4.77% ,病人感染度 (EPG) 1989、1995和 2 0 0 1年算术均数分别为 5 1.97、3 6.85、3 4.5 3 ,人群感染度 (EPG)算术均数分别为 7.0 4、2 .65、1.65 ,耕牛感染率分别为 18.71%、14 .98%、9.80 % ,均呈下降趋势。按年龄分组 ,5 0~ 60岁组病人感染度、人群感染度下降幅度最小 ,且 2 0 0 1年该组病人感染度和人群感染度在各年龄组中最大 ,感染率也较高。各职业中农民、渔民、船民感染率高 ,感染度大 ,且渔民中的病人感染度呈上升趋势。丘陵地区居民感染率 1995年、2 0 0 1年和 1989年相比均上升 ,耕牛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结论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高年龄组居民、农民、渔民、船民血吸虫感染仍较严重。丘陵地带的疫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HA法在湖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确定化疗对象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洞庭湖沿岸疫情基本一致的流行村6个,居民感染率均在10%~15%之间。每年对其一半人群采用IHA法过筛,抗体滴度在1: 10及以上者作为化疗对象,同时用Kato-Katz粪检法考核化疗效果。结果IHA法阳性者包括了90.7%~96.1%的Kato-Katz粪检阳性者在内。1997、1998年IHA和粪检都为阳性的人群,1999年粪检阴转率为80.5%和77.7%。IHA和粪检均为阴性的人群,粪检考核阴性率仍保持96.4%到 98. 3%。单就1997年粪检阳性者而言,1909年粪检阴转率为 74. 4%。结论在湖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采用IHA确定化疗对象,可将90%以上的粪检阳性对象和粪检查不出的大量血吸虫病人包括在内,其阳性和阴性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病肝、脾B超指标间以及与感染次数、感染时间和每克粪便平均虫卵数 (EPG )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肝、脾B超指标间及其与感染次数、感染时间和EPG的相关性 ,用冗余度分析方法分析肝、脾变异中有多少比例互为相关。 结果 男、女无既往感染组和既往感染组的第 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2、0.5483和 0.5800、0. 4220 (P值均 <0.01) ;男、女粪检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第 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6063、0.5215和 0.6595、0.3849(P值均 <0. 01) ;男、女无既往感染组肝B超指标变异分别有 43.5 %和 17.5 %与脾B超指标变异有关 ,而既往感染组分别为 22.1%和 11.4%。而在男、女粪检阴性组分别为 26.8%和 16.8% ,粪检阳性组分别为 2 7.6%和 10.7% ;既往感染组 ,感染次数、调查时距首次感染时间和粪检阳性者的EPG与肝、脾B超指标的典型变量均无相关性 (P >0.05 )。 结论 日本血吸虫病肝、脾B超指标间具有典型相关关系 ,且男性的相关性大于女性 ;在既往感染者中感染次数、调查时距首次感染时间和粪检阳性者EPG与肝、脾B超指标的典型变量间均未发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目平湖地区五一村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洞庭湖洲垸亚型流行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0年五一村血吸虫病情、螺情、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实施的各种防治措施等资料,分析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指标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五一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11.44%降至2010年的1.12%,其中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职业以渔民感染率最高。9年间耕牛粪检阳性率维持在10%左右。垸外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由2003年秋季最高的10.49只/0.1 m2降至2010年秋季的0.68只/0.1 m2。2003年垸外春季感染螺平均密度高达0.026只/0.1 m2,2006年以后再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大幅度下降,耕牛和渔民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建设渔船民无害化公厕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2008~2010年对渔船民及其集散地分别采用:IHA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用尼龙绢集卵孵化进行病情调查;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比较公厕实施前后螺情指标和病情指标的变化.结果 公厕实施2年后,2010年集散地钉螺感染率由实施前(2008年)的1.05%降至0.30...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试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纵向观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采取每年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的防治策略。此外,在 1996 年血吸虫病易感季节,成年男性加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青蒿琥酯。结果: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分别从 1992 年的 26.0% 和 1.92 下降到 1994 年的 10.7% 和 0.55;居民肝、脾肿大,肝实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1995 年夏季试区遭受洪水灾害,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又上升至18.4%和 1.04;1996 年由于上述防治策略的继续实施及易感季节高危人群口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青蒿琥酯,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又下降至5.0% 和0.25。结论:每年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与高危人群口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是控制湖区血吸虫病的一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8 villages endemic with S. japonicum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from 1998 to 2000 to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in preventing schistosome infection and related morbidity under three chemotherapy schemes: (1) 'clue' chemotherapy, consisting of treatment to those with contact with infected water and/or symptoms of infection; (2) 'mass' chemotherapy-treatment to all the villagers except those not able to take praziquantel; and (3) 'screen' chemotherapy-treatment prescribed to the stool egg positive cases after Kato-Katz examination. An itemized cost menu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cost incurred to each sche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ealth care provider. The numbers of cases prevented by chemotherapy schemes were estimated through standardized attributable fractions of the outcomes to absence of chemotherapy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were calculated using weighted ranks of unit costs of the four outcome measurements: the costs per case with infection, liver and spleen abnormality (as determined by ultrasonography) prevented and 1% reduction in intensity of infection (as estimated by egg per gram feces, EPG) after the two years of intervention. Sensitivity of total cost to changes in the costs of personnel, praziquantel and other key factors were analyz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ll the three schem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of infection, but the overall effects on liver and spleen morbidity of the residents varied between schemes. Mass chemotherapy achieved the best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with unit costs of preventing cases of infection, liver and spleen abnormality and 1% reduction of EPG being RMB yuan 161.2, 99.8, 219.3 and 176.3, respectively. However, clue and screen chemotherapy scheme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prevention of liver damages in the villagers. The unit costs per case prevented for the outcomes were RMB yuan 140.2, 602.7 and 169.3, respectively for clue chemotherapy, while RMB yuan 190.0, 448.4 and 145.0 respectively for screen chemotherapy.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mass chemotherapy should still be the choice of preference in areas where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and frequencies of contact with infested water by residents are high, particularly if the drug cost could be further reduced. Clue chemotherapy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to mass chemotherapy, especially when the frequency of water contact is not as high as 80% recorded in our study. Screen chemotherapy is the least favored option in the hyperendemic area of Hu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