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全身性的感染 ,其嗜肝性已被肯定。关于在宿主的其他组织及细胞中存在的状态 ,正为广大丙肝研究者密切关注。本文作者曾经报道过Ib型丙肝病毒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感染状态及其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1] ,又进一步在慢性丙肝患者的PBMC中用RT PCR方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CV感染存在的状态 ,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试剂 淋巴细胞分离液 (上海生化试剂二厂 ) ;细胞总RNA提取试剂 ;(上海华顺生物试剂公司 ) ;HCVRNART PCR试剂盒 (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 ;鼠抗人HCVRNAMcAb(Vi roStat,USA .) ;兔抗鼠IgG  相似文献   

2.
筛选抗HBV药物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 (HBV)宿主范围狭小 ,主要对人类和黑猩猩易感 ,因而为抗HBV药物筛选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探索建立了一种利用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进行体外培养来筛选抗HBV药物的新系统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病例 :选自 1996年本科收治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共 2 0例。PBMC分离与培养 :无菌抽取病人外周静脉血 10ml,常规法分离并培养PBMC ,连续培养 3天 ,分别收集培养上清及细胞 ,- 2 0℃保存备检。药物 :试验药物为磷甲酸钠 (PFA)、阿昔洛韦、肝炎灵注射液、注射用蜂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不仅可以感染肝细胞,也可以侵入肝外多种组织和器官,尤其其嗜淋巴细胞性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证明,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既有HCVRNA正链存在,也有负链存在,表明HCV可在PBMC中复制。PBMC?..  相似文献   

4.
PG基因是Bcl 2家族中一员 ,与Bcl 2家族的广泛氨基酸同源性主要表现在高度保守的BH1和BH2 结构域。APG过表达能够对抗Bcl 2抑制细胞凋亡的活性 ,在促凋亡因素的刺激下Bcl 2 /APG的比值将决定细胞的生与死。本研究旨在研究APG基因转染HCC 92 0 4细胞能否诱导该细胞发生凋亡 ,从而探讨APG基因成为肿瘤基因治疗靶基因的潜在可能性。1 材料与方法1 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为启东肝癌研究所建立。在 5 0ml/L胎牛血清的Eagle’s培养液中培养 ,HCC 92 0 4细胞系的p5 3基因…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粘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 (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HCC)为研究对象 ,用微管吸吮技术 (Micropipetteaspirationtechnique)研究了长春花碱 (Vinblastine ,VBL)和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D ,CD)对两种细胞粘弹性的影响 ,从细胞骨架角度阐明肝癌细胞粘弹性改变的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样本的制备  肝细胞由正常肝组织经 0 .0 5%胶原蛋白酶Ⅳ (Sigma)消化后用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制得[1] ,HCC细胞经人肝癌细胞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对单个核细胞感染在HCV感染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HCV高度变异区(HVR)基因的体外扩增后产物的直接测序,比较慢性丙型肝炎和接受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肝脏相关的单个核细胞(LAMC)和肝脏中HCV准种(quasispecies)的分布。结果(1)3例肝移植和5例慢性肝炎患者PBMC中的主要HCV准种不同于肝脏中的HCV;(2)3例患者的PBMC和LAMC中HVR有不同的基因替代;(3)HVR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主要位于E2基因的前50个氨基酸内。结论(1)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是由于HCV的感染所致;(2)HCV准种在肝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中的分隔性分布可能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的影响,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NISH)和链酶亲和素-生物素(SABC)法分别检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RNA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8例(40.0%)HCV患者的PBMC中的HCV-RNA呈阳性结果。HCV-RNA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主要位于胞浆中。HCV-RNA阳  相似文献   

8.
Th1/Th2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工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2.3%~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69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重症乙肝17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DNA存在状态。结果显示,PBMC中HBV-DNA总阳性率为46%,而各型乙肝间PBMC中HB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HBV对PBMC的感染,似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干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 (HBV)持续感染的机理很复杂 ,其中 ,高病毒量所致的外周免疫耐受可能为其原因之一。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 ,在体内或体外均能显著抑制HBV复制。为了探讨拉米夫定治疗通过快速降低HBVDNA量是否会引起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某些免疫指标的改变 ,我们动态监测了 2 6例接受拉米夫定 (lamivudine)治疗的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经重组核心抗原(rHBcAg)刺激诱导培养后其上清中γ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含量。一、对象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6例…  相似文献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机理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密切,乙肝病毒(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并可隐藏HBV,造成复发,因此PBMC内HBV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血清学方法不能直接判断PBMC感染HBV,我们...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s,PBMC)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的存在及存在形式。方法: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及PBMC中的HCV。结果:在70例抗HCV及血浆HCVRNA阳性的患者中有21例(30%)的患者其PBMC内存在HCVRNA正链,仅1例存在HCVRNA负链。在54例抗HCV阳性、血浆HCVRNA阴性的患者中,仅有2例(3.7%)检出HCVRNA正链,未检出HCVRNA负链,这2例患者均为干扰素治疗3~6个月的病人。结论:PBMC可作为肝外病毒复制场所。对慢性HCV感染者来说,3~6个月的干扰素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够的,HCV在PBMC内的存在可能是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C33c抗原及核心抗原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V两种抗原及HBxAg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定位及分布。结果:HCVC33c抗原位于癌细胞或肝细胞的胞浆内;HCV核心抗原在癌组织主要呈核阳性,在癌旁肝以胞浆阳性为主。HCVC33c抗原在癌组织及癌旁肝的阳性率分别为60%(21/35)及100%(21/21),HCV核心抗原在上述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7.8%(29/33)及61.9%(13/21);HBxAg在两种组织中检出率分别为74.3%(26/35)及76.2%(16/21).C33c及HBxAg双阳性分别为48.6%(17/35)及76.2%(16/21).结论:除HBV感染外,HCV感染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冰冻切片粘附结合实验法和MTT法,观察白血病患者尤其是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粘附小鼠MLN高内皮小静脉(HEV)的活性变化及患者骨髓班单个核细胞(BMMC)体外粘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SC)的活性变化.结果:1.B—ALL,患者PBMC粘附HEV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低于正常组;2.经抗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一1(LFA—1)单克隆抗体(McAb)封闭后,B—ALL患者PBMC对HEV的粘附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PBMC经同样处理组及自身PBMC末处理组。抗LFA一1McAab封闭也能使正常对照PBMC粘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下降;3.各型ALL患者BMMC与患者骨成SC的粘附率低于正常对照,各型患者组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 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methotrexate ,HDMTX)与吡喃阿霉素 (Pirarubicin ,THP)、长春新碱 (Vincristine ,VCR)、环磷酰胺 (Cytoxanendoxan ,CTX)、强的松 (Prednison ,Pred)组成联合化疗方案HDMTX +CTOP(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 )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淋 ) 3 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3 2例住院病人 ,均符合急淋诊断标准[1] 。…  相似文献   

16.
陈斌  何国产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239-239,F003
人巨细胞病毒 (human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综合征。HCMV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等多种方式传播 ,而以往报告多集中于围产期感染。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 ,HCMV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因素 ,因此 ,国际上认为HCMV的性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1] 。本文报道从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2月应用ELISA法检测 4 6 1例性病患者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IgM(HCMV -IgM)情况 ,旨在探讨HCMV性传播途径的感染率。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性病患者血清主要取自浙江省…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对T细胞亚群的侵犯及对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克隆抗体补体溶解法分离T4、T8细胞亚群,PCR检测65例各型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和PBMCs中的HBV DNA,结合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探讨HBV侵犯免疫细胞对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MCs中HBV DNA阳性24例(24/64,36.92%),不同类型乙肝患者阳性率差异较大;T4、T8细胞亚群中HBV DNA阳性分别为16例和21例,HBV DNA阳性组IL2R表达明显降低,抑制细胞功能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套式PCR检测38例急性丙肝炎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RNA《结果:74例丙型肝炎血清HCVRNA阳性68例,PBMC阳性44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RNA阳性15例(39.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29例(80.6%)。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  相似文献   

1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6.7%和45%,尤其在急性乙肝(AH)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在PBMC中检出率显著高血清,提示HBV.DNA普遍存在乙肝患者甚至HBsAg转阴的病人PBMC中,可能是肝脏病病变反复活动及病毒重复感染的来源。因此也导致既往有HBV感染史的HBsAg阴性献血员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免疫反应在丁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酶染色技术,观察比较了3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患者和30例单纯HBV感染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的细胞免疫状态。结果发现HBV合并HDV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和CD16+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者,而与HDV感染后是否抑制HBV复制无关。在感染肝组织中,汇管区浸润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小叶内坏死区中以CD8+T细胞为主,与单纯HBV感染者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表明T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在HDV感染后所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