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方法]采用TIANHE C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55∶44∶1),检测波长为282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0℃.[结果]光甘草定在0.097 6~0.8784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72%,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HPLC测定光果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光甘草定的含量。方法:以FL2200-II为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UltimateXB—C。8色谱柱,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rain-1。结果:光甘草定在9.5~475txg·mL。内线性良好,r=0.9998;测得某光果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光甘草定的平均含量为3.58%,RSD=1.23%,平均加标回收率99.04%,RSD=0.26%。结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的光甘草定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光甘草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根中光甘草定(Glabridin,GB)的检测条件和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 HPLC)对光甘草定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进行分析测定,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及提取工艺条件对光甘草定得率的影响.结果 微波提取法适用于光甘草定的提取,在提取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为1:15(g/ml),温度为65℃,单次提取40 min的条件下,光甘草定得率为0.256%.结论 由RP - HPLC定量分析光甘草定含量.微波法提取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工艺简单、易操作,比传统的超声提取法和热回流提取法节约时间、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光果甘草主根中扩增得到CHS c DNA序列,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9条长度为1 175 bp的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一致性99.10%,存在81个变异位点,可分为17种单倍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这19条c DNA序列共编码14种氨基酸序列类型,一致性99.34%,存在25个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编码蛋白为稳定性亲水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2.6 k Da,等电点5.75~6.2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包含1个查尔酮合酶超家族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同源性分析显示,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以及胀果甘草G.inflata在进化关系上最近,与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在进化关系上最远。结论:成功克隆并得到了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且这些序列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栽培胀果甘草产量和甘草酸形成动态进行分析,为胀果甘草大面积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每年的9月10日,20日和30日样品测定甘草根和根茎产量;用每年9月30日的样品测试甘草根和根茎甘草酸含量,甘草酸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胀果甘草产量在不同年份差异很大。第1年产量很低,第2年迅速增加,第3年产量增长速度虽变缓,但较第2年和第1年产量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栽培的胀果甘草第1年和第2年甘草酸含量分别为1.22%和1.96%,均达不到国家药典标准;第3年甘草酸含量为3.19%,远超过国家药典标准。结论根据胀果甘草产量和甘草酸积累动态分析,栽培胀果甘草应种植3年后收获。每年地上部分的刈割期宜在9月下旬植株枯萎之后进行。  相似文献   

6.
赵晓莉  崔小兵  吴皓 《中成药》2002,24(3):175-178
目的:研究以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romasil C18柱,以甲醇-0.5%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测定波长λ1=276nm,λ2=372nm,结果:甘草苷在50-125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甘草素在5.0-125.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异甘草素在3.0-6.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甘草苷为98.30%,RSD为1.01%(n=6),甘草素为98.01%,RSD为0.68%(n=6),异甘草素为98.73%,RSD为0.89%(n=6),结论: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光果甘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祖良  李倩  覃洁萍  杨美华 《中草药》2011,42(10):2157-2158
光果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调血脂、抗氧化、抗炎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光果甘草中的甘草皂苷成分在镇咳祛痰、清热解毒、治疗溃疡和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光果甘草在医疗和日用化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光果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为光果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差异标志物,为红芪蜜炙炮制机理及红芪与炙红芪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建立红芪与炙红芪样品指纹图谱,并测定香草酸、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采用SIMCA14.1软件对红芪与炙红芪各10批样品共有峰峰面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光果甘草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选用SinoChromODS_BP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70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测定了新疆南疆不同地区的9种野生光果甘草的指纹图谱,标定了21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甘草及其3种炮制品中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炮制前后5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色谱柱,乙腈-3%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5℃,对甘草、炙甘草、蜜润甘草、清炒甘草中的5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分别在0.47~15.04μg(r=0.9996),0.13~4.16μg(r=0.9995),0.11~3.52μg(r=0.9999),0.13~4.16μg(r=0.9998),0.53~16.96μg(r=0.9990)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100.8%,99.7%,100.5%和99.6%,RSD分别为0.4%,1.8%,1.5%,2.1%,1.9%。测定甘草及其3种炮制品中5种活性成分的结果表明,除甘草苷含量蜜炙甘草高于蜜润甘草外,5种成分在4种样品中的含量依次为清炒甘草>生甘草>蜜润甘草>蜜炙甘草。结论炮制对甘草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影响;本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甘草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揭示新疆塔里木盆地分布的野生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方法 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新疆南疆不同地理方位的胀果甘草6个种群总计167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 对胀果甘草6个种群共筛选出46条引物,扩增获得193条多态条带,多态位点比率(PPL)为69.6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72 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01 0;Nei''s总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513 0,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30 7,基因流(Nm)为0.438 8,Mantel检验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种群间遗传变异丰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BC>KEL>PS>QM>AQS>KC的递减趋势,聚类分析将6个种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处分为3类;6个种群内个体间PPL的变化范围为52.11%~81.87%,观测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21 1~1.818 7和1.307 9~1.498 9,H平均为0.240 8,I平均为0.357 1。结论 胀果甘草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种群内大,遗传多样性更多的存在于种群水平。生境片段化可能是造成其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现状的主要原因,土壤水分含量可能是影响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对全面了解和掌握胀果甘草自然资源现状、物种进化潜力等,制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正确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鉴定不同产区胎菊、朵菊的主要差异化学成分,为杭白菊的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不同产区的杭白菊胎菊和朵菊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综合运用数据非依赖扫描(DIA)与数据依赖扫描(DDA),结合本地及在线数据库,鉴定主要化学成分。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胎菊与朵菊、不同产区胎菊与朵菊、道地产区(桐乡)与非道地产区胎菊与朵菊进行模式分类,以分析过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t检验筛选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结果 从供试样品中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胎菊与朵菊化学轮廓差异明显,D-甘露糖、羟基芫花素、槲皮素等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不同产区胎菊化学轮廓差异较明显,其中桐乡胎菊中鸟苷、姜糖酯B等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可作为鉴定道地产区的标志性成分;不同产区朵菊的差异相对较小,但浙江和其他省份(江苏、河南)产朵菊有一定差别,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结论 不同产区胎菊的差异较大,而朵菊的差异较小,可能的原因为杭白菊成熟后,化学成分的含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聚类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对东北林蛙油及其类似品黑龙江林蛙油、伪品中华蟾蜍油、牛蛙油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有效分类与鉴别的方法。方法:利用SDS-PAGE法,得到18批药材的电泳图谱,将SDS-PAGE电泳图谱转化为数据矩阵,利用NTSYSpc 2. 10e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SMICA-P14. 1分析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进行多元分析评价。结果:SDS-PAGE电泳图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对东北林蛙油及其类似品、伪品进行准确分类、鉴别。除1号药材外,聚类分析可将四类药材聚为4支。PCA分析结果优于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中有监督的PLS-DA和OPLS-DA的分析结果优于无监督的PCA分析,OPLS-DA的分类与鉴别效果最优,OPLS-DA将东北林蛙油、黑龙江林蛙油、牛蛙油、中华蟾蜍聚成4类,并通过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值与OPLS-DA载荷图综合分析得到6个差异性蛋白质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1. 363,35. 838,14. 565,17. 563,15. 358及21. 696 k Da。结论:SDS-PAGE电泳图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分类、鉴别东北林蛙油及其类似品、伪品的方法。该研究为东北林蛙油的品质评价及筛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滇黄精酒制过程样品粉末外观颜色与5个非糖类成分含量的关联性,确定颜色量化值用于判断酒黄精炮制终点的可行性,从甾体皂苷和黄酮类成分中筛选滇黄精酒制过程控制标志物。方法 利用色差仪量化滇黄精酒制不同时间点样品粉末的表观颜色变化,计算总色值(E*ab)、总色差值(ΔE*ab),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炮制0、5、10、14、16、18、20、22、24、26、28 h的酒黄精(编号S0~S10)中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和水仙苷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样品粉末色度值与5个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滇黄精酒制过程中,样品粉末E*ab呈下降趋势,外观颜色由浅黄色向漆黑色变化;5个成分含量随时间动态变化趋势明显,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HCA结果显示,滇黄精酒制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炮制前期(样品S0~S1)、中期(样品S2~S4)和后期(样品S5~S10);PCA结果显示,初始样品与炮制过程样品的颜色、5个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样品S8和S9的差异最小;PLS-DA结果显示,b*、伪原薯蓣皂苷含量、水仙苷含量、薯蓣皂苷元含量和原薯蓣皂苷含量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均>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和水仙苷的含量与E*ab呈显著正相关(P<0.01),薯蓣皂苷元含量与E*ab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伪原薯蓣皂苷含量与E*ab无线性相关。结论 在滇黄精酒制过程中,颜色量化值与化学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能客观判定酒黄精的炮制终点,可考虑将原薯蓣皂苷作为滇黄精酒制过程控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罗布麻和混淆品白麻不同部位(叶、花、茎、根)指标成分的含量,对药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罗布麻和白麻不同部位中指标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芦丁、白麻苷、新绿原酸、绿原酸等14种黄酮和3种酚酸类成分含量。基于各组分进行聚类、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比较各组样品。结果:罗布麻和白麻不同部位样品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等。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根中主要成分类似,叶、花中黄酮与酚酸含量均较高;罗布麻和白麻的差异成分主要表现在绿原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金丝桃苷、白麻苷、山柰酚、表儿茶素、隐绿原酸、紫云英苷、三叶豆苷、异槲皮苷。结论:罗布麻与白麻主要成分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罗布麻属药材成分差异和罗布麻传统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ISSR的新疆贝母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疆贝母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获得新疆贝母属不同种之间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所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综合分析.结果 2%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总条带数为18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7.84%.基于UPGMA软件对10种贝母的遗传差异性分析表明,12个ISSR引物可以将新疆贝母不同种之间遗传差异明显区分开来,其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7~0.80,以0.50为最低遗传相似系数,可将10种贝母分成4个大类.结论 揭示了10种贝母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新疆野生贝母属植物资源的收集和种间分类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浓  张杰  潘兴娇  罗静  郭冬琴  丁博  张自钰 《中草药》2016,47(16):2927-2932
目的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重楼属药用植物中核苷(胞苷、尿苷、肌苷、鸟苷、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和碱基(尿嘧啶、鸟嘌呤、腺嘌呤)量进行对比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重楼属药用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Venusil MP C_(18)(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60 nm。运用上述方法对16批重楼药材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测定了重楼药材中10种核苷和碱基的量,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6.04%~104.34%,RSD≤2.94%。采用聚类分析能将不同产地的16批重楼药材分为3类。16批重楼样品中10种核苷和碱基均可检测到,不同品种重楼药材中10种核苷和碱基的质量分数及组成结构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各核苷和碱基总量平均值为735.390 1~1 612.807 3μg/g,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巴山重楼长药隔重楼卵叶重楼五指莲重楼狭叶重楼华重楼滇重楼花叶重楼小重楼毛重楼。同一品种不同产地重楼药材中10种核苷和碱基的质量分数及组成结构比亦存在着较大差异。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重楼药材中10种核苷和碱基的测定。同时亦为全面客观地认识重楼药材功效物质基础,丰富和发展重楼药材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秋晗  张喜武  闫广利  孙晖  王喜军 《中草药》2023,54(7):2243-2253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白芍药材质量差异及特异性化学成分,为白芍的产地判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E)对不同产地白芍样品全成分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对安徽亳州、四川中江、浙江磐安3个产地共15批次白芍药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VIP值>1和t检验(P<0.05)筛选不同产地白芍药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不同产地白芍药材中共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以单萜类、鞣质类、三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为主,其中以单萜类成分含量最高。不同产地白芍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共鉴定出16个差异化学成分,其中牡丹皮苷G为安徽亳州产地特有成分,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为浙江磐安产地的特有成分,1-O-β-D-...  相似文献   

19.
磷脂组成对马钱子总生物碱脂质体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不同磷脂组成马钱子总生物碱脂质体的体内药动学性质。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和隐形脂质体技术制备了马钱子总生物碱脂质体,除去游离药物后,测定了其中总生物碱和士的宁的含量。测定了马钱子总生物碱溶液和不同磷脂组成马钱子总生物碱脂质体静脉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士的宁的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程序进行拟合。结果 不同磷脂组成脂质体中士的宁占总生物碱的比例基本相同。与大豆磷脂(SPC)脂质体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静脉注射给药后士的宁的AUC增加了1.8倍,清除率显著下降,而氢化大豆磷脂(HSPC)脂质体给药后士的宁的药动学性质没有显著改变。结论 复合磷脂脂质体作为马钱子总生物碱的载体能够改善给药后士的宁的体内药动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不同产地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法(GC)测定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6个成分含量:采用HP-170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320μm×1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250℃,柱温以60℃为起始温度,以10℃·min–1升温至125℃,保持5 min,再以10℃·min–1升至150℃,保持2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为0.9 mL·min–1;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μL。采用SPSSPRO在线数据处理软件,以五味子种子中6个挥发油成分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产地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6个成分含量差异较大,α-蒎烯为14.378 8~231.394 2μg·g–1,β-蒎烯为6.559 1~86.622 4μg·g–1,月桂烯为11.873 4~143.526 3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