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巍  邹伟 《吉林中医药》2010,30(7):603-603
<正>膈肌痉属中医呃逆的范畴,总属胃气上逆,有虚、实之分。现代医学一般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呃逆,中枢性多由颅内病变引起,周围性多由精神紧张、饮食不当或感受风寒而诱发。膈肌痉挛的症状经多种方法治疗24 h不能缓解,或缓解后反复发作称为顽固性隔肌痉挛。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年内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相似文献   

2.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河北省任邱市华油综合二处医院陈龙李文丽△(062552)关键词膈肌痉挛;针灸治疗;膈俞穴;埋针隔肌痛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引起的疾病。笔者运用膈俞穴埋针法治疗该病65例,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5例...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膈肌痉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例膈肌痉挛患者,根据中医辩证,认为本病由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或情志郁结,使三焦气机不畅,或热郁胸中,或寒阻中焦,胃气上逆所致,选取中渚、内关、足三里、中脘四穴进行电针治疗,结果治愈37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金丹 《吉林中医药》2006,26(2):45-45
膈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急,患者十分痛苦。笔者自1998~2004年共收治65例膈肌痉挛患者,采用针刺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5名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0岁,平均37·7岁;膈肌痉挛持续2~3d者23例,持续4~6d者20例,持续7d~2周者18例,病程在半年~1年者4例。其中各类胃部疾患所致者42例,胆囊炎所致者6例,中风患者5例,饮酒后发作5例,情绪刺激所致者4例,其它3例。初诊患者37例,其余28例均为经过各种方法治疗无效者。2治疗方法2·1诊断标准呃声频频,连续或间断发作,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科室查体及理化检查…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膈肌痉挛多见于老年患者。现代医学认为系某种疾病引起膈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虽经西药镇静、解痉以及中医针灸、理疗等能收一时之效 ,但极易复发。患者呃声连连 ,坐卧不宁 ,重则寝食俱废 ,对机体造成极大危害。 1992~2 0 0 0年 ,笔者运用自拟安膈汤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 34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4例 ,门诊患者 30例 ,住院患者 4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5 5例 ,最大 76岁 ;病程最短 7日 ,最长 2 4日 ;脑中风 16例 ,冠心病 5例 ,肺心病 9例 ,静脉点滴地塞米松引起 4例。2 治疗方法用安膈汤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邦国 《河北中医》1999,21(4):233-234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一侧或两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性疾病,多见于中年人,因抽搐频繁常造成患者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极大痛苦和负担,此病至今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根据面神经出颅后的走行特点,行耳垂前面神经干刺激与针刺合谷穴相结合治疗面肌痉挛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35~45岁者14例,>45岁者17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3个月。除3例抽搐部位为双侧外,其余均为单侧,其中左侧者12例,右侧者16例。2 治疗方法2…  相似文献   

7.
针刺面神经干与合谷穴治疗面肌痉挛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一侧或两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性疾病,多见于中年人,因抽搐频繁常造成患者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极大痛苦,此病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根据面神经出颅后的走行特点,进行耳垂前面神经干刺激方法与针刺合谷穴相结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35~45岁者14例,45岁以上者17例;病程最长者5a,最短者3个月;抽搐部位除3例双侧外,其余均为单侧,其中左侧者12例,右侧者16例。2 治疗方法2.1 定位取穴 面神经干长约1.5~2.0cm,粗约0.25cm,位于外耳道软…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常由眼轮匝肌开始渐渐发展到其他面肌,女性发病率高是男性的2倍多,紧张、焦虑可加重症状。患者可因紧张、焦虑、疲劳、面部运动等因素而使病情加重,特别是在讲话、微笑时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我们采用针灸治疗面肌痉挛2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膈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它是由多种因素刺激神经而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而导致,可因寒冷刺激、精神因素和过食强饮引起.祖国医学称"呃逆"、"哕",俗称"打咯忒".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脾阳虚衰,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相似文献   

10.
面肌痉挛针灸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志富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0):56-57,F004
面肌痉挛是阵发性不自主的面部抽动 ,属祖国医学的“筋惕肉 目 闰”范畴。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大多始于眼轮匝肌 ,因失治误治而逐渐扩散至一侧面肌 ,其呈阵发性不规则的痉挛 ,入睡后消失 ,使用镇静、安定、抗癫痫类药常无明显效果。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概况 ,综述如下 :1 病因病理  杨氏[1 ] 认为头面部为三阳经所循行的部位 ,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 ,使经络闭塞而发病 ;他又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生发展 ,除与风、痰、虚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外 ,与血瘀也密切相关。梅氏[2 ] …  相似文献   

11.
探讨针刺治疗胆囊术后膈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溪(双)针刺治疗病历3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6.7%;结论:本法治疗胆囊术后膈肌痉挛有较好疗效,不仅减轻病人痛苦也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一般资料及治法 我院自1996年~2003年收治的骨折病人中共有37例病人术后并发膈肌痉挛,其中男25例,女12例。痉挛程度较重的病人术后2~3h即出现阵发性呃逆,最长的持续时间长达3天。遵医嘱给予肌注盐酸山莨菪碱1mg,再辅以膈肌按摩、针灸,取效甚微。后我们采取了黑芝麻、白糖以3:1的比例拌匀,每打嗝1次即口服1小匙,让病人细嚼慢咽,连续服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87~1997年间采用压迫耳穴治疗膈肌痉挛4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至2006年10月,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膈肌痉挛6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耳穴压豆针灸并用治疗偏侧面肌痉挛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一侧面部不自主阵挛性抽动,临床常见,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试用耳穴压豆配合针灸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膈肌痉挛中医学称之为呃逆,系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症.既可单独发生,亦常出现于某些急慢性疾病中.虚实均见,实证多为寒气外袭,痰饮积癖,暴怒气逆,食滞胃炎等;虚证多见中气亏弱,脾胃虚塞或肾气衰竭.实证多见呃声响亮,胸腕痞闷,嗳气酸腐,溲赤,便闭,脉弦实滑大;虚证则见呃声低微,吸呼短促,四肢逆冷.  相似文献   

17.
<正>呃逆,俗称"打嗝",相当于西医学的膈肌痉挛。是由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中呃呃连声不能自制病症。所渭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二十四小时以上、数周乃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多影响患者的睡眠与进食。  相似文献   

18.
史青 《北京中医药》2002,21(1):48-50
面肌痉挛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它是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膈肌痉挛8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8例中住院患者32例(本科室25例,院内会诊7例),门诊患者56例;男58例,女30例;年龄范围8~85岁。有可查找病因者62例(按照系统分类,其中消化系统34例;中枢系统例;内分泌系统例;腹部手术或其他因素刺激引起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膈肌痉挛4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膈肌痉挛患者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外科术后22例,门诊26例;病程最短2d,最长半年。其临床特点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