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综合医院内精神科联络会诊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联络会诊的现状和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间申请精神科会诊的87例住院患者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为依据进行再诊断。结果87例联络会诊患者中,以内科最多占45例,其中心内科12例,神经内科11例,呼吸科10例;会诊患者原发病诊断以躯体疾病为主47例;会诊诊断中以焦虑症比率最高为26.4%,其次是器质性精神障碍为22.9%,再次是躯体形式障碍为17.24%。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及病人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3.
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现状,探索精神科开放式治疗新途径.方法:对近三年邀请精神科会诊的科室分布、会诊前后诊断、转科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会诊科室中内、外科占前两位,会诊的精神疾病中器质性精神障碍118例(占31.3%),神经症99例(占26.3%),误诊61例(占16.2%),转科治疗81例(占21.5%).结论:综合医院的精神医学问题需精神科医生协助处理,设置开放式治疗模式有利于精神科发展,同时有利于患者及时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开展现状。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8年住院患者申请精神科会诊1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3年来申请精神科会诊的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申请会诊的科室以神内科为最多;会诊后精神疾病分类,以神经症为多见。结论: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有利于提高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更大程度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病人的原因、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所有会诊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会诊-联络人次逐年增加;患者年龄60岁以上为主;病种构成中以神经症,心境障碍和认知障碍列前3位;科室分布以神经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和心血管内科为主;精神科用药情况来看,SSRIs类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苯二氮卓类应用较多。[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联络非常重要,有利于治疗患者躯体疾病,同时治疗其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2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与其它临床科的会诊情况。方法:分别对其它临床科及精神科会诊的疾病病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它临床科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不少见,涉及科室较广,精神科的精神病人患身体疾病也较多。结论:综合医院设精神科、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科学工作,能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说明精神科与其它临床科关系密切,起到相互协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该院1991年和2001年临床各科住院患者邀请精神科会诊的数量、科室分布、精神科诊断与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年会诊率呈上升趋势;会诊的科室分布和疾病种类无明显变化;用药的变化是镇静作用较强、副作用较少及新型的精神药物的使用呈上升趋势。提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医学问题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推广与研究,临床用药正朝着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服用更方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将2001年1~12月和2005年1~12月本院各科邀请精神科会诊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会诊的科室分布、诊断、治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内科精神医学联络会诊患者的病种构成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间本院心内科联络会诊资料完整住院患者共61例,对所有资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种构成,F41.1(广泛性焦虑障碍)34例为最多,占总人数的55.74%;心理健康测试,躯体化、焦虑、总分、敌对、恐怖、精神病性、抑郁、强迫等7项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偏执因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人际敏感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会诊后治疗有效率为98.25%。结论:心内科会诊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科联络会诊能有效提高心内科的诊断水平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服务需求的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为成都市综合医院提供的327例次院际会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内科科室会诊比率占63.4%,其中神经内科最高;会诊后精神科诊断以器质性精神障碍为主占36.4%,对多数会诊患者(75.5%)给予了精神科药物处理.结论 综合医院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逐年增加,精神科应加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综合医院1545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疾病死亡的年龄、性别分布及主要死因构成,找出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及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疾病防治及专业部门制定、完善和调整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死因资料进行编码,对死亡性别、年龄、死因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中男性980例、占死亡病例总数的63.43%,女性565例、占36.57%,男女性别比1.7:1,差异有显著性.40岁以前病例占9.70%,50岁以前占20.70%,60岁以后占65.20%.前6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2.15:1,以支气管肺癌居首位,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29.45%,60~90岁年龄段为恶性肿瘤死亡高发年龄段,占63.50%;意外伤害死亡已上升为该院第4位死因,以交通事故、坠落、溺水、自杀为主.结论 加强死因顺住前几位疾病的防治工作,尤其在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及加强居民健康教育方面,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护理人员紧缺及国家卫生部、市卫生局大力提倡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的情况下,打破传统固定排班方式,采用院科两级弹性排班的原则及相关方法,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创新性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7.
18.
综合性医院的中层干部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能力将对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综合性医院的疫情趋势和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观察2006年~2009年连续4年因症住院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4年共计133例,男102例,女31例,年龄6~80岁,平均年龄42.58岁。其临床特征为:①近年艾滋病疫情在综合性医院内的发现有逐年增多趋势,50岁以上患者达37.59%。②综合性医院内绝大多数临床科室均已收治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内科系统收治病例数占3/4,呼吸内科收治例数占总数的30%,其次有感染科、消化内科、血液科及神经内科等,而外科系统收治病例约总例数的1/4。内科系统收治者绝大多数系艾滋病患者,而外科系统收治者多数系HIV感染者。③其临床表现以肺部疾病为主者占55.24%;其次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约40%的患者多系统同时受累。④单一感染HIV者约60%,40%左右的患者存在乙肝、丙肝及梅毒等二重或多重感染。⑤多数存在轻、中度贫血及不同程度的感染,接近1/4的患者有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电解质紊乱较常见的有低钙及低钠血症;约30%~40%的患者肝功能受损为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受损较少,近半数的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27.78%的患者血糖升高,42.1%的AIDS患者CEA高于正常,严重肺部疾患者易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综合性医院支滋病病例报告逐年增多是HIV感染/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表现,熟悉和掌握艾滋病在综合性医院内的临床特征,对提高防治艾滋病的水平和控制HI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