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下手术中大量失血后患者的瞳孔变化,分析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993~2004年的全麻手术患者400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结果患者术中发生大量失血后,17例患者出现了瞳孔散大,全部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脑水肿处理,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复苏成功。结论瞳孔观察在手术全麻术中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术中有大失血的患者,早期发现病情改变。  相似文献   

2.
沈建红 《职业与健康》2003,19(3):144-145
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应异常是颅脑外伤患者的重要体征。瞳孔位于虹膜中央,正常直径2—4 mm,圆形,边缘整齐,两侧等大,对光反应灵敏。瞳孔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直径大于5 mm称为瞳孔散大,小于2 mm为瞳孔缩小,它的不同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瞳孔观察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瞳孔变化与病变位置,病情转归,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保存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瞳孔是大脑的“窗口”,某些中毒性疾病瞳孔有特殊的变化,正常掌握瞳孔的观察方法和不同种类毒物中毒引起的瞳孔变化,可为诊断、治疗和预测愈后提供依据。笔者就瞳孔的观察方法和常见中毒性疾病瞳孔变化的特点分别进行阐述。1 观察瞳孔的方法与体会 观察瞳孔应做到:方法要准确,观察要及时,两眼要对比,全面作分析。1.1检查方法要准确 众所周知,光是影响瞳孔大小的,瞳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眼睑肿胀患者瞳孔监测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2月到2009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各类择期、急诊经颅手术术后2-7天的患者共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颅脑术后患者中出现眼睑肿胀者52例,用棉签有效观察到瞳孔者51例,其中一例因外伤至眼睑严重水肿而观察失败.结论:及时、正确观察各类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瞳孔变化,同时结合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颅内高压症状及肢体活动等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瞳孔的形状变化.方法:对8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瞳孔形状进行观察.其中壳核出血46例,丘脑出血20例,脑桥出血10例,脑叶出血5例,小脑出血3例,尾状核头部出血2例.结果:本组86例脑出血患者,有12例出现瞳孔形状改变,边缘呈锯齿形、卵圆形、不规则形、梭角形等变化,12例中有10例死亡;余74例瞳孔形状仍呈圆形.结论:本组8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大多数(74例,占全部病例86%)瞳孔形状呈圆形、规整;少数病例(12例,占全部病例14%)的瞳孔形状出现变化.瞳孔形状出现变化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瞳孔形状圆形无变化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评价瞳孔成形术治疗急性青光眼发作后瞳孔固定性开大的临床效果。结果认为,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复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联合瞳孔成形术能改善急性青光眼发作后造成的瞳孔开大,减轻畏光症状,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8.
安梅 《药物与人》2014,(7):14-14
目的:探讨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在严重粘连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5例36只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手术分别采用瞳孔缘环形剪除和瞳孔缘虹膜多点放射状剪开的方法处理小瞳孔,对这两种小瞳孔的处理方法的实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中采用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处理小瞳孔使得手术更安全快捷,缩短了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瞳孔缘虹膜环形剪除法处理小瞳孔,可有效地在术中维持瞳孔的大小与形态,从而更快更顺利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趣话瞳孔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传递心灵信息的语言,只有眼神才不会撒谎。其实能真正反映这一切的则是眼睛中的瞳孔。瞳孔的直径在2~8毫米,平时保持着适中的大小,灵活有神,清晰明彻。  相似文献   

10.
张志明 《现代保健》2014,(10):133-135
目的:分析手法扩张瞳孔术中不同瞳孔直径对陈旧性葡萄膜炎引起的瞳孔闭锁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瞳孔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法扩张瞳孔术术中瞳孔扩张直径将85例(93眼)瞳孔闭锁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分为扩瞳≥6.0 mm组42例(46眼)和扩瞳≤5.5 mm组43例(47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后对比不同瞳孔直径对术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扩瞳≤5.5 mm组术后视力恢复显效率65.96%明显高于扩瞳≥6.0 mm组的45.65%(P〈0.05);两组均可导致角膜细胞丢失,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瞳≥6.0 mm组术中虹膜出血发生率45.65%、术后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发生率71.74%均明显高于扩瞳≤5.5 mm组的23.40%、29.79%(P〈0.01或P〈0.05)。结论:手法扩张瞳孔术中扩瞳≤5.5 mm能够促进瞳孔闭锁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瞳孔功能的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和角膜细胞丢失,在促进视力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采取大样本和长时间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不规则性,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行白内障超乳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3例(52眼),不规则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瞳孔较术前扩大。结论通过对不规则、粘连性小瞳孔的处理后实行白内障超乳手术,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特别提示:1、早期发现可以治愈,晚期便丢了性命。2、正常瞳孔里面是“黑暗”的,一旦看上去“白”了,需要立刻就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治疗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对其进行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激光治疗的部位、能量和并发症,对治疗前后的前房、眼压、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30眼)全部成功施行激光虹膜切开术。所有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23例术后1年随访眼压分别为( 18.0±5.5)、(17.2±4.8)、(19.7±6.8)、(18.8±4.3) mm Hg(1 mm Hg =0.133 kPa),与术前眼压(39.3±7.5) 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房加深或不变,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或不变,并发症有虹膜出血、角膜内皮损伤及眼内炎性反应等。结论 应用Nd:YAG激光治疗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瞳孔再造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0眼,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超声乳化联合瞳孔再造术组(A组,30眼)和超声乳化组(B组,30眼).末次随访时间术后1年,分别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瞳孔大小及畏光评分进行比...  相似文献   

15.
《健康必读》2009,(4):33-33
瞳孔是位于虹膜中部的空洞,可以在括约肌的作用下扩大或者缩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光线较弱时,瞳孔会自然扩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让我们看得更清晰;在光线较强的条件下,瞳孔则会缩小,防止强光进入,损伤视网膜。正常的瞳孔为圆形,黑色透明,两侧等大,直径约为2.5毫米。  相似文献   

16.
《健康必读》2009,(6):33-33
虹膜是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位于眼球前面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中央的小圆孔称作瞳孔。虹膜有两种平滑肌,一种是环绕在瞳孔周围的称作瞳孔括约肌,当外界强光刺激眼睛时,它可以收缩,使瞳孔缩小,限制光量的进入。另一种是呈放射状的,称瞳孔扩大肌,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中,如在影院、暗室或是在夜晚,它的收缩可使瞳孔放大,增加光线的进入,使眼睛看清楚东西。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49年,Duke-Elder眼科学教科书上就明确提出验光配镜时应以视线距代替瞳孔距。徐广第[1]教授非常重视视线距的测定工作,2003年发表了“视线距代替瞳孔距和视线距的测定法”。准确测定视线距对于科学验光配镜,特别是对于近用低度凸透镜与双光镜和渐进镜的验配,对于学生近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各种病因所致瞳孔≤4mm53眼采用双手切线轮转“削梨法”超声乳化手术。结果术后视力0.3~1.0者44眼(83.01%),并发症少,基本能保持生理性圆瞳孔。结论小瞳孔状态下施行“削梨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手术安全性高,使眼部条件较差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也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做好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意识、瞳孔、呼吸为重点的护理观察,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颅脑损伤的程度,应作为颅脑损伤护理工作的三个重点,在护理观察中相互联系、协同观察,并结合全面体征,作出实际结论,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一般机体在遭遇到(如大型手术、多发创伤、感染等)严重的刺激之后,不仅会引发(包括心血管、肺脏、肾脏、胃肠道等在内)多个脏器功能障碍,更会导致内分泌的改变,并引起相关的连锁反应(如代谢、营养、免疫等方面发生变化),对患者临床过程及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重症患者内分泌变化的监测,了解危重患者内分泌变化之后对其机体带来的相关影响,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促进危重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