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保健营养》1999,(9):29-29
俗话说:“十聋九哑”,反映了聋与哑的关系,即聋是因,哑为果,正是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语言障碍。临床研究表明,聋哑人不会说话,并不是发音器官异常,更不是所谓舌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许多聋哑人并不是从婴儿起就又聋又哑的,一般是先聋后哑,从小耳朵聋的孩子,由于不能学习说话,没有和外界的语言联系和交往,时间长了,就成了哑巴.引起儿童耳聋的原因,有中耳炎、药物中毒,传染病等,或因先天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将聋和哑相提并论,称谓聋哑,其实聋儿不一定是哑儿。倘若你能早期发现聋儿,及时训练其发音、说话、阅读和写字,那么这些聋儿就能与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反之,也就无从进行语言训练,这样便既聋又哑,造成双重残疾。听力障碍的儿童。因为早期症状并不是十分明显,故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但细心的家长只要稍作观察就能发现许多耳聋的迹象。例如聋儿听他人说话时,往往反应淡漠,并  相似文献   

4.
蛋蛋已经4岁了,长得壮壮实实,但就是不会说话。从3岁开始,家长就带他四处求医问药,最后来到北京求治。医院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不但哑,而且聋,完全听不到别人讲话。追问得知,孩子曾在乡村医生那里注射过庆大霉素。医生认为由于耳聋发生在学说话之前,致使这个孩子因为完全听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无法模仿,也就造成了哑。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类似蛋蛋这样的聋哑儿童,我国共有600多万,其中7岁以下约80万。而我国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竟高达1770万之多,居各种残疾病案之首,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听力残疾是由于儿童时期用药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有位农村儿童蛋蛋,已经4岁了,长得壮壮实实,但就是不会讲话。从3岁开始家长就带他在当地治疗,钱花了两三万,不见效果。无奈,家长带着蛋蛋到北京求治。医院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不但哑,而且聋,完全听不到别人讲话。追问得知,孩子3个月时因高烧曾在乡村医生那里注射过庆大霉素,每天2针,共5天。医生认为由于耳聋发生在学说话之前,致使这个孩子因为完全听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无法模仿,也就造成了哑。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类似蛋蛋这样的聋哑儿童我国共有600余万,其中7岁以下约80万。而我国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竟高达1770万之多,占各种残疾之首,…  相似文献   

6.
“十聋”不再“九哑”浙江中医学院所属聋儿康复研究室首创的“聋儿家庭社区康复模式”,经过10年对聋哑儿童听觉语音康复的研究,终于打破了“十聋九哑”这一传统观念。到目前,这个研究室已使300多名聋哑儿步出了无声世界,康复并进入了普通学校。“聋儿家庭社区康...  相似文献   

7.
聋哑人大都是先聋后哑的,而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带有抢救性质,越早越好。不少失聪的孩子早期经手术、药物或用助听器等能利用残余听力学习语言而不致哑,这对孩子今后独立在社会生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婴幼儿时期就要观察孩子的听力是否正常,发现疑问及时诊治。那么怎样知道还不会说话的幼儿听力正常呢?  相似文献   

8.
唐代有个名臣叫郭子仪,系三朝元老,战功卓著,其中一子被招为驸马。有一次,这个驸马儿子与夫人吵架,脱口而语:若不是我老爸机智善战,你老爸怎么能坐得稳皇位?这话经人传到郭子仪的耳朵后,他立即对儿子示以家法,并亲自为此向皇上谢罪,以免皇上节外生枝,大祸临头。可皇上听了这事后,一点也没有生气,反而安慰郭子仪说:“不哑不聋,不做家翁。夫妻之间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你千万不要在意啊。”郭子仪听了这话才松了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历史发展到现在,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下两代人之间的社会观念、思维方式、认识问题的方法等,都会存在较大差异,往往代沟更加明显,再加上家庭中的一些关系,特别是婆媳关系很难较好地处理。如果老年人不学会宽容一些,很容易使两代人之间矛盾加大加深,既会伤透心也会伤害到身。而古人所谓的“不哑不聋,不做家  相似文献   

9.
在广泛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进行聋病基因同步筛查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在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3 d内进行新生儿脐带血和足跟血采集来筛查聋病易感和常见基因,策略上亦包括普遍人群筛查和目标人群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标希望做到聋而不哑,而融入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则可以做到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减少聋儿的出生,有效咨询耳聋基因的携带者,使他们孕育一个健康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0.
<正> 感觉神经性聋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的疾病,国内外学者对于感觉神经性聋的病因学,病理学作了大量研究。近几年来,对于微量元素与感觉神经性聋的研究也引人注目,本文就微量元素与感觉神经性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聋又称特发性突聋、特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属于耳科急症之一,全球发病率在5~20/10万人左右。突发性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50岁为多发年龄。  相似文献   

12.
语前聋已成为儿童语言学习、正常言语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获得的最大障碍。在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大约50%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如何找出遗传基因突变在语前聋患儿中的分布规律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GJB2基因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G突变等均可导致出生时不表现听力损失、出生后出现迟发性听力损失。这些基因突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对遗传基因突变与语前聋的研究成果,综述遗传基因突变与语前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突聋袭来     
张桂秀 《药物与人》2006,19(3):55-55
突聋与老年听力减退所引起的耳聋完全不一样,听力下降是人步入老年后的生理衰退现象,但是突聋不仅可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在中年人身上也很常见。庆幸的是在诸多耳聋中,突聋是最有希望治好的耳聋,不过这还取决于你对此病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4.
编发此稿之前,我们曾将此文读给几位老人听,有人说此文讲的对,有人认为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还有人觉得一家有一本难念的经。那么,究竟“装聋做哑”是不是一种老人养生的巧妙方法呢?我们希望老年读者来信来稿谈谈你们的自身体验和看法。 时下,三口人的小家庭为数不少,而“三代同居”、“四世同堂”者也大有人在。那么,在这种比较复杂的家庭环境下,老人如何安排自身生活,力争健康长寿呢? 来信来稿请在信封一角注明“征文”字样。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孩子,虽然不聋,却对外界充耳不闻,虽然不哑,却不愿开口说话,他们像星星一样纯净、漂亮,却也像星星一样冷漠、孤独,这群孩子就是孤独症儿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他站在你面前却无法与你交流。"多少次,我在梦里听见宝贝叫我妈妈,梦见她张开双臂和我拥抱,但醒来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左手紧紧握着自己的右手。"自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小悦的妈妈四年来都做着同样的梦——孩子突然间不自闭了,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13年4月~2014年4月80例突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包括21例双耳突聋的患者,研究组包括59例单耳突聋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纽患者的听力水平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研究组患者的听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纽,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样的治疗备件下,对照组双耳突聋的治疗水平与研究组单耳突聋患者的治疗水平相比,结果不理想,在临床治疗突聋患者时,要对影响怠者治疗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以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人们熟知助听机,但很可能还是第一次听到电子仿生耳,还以为二者是一回事。其实不然,助听机类似微型麦克风,只是把外界声音扩大,使聋者能听到轻微的声音。所以聋者必须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听力损失不能超过70~80分贝,它适于听觉器官的外耳、中耳传音部分的疾病,而不是内耳神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常常表现出听力突然下降、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突聋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单耳或双耳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听力减退,其中至少在2个相邻频率的听力下降超过20d BHL。  相似文献   

19.
正职业性噪声聋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1]。近年来,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劳动者日益增加,当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职业病诊断结果有异议时,则可能进入职业性噪声聋鉴定诊断程序。为发现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鉴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对2015年5月—2017年5月参与职业性噪声聋鉴定诊断的22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鉴定水平。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有意召开了11个小区共46名8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的座谈会,要他们谈谈各人的养生体会。令大家惊讶的是,他们的长寿经验,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吃好睡好,而竟是精神平静不操心!而让自己做到不操心的诀窍,就是“作哑装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