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虹  孙满庆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4):1126-1128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龙凤街2237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361人测定血糖、血脂。调查数据经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龙凤街社区居民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6.9%、7.7%、20.1%和5.5%;血脂异常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的比例最高;该社区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其次为肿瘤。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血脂互为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有必要从年轻时就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人肥胖特点,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取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区9个街道18个功能单位9个生活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总共2706人进行询问和问卷式调查。筛查出体重指数≥24的超重人群和体重指数≥28的肥胖人群。结果海淀区超重患病率为33.26%,肥胖患病率为15.92%;超重、肥胖成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超重成人在45—59岁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肥胖成人患病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超重、肥胖成人差异均有显著性。超重人群锻炼率为71.96%,肥胖人群锻炼率为74.79%;女性超重、肥胖人群锻炼率高于男性。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显著上升。结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等健康的行为方式对于减少疾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在社区实施防治肥胖的干预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分布和流行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个社区960人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闸北区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率较高,其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1.46%和11-35%;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3.02%和22.50%;自报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3.85%、4.69%和9.9%;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高。结论慢性病的各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在闸北区居民中普遍存在,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习惯,以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高校社区人群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分析疾病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南京某高校社区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2 986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检测,描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和分布特点,分析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该人群总超重率和肥胖率为39.3%?9.6%,其中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5.5%?12.1%,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9.4%?5.6%,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高于女性(P < 0.01);高血压患病率为36.4%,糖尿病患病率为5.9%,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2.2%,且随着年龄和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亦随之增加(P < 0.01)?结论:本社区居民的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问题不容乐观,该社区迫切需要改善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状况?  相似文献   

5.
王维亚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309-1310
目的 了解机关公务人员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使用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分析方法。结果3866名公务员超重肥胖2090人,占54.06%。BMI与年龄无明显关系,WC与年龄显著相关;男女两性超重与肥胖发病率和肥胖类型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相关疾病聚集越多,BMI越高,WC越大。结论机关公务员超重肥胖比社区一般人群严重,BMI、WC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南源街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分析高血压患病率与超重、肥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13个居委中4个居委35~75岁本街道户籍居民为调查对象,对1216例南源街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用Excel录入,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418人,占34.4%,女性798人,占65.6%。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6%,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6.9%,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为40.2%,腹型肥胖检出率81.7%,高血压与年龄、家族史、超重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病与年龄、遗传及超重与肥胖有关,超重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BMI及腰围检测作为预测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肥胖相关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昌平区慢性病示范点超重及肥胖的流行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昌平区慢性病示范点15-69岁人群采用三阶段抽样方法,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1179人,超重及肥胖现患率50.68%,现患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危险因素。结论 示范点超重及肥胖现患率高,自我保健差,应提高人群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慢性病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200个调查户,按KISH表法在每个家庭调查户中确定1名18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询问调查、身体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结果监测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OPD、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41.50%、8.17%、45.83%、3.67%、27.33%以及6.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体质指数以及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高体质指数以及高甘油三酯。结论桐乡市慢性病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慢性病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现况调查方法对上海市两个社区1056名居民进行慢性病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18种慢性病患病人数为510人,患病率为48.3%,男性56.0%,女性43.6%,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痛和糖尿病。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家族史、体育锻炼和饮食咸淡是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均处于高水平,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城区中老年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社区居民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3种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病、治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北京城区4866名中老年居民进行常规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3种慢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患慢性病组与正常人群组伴随疾病情况。结果年龄、三酰甘油、糖尿病、体质指数(BMI)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冠心病呈正相关;性别、年龄、三酰甘油、高血压与糖尿病呈正相关;各种慢性病患者的伴随疾病患病率均较正常组高(P〈0.05)。结论年龄增加、高三酰甘油、高BMI是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在社区居民中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饮食观,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成人超重、肥胖患病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钦州、贺州、河池市4个市和天等、巴马、靖西、忻城4个县,每个县市再分别抽取3个乡镇和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再整群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按单纯随机抽样原则,在每村(居委会)抽取90户,以其中18岁以上成人为调查对象。按《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广西城乡成年居民BMI平均水平为21.72±3.18,其中城市居民BMI为22.59±3.36,显著高于农村(20.83±2.69,P〈0.01);成年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7.51%和4.16%,其中,城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4.78%、6.60%显著高于农村(10.05%、1.59%)(P〈0.01);城市男性居民肥胖率和农村女性居民超重率不同年龄组发病无显著差别,而城乡其他性别居民的肥胖和超重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农村18~29岁青壮年居民超重率达8.67%,已接近城市同年龄组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与高年龄、高学历、轻体力活动等因素有关,而Loq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显示年龄、轻体力和高收入是城市居民超重、肥胖的共同的危险因素,而高收入、高中以上学历和汉族则是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广西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成人超重、肥胖流行严重,农村青壮年居民超重已接近城市居民;急需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提高城乡居民防治超重、肥胖的行为和技能,增强体力活动和注意改善脂肪摄入与能量平衡,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南省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36个居委会,村委会,1800个住户中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测。结果样本人群BMI正常居民占60.1%,低体重或消瘦人群占31.9%,超重与肥胖人群占8%。男性BMI均值为20.6,女性BMI为21.0,男女BMI值均低于2000年全国水平,而均高于1992年海南省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地区类型、城乡差异、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因素为BMI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海南省居民超重率呈上升趋势,在海南省营养不良、消瘦的情况比超重肥胖更加严重。海南省年轻人营养不均衡,必须注重主要影响因素的改善,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邯郸矿院社区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方法2009年3~5月对邯郸矿院社区老年居民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结果①慢性病患病率75.6%。②超重患病率53.9%、肥胖30.3%、腹型肥胖81.7%。③高血压患病率42.5%,男、女性患病率相近;糖尿病患病率10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冠心病3.62%与脑血管病1.14%。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均与BMI、WC正相关。④高TC患病率28.2%、高TG33.1%、高LDL-C14-3%和低HDL-C32.6%。⑤脂肪肝患病率21.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⑥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及日常诊疗不良习惯广泛存在。结论邯郸矿院社区老年居民中慢性病患病率高,应采取措施,改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纠正日常诊疗不良习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体质指数水平和超重肥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部分直属机关单位7752名干部采用问卷调查与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法,问卷包括个人基本特征、既往病史、行为习惯,并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检查。结果:该人群体质指数(BMI)均值为(23.5±3.2)kg/m^2,50岁组为最高,男性为(24.2±3.0)kg/m^2,女性为(22.4±3.2)kg/m^2,男性30~60岁组均处于超重水平;人群总超重率为33.5%,总肥胖率为7.5%,其中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总体水平;且男性和女性BMI24.0~27.9kg/m^2组和BMI≥28.0kg/m^2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BMI18.5~23.9kg/m^2组。人群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以及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向心性肥胖为相关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饮洒是人群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干部体质指数水平较高,尤其是男性中青年干部,应将控制吸烟、限制饮酒、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作为干部人群慢性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南充市部分单位在职职工超重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保健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群体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部门行政单位20~60岁在职职工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超重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成正相关,男性肥胖比例明显大于女性,患慢性病风险大于女性,超重及肥胖者患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风险均高于BMI正常者(均P0.05)。结论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华泾镇社区45岁以上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掌握其危险因素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测定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用SAS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华泾镇社区45岁以上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38.2%,超重/肥胖以及WHR超标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5.58%和43.73%。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与BMI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WHR超标者高血压患病率与WHR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在防治中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加强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五指山市居民肥胖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度,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8岁以上常驻居民2 425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糖和血脂检测,分析肥胖和主要慢性病的相关性。结果 黎族地区居民的主要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24.4%、5.7%和9.1%。超重和肥胖在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婚姻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性肥胖在性别、年龄、民族和婚姻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7倍(OR=1.7,95%CI=1.3~2.1)、1.4倍(OR=1.4,95%CI=0.9~2.1)和2.1倍(OR=2.1,95%CI=1.7~2.6),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9倍(OR=2.9,95%CI=1.9~4.5)、2.1倍(OR=2.1,95%CI=1.1~4.0)和4.8倍(OR=4.8,95%CI=3.2~7.3);中心性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6倍(OR=1.6,95%,CI=1.1~2.3)、1.6倍(OR=1.6,95%CI=0.9~2.9)和1.5倍(OR=1.5,95%CI=0.9~1.7)。3种慢性病在BMI肥胖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是72.04%~81.88%,在中心性肥胖的PAR是88.92%~91.52%。结论 超重比重在增长,应加大力度进行全民宣传、肥胖高危筛查及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城区35~74岁人群肥胖超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宁波市城区35-74岁人群肥胖超重的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波市3区6个社区的538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5-74岁居民体质指数(BMI)均值为22.92。肥胖超重现患率为32.94%,标化率为29.89%;肥胖超重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职业体力活动和参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年龄≥65岁、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小学、常吃油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及女性为危险因素。结论:肥胖超重由多因素引起,应当采取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控制肥胖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适时掌握居民主要慢性病现患状况,为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胶南市进行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辖区内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抽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的6个村540户中的1834名常住人口,按调查方案进行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3.25%;肥胖率14.82%;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7.81%;2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3.47%,20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率82.54%。结论:居民几种主要慢性病现患率较高,开展慢性病防治与监测已是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社区糖耐量减低者健康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健康调查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2%;约有3%的人血糖处于糖耐量减低(IGT)或空腹血糖异常状态。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者占50%以上;30%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糖尿病的预防已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在社区内开展有关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35岁处于糖耐量减低状态的人群重点给予饮食、运动指导以及血糖、体重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