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和pol α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sA (0.05~10 μmol/L)作用48和72 h后NIT-1胰岛β细胞增殖的情况。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10 μmol/L CsA处理NIT-1胰岛β细胞48 h后pol α1 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的增殖,且与时间、剂量正相关。另外,CsA还下调了pol α1 mRNA的表达。结论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ol α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对致病性炎症因子破坏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保护作用是否呈PPARγ依赖性.方法 用致病性炎症因子IL-1β和IFN-γ处理NIT-1胰岛β细胞株,建立β细胞的炎症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对炎症所致β细胞损伤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用Annexin V-FITC/PI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胰岛索分泌能力.同时用PPARγ的特异性抑制剂GW9662和PPARγ-SiRNA阻断PPARγ,观察对各组细胞的影响.结果 1)10 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可显著性减少致病性炎症因子引起的β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3.99%和16.67%vs 51.33%,P<0.01);1 μmol/L和20 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亦可减少β细胞凋亡,其中以10uM干预浓度保护作用最明显;2)IL-1β/IFN-γ组细胞的胰岛素浓度由正常对照组的8.5±0.6ng/ml下降至3.6±0.5ng/ml;而10 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处理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有所恢复,可达6.8±0.7ng/ml、5.9±0.9ng/ml(与炎症因子组相比,P<0.01).3)使用GW9662和PPARγ-SiRNA特异性阻断PPARγ后,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的保护作用几乎100%消失.与IL-1β/IFN-γ组的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水平相似.结论 格列酮类药物可以通过PPARγ依赖性机制保护致病性炎症因子对β细胞的损伤,减少β细胞凋亡,恢复胰岛素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胰岛β细胞高糖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生理浓度葡萄糖(5.5 mmol/L)、生理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高浓度葡萄糖(33.3 mmol/L)、高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培养RIN-m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RIN-m细胞凋亡.RT-PCR方法 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1,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 ①RIN-m细胞与33.3 mmol/L的葡萄糖孵育2周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长2.7倍(P<0.01).而罗格列酮可以修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RIN-m细胞凋亡率.②罗格列酮上调 PDX-1(1.30±0.06 vs. 1.61±0.10,P<0.01)和胰岛素 (1.75±0.09 vs. 1.98±0.11,P<0.01) mRNA表达.结论 高糖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并诱导其凋亡.罗格列酮具有直接保护β细胞免于高糖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B细胞株NIT-1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NIT-1细胞按5×104个细胞/孔至24孔培养板中培养,根据培养基RPM1640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以下5组:G1组(5.6 mmol/L)、G2组(11.1 mmol/L)、G3组(16.7 mmol/L)、G4组(22.2 mmol/L)及G5组(27.6 mmol/L),继续培养72 h后,分别给予10-5 mmol/L罗格列酮干预48 h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胰岛素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罗格列酮能够明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施加罗格列酮浓度10-5 mmol/L 48 h时后,能够明显抑制16.7 mmol/L、22.5 mmol/L和27.6 mmol/L浓度的葡萄糖所诱导的细胞凋亡.(2)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浓度葡萄糖组NIT-1细胞的增殖活性.(3)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葡萄糖浓度组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调节改善的胰岛B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软脂酸(PA)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及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 传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胰岛β细胞MIN6细胞株分为三组.PA组:加入0.5 mmol/L PA孵育36 h;GLP-1+PA组:加入10 nmol/LGLP-1,12 h后再加入0.5 mmol/L PA继续孵育36 h,期间每12 h加1次相同浓度的GLP-1;对照组:未加GLP-1或PA,其他培养条件相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量.结果 PA组MIN6细胞凋亡率为(39.41±10.16)%,细胞活力较对照组减少25.8%(P<0.05);GLP-1+PA组MIN6细胞凋亡率为(32.80±8.06)%,细胞活力较PA组增强13.88%(P<0.05),其高糖和低糖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均明显高于PA组(P<0.01).结论 GLP-1可以抑制PA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同时改善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淀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胰淀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大鼠胰岛细胞,检测不同浓度胰淀素对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内DNA及胰岛素含量的影响。结果10 μmol/L以上胰淀素作用2 h后,可抑制高糖(16.7 mmol/L)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10 μmol/胰淀素作用后,胰岛β细胞内DNA、胰岛素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P<0.01)。结论10 μmol/L以上胰淀素可显著抑制高糖刺激下大鼠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  相似文献   

8.
Liu X  Zhang YN  Teng ZY  Jiang L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897-2901
目的 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在Aβ1-42诱导下胰岛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在受体水平探讨中枢胰岛素信号紊乩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经不同浓度Aβ1-4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原代培养的细胞在第7天时发育成熟,鉴定为海马神经细胞;经Aβ1-42(0~150μmol/L)处理后,30 μmol/L以上处理组的早期凋亡率(32.4%,36.1%,51.0%,53.6%)较对照组(13.4%)呈浓度依赖型增高.PCR结果显示,30 μmol/L(2.56±0.19)和60 μmol/L(3.44±0.23)处理组的胰岛素受体水平较对照组(设为1)明显增高(P<0.01),100 μmol/L组(0.74±0.15)则较对照组降低(P<0.01).Western结果与PCR结果趋势相同,30和60 μmol/L处理组的蛋白水平为1.27±0.13,1.82±0.10(P<0.01),100 μmol/L组为0.82±0.08(P<0.05).结论 Aβ1-42诱导大鼠海马细胞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发生改变,致使其出现功能缺陷,提示可能为中枢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的单体成分大黄素对胰岛β细胞NIT-1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分别作用于NIT-1细胞不同时间。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收集细胞,以Annexin V/PI染色,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生率;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基础和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结果2.5μg/mL大黄素作用于NIT-1细胞时对其增殖无明显影响,5.0μg/mL以上对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0~25.0μg/mL大黄素分别作用于NIT-1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0~5.0μg/mL大黄素分别作用于NIT-1细胞24h后,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在大黄素0和2.5μg/mL组间无差别,而在5.0μg/mL组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黄素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并抑制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对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檗碱干预后,用MTT法、放射免疫法及Western blotting确定小檗碱干预的合适浓度范围及检测NIT-1细胞胰岛素水平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 小檗碱在浓度为100μmol/L时对基础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干预的NIT-1细胞的增殖存在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而小檗碱在浓度为30μmol/L时就明显抑制高脂培养基诱导的NIT-1细胞的增殖(P<0.05).小檗碱分别对基础、高糖和高脂诱导的NIT-1细胞短时相干预(1 h)后,显示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被明显抑制(P<0.05);小檗碱对高糖高脂诱导的NIT-1细胞长时相干预(24 h)后显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GSIS均有一定的增加(P<0.05,P<0.01).小檗碱可以促进高糖高脂诱导的NIT-1细胞AMPK蛋白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不仅仅作为一种AMPK激活来调节胰岛素分泌,其也可能通过其他的通路进一步影响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对NIT-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在基因水平上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IT-1胰岛β细胞,用10 μmol/L CsA处理24和48 h。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胰岛素释放,半定量RT-PCR检测CsA处理NIT-1胰岛β细胞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系中的几种主要成员(Nuox23、Cox7c和Atp5K)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CsA处理24和48 h可显著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并下调Nuox23、Cox7c和Atp5K基因mRNA表达。结论CsA下调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系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降低ATP合成引起胰岛素释放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胰岛β细胞增殖凋亡与胰岛素分泌以及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结节性硬化症-2(TSC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NIT-1细胞按每孔5×10个放置于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各处理组:5.6、7.8、11.1、16.7、22.2 和27.6 mmol/L葡萄糖组,继续培养24 h后再分别施加1×10-5mol/L罗格列酮,分别于干预24和48 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半定量法检测FOXO1和TS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1×10-6~1×10-5 mol/L罗格列酮可以分别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下使胰岛NIT-1细胞增殖(P<0.05),且这种变化趋势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即1×10-5 mol/L罗格列酮组>1×10-6 mol/L罗格列酮组>1×10-7 mol/L罗格列酮组)。1×10-5 mol/L的罗格列酮干预后,可见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趋势随着葡萄糖浓度不断升高;②在同一浓度罗格列酮作用下,当葡萄糖浓度为11.1 mmol/L时,胰岛素分泌水平最高,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逐渐下降(11.1 mmol/L葡萄糖组>16.7 mmol/L葡萄糖组>22.5 mmol/L葡萄糖组>27.6 mmol/L葡萄糖组),而葡萄糖为5.6 mmol/L时,胰岛素分泌量最低;③ 在1×10-5 mol/L罗格列酮干预后,FOXO1和TSC-2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未干预组明显下降,且呈现出5.6 mmol/L组<11.1 mmol/L组<16.7 mmol/L组<22.5 mmol/L组<27.6 mmol/L组的变化趋势,而且葡萄糖浓度>16.7 mmol/L的各组均较前面小剂量葡萄糖组(≤11.1 mmol/L各组)表达明显。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内FOXO1和TSC2表达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及影响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提示通过调控FOXO1和TSC2表达,可以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如分泌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和pol α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sA(0.05~10μmol/L)作用48和72h后NIT-1胰岛β细胞增殖的情况。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10μmol/L CsA处理NIT-1胰岛β细胞48h后pol αl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的增殖,且与时间、剂量正相关。另外,CsA还下调了pol αl mRNA的表达。结论 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ol αl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Kir6.2编码基因多态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糖环境下,利拉鲁肽对Kir6.2基因E23K位点突变的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NIT-1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Kir6.2基因过表达野生型和E23K突变型NIT-1细胞,并用利拉鲁肽在高糖环境下进行24 h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IT-1细胞凋亡率、细胞膜电位及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胰岛素含量,ELISA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以此间接研究胰岛素的分泌情况。结果 NIT-1细胞最适高糖培养浓度为60 mmol/L,在此浓度下胰岛素合成量最高,利拉鲁肽体外干预浓度选择10 mmol/L。过表达野生型Kir6.2基因NIT-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高于Kir6.2基因E23K突变型NIT-1细胞。过表达野生型Kir6.2基因NIT-1细胞在高糖环境中细胞膜电位进一步降低,细胞内Ca2+含量增加,而Kir6.2基因E23K突变型NIT-1细胞与单纯高糖培养相比无显著改变。利拉鲁肽在高糖环境中可有效减少野生型和突变型NIT-1细胞的凋亡,降低...  相似文献   

16.
解偶联蛋白2基因表达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期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及相关的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NC组,20只)和高脂饲料组(HF组,20只).饲养20周检测以下指标:(1)血浆硝基酪氨酸,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胰岛细胞表面灌注试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4)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两组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以及UCP2mRNA表达的变化.(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IRS-1,IRS-2在两组大鼠胰岛中的表达.结果 (1)HF组血浆硝基酪氨酸(0.17±0.01)μmol/L和MDA(22±5)nmol/L水平高于NC组(0.14±0.02)μmol/L,(13±3)nmol/L,(P均<0.05),GSH水平(103±9)mg/ml明显低于NC组(142±9)mg/l,(P<0.01);(2)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c组明显降低(P<0.01);HF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明显下降(P<0.01);(3)HF组胰岛细胞IRS-1及IRS-2mRNA表达分别降低42.3%、28.1%,UCP2表达增高32.5%(P均<0.05).(4)HF组胰岛IRS-1和IRS-2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6.3%(P<0.05)和11.2%(P>0.05).(5)UCP2与胰岛细胞IRS-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21,P<0.05);且与IRS-2mRNA表达也呈负相关(r=-0.416,P<0.05).结论 长期高脂饲养能导致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分子表达下降,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具体机制推测与UCP2相关的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KA)对胰岛α细胞胰升糖素分泌的影响. 方法 (1)αTC1-9细胞株采用0,0.1及1 μmol/L的GKA处理,原代胰岛细胞用0,0.5及1 μmol/L的GKA处理,时间均为1 h,检测低糖刺激的细胞胰升糖素的分泌变化.(2)灌胃法给予SD大鼠0,3及30 mg/kg的GKA处理,分别观察0,15,30,60及120 min时SD大鼠体内血糖、血浆胰升糖素及胰岛素的变化. 结果 (1)αTC1-9细胞株经1 μmol/L的GKA作用1 h后,可显著降低低糖刺激的胰升糖素分泌,比对照组下降了45.16%.(2)原代胰岛细胞经0.5及1 μmol/L的GKA作用1 h后,可显著降低低糖刺激的胰升糖素分泌,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68.7%和84.3%.(3)GKA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D大鼠的血糖水平,并可刺激大鼠体内胰岛素分泌;3及30 mg/kg的GKA可显著抑制SD大鼠体内的胰升糖素水平. 结论 GKA可抑制胰岛α细胞胰升糖素的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β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 h,检测以下指标:(1)采血检测胰岛素, FFA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活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4)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肌肉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的变化;(6)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IRS-1,IR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FFA组血中胰岛素水平比NS组增高[(24.44±1.25) mIU/L vs (18.09±1.37) mIU/L,P<0.05],FFA水平也显著高于NS组[(1.39±0.18) mmol/L vs (0.64±0.10) mmol/L,P<0.001];(2)FFA刺激后,离体和活体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增强;(3)FFA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S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存在明显的外周胰岛素抵抗;(4)FFA组肌肉IRS-1 mRNA表达比NS组降低87.7%,IRS-2表达降低50.7%(P<0.05);(5) FFA组胰岛细胞IRS-1 mRNA表达增加29.3%(P<0.05),IRS-2及Glut-2分别增加345.1%和536.4%(P<0.01).结论:血浆FFA水平短期升高,造成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刺激作用,此时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基因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进一步探索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FITC荧光标记PI/Annexin V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Hcy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Hcy不同浓度下(100、200、500、1 000 μmol/L)培养24 h后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2.64%±0.14%、8.36%±2.47%、12.97%±4.86%、24.15%±5.46%,对照组在0 μmol/L的Hcy培养液中细胞的凋亡率为2.58%±0.32%;用终浓度(1 000 μmol/L)的Hcy培养液分别培养0、6、12、24、48 h后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2.29%±0.52%、8.45%±2.42%、13.45%±4.42%、24.15%±5.46%、32.75%±4.72%.Hcy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成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增加.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导平滑肌细胞过度凋亡,促进平滑肌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Hcy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不稳定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胰岛素促泌剂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细胞采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株INS-1,实验分5组:A组:格列苯脲(根据药物浓度分3个亚组A1:10μmol/L、A2:1 μmol/L、A3:0.1 μmol/L);B组:格列美脲(3个亚组BI:10μmol/L、B2:1 μmol/L、B3:0.1 μmol/L);C组:瑞格列奈(3个亚组C1:1 μmol/L、C2:0.1 μmol/L、C3:0.01 μmol/L);D:阴性对照组(加等量培养基);E:空白对照组(加等量最高浓度药物溶剂).各组药物分别干预4h、24h、96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凋亡条带、TUNEL分析细胞凋亡率,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基础和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对细胞凋亡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4h,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2、B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21、2.5、2.71、2、2.57倍(P<0.05),格列美脲(B3)及瑞格列奈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24h,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3、B2、B1)、瑞格列奈(C2、C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35、2.71、2.94、1.71、1.88、2.35、1.53、1.94倍(P<0.05),瑞格列奈(C3)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4天,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3、B2、B1)、瑞格列奈(C3、C2、C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3.7、4.5、8.35、3.2、3.8、7、2.8、3.6、4.5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促泌剂可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且其促凋亡的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说明胰岛素促泌剂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可为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依据,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