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采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分组喂养,免疫比浊法检测血中载脂蛋白含量;苏丹Ⅲ染色计数主动脉斑块面积.结果该中药可降低ApoA Ⅰ、提高ApoB100的含量;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结论该中药通过调节ApoA Ⅰ、ApoB100的含量,阻止AS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采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分组喂养,免疫比浊法检测血中载脂蛋白含量,苏丹Ⅲ染色计数主动脉斑块面积,结果:该中药可降低ApoA,I,提高ApoB100的含量;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结论:该中药通过调节ApoA I,ApoB100的含量,阻止AS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调脂保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贞术调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生药6.0、3.0、1.5 g /kg)组以及辛伐他汀(4 mg/kg)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ig高脂、高糖乳剂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ig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肝功能、肝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计算肝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贞术调脂胶囊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FFA、肝脂质、肝功能水平、肝指数和肝MDA水平(P<0.05、0.01),并能显著升高肝SOD活性(P<0.05、0.01)。结论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调节脂质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脂质在肝脏的沉积、减轻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调脂灵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酶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调脂灵(TZHK) 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血脂作用和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喂食高脂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调脂灵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载脂蛋白AⅠ (ApoAⅠ )、载脂蛋白B(ApoB)含量及脂蛋白酯酶(LPL)、肝脂酶(HL)活性的影响.结果 调脂灵的三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饮食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ApoB的水平,并能显著升高HDL-C、ApoAⅠ、LPL、HL水平.结论 调脂灵具有调节血脂代谢异常作用,对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复方贞术调脂胶囊高、中、低组、非诺贝特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同时复方贞术调脂胶囊高、中、低组、非诺贝特组连续给药8周后,测定肝脏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计算肝指数,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复方贞术调脂胶囊能降低肝脏TC和肝指数。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复方贞术调脂胶囊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水样变性及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均有所减轻,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9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研究,了解其脂质代谢紊乱的状况,并探讨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性。方法:对9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80例正常体重儿童采禁食12h以上的静脉血,分别测定其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poAI、ApoB)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index,AI)。结果:肥胖组儿童TG、LDL-C、VLDL-C、LDL-C/HDL-C、ApoB、A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HDL-C、HDL-C/TC、ApoA、ApoA/Apo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肥胖组与正常组儿童TC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质代谢紊乱,其发生AS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调脂胶囊对血脂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研究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方法: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及大剂量维生素D3行AS造模,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调脂胶囊对CTGF的影响,并设正常组、模型组、洛伐他汀组作为对照。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调脂胶囊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低于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调脂胶囊CTGF表达明显减少,与正常组及洛伐他汀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调脂胶囊与洛伐他汀均可有效降脂、降低CT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抗AS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源调脂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动脉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大鼠同步给予源调脂胶囊,对照组大鼠同步给予月见草油胶丸,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液脂质和血清MDA含量及肝脏MDA含量,并观察主动脉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大鼠的TC、TG、LDL-c及MDA等均显著下降,尤以治疗组大鼠为最;治疗组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清源调脂胶囊能有效降低大鼠TC、TG、LDL-c及MDA含量,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调脂胶囊对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高血脂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其在调理血脂作用之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并经颈动脉超声显示有确切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调脂胶囊组和氟伐他汀组,每组50例.调脂胶囊组每日口服调脂胶囊2次,每次4粒;氟伐他汀组每日口服氟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两组均治疗24周.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和血清hsCRP、IL-6及SOD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用药前后的肝肾功能水平.结果 调脂胶囊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前后检测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脂胶囊组与氟伐他汀组比较,治疗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清SOD水平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hsCRP和IL-6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未发现调脂胶囊有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调脂胶囊具有明确的调理血脂作用,并具有抗炎以及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球囊扩张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建立AS兔模型,将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高脂饲料;氯沙坦组:饲喂含1%胆固醇高脂饲料加氯沙坦25mg/(kg·d),连续用药4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巨噬细胞在AS斑块中的阳性面积;电镜观察两组AS斑块超微结构变化;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S斑块中MMP-3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氯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MMP 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巨噬细胞在AS斑块中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MMP-3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氯沙坦可通过下调MMP.3的水平,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来稳定AS斑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调肝导浊中药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血ApoB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及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影响,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造成AS模型,并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原位杂交检测肝细胞膜LDL受体mRNA表达。观察药物对ApoB含量、AI及LDL受体的影响。结果 (1)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降低血清ApoB含量,降低AI,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调肝导浊中药对LDL受体途径具有良好调节作用。结论 调肝导浊中药对于AS的防治作用与其对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调节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因,降低血脂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防止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降低以及载脂蛋白B(ApoB)增高都是危险因素。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60岁以上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调脂疗效。  相似文献   

13.
花椒挥发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中药花椒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花椒挥发油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模型组和花椒挥发油组)喂养,花椒挥发油组动物在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加喂花椒挥发油10mg/kg。喂养第14周末取血样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脂质、载脂蛋白水平、血清丙二醛含量、肝脏和主动脉组织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模型组和花椒挥发油组动物血脂水平均升高,且伴有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模型组相比,花椒挥发油组动物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载脂蛋白B以及丙二醛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肝脏和主动脉组织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比均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花椒挥发油具有抗豚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它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血浆载脂蛋白与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Ⅱ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浆载脂蛋白A1(ApoA1)和B(ApoB),探讨糖尿病病人血浆载脂蛋白与合并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测定Ⅱ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糖尿病未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无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的血浆ApoA1、ApoB.结果:Ⅱ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载脂蛋白有明显异常改变:ApoA1水平降低和ApoB水平升高(P<0.05),ApoA1/ApoB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病人胆囊内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原因之一是脂质代谢紊乱,其中ApoA1、ApoB是一项重要的危险预报因子,如出现ApoA1/ApoB降低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防止或延缓胆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脂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5只)、模型组(8只)、正脂方组(10只)、氟伐他汀组(8只),除空白组外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法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分别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正脂方3 g/( kg? d)及氯伐他汀灌胃。分别在实验开始当天及实验第12、16周后采集耳缘静脉血检测血脂[包括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第16周动物处死后取主动脉根部行常规石蜡切片及油红O染色,观察AS病变程度及分析动脉脂质沉积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9和TIMP-1的光密度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C、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空白组未见AS病变,而模型组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脂质沉积严重;与模型组比较,正脂方组及氟伐他汀组皆可降低主动脉硬化程度、减轻血管壁的脂质沉积,并可降低血清TC、LDL-C水平( P<0.05);模型组可见HDL-C水平升高(P<0.05),MMP-9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TIMP-1的表达升高。结论正脂方有明显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的作用,同时有逆转动脉壁脂质沉积的作用,其抗AS的功效可能与其抑制AS模型兔血管壁中MMP-9及提高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血管紧张素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高脂组、维生素D负荷组、内皮损伤组,分别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维生素D负荷、高脂饲料+维生素D负荷+内膜球囊损伤术处理,复制大鼠AS形成3个阶段(高脂血症、纤维增生性动脉硬化、较成熟AS病变斑块形成)模型.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和血浆Ang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负荷组及内皮损伤组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中膜厚度减少(P<0.05,P<0.01);3组模型动物胸主动脉组织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以内膜损伤组最高)对照组(P<0.05或P<0.01),且组织AngⅡ水平与内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934,P<0.01);而血浆AngⅡ水平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的病变程度与大鼠胸主动脉AngⅡ水平密切相关,而与血浆AngⅡ水平无关.提示AngⅡ水平增高是AS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将20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模型组、溶剂组、DFMG组和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养的同时,DFMG组添加DFMG10 mg/(kg·d),洛伐他汀组添加洛伐他汀5 mg/(kg·d),溶剂组添加DMSO10 mg/(kg·d);另取5只C57BL/6小鼠普通饮食喂养作为空白组.喂养16周后,取血清检测小鼠血脂,胸主动脉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组织HE染色检测脂质斑块、Masson染色检测斑块稳定性、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FMG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血管腔内径比值(P<0.05),降低血浆血脂LDL、VLDL、TG、CHOL水平(P<0.05),减少胸主动脉油红0染色脂质斑块面积(P<0.05),增加斑块胶原纤维含量(P<0.05),降低胸主动脉VEGF、vWF和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 DFMG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管新生,维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血浆内皮素(ET)、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OS.c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将2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和姜黄素组(喂食高脂饲料 100mg·kg-1·d-1姜黄素).喂食12周后,取耳缘动脉血测定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和ET水平;处死家兔取主动脉,测cNOS活力及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取主动脉弓作病理切片.结果 姜黄素组和模型组TC、LDL-C及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NO及cNO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姜黄素组TC、LDL-C、E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1),而血浆NO及cNOS活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姜黄素组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相对面积[(33.23%±10.59)%]明显小于模型组[(52.69%±12.20)%](P<0.05).结论 姜黄素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浆ET水平,并能提高血浆NO及动脉壁组织cNOS活性,减少内膜斑块形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冠心康对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及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protein,SA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的影响,探讨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0只ApoE-/-小鼠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4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70只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造模,于第12周龄时随机抽取正常组小鼠和模型组小鼠各2只,取主动脉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易损斑块是否形成。68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冠心康组(生药浓度为3.456g/mL)、中剂量冠心康组(1.728g/mL)、低剂量冠心康组(0.864g/mL)、阳性药物辛伐他汀组[3mg/(kg.d)],每天1次灌胃治疗。连续灌胃8周后,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含量,选择性沉淀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含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BC)法检测ApoE、CRP、SAA和Fbg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TC、TAG、LDL-C、ApoB、CRP、SAA和Fbg含量下降(P〈0.05),ApoAⅠ和HDL-C含量升高(P〈0.05)。高剂量冠心康组与低剂量冠心康组比较,血清HDL-C和ApoAⅠ含量升高(P〈0.05),TAG、TC、ApoB、CRP、SAA和Fbg含量下降(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髙剂量冠心康组血清HDL-C和ApoAⅠ含量升高(P〈0.05),TAG、TC、ApoB、SAA和Fbg含量下降(P〈0.05),中剂量冠心康组血清HDL-C含量上升(P〈0.05),TC、ApoB和Fbg含量下降(P〈0.05),低剂量冠心康组HDL-C和CRP含量升高(P〈0.05),ApoB含量下降(P〈0.05)。结论:复方冠心康可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小鼠血清炎症标志物CRP、SAA和Fbg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进展,且以高剂量作用为突出,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喂饲构建主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10)和单纯高脂饮食组(n=6);另有一组动物喂饲普通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n=8).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组动物AS斑块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辛伐他汀组和单纯高脂饮食组AS斑块VEGF阳性信号强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VEGF阳性信号强度又显著低于单纯高脂饮食组(P<0.05).结论:提示辛伐他汀可一定程度稳定斑块,延缓AS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