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中主要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链脲佐菌素ip给药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ig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后取血分离血浆,采用HPLC-UV法检测血浆中黄芩苷、汉黄芩苷质量浓度,以矩量法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黄连解毒汤提取物与大鼠粪便温孵,从肠道代谢方面研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动力学改变的初步机制.结果 黄芩苷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的tmax2分别为(4.50±1.92)、(7.5±1.0)h,Cmax1分别为(2.83±0.25)、(9.54±2.87)μg/mL,Cmax2分别为(2.56±0.63)、(6.58±1.15)μg/mL,AUC(0~24)分别为(37.58±7.57)、(92.75±24.62)μg·h/mL,t1/2分别为(6.6±2.4)、(12.64±3.35)h.汉黄芩苷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的tmax2分别为(5.5±1.0)、(8.00±1.63)h,Cmax1分别为(1.36±0.17)、(6.16±1.40)μg/mL,Cmax2分别为(1.58±0.17)、(4.11±0.76)μg/mL,AUC(0~24)分别为(27.02±3.72)、(58.16±16.43)μg·h/mL,t1/2分别为(9.72±2.24)、(7.89±1.63)h.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Cmax1、Cmax2、AUC(0~24)明显增加,黄芩苷的t1/2显著延长.粪便温孵的结果表明,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粪便中降解加快.结论 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中的动力学改变的原因可能由于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肠道代谢加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ig黄芩水煎剂后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HPLC测定方法及药动学研究。方法大鼠ig黄芩水煎剂后,不同时间眼底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浆。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HPLC-UV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柱为Shim-pack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5mL/min;检测波长:276nm。结果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156~10μg/mL,汉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109~7μg/mL,定量下限(LLOQ)分别为0.156和0.109μ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为-6.82%~3.26%。大鼠ig黄芩水煎剂后,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存在双峰:黄芩苷的tmax1和tmax2分别为(12.0±4.5)min和(7.2±1.79)h;Cmax1和Cmax2分别为(5.29±1.96)和(4.49±2.12)μg/mL,汉黄芩苷的tmax1和tmax2分别为(14.0±9.0)min和(6.8±1.1)h;Cmax1和Cmax2分别为(1.38±0.16)和(1.62±0.71)μg/mL;黄芩苷的CL/F为(4.72±1.68)L/h,汉黄芩苷的CL/F为(3.04±0.98)L/h。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应用于大鼠体内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血药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大鼠ig黄芩水煎剂后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质量浓度存在双峰现象,黄芩苷的口服清除率大于汉黄芩苷。  相似文献   

3.
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大鼠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收集不同时间的含药血浆,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三种成分的血药浓度,运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药-时过程属于一室开放模型,栀子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药-时过程属于二室开放模型。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血药浓度的方法,为黄连解毒汤的合理用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数据,同时也为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孢拉定对黄芩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用HPLC-ECD方法测定头孢拉定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与黄芩苷单独给药组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头孢拉定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黄芩苷Cmax为(782.63±469.37)ng/mL,AUC0~24h为(8407.86±3476.14)ng/mL·h;黄芩苷单独给药组黄芩苷Cmax为(2645.62±601.42)ng/mL,AUC0~24h为(28952.90±5731.42)ng/mL·h。结论两者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头孢拉定严重降低了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提示临床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板蓝根总生物碱中主要成分表告依春在酵母致热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给大鼠ig板蓝根总生物碱,不同时间取血并对体温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表告依春的浓度,用一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3种药动学与药效学拟合模型,分别对药效学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告依春在正常大鼠和发热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Cmax、AUC分别为:(4.94±0.84)h、(4.01±0.21)μg/mL、(28.37±2.42)μg.h/mL和(5.71±0.91)h、(4.15±0.25)μg/mL、(30.35±2.58)μg.h/mL。药理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之间的关系用间接反应中的药效产生抑制模型拟合较好,相应的药效学参数分别为Kin为(0.70±0.10)h-1,Kout为(0.54±0.12)h-1,R0为1.33±0.16,IC50为(0.94±0.66)mg/L。结论板蓝根总生物碱中表告依春在正常大鼠和发热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无明显差异,表告依春在发热大鼠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间符合间接反应中的药效产生抑制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黄连解毒汤抗脑缺血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两组大鼠均ig给予黄连解毒汤(10.0 g/kg),分别于给药后0.083、0.25、0.5、1、2、3、4、6、8、12、24 h眼眶取血,HPLC法测定小檗碱在大鼠血浆中的变化,绘制药-时曲线;测定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合小檗碱的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比较相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给药后小檗碱在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以及模型组给药后的药效学指标变化,评价小檗碱在黄连解毒汤治疗脑缺血疾病中的作用。结果 小檗碱在模型组大鼠体内吸收迅速、代谢快、维持时间长,表现出其体内较强的循环性特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后,对小檗碱吸收充分,血中MDA水平显著降低,时-效曲线呈现双峰现象。造模后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黄连解毒汤能提高SOD至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的时-效曲线也出现双峰现象。结论 黄连解毒汤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可能与小檗碱在体内的水平有关,黄连解毒汤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与其升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测定家兔体内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血药浓度的HPLC法,进行家兔体内复方甘草酸苷片的药动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给药方案,12只新西兰家兔按300 mg/kg剂量ig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经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ig复方甘草酸苷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1)甘草酸的MRT为(44.29±22.89)、(50.31±35.09) h,1/2为(28.34±17.89)、(33.22±25.96) h,tmax为(10.9±5.8)、(7.3±3.9) h,Cmax分别为(1.81±0.69)、(1.84±0.54) mg/L,AUC 0~t 为(37.37±9.76)、(39.11±9.88) mg?h/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5±29.0)%;(2)甘草次酸的MRT为(37.93±32.97)、(31.42±21.81) h,t1/2为(18.22±23.67)、(16.50±16.60) h,tmax为(18.10±6.20)、(12.20±5.00) h,Cmax分别为(0.54±0.25)、(0.50±0.16) mg/L, AUC0~t为(9.15±3.88)、(8.69±2.30) mg?h/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4±46.3)%。结论 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复方甘草酸苷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家兔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整体和离体水平上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尼莫地平脑处置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测定大鼠单独给予尼莫地平以及尼莫地平与黄连解毒汤合用的血浆、脑组织中的尼莫地平经时过程,并在离体水平上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模型考察ig黄连解毒汤后的大鼠血清、黄连解毒汤中的指标成分黄芩苷和小檗碱对尼莫地平在血脑屏障上转运的影响。结果整体实验中,合用黄连解毒汤组,尼莫地平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Cmax和AUC均显著高于单独给予尼莫地平组;离体实验中,ig黄连解毒汤后的大鼠血清、黄芩苷(5μg/mL)、小檗碱(>10ng/mL)促进rBMEC对尼莫地平的摄取,小檗碱(10ng/mL)对尼莫地平的摄取没有影响。结论在合用黄连解毒汤时,尼莫地平在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行为均发生改变;合用组尼莫地平在大鼠脑组织中分布增加,可能部分源于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丸中阿魏酸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血药浓度。以香豆素为内标,甲醇-醋酸-水(38.0∶0.5∶61.5)为流动相,ODS Hypers 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阿魏酸在12.5~1 600.0μg/L呈线性,血浆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6.25μg/L,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7%、99.80%、100.23%,日内及日间RSD均<6%,5只兔单次ig乳腺丸后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4(855.29±100.78)μg/(L.h),AUC0-∞(1 051.99±125.96)μg/(L.h),Cm ax=(952.71±119.04)μg/(L.h),tm ax=(0.5±0.00)h,t1/2=(1.61±0.21)h,Ke=(0.46±0.05)/h。结论本方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乳腺丸中阿魏酸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HPLC-UV检测法,并研究丹参脂溶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吉非罗齐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简单的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大鼠尾iv丹参醇提取物(以丹参酮ⅡA计为5 m g/只),测定各时点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采用3p87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尾iv丹参醇提取物后,丹参酮Ⅱ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为(0.088±0.024)h,t1/2β为(2.1±0.7)h;VC为(0.8±0.6)L;CL为(2.0±1.1)L/h-1;AUC0-4和AUC0-∞分别为(2.2±0.9)m g.h/L和(3.4±1.7)m g.h/L。结论丹参醇提取物iv给药后,丹参酮ⅡA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血浆中丹参酮ⅡA迅速下降,表观分布容积大;隐丹参酮在血浆中消除快,药动学参数不易获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五味子酚浓度的HPLC方法,并对五味子酚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及乙醚萃取后,用HPLC-DAD进行测定分析。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Agilent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测定大鼠静脉注射五味子酚18 mg/kg后的血药浓度,并利用3P87软件拟合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五味子酚的血药浓度在0.1~2.5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在3个浓度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88%~110%,日间和日内RSD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股静脉注射18 mg/kg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V、AUC、MRT分别为(0.22±0.11) h、(1.19±0.22) h、(12.81±2.91) L/kg、(1.32±0.19) μg/mL/h、(1.51±0.24) h。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适用于五味子酚的体内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含药血清对小鼠肝匀浆体外生成丙二醛(M DA)的抑制作用为指标,研究黄连解毒汤及单味药水煎剂的药效动力学。方法测定小鼠ig黄连解毒汤及单味药所得含药血清对M DA生成作用的经时过程,并考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单味药煎剂及小檗碱、黄芩苷抑制M DA生成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小鼠ig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连 黄芩后,含药血清均可抑制体外肝匀浆M DA生成,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各药的Em ax分别为86%、76%、79%及81%;tm ax分别为180、120、5及15 m in;其煎剂对M DA生成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小檗碱在0.12~10 ng/mL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苷在1.11~10μg/mL有抑制作用,且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连解毒汤体内抗氧化作用强于各单方。黄芩苷可能是黄芩药液和含药血清中的抗氧化成分之一,而小檗碱可能与含药血清抗氧化作用无关;小鼠ig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所得含药血清对M DA生成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蛇床子素为内标物测定大鼠口服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l/2 (α)为(1.429±1.161) h, tl/2 (β)为(6.877±2.275) h, t (peak)为(3.401±1.951) h,AUC为(70.87±25.92) μg/mL·h。结论 以蛇床子素为内标,RP-HPLC法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测定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丁胺卡那的药一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和健康人群体内的AUC分别为(103.88±9.62)(mg/h)L,(74.60±28.24)(mg/h)L;T1/2β分别为(4.29±1.07)h,(2.11±0.79)h。结论丁胺卡那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与健康人群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肠道二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 (ip)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 ig 给予黄连解毒汤提取物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后血糖变化,测定各肠段肠内容物中的二糖酶 (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 活性。正常大鼠小肠注入麦芽糖,30、60、120 min 后取门静脉、外周静脉血,测定门静脉与外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值。结果 高、低剂量黄连解毒汤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分别降低 (42.2±4.9)%、(23.1±3.8)%;黄连解毒汤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麦芽糖酶活性分别降低 (32.2±4.3)%、(26.5±2.9)%、(36.5±5.2)%;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 (33.3±3.7)%、(32.8±4.6)%、(27.4±3.3)%,乳糖酶活性分别降低 (35.4±4.2)%、(17.9±2.3)%、(6.3±1.8)%。黄连解毒汤能减小大鼠小肠注入麦芽糖后门静脉与外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值。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肠道二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S-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ig给予水飞蓟宾自微乳(SMEDDS)533 mg/kg,实验组大鼠ig给予水飞蓟宾-S-SMEDDS 533 mg/kg。采用Accusampler清醒动物自动采血装置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大鼠ig水飞蓟宾- S-SMEDDS后水飞蓟宾的血药浓度,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分析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tmax分别为(1.00±0.40)、(1.50±0.84)h,Cmax分别为(5.68±0.52)、(16.10±4.06)μg/mL,AUC0→t分别为(27.30±3.29)、(82.64±12.36)μg?h?mL?1结论 将水飞蓟宾制成S-SMEDDS可进一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丹红注射液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HSYA的药物浓度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急性血瘀与正常大鼠血浆中HSYA的血药浓度,应用DAS2.0求得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对HSYA的线性范围是0.5~16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尾静脉给予丹红注射液后,血瘀大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为1.21±0.20h,Cmax为15.34±1.92,AUC(0-t)为94.73±6.9;正常大鼠的T1/2为0.96±0.14h,Cmax为7.63±0.58,AUC(0-t)为46.23±4.4。结论:建立的大鼠血浆中HSYA测定方法适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次ig麦冬皂苷肠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以期提供最为直接的制剂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M S分析方法,以固相萃取技术(SPE)进行血样处理,测定单次ig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被测制剂)及混悬剂(参比制剂)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薯蓣皂苷元的质量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Cm ax为(637.81±17.23)ng/mL,tm ax为(4.0±0.0)h,AUC0-72为7 840.01±412.03。结论麦冬皂苷肠溶微球与普通混悬剂在ig单次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性质颇为相似,其药动学参数数据也较为一致,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1.10±3.4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板蓝根水煎液、板蓝根总生物碱及表告依春单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大鼠口服板蓝根不同提取物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表告依春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服3种提取液后,表告依春的t1/2分别为(11.88±5.73),(5.64±1.39)和(5.80±0.67)h,AUC0-15分别为(41.31±5.08),(41.59±7.16)和(91.91±8.13)μg.h/mL,cmax分别为(3.95±0.48),(5.61±0.47)和(12.54±0.69)μg/mL,tmax分别为(2.75±1.39),(0.83±0.20)和(0.83±0.20)h。结论:板蓝根水提液、总生物碱及表告依春单体在大鼠体内的t1/2、AUC、cmax和tmax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