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螺旋型鼻胃肠管行EN,配合胃肠减压、药物应用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导。观察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鼻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为9~21 d(13±4.13 d)。应用EN 2周后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均较EN 1周后提高(P〈0.05),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行EN可提高胃瘫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EN的方法既符合生理要求,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时间护理对胃瘫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时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胃瘫综合征恢复时间及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恢复所需时间显著降低(P<0.05);在1~3周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恢复率显著提高(P<0.05,P<0.01);在观察组内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恢复时间比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要短(P<0.05)。结论:在治疗胃瘫综合征患者过程中时间护理提高了胃瘫综合征的疗效,缩短了恢复时间,对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蒋其芳  卜剑  吴新 《当代护士》2016,(12):34-3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经过和护理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获痊愈,无1例患者需再次手术。结论注重心理沟通,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配以必要的药物干预是提高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按单双序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留置三腔胃管、禁食、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PN+EN),以及常规护理、健康指导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实施措施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性心理干预.采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对2组干预前、干预后不同时间进行测评,并进行胃肠功能恢复的评定.结果 实验组患者抑郁程度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症状(恶心、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胃管拔出时间、进食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胃液> 800 ml/d引流的天数明显缩短;PGS的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干预联合耳穴贴压在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干预联合耳穴贴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 d胃功能动力情况和治疗期间PG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最大胃耐受容积、最大胃耐受压力和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G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联合耳穴贴压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PG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76例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乏力发生率及各项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胃乏力发生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胃癌根治术后胃乏力发生情况,改善胃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5例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基础护理、预防性护理、胃管护理、早期进食和心理护理等。结果:65例患者中,术后1周内发生应激性溃疡2例,发生率为3.1%,其余保守治疗后均未发生应激性溃疡。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志静 《天津护理》2011,19(3):150-150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及时诊断和正确护理是缩短病程、避免再次手术和顺利痊愈的重要措施。现就我科16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00-01/2008—1265例胃瘫患者,其中2000一01/2004—07腹部手术后引起胃瘫的患者30例采用常规综合护理,2004—08/2008—12腹部手术后引起胃瘫的患者35例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并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胃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优先于常规治疗护理。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胃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起效快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48例病人设为试验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腹部手术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检验显示11个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瘫综合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精神因素、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勇  吕雪冬  姜涛  李鑫  刘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51-7751
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正确地诊断和治疗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笔者科室1999—10—2009—10治疗的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原因的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因各种腹部手术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术后胃引流量多,持续时间长,如进食会出现上腹饱胀、膨隆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对缩短胃瘫病程、减轻患者痛苦至关重要。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发生16例PGS,均经非手术保守治疗,恢复正常。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9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瘫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结果术后胃瘫发生率为2.93%,多发生在术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时。经保守治疗2周左右好转,持续最长达2个月。术中输血量>1 000 ml、低蛋白血症、胃切除量>1/3、手术时间超过5 h与术后胃瘫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胃肠吻合方式不是胃瘫发生的直接因素。结论应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对可能并发胃瘫患者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9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瘫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结果 术后胃瘫发生率为2.93%,多发生在术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时.经保守治疗2周左右好转,持续最长达2个月.术中输血量>1 000 ml、低蛋白血症、胃切除量>1/3、手术时间超过5 h与术后胃瘫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胃肠吻合方式不是胃瘫发生的直接因素.结论 应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对可能并发胃瘫患者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15.
侯红军 《临床医学》2007,27(4):34-3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诊治的37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结果除早期1例误诊行手术外,35例均经非手术治愈,在6周内恢复。结论发生PGS后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胃镜检查对术后引起的胃瘫综合征有排除吻合口梗阻、促使胃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9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瘫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结果术后胃瘫发生率为2.93%,多发生在术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时。经保守治疗2周左右好转,持续最长达2个月。术中输血量〉1000ml、低蛋白血症、胃切除量〉1/3、手术时间超过5h与术后胃瘫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胃肠吻合方式不是胃瘫发生的直接因素。结论应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对可能并发胃瘫患者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体位护理对脑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瘤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首次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体位护理可缩短脑瘤手术患者的首次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正胃瘫综合征(post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各种腹部手术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功能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0.4%~5.0%[2]。2005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11例病人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积极护理,取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护理,包括知识宣教、吸氧护理、饮食指导、体位护理、活动训练、腹部按摩、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发生情况、腹胀改善效果及腹胀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腹胀患者术后1 d腹胀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行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胃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同时可改善腹胀患者症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俗称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等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47%~24%。胃瘫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因此,精心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