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护理骨干实行ICU轮转培训的做法与成效。方法对各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24名护理骨干(包括护士长)分批在ICU进行为期3个月的重症监护技能培训。结果24名参训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优于培训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24名参训护士各项急救技能的掌握率最高为33.3%(8/24),培训后各项操作的掌握率均为100%,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5%以上受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和科主任认为护理骨干3个月的ICU轮转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对ICU培训满意率为100%。结论3个月ICU轮转培训可以提高受训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能力,而且与ICU护士起到互教互帮、共同提高的作用,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带教责任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42名护士实行1CU轮转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各临床科室通过护师理论考试合格的护士42名,分批在院内综合ICU进行为期3个月的重症监护急救技能强化培训。结果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护士急救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提高了受训护士的急救意识、专业监护技能、心理素质,达到了护理人力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目标管理理论对临床科室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长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目标管理理论实施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及护理服务规范等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长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及管理思路等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管理临床科室,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长综合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CU护士规范化在职培训中护理小组应用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方法 某综合ICU应用PBL教学法对护理小组进行专科培训及效果评价,护理小组包括:血液净化、呼吸治疗、基础护理、伤口及造口、静脉输液维护、院内感染防控、肠内外营养7个小组.结果 开展小组培训2年后,护士在重症专科理论、专科技能及临床抢救应对能力方面均有提高,表现在专科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与培训前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P<0.05),护士职业认同感较培训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 应用PBL教学法提高了ICU护士规范化在职培训中护士的专科理论及抢救技能,为临床培养危重症专科型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骨干到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短期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提供一种培养护理骨干的方法。[方法]对38名拟晋升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到ICU进行3个月的培训,实行一对一的全程跟班带教,培训前后对学员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结果]培训后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临床综合能力均优于培训前(P<0.05);护龄15年以下人员培训后成绩优于护龄15年以上人员(P<0.05);不同学历人员培训后成绩有差异,高学历护理人员成绩优于低学历护理人员(P<0.05)。[结论]提高了受培训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急救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是培训护理骨干的有效途径,学历高及护龄15年以下人员可作为护理骨干的重点培养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临床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急救水平,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依照《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和新修定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首先对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然后再由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回到科室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急诊科同时还采取了医护人员分组合作培训,并配合现场模拟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技能的考核,做到人人达标过关。结果对138人护士进行急救理论及技能综合培训考核,急救技能理论及操作成绩明显提高;考核急救技能都规范合格。结论对临床护士进行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以老带新。以护士长及骨干带动全院;并采取分组训练等方法切实可行,实际效果好;提高了全院护士的急救技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李贤连  徐伟宏  郑海燕  王芸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1662-1663,1669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培训对于提高ICU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 制定培训计划,对我科60名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急救培训,培训过程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效果。结果 60名受训护士全部完成培训和考核,培训前后护士的急救理论与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培训后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训对象普遍认为医护合作式培训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抢救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满足了受训人员对自我价值提升的需求。结论对ICU护士采取医护合作式培训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骨干到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短期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提供一种培养护理骨干的方法。[方法]对38名拟晋升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到ICU进行3个月的培训,实行一对一的全程跟班带教,培训前后对学员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结果]培训后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临床综合能力均优于培训前(P〈0.05);护龄15年以下人员培训后成绩优于护龄15年以上人员(P〈0.05);不同学历人员培训后成绩有差异,高学历护理人员成绩优于低学历护理人员(P〈0.05)。[结论]提高了受培训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急救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是培训护理骨干的有效途径,学历高及护龄15年以下人员可作为护理骨干的重点培养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在护士急救药物培训中的效果。方法设计标准病例,首先由护理部对临床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进行急救药物的情景模拟培训,对护士长及骨干培训合格后,由护士长及骨干按相同方案对所在科室的护士进行急救药物的情景模拟培训。培训前后均进行急救药物相关知识考核。结果护士长及骨干和科室普通护士在培训后急救药物知识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科室护士对急救药物培训前后得分差异与工作年限呈负相关(r=-0.199,P=0.016),即工作年限越短,培训前后得分差异越大,效果越好。结论情景模拟培训能加深护士对急救药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掌握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在职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ICU进修护士临床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进修护士临床教学模式,为医院培养危重症监护临床护理骨干。方法对126名进修护士进行系统的ICU临床教学6个月。通过建立进修护士基本信息库,制定ICU专科培养目标,有步骤地进行临床带教;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并根据进修护士的工作经验、进修目的及接受能力不同,因人施教,采用个体化教学模式。结果不同职称进修护士进修前后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进修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抢救技能。结论分阶段临床教学模式是提高ICU进修人员整体素质及综合技术水平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科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设立总值班护士长,负责内科各个护理单元晚夜班及节假日的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协助科室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并解决各类疑难护理问题,实现护理质量24h无缝隙管理。对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实施前(2005年)和实施后(2010年)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逐年提高,且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0%的标准,实施前后内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达标率分别为81.25%、97.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5年来,共协助科室完成125次危重患者抢救,解决102例疑难护理问题。结论总值班护士长能够有效提高特殊时段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在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的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APACHEⅡ作为人力分配依据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尤其在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方面有日月显提高(P〈0.05);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特别是患者、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2年7月老年骨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加强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心理护理实施前相比,心理护理实施后老年骨折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情绪状态,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约束护理用具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透气性强的棉织品材料改良三种约束工具:双保险约束带、球拍手套和安全背心.随机将100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10分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应用改良式约束护理工具及传统约束用具,对患者进行防护性约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家属满意率及护士心理压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的心理压力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约束护理用具能有效降低护理并发症,提高家属对约束用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5例肿瘤重症病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7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重症监护室(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评估、行为训练、物理治疗等早期护理干预。每隔14d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比较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中有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中有13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影响,为提高护理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将其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5个层级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各层级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考核得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均优于实施前(t分别为7.133,6.112,10.434,17.168,9.799;P〈0.01),专业技术考核均优于实施前(t分别为5.056,3.289,6.042,13.507,10.965;P〈0.05),综合能力考核优于实施前(t分别为4.895,5.333,8.901,10.981,6.854;P〈0.01);实施后患者与家属满意度得分为(93.32±5.61)分优于实施前的(88.76±8.7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61,P〈0.05)。结论实现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现了护士的知识价值,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完善和健全医院护士培养机制,促进护士知识技能的巩固、提高和扩展,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各层级护士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分级监测在护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ICU对患者实行分级监测,并与护士分层管理相结合,制定ICU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设置分级监测实施前数据为对照组,分级监测实施后数据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对绩效分配的满意度、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分级监测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级监测实施后护士对绩效分配满意度及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分级监测,使ICU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利于制定科学的绩效分配制度,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情景缺陷教学法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专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6月天津市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02人)和对照组(N=99人)。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5项专科技能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即教师授课、自行训练相结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情景缺陷教学法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急救能力等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护士在理论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急救能力上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景缺陷教学法能提高ICU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其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危重症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名全军危重症急救护理示范基地学员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名,观察组32名,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评价两组学员在危重症理论、急救操作技能及危重症病例观察分析等方面能力改变情况以及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员危重症理论知识水平、急救操作技能及危重症病例观察分析能力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教学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运用于危重症急救护理教学中,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及学员对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其沟通能力的策略。方法:采用史瑞芬编制的《沟通能力测量表》对新疆某"三甲"医院的511名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沟通能力测量分值为(79.230±13.018)分,略低于全国常模(P<0.05)。不同科室护士沟通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科室护士得分最低,内科护士得分相对较高。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培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